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什麼是「佛學五毒心」?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什麼是「佛學五毒心」?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與 智 者 為 伍

·

攜 善 者 同 行




五毒指貪、嗔、痴、慢、疑五種心理,


這五種心毒就像毒藥一樣妨礙人們修行。





佛學認為,所有煩惱有六大根源,包括「五毒」和「我執」,正是這六種障礙遮蔽了心智,導致內心無明。五毒指貪、嗔、痴、慢、疑五種心理,這五種心毒就像毒藥一樣妨礙人們修行。只有破解這五毒,才能明心見性。佛學被視為現代心理學研究的寶藏之一。本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教授為您解讀佛學五毒,破解心中的迷惑。





01






貪:沉溺過去和未來


貪有很多種,通常來講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人的一生無不在貪慾中摸爬滾打,沉溺於貪婪帶來的快感,不能自

拔。從心理學分析,貪源自過去的創傷、現實的不滿和未來的擔憂,因貪而嚴重「脫離現實」,迷失於舒適的、概念化的過去和未來。


金錢權勢,聲色犬馬,很多人心甘情願成為它的奴隸。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小官趙德漢,就是因為「過去窮怕了」,才有斂財2億多的瘋狂;劇中「大反派」高育良早就和原配妻子離婚了,卻為了各自的利益仍然住在同一屋檐下。現實生活中,小到美食、購物、吸煙、酗酒等成「癮」惡習,大到追求升職加薪,沉迷交際發財,都是貪。為了金錢,為了地位,有人甚至不講道德、不擇手段。然而,名為錮身鎖,利是焚身火。這些控制不了的慾望,最終會吞噬掉我們的健康和善念。


貪慾太強的人應當多接觸現實生活,增強五官的感知,品味生活的真正內涵。

良田千頃,不過日食三餐;廣廈千間,不過夜眠八尺。幸福和快樂從來不是貪來的,知足才能常樂。去嗅一朵花的芬芳,品味一顆果子的甘甜,和家人促膝長談……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以佛教的「布施」處理生活中多餘的部分,通過與他人分享獲得快樂來彌補因貪婪產生的空虛。




02





嗔:無法逃離的情緒宣洩


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情境,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情境。嗔是憤怒生氣,當我們遇到不高興、不喜歡的情形,想要逃離和控制它,但又有很多是拒絕不了、擺脫不了、控制不住的,所以會嗔。


嗔來自兩方面,一是外部世界沒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和計劃,二是自己迴避不了的痛苦和不滿。由此,人就會產生好鬥、好勝的嗔恨之心。當我們的身體受傷或尊嚴被羞辱時,就會產生想要報復或傷害對方的心。因缺斤短兩與小販爭執不下、被人「穿小鞋」而心生怨懟、夫妻吵架指責對方一無是處……凡此種種,如果不能及時忍讓退出,都可能使矛盾升級,引發口角、詛咒,甚至是爭鬥。佛教有言「嗔恨可燒毀一切功德」,要避免嗔心的惡果。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心中產生衝動、報復、憤怒等負面情緒時,要學會「接納」這些想法,將它作為一種客觀的反應去接受。當然,這並不是叫人一味地忍受屈辱,而是理性分析情緒中「自以為是」的部分。

心浮氣盛之人不妨平時多讀一些隱喻性的故事,比如掉進泥沼中的人,越掙扎陷得越深。特別想發火的時候,可以「跳出情緒看情緒」,使自己學會「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03





慢:自以為是的虛榮姿態


在名利虛榮支配下,不理智、衝動、盲目地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財產等,都稱為慢。心理學上,慢,指的是一種行為和姿態,源於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導致衝動、傲慢、怠惰等行為障礙。


人若傲慢,會傷害人際關係、耽誤事業,目標難成。比如,有人在學業和事業上稍稍取得一些成績就驕傲自滿,自視甚高;有些「富二代」「官二代」自恃高人一等,到處炫富;生活中常見的攀比行為,自認為比別人了不起等。這些不僅會引起別人的不滿,還會蒙蔽自己的心智,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因為它讓你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傲慢會產生「不精進心」,認為自己「已經最好」,不再需要進步。所以,行為層面,要有夢想、目標和價值方向,制訂清晰的規劃,不受某種慾望影響,按照自己的價值方向前進。

用謙虛心替換傲慢心,保持空杯心態,這樣能消除自大心、涵養謙虛心,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04






痴:虛實之間的認知混淆


痴也稱為愚痴,是把想法等同於現實,被表面事物或文字所迷惑,容易「痴心妄想」。心理學上,這是一種「頭腦認知」和「客觀現實」的虛幻融合,不明事理,是非不分,執著於自己的想法,聽不進他人意見。


「痴」有程度之分,結果也有好有壞。例如,單純地痴戀某人,醉心於攝影、繪畫等愛好,痴迷於追求人生夢想,這些都可以看作一種痴,這種痴有利於實現自我和未來發展。相反,嚴重的痴則是做事笨手笨腳、道理不明,比如痴纏偶像的私生活,無心學習和工作,對他人的愛好感到無知和好笑,類似「 三年超英,五年趕美」的口號…… 到了這種程度,「 痴」就會變成阻礙個人發展、人際關係和社會發展的桎梏。


痴心是一種執迷,破解痴念,一定要將認知解離,把想法歸於想法、現實歸於現實,比如,

當發現自己痴纏於某種想法,可以反覆地重複念叨你的想法,試著用疑問、反問、快樂、悲傷等各種語氣語調錶達出來。

這時候,你會醒悟這個想法僅僅是想法

而已。或者用旁觀者的態度去對待,告訴自己:「 我發現,我頭腦中有個想法……」當然,痴迷於愛好也要掌握好度,不要過度沉迷,以免耽誤自身發展。





05






疑:信仰缺失下的自我迷失


疑主要指猶疑不決,毫無道理和根據就懷疑、否定一切。佛學中的「疑」並不是指「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我們探索未知和未來的動力,而「疑」則是一味相信自己。


懷疑過多,人就容易迷失信仰和價值方向,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幹些什麼,陷入一種「無意義感」。

當下,一方面快餐文化的流行,讓人們吸收不到文化的營養,找不到人生目標;另一方面,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沒有時間和能力去理解、體悟、欣賞生命,一旦遭到挫折和打擊,輕則產生心理問題,重則走向自我毀滅。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羅盤,年輕一代的信仰缺失在今天顯得尤為嚴重。「讀書無用論」「寒門難出貴子」等言論甚囂塵上,背離過去,否定現在,一邊動搖著內心的想法,一邊又在新的懷疑中投入未來。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認為,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仰。無論國家還是個人,擁有信仰,能夠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實現自我。摒棄疑心,需要每個人找尋到自己人生階段最重要的東西,明確不同階段的目標,做出自願的價值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友之家 的精彩文章:

懂因果的人,不會佔便宜!
少和這種人在一起,不管你是誰
今年最火的一首小詩(美到骨子裡!)
請允許我為你誦一部經——讓心寧靜!

TAG:佛友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文學:你有心理疾病嗎?看看有哪些表現?
看看最頂級心理學家都說出了哪些哲理
看看人家是怎麼學蝶泳的
無法理解高等數學怎麼辦?看看認真的人是怎樣學的
養寵物真的能夠延長人類的壽命嗎?看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穿越到古代,看看文學大家們是怎樣談情說愛的?
看看那些學霸們的家庭是如何教育的?
看看這幾道菜譜和你平時吃的有什麼不一樣?想學學嗎?
十條標準看看你心理是否健康!
心理測試:看看是什麼阻礙了你的桃花運?
你認為金毛是叛逆狗還是暖心汪?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要想數學學的好,多看看這些書
心理文學:你是不是一個自卑的人?看看中你了幾點?
紀念哥哥,看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看看哈佛大學學生是如何變成學霸的
非洲為什麼這麼窮?看看非洲人自己怎麼說
健康文學:季節性胃病吃什麼好?看看喝哪些粥比較好!
你有好奇過么,來看看心理暗示是什
你家小屁孩怎麼搞鼻涕?看看各路高手媽媽的「擤鼻涕教學法」
吃三七粉有什麼好?看看政府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