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期特大城市綠地格局多尺度、系統化比較研究——以北京、倫敦、巴黎、紐約為例
【編者按】考慮到手機端閱讀的特點,本號特地邀請作者撰寫文章精華版,與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讀者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文章內容。對該主題感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閱讀全文。在此感謝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撰寫精華版的作者,你們的努力讓學術論文的閱讀體驗變得更好。
——精華版 ——
1 多尺度切入研究綠地格局的重要性
所有空間數據都具有「尺度」這一共同特徵,多尺度的研究也符合人們認知空間、分析空間的推理習慣。城市綠地格局研究範圍的尺度越大,小規模綠地空間格局效應越弱,大規模綠地主導空間格局特徵;尺度越小,小規模綠地的影響越凸顯,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的規模等級越複雜。通過區域尺度的分布特徵對城市綠地空間進行等級劃分,逐級深入,能夠在多尺度、多層面進行深入研究。各個尺度等級是依次深入、相互關聯的關係,所以在不同尺度等級中,城市綠地格局顯示出了不同的內容、格局分布與結構特徵。
2 特大城市綠地格局的內容分解研究
本文以北京、倫敦、巴黎、紐約四座世界級特大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從城市空間發展以及綠地格局建設上,四座城市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各自的突出特徵。四座城市綠地格局的研究一方面能夠挖掘各自特點和優勢以相互借鑒參考,另一方面可以結合每座城市的綠地建設實際情況綜合比較以尋找差距與不足。
3 區域尺度綠地空間的自然景觀格局比較研究
四座城市的區域景觀格局對比中,北京市域範圍內西北山區面積廣大,天然河道五大水系自西向東貫穿;大倫敦位於英國東南部平原上,泰晤士河自西向東橫穿大倫敦;巴黎大區位於法國北部,塞納河及其支流馬恩河流經城市,森林面積廣大;紐約是美國東海岸城市,海拔最高點位於托德山。四座城市在區域範圍內的景觀格局呈現出各自的自然景觀主導特徵,其中,山水格局是區域景觀格局的主要表現內容。
4 城區尺度公共綠地格局模式與分布密度比較研究
在城區尺度上,選取核心區域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北京二環內區域、倫敦城北岸區域、巴黎老城區、紐約曼哈頓區。與區域尺度相比,城市尺度的綠地格局研究範圍縮小,關注公共綠地的數量分布情況、規模分布趨勢以及總體的布局模式,與城市居民的使用狀況息息相關。
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格局特徵的分析能夠對比出比市域範圍更小一個尺度級別的綠地空間特質,其中規模較大的皇家園林、歷史公園、城市公園等公共綠地具有較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綠地格局的總體分布特徵。小規模的公共綠地分布廣泛,但是在城市核心區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用地擁擠、缺少公共綠地的典型區域。
5 街區尺度典型地塊公共綠地網路空間格局比較研究
在街區尺度上,運用等比例研究方法綜合對比四座城市核心區內的代表性地塊。分別選取2000m×2000m和5000m×5000m兩種尺度:前者主要針對街區的空間結構,公共綠地在街區內的總體分布情況,以及這一尺度下包含的平均地塊面積(總面積與地塊數量之比)進行研究;後者主要針對四座城市核心區內重要大型綠地進行研究,包含大型綠地邊界及其外圍的街區空間結構。
在5000m×5000m尺度下選取大型綠地所在街區作為研究對象。大型綠地因在規模上佔有絕對優勢,故對綠地格局影響顯著。
6 總結
四座城市中北京城市綠地的系統化建設起步較晚,對於特大城市的綠地環境建設來說,單純地增加面積和數量並不是切實可行的辦法。首先應考慮綠地空間格局的完整性,避免過於集中的分布模式,以降低高強度開發區域的環境壓力。其次,綠地空間格局建設應該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完善,而非作為補救手段,系統化建設思路具有重要意義。再次,城市更新過程中,綠地改造建設是環境改善的第一步,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綠地空間結構很難改變,需著力保護大型公共綠地,見縫插針增加小型公共綠地。
——全文——
【摘要】本文從區域、城區、街區等不同尺度深入挖掘綠地格局的研究內容,並將綠地格局內容分解深化,利用大數據平台與ArcGIS軟體平台,實現綠地格局各項參數的數據化分析與科學化比較研究。以北京、倫敦、巴黎、紐約為例,從區域尺度比較四座城市綠地格局的發展歷程與自然景觀格局特徵;從城區尺度比較四座城市核心區範圍內的公共綠地格局分布密度值與格局聚散模式;從街區尺度比較四座城市典型街區地塊的結構、規模與尺度。通過四座城市多尺度、系統化的綠地格局比較研究,能夠獲得科學、準確、深入和詳盡的綠地格局參數內容,從而分析得出北京地區綠地格局現狀的不足與問題,為未來城市綠地空間的建設提供有效的借鑒參考。
1 多尺度切入研究綠地格局的重要性
從19世紀末波士頓公園系統的建立,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關注城市綠地的系統規劃,關於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從城市綠地的分類、布局形式,到3S等軟體平台的應用、景觀格局生態問題的引入,再到網路化與系統化的區域景觀規劃,相關研究在21世紀的頭十幾年進入了高峰階段(圖1)。關於城市綠地格局的研究具有多尺度的典型特徵,如表1所示。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核心期刊,SCI,EI來源期刊文章數量
圖1 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的相關文章統計
表1 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相關研究總結列表
所有空間數據都具有「尺度」這一共同特徵,多尺度的研究也符合人們認知空間、分析空間的推理習慣。在城市規劃領域,多尺度的研究集中於城市群、都市區、城市,或者區域、大都市區、都市區與次區域、社區、街區的詳細劃分。城市綠地格局研究範圍的尺度越大,小規模綠地空間格局效應越弱,大規模綠地主導空間格局特徵;尺度越小,小規模綠地的影響越凸顯,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的規模等級越複雜。通過區域尺度的分布特徵對城市綠地空間進行等級劃分,逐級深入,能夠在多尺度、多層面進行深入研究。各個尺度等級是依次深入、相互關聯的關係,所以在不同尺度等級中,城市綠地格局顯示出了不同的內容、格局分布與結構特徵。
2 特大城市綠地格局的內容分解研究
本文選擇北京、倫敦、巴黎、紐約等四座世界級的特大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從城市空間發展以及綠地格局建設上,四座城市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各自的突出特徵。四座城市綠地格局的研究一方面能夠挖掘各自特點與優勢以相互借鑒參考,另一方面可以結合每座城市的綠地建設實際情況綜合比較以尋找差距與不足。
關於城市綠地空間格局的研究內容,可解構為分布、尺度、要素、進程、屬性等五個方面,每個方面通過不同研究方法實現數據量化分析與歸納整合。其中,空間分布是格局分析的核心內容,主要依託於密度值、聚散度與模式報表等數據量化分析來實現空間格局研究的解構;空間尺度分析的首要方法是同比例下的格局比較,以及場地尺寸分析,面積、數量的比率分析;空間要素是空間格局的主體內容,重點分析綠地、水系與場地等三大要素及其他輔助分析要素;空間格局的發展進程跨越數個世紀,闡釋空間格局各種數據與形態表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從本質上揭示了綠地空間格局形成與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歷史演進、政策事件、自然環境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城市綠地空間的發展和格局的形成,也是未來城市建設與格局優化的重要依託;空間屬性研究主要是針對綠地自身的功能和性質進行的劃分研究。
在本研究中,空間分布的數據量化分析是貫穿於多個尺度下綠地格局研究的核心內容;空間尺度分析內容更多體現在較小尺度,即街區尺度綠地格局的分析中;空間要素是綠地格局的基本分析內容,從區域尺度到街區尺度都建立在要素的分類研究之上;空間進程的分析主要落實在區域尺度的分析中,總體把握四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空間屬性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區域尺度對於綠地整體的分析,城區尺度對於公共綠地的分析,街區尺度對於公共綠地及典型公園的分析,在不同尺度下進行了差異化研究(表2,表3)。
表2 城市綠地格局內容分解列表
表3 不同尺度下綠地格局研究的核心內容解析
3 區域尺度綠地空間的演變歷程與自然景觀格局比較研究
3.1 四座城市綠地空間演變歷程概述
北京是四座特大城市中最晚開始進行系統性綠地建設的城市。1840—1949年間,清政府第一次提出關於「公園」的想法,將為皇家權貴服務的私家園林開闢為公園;1950年代,北京開始大規模興建城市綠地和綜合公園;1960年代,提出市區分散集團式布局形式,集團和集團之間是成片的綠地;1970年代,全國城市公園建設陷於停頓,而且很多公園遭到了破壞,公園面積出現負增長;1980年代末,連片成團,點、線、面相結合的方針應用在城市綠地系統布局中;1990年代以後,推出「山水城市」概念,正式開始綠化隔離帶的建設;現階段,北京已經根據城市總體空間布局特點、城市文化及城市生態需求構築點、線、面、環、廊和楔形綠地相互聯繫、縱橫交錯的系統網路。
四座城市中最早進行綠地系統規劃的是倫敦。倫敦早於182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以娛樂性質為主的公園;1843年,伯肯海德公園(Birkenhead Park)的建造完成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公園的誕生;1850年代,倫敦攝政區域附近形成的攝政公園群已經初具公園系統的雛形,並且深刻影響了倫敦市城市空間的結構發展;1860—1890年代,市民通過開展「公地保護運動」使具有景觀和歷史價值的綠地得以長期保存;1900—1930年代,開放空間系統建立,綠帶呈環狀圍繞倫敦城市區;1927年,雷蒙德·恩溫(Raymond Unwin)提出用一圈綠帶將現有城市地區圈住;1932年,法律規定在倫敦外圍建設綠帶,1933年得以實現,阻止了城市的進一步擴張;1940年代,艾伯克隆比(Abercrombie)等人推進環形綠帶思想,提出大倫敦地區整體的公園系統規劃方案;1960—1970年代,啟動東倫敦的更新計劃;1990年代至今,《綠色戰略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疊加網路,倫敦的綠網建設已基本成型。
巴黎早於17世紀開始修建一系列的綠地花園,杜勒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是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公共花園;18世紀,形成了一條圍繞盧浮宮周邊地區的軸線,修建了包括協和廣場在內的一系列城市廣場;18世紀末—19世紀初,塞納河河道被疏通,兩岸得到修整,城市軸線得以延伸;1850—1870年代,城市的園林建設從道路入手,構成了巴黎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布局形式;1880—1930年代,第一次提出限制巴黎惡性膨脹和美化巴黎的規劃思想;1930—1960年代,巴黎地區綠地整體布局結構得到發展,綠地系統布局結構呈網狀;1970—1990年代,城市公園建設達到高潮,巴黎區域規劃政策使得郊區公共綠地的建設蓬勃發展,開始建設環形綠化帶;1990—21世紀初,環形綠化帶成為巴黎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郊區綠化建設受到廣泛關注,最終建立起城鄉結合的綠化網。
紐約曼哈頓城市方格網布局形式於1811年正式確定。1830—1850年代,在高密度的城市之中開闢公園綠地,最早的公園規劃是1858年的紐約中央公園(於1873年建成,自此100多年內,紐約的城市公園運動蓬勃發展);1860—1880年代,紐約開始逐漸形成公園路連接城市公園的結構;1880—1920年代,在地域規劃的尺度下,公園路的建設連接起城市與郊區的公共綠地,1893年美國舉辦世博會,由此開始了「城市美化運動」,紐約於1908年開始建設第一條公園大道(至今紐約市內的公園大道已達40餘條);1930—1970年代,已形成了由多個城市公園相互聯繫的城市公園系統,並逐漸形成更大地域內的綠地系統骨架;1970—2000年代,綠道系統的建設跨越城市,形成大尺度的綠地系統連接;到2011年,東海岸綠道系統途經紐約的區段已經完成62%,而紐約從1993年開始規劃建設的約560km的慢行游徑,目前已覆蓋了全市五個區,觸及城市的各個角落。
3.2 四座城市區域景觀格局對比分析
本頓·麥凱耶(Benton Mackaye)是較早關注區域景觀規劃的學者之一,在擔憂城市蔓延的基礎上,預想了利用自然景觀(比如山脈、丘陵和河流)環繞和包容城市,包括開放空間和低密度的土地利用。在國內,錢學森早在1985年就提出建設山水城市的構想;在這一基礎上,孟兆禎提出中國傳統城市都是以山水形勝作為選址的大環境基礎,現代城市應有所借鑒;吳良鏞利用中國城市傳統布局的某些特點,規划了濟南新風貌帶,對山水城市的構想進行了實踐。區域景觀規劃為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提供了新的、廣闊的視角。
四座城市的區域景觀格局對比中(表4),北京市域範圍內西北山區面積廣大,天然河道五大水系自西向東貫穿;大倫敦位於英國東南部平原上,泰晤士河自西向東橫穿大倫敦;巴黎大區位於法國北部,塞納河及其支流馬恩河流經城市,森林面積廣大;紐約是美國東海岸城市,海拔最高點位於托德山。四座城市在區域範圍內的景觀格局呈現出各自的自然景觀主導特徵,其中,山水格局是區域景觀格局的主要表現內容(圖2)。
表4 四座城市區域景觀格局特徵
圖2 四座城市區域景觀格局示意
4 城區尺度公共綠地格局模式與分布密度比較研究
選取四座城市核心區域作為城區尺度研究對象,分別是北京二環內區域、倫敦城北岸區域、巴黎老城區、紐約曼哈頓區(圖3)。與區域尺度相比,城市尺度的綠地格局研究尺度範圍縮小,關注公共綠地的數量分布情況、規模分布趨勢以及總體的布局模式,與城市居民的使用狀況息息相關。故本章節主要針對核心區內對城市居民使用影響最大的公共綠地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包括遊覽休息的各種公園、動物園、植物園、陵園、花園、遊園以及林蔭道綠地、廣場綠地,不包括一般栽植的行道樹及林蔭道的面積,以及未對公眾開放的綠地(表5)。
圖3 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格局平面示意
表5 四座城市核心區綠地格局分析概述
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格局分布模式的分析中,依託開放街區地圖(OSM: Open Street Map)系統與谷歌地圖衛星圖相互驗證所取得的公共綠地數據,在ArcGIS軟體平台描繪公共綠地屬性信息,包括形狀、名稱、經緯度坐標,最後利用空間統計模型中的平均最鄰近法【平均最鄰近法根據每個要素與其最鄰近要素之間的平均距離計算其最鄰近指數。此方法涉及五個指數,分別是平均觀測距離、預期平均距離、最鄰近指數、Z得分和P值。其中,最鄰近指數的表示方式是「平均觀測距離」與「預期平均距離」的比率。預期平均距離是假設隨機分布中的鄰域間的平均距離,如果指數小於1,該平均距離小於假設隨機分布中的平均距離,所表現的模式為聚類;如果指數大於1,平均距離大於假設隨機分布中的平均距離,則所表現的模式趨於離散。Z得分和P值結果是統計顯著性的量度,用來判斷是否拒絕零假設】進行計算。四座城市公共綠地分布模式的計算中,平均最鄰近比率均小於1,全部為聚集型格局模式,但公共綠地的分布聚集度在四座城市均不明顯,其平均最鄰近比率均大於0.6。其中,倫敦城北岸區域的公共綠地分布平均最鄰近比率為0.95,近似於1,其公共綠地隨機分布的可能性小於10%,其他三座城市可能性小於1%。從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數量分布特徵來看,北京二環內區域東南部密度明顯偏高,北部多處胡同住宅片區缺少公共綠地分布;倫敦城北岸區域公共綠地分布密度較高的地塊在西南部,北部相對較少;巴黎古城區公共綠地數量分布密度較為均衡,北部幾個片區的公共綠地分布相對較少,東西兩側分別有凡仙森林(Bois de Vincennes)和布洛涅森林(Bois de Boulogne);紐約曼哈頓區公共綠地主要分布於南北兩端,而中心區域圍繞紐約中央公園,數量上雖少,但規模面積上佔有絕對優勢(圖4)。
圖4 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格局分布模式分析
將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的數量分布密度與規模分布趨勢相結合,可以在考慮公共綠地數量分布格局的基礎上增加面積權重要素,從而在城市核心區這一尺度下更深層次考量綠地格局特徵。利用ArcGIS空間統計模型中的核密度分析方法【核密度分析工具用於計算要素在其周圍鄰域中的密度。對四座城市公園進行核密度分析,理論上使用各個柵格象元中心為圓心,以搜索半徑繪製一個圓。計算公式為:M=n/πR2,其中,n代表公園點的數量;R代表搜索半徑。在核密度分析中,設置的搜索半徑越大,生成的密度柵格越平滑且概化程度高;值越小,生成的柵格顯示的信息越詳細。由於能夠清楚反映出各個城市公園的分布狀況,針對不同的城市設置不同的搜索半徑。在四座城市的公園核密度分析中,由於四座城市區域範圍總面積相差較大,故所設置的搜索半徑也不同,具體數值為:北京設為4000km,巴黎設為4000km,倫敦設為2000km,紐約設為2000km】和標準橢圓差方法【測量一組點的分布趨勢常用方法是分別計算X和Y方向上的標準距離。這兩個測量值可用於定義一個包含所有要素分布的橢圓的軸線。由於該方法是由平均中心作為起點對X坐標和Y坐標的標準差進行計算,從而定義橢圓的軸,因此該橢圓被稱為標準差橢圓。在ArcGIS軟體平台中,可以根據賦予權重欄位來進行標準差橢圓計算,其中「權重欄位」必須為數值型欄位。通過查看要素的分布是否是狹長形,可判斷特定方向。根據要素的位置點或受與要素關聯的某個屬性值影響的位置點來計算標準差橢圓,稱為加權標準差橢圓】,計算分析得出:紐約曼哈頓區因城市形態狹長,加之紐約中央公園位於城市中心並在體量上順應南北向的半島結構,所以公共綠地規模分布格局中標準橢圓差的長軸與短軸差距最明顯,公共綠地規模分布展現出了明顯的南北向分布趨勢;巴黎因古城內的左右「綠耳」規模在城區中佔有絕對優勢,同時塞納河沿岸的大型公共綠地較多,全部分布在這一東西向的軸線上,所以巴黎古城內的公共綠地規模分布呈現出明顯由東至西的方向性;大型公共綠地因為規模佔有絕對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綠地總體的規模分布趨勢,北京二環內北海公園、天壇公園等大型綠地控制了公共綠地規模分布的總體趨勢;倫敦城北岸區的海德公園、攝政公園以及維多利亞公園等大型綠地決定了區域內由東北向西南的公共綠地規模分布趨勢(圖5,圖6)。
圖5 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分布密度值分析
圖6 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規模分布趨勢分析
四座城市核心區公共綠地格局特徵的分析能夠對比出比市域範圍更小一個尺度級別的綠地空間特質,其中規模較大的皇家園林、歷史公園、城市公園等公共綠地具有較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綠地格局的總體分布特徵。小規模的公共綠地分布廣泛,但是在城市核心區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用地擁擠、缺少公共綠地的典型區域。
5 街區尺度典型地塊公共綠地網路空間格局比較研究
從街區尺度對四座城市的公共綠地格局對比研究,運用等比例研究方法綜合對比四座城市核心區內的代表性地塊。文中分別選取了2000m×2000m和5000m×5000m尺度下的等比例對比分析:前者主要針對街區的空間結構,公共綠地在街區內的總體分布情況,以及這一尺度下包含的平均地塊面積(總面積與地塊數量之比)進行研究;後者主要針對四座城市核心區內重要大型綠地進行研究,包含大型綠地邊界及其外圍的街區空間結構。
5.1 2000m×2000m尺度下四座城市典型街區地塊空間格局比較
選取四座城市典型街區地塊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北京東四十條街區、倫敦塔周邊街區、巴黎歌劇院東側街區、紐約第五大道周邊街區。四個典型街區均位於四座城市的核心城區內,均為城市發展進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街區地塊,展現了城市的歷史與起源,以及現狀與發展(表6,圖7)。
表6 2000m×2000m尺度下四座城市典型街區地塊分析概述
圖7 四座城市典型街區空間格局對比示意
在相同比例與尺度範圍下,四座城市典型街區的空間結構呈現出較明顯的差異性。從街區道路網路結構來看,巴黎與紐約的街區肌理具有明顯的均衡性,但前者為軸線放射線結構,後者為矩形方格網形式。在截取的2000m×2000m範圍內,四個城市中街區綠地面積最大的紐約第五大道周邊街區也僅為3.6%,這與四座城市中心城區歷史悠久、用地緊張有一定關係。四座城市典型街區的平均地塊面積通過整體街區面積與地塊數量之比計算得出,比較分析得出北京典型街區的平均地塊面積最大,其次是倫敦,巴黎與紐約平均地塊尺度相似(圖8)。
圖8 典型地塊街區肌理結構對比示意
5.2 5000m×5000m尺度下四座城市典型街區地塊空間格局比較
在5000m×5000m尺度下選取大型綠地所在街區作為研究對象。大型綠地因在規模上佔有絕對優勢,故對綠地格局影響顯著。四座城市核心區中,北京共有12處大型綠地,總面積663.52h㎡,典型大型綠地有北海公園、景山公園、地壇公園、中山公園、龍潭公園、天壇公園、陶然亭公園等;倫敦共有10處大型綠地斑塊,總面積為823.68h㎡,典型大型綠地有攝政公園、海德公園、肯辛頓公園、巴特西公園等;巴黎共有10處大型綠地,總面積為1722.32h㎡,典型大型綠地有布洛涅森林、凡仙森林、杜勒麗公園、盧森堡公園、拉維萊特公園、肖蒙山丘公園、拉雪茲神甫公墓等;紐約共有4處大型綠地斑塊,總面積為669.71h㎡,分別是中央公園、茵伍德山地公園、高橋公園和華盛頓堡公園(表7,圖9)。
表7 核心區大型綠地空間格局特徵
圖9 四座城市大型綠地空間格局對比示意
6 總結
從不同尺度切入的系統化比較研究可以看出,四座城市中北京城市綠地的系統化建設起步較晚,現階段綠地格局建設存在不均衡性。從市域範圍來看,雖然北京的綠地面積在四座城市中最大,但主要以森林為主,並集中於西北部地區,與巴黎森林的分散化格局有一定差異。這一結果直接導致中心城區高強度開發,綠地面積相對較少。從四座城市的核心區公共綠地格局比較來看,北京核心區的公共綠地面積較少,並相對集中,個別古城內居住片區明顯缺少公共綠地。
然而,對於特大城市的綠地環境建設來說,單純提高面積、增加數量,並不是切實可行的辦法。首先應考慮綠地空間格局的完整性,避免過於集中的分布模式,以降低高強度開發區域的環境壓力。其次,綠地空間格局建設應該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完善,而非作為補救手段,系統化建設思路具有重要意義。再次,城市更新過程中,綠地改造建設是環境改善的第一步,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綠地空間結構很難改變,需要對大型公共綠地進行保護,對小型公共綠地見縫插針,靈活處理,總體把控。總之,綠地格局的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需要長期的努力。
多尺度的城市綠地格局研究將「綠地格局」這一複雜的系統層層解析,從不同層面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同時,各個層次之間的邏輯關係在系統化的尺度分級中得到梳理,從而表現出強有力的關聯性。從區域到城市再到街區,北京、倫敦、巴黎、紐約等四座特大城市的綠地格局比較研究在不同層面展現出了各自的特徵,比較結果可為北京地區未來的綠地空間建設提供借鑒參考。在不同尺度下的深化研究,對應了綠地格局的詳細分解內容,能夠有效利用現有大數據平台與軟體平台,實現綠地格局比較研究的科學化與時效性,這是未來城市綠地系統研究的重要趨勢。
註:本成果屬於RL ncut研究站所有,研究小組成員:楊鑫、張琦、吳思琦、段佳佳、黃玥怡、酈曉桐、耿超、賀爽、盧薪升。
張琦,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無界景觀工作室,主創設計師
吳思琦,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刊於《國際城市規劃》2017年第3期,pp83-91
訂閱號編輯:張禕嫻
訂閱號排版:趙大偉
本文為本訂閱號原創
TAG:國際城市規劃 |
※百達翡麗175年周年紀念系列多尺度計時碼錶5975J-001
※台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晶體管能做到0.1納米,氫原子尺度!
※堪稱史上尺度最大的韓國禁片—《1987》!
※上映14天票房僅4600萬,豆瓣評分8.6,網友:比《手機》尺度還大
※1500㎡別墅,六室十衛、售價3.7億,奢宅都該有這種尺度!
※2018尺度最大的美劇,首推這部!
※中國1927年的西遊記,因尺度過大而被禁播多圖
※電視版《明星大偵探》豆瓣評分從9.2跌至5.7,只因尺度太小?
※熱刺3-1領先切爾西8分!裁判的尺度是公證的?
※波蘭蠢驢放出《賽博朋克2077》實機演示 網友調侃尺度超級大
※小庭院設計|100㎡以下的小尺度庭院設計(附設計案例)
※納米尺度測量精度再提高100倍!
※2018中國涉案題材劇TOP8期待榜,第一比《人民的名義》尺度還大
※1927年拍攝首部《西遊記》,票房高達5萬,因蜘蛛精尺度問題禁播
※「IU」「分享」190611 韓網新聞提及藝人演出活動費,基本尺度為「認知度」
※豆瓣9.4分尺度超大!張國榮、林青霞、關之琳都在這檔節目里開過車
※20副黑色幽默四格漫畫,尺度略大
※2004年內動漫排名TOP15,你尺度大你說話
※捏臉已經OUT了!《賽博朋克2077》創建角色突破男女尺度
※2018聯盟趨勢一覽:比賽節奏更快 吹罰尺度更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