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破傷風梭菌:古代戰爭中的生化武器,平均病死率近三分之一

破傷風梭菌:古代戰爭中的生化武器,平均病死率近三分之一

很多人腦子裡可能都有這樣一段記憶。在室外玩耍,手腳不小心被生鏽的東西扎破,同學或者父母總會嚷嚷著要打針。

可你卻完全不理解,明明只是一個小小的皮肉傷,止血包紮消毒還不夠嗎?

後來你才知道,打的針是「破傷風針」。許多年過去了,每次受外傷也總有人喊你打破傷風針。

而我們對破傷風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好像很危險」的層面。

破傷風,提及它的概率幾乎和狂犬病一樣高,但我們對它卻知之甚少。

從名字中不難看出,破傷風應該不是什麼「進口」病症,它在中國的歷史還相當久遠。

據說南北朝時期的昭明太子就死於外傷引發的破傷風

早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就有史書記載了破傷風的癥狀。

前漢有一書,名《金創瘲瘛方》,其中的金創即是受金屬利器所致的開放性損傷,而瘲瘛指的是受傷後引起的癥狀。通常表現為肌肉緊張,伴有手足痙攣、抽搐等,明顯區別與一般的外傷感染。

金創瘲瘛很可能指的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破傷風。

早期的醫學書籍中雖有記載,但對其發病的原因並沒有做出詳細的解釋。隋唐時期,認為患者的抽搐、肌肉緊張等癥狀是傷口受風寒所致,便創用了「破傷風」這一名稱,沿用至今。

《理傷續斷方》一書中,提出了預防性意見:「不可見風著水,恐成破傷風,則不復可治。」

古人對破傷風的認識就是不治之症,但就算是癌症艾滋也總有人創一些偏方招搖撞騙。

藺道人的中醫著作《理傷續斷方》

香港九龍的中外出版社曾有《華佗神方》一書,共15卷,當中竟然記載有「華佗治破傷風神方」。書中引文出現了「破傷風」一詞,莫不是華佗神醫能有穿越神功?

破傷風之所以難治是因為它的特殊性。不同於常見的感染,破傷風的致病菌破傷風梭菌是一種厭氧菌。

這種細菌只能在缺氧的環境中生存,例如人類和動物的腸道當中。若暴露在氧氣充足的環境下,破傷風梭菌就會發生形態上的變化,生出芽胞。

破傷風梭菌

雖然芽胞和真菌產生的孢子在英文中共用同一個名稱 Spore,但二者的界限是非常明確的。

芽胞是某些菌體在惡劣環境下的一種休眠體,一個細菌產生一個芽胞,遇到合適的環境時又重新成為菌體。

所以芽胞並不是細菌的繁殖體。

破傷風梭菌的芽胞抵抗力驚人,經糞便傳播,其能在土壤中存活數十年,還十分耐高溫,耐得住沸水的高溫40-50分鐘。

因此,破傷風梭菌在自然和居住環境中都是廣泛存在的。

長期以來的錯誤認識實際上並沒有對預防破傷風起到任何作用。

反而帶來了很多可笑的事例,他們聽說過一些關於破傷風的概念,也相當害怕染病。在外傷發生後還常常身穿厚重的衣物,生怕受了風寒患上破傷風。

實際上對於成年人而言,感染破傷風需要幾個特殊條件。

第一個當然是傷口受到了破傷風梭菌或者其芽胞的污染。第二個則關乎傷口的形態,一般而言,創口開放且較深,內部伴有組織失活的外傷才容易形成缺氧的環境引發破傷風。

滿足這兩個條件,破傷風梭菌才能順利侵入人體。不過,破傷風的致病原理還遠沒有這麼簡單。

破傷風梭菌本身不具有侵襲力,並且只在壞死缺氧的組織中繁殖。但它能產生一種人體極為敏感的神經毒素,並在菌體裂解時釋放。所釋放的神經毒素一般被稱為破傷風痙攣毒素,70千克體重的成人致死量只有0.000175毫克。破傷風痙攣毒素的毒性極強,僅次於肉毒毒素。

其作用主要是阻止抑制神經衝動的傳遞介質釋放,破壞上下神經元之間的正常傳遞。導致的癥狀就是肌肉只會收縮,卻不能正常舒張,長期維持緊繃的狀態。患者最終往往死於呼吸衰竭導致的窒息、心力衰竭。

破傷風患者

雖說古人尚無法了解破傷風的這些致病原理,可是他們通過觀察也找到了一些規律。這些規律除了可以幫助預防破傷風的發生,還有一項重要的作用——殺敵

既然無法消滅猛獸,不如將猛獸趕進敵人的軍營。

以我們現在的認知,想要破傷風梭菌發揮最大的作用,必然要創造一個合適它生存的傷口。用這樣的標準去尋找,無疑穿刺類的武器更適合利用破傷風。

清末弓箭手

最典型的就是弓弩類武器,單純穿刺,只要命中就是一個半開放式的深創。

古人沒有什麼無菌操作的概念,一般就包紮上點金瘡葯,手狠一點的就拿烙鐵燒灼止血。這樣的傷口環境簡直就是破傷風的理想家園,因此,古人很多戰場上的習慣都無意中利用的破傷風梭菌。

例如英法百年戰爭中出場頻率超高的長弓兵,他們擺開陣型後通常有一個習慣:將箭袋中的箭支悉數插入腳邊的泥土裡

這種做法一個是更方便取箭,提高射速,另一個是讓箭頭沾染上泥土中的污物,提高命中非要害部位後的感染致死率。這一招的威力不亞於使用某些慢性毒藥,輕則感染喪失戰鬥力,重者引發破傷風一命嗚呼。

無獨有偶,擅長騎射的蒙古人也有獨家的秘方。只不過和西方長弓兵定點射擊不一樣,騎射手不方便就地取材用泥土污染箭頭。

他們在保存箭支的方法上大膽創新,採用馬糞「滋養」箭頭,深加工之後會集中放到用牛胃做成的袋子里保存。這一步步的操作讓箭頭上充滿了各種細菌,當然也少不了破傷風梭菌。

蒙古工藝的箭頭

甚至明朝的威震亞洲的戚家軍,長槍兵在使用前都會先將槍頭插在泥土中。

「中招」了的士兵將會經歷萬分痛苦的死亡過程。

破傷風痙攣毒素最先影響的肌群是頭部的咀嚼肌和面部肌肉。患者一般先咬緊牙關且張口困難,之後出現面部僵硬,導致「苦笑」。隨後是軀幹的肌群,腹部和背部肌肉同時收縮,但因背部更有力,一般會形成「角弓反張」的特殊現象。

與士的寧(馬錢子鹼)中毒的癥狀類似,稍有外界刺激便會引發強烈的肌肉痙攣抽搐。嚴重者有可能因為肌痙攣過於強烈導致肌斷裂甚至是骨折。最終死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及肺部併發症。

破傷風的潛伏期通常為一周左右,古時也稱「七日風」。早期非常容易被忽視,等到出現癥狀後,已是中晚期,幾乎只能聽天由命。

戰場中傷口受破傷風梭菌污染的概率可達25%-80%,平均病死率近三分之一。這個殺傷力在古代絕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數量。

雖然破傷風恐怖,不過幸運的是它沒有傳染性,日常生活中也不易產生易感染的傷口。因此對於外傷也不必過於緊張,普通的傷口無需擔心感染破傷風。

至於民間傳說被生鏽鐵釘扎傷就一定要去打破傷風針,也並不是就完全正確。破傷風梭菌的芽胞是廣泛分布於各處的,並不會在鐵鏽處聚集,應該擔心的是傷口的深度。

不論鐵釘是否生鏽,只要表面不潔外傷都有可能發展為破傷風。及時就醫是最好的選擇,經過醫生的判斷決定是否打破傷風針。

至於所謂的破傷風針其實有兩類。

一種是破傷風疫苗,例如在嬰兒時期就接種的白百破聯合疫苗,其對破傷風的預防效果甚好。一般而言接種後10-15年內可以維持高達95%以上的保護率。

另一種則是受傷後即時注射的球蛋白製劑,用於快速提高體內抗體水平。

和抗蛇毒血清類似,這種抗毒製劑是通過免疫毒素的動物血漿中提取的。破傷風針中的抗毒素球蛋白一般來自馬,俗稱「馬破」,英文縮寫TAT(不是顏文字)。

「馬破」(左)與「人破」

但也有少部分體質易敏感的人對「馬破」過敏,因此後來又誕生了提取自人類血漿的「人破」

可往往很多患者一進醫院就拒絕了3.5元效果良好的「馬破」,指明要注射上百元的「人破」。似乎價格越高效果越好,「人破」原本作為「馬破」的補充反而受到熱捧。

導致一個非常病態的市場環境,產量大成本低效果好的「馬破」賣不出去。生產工藝複雜,產量小且昂貴的「人破」卻一針難求。

這些年,人類從無知地認為破傷風因風寒入侵引起,到後來正確認識其病理。也研製出了效果良好的疫苗和抗毒素,每年的破傷風致死人數大幅度減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放戰爭時的六大瞬間: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所國際學校五個學生就有一個「紅二代」,斯大林親自接見毛岸英
巨人最後時刻:拿破崙回憶從不在女人身上花時間,征服世界最幸福
與巴基斯坦開戰,與中國鬧僵,印度與孟加拉國的關係怎麼樣?
井岡山歲月那麼苦,為何紅軍沒瓦解?林彪這話說得實在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破傷風梭菌如何造成破傷風?
破傷風梭菌:一個不喜歡氧氣的專性厭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