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鼓山,好久不見
#福州 詩意棲居#
你好,鼓山
文 / 危磚黃
鼓山,福州的遊覽、登山、休閑勝地,官員和百姓都喜歡這裡。
江水長流,想見高風終古在;
雲山如畫,依然詩思逼人來。
此聯作者佚名,只把好聯留給了鼓山。句中寫景從大處著眼,並且把「江水」「雲山」這些自然景觀,與鼓山所蘊含的悠久高雅的人文氣息熔為一爐,令人詩思勃發,有不吐不快之感。
登鼓山,讀點詩,感覺不一樣噢。
天風直送海濤來——趙汝愚《紹熙辛亥九月二十日游鼓山》
鼓山靈源洞有密集的摩崖石刻,除了蔡襄、朱熹等人的字跡,還有南宋福州太守趙汝愚留給福州的一首名詩《紹熙辛亥九月二十日游鼓山》:
幾年奔走厭塵埃,此日登臨亦快哉。
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故人契闊情何厚,禪客飄零事已灰。
堪嘆人生祇如此,危欄獨倚更裴回。
紹熙辛亥:宋光宗二年(1191年),趙汝愚再次在福州任上。故人:指好友朱熹,趙汝愚第一次入閩時,朱熹在武夷山,趙汝愚曾寄贈食用品。契闊:離散。禪客:指鼓山湧泉寺住持元嗣,此時已離去。裴回:徘徊。
此詩大意是:幾年來到處奔走,已經厭倦了風塵,今天再次登上鼓山,仍然感到很暢快。山下閩江水滔滔奔流,天空的明月卻留戀著鼓山,並未隨著流水而去。陣陣秋風吹來,彷彿送來了海濤之聲。文友之間的情誼是多麼深厚,但此刻我們不在一起。寺廟高僧也已離去,不知流落何方,不免讓人有些沮喪。人生就是這樣,讓人感嘆,我只好獨自靠著高高的欄杆,在這裡徘徊。
趙汝愚(1140年-1196年),字子直,江西余幹人。他曾先後兩次擔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職務,是對福州有功的太守。第一次是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五月,趙汝愚以朝奉郎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到淳熙十二年十二月離任。第二次是在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這年十一月,他以敷文閣學士、中奉大夫的身份再次來福州擔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這次任期不到一年時間,第二年十月被朝廷「召為吏部尚書」,1195年特進右丞相,不久被罷,身後謚忠定。
此詩是趙汝愚第二次出任福州太守時寫的,詩後小記云:「紹熙辛亥九月二十日,趙子直同林擇之、姚宏甫來游,崇憲、崇范、崇度侍,王子充、林井伯不至。」崇憲、崇范、崇度均為趙汝愚之子。面對名山勝跡,故舊離去,作者感慨叢生,題詩刻在鼓山觀音閣東石門附近的岩壁上,緊挨著朱熹的題刻。古人題刻,未必當時題當時刻,「小記」刻在詩後,純粹是敘述的口氣。朱熹是大儒,1183年,朱熹到福州講學,並看望女兒女婿(青年才子黃榦,既是他的學生,又是他的女婿),受到福州太守趙汝愚的禮遇,兩人結下深厚友誼。1187年,朱熹又一次從江西來福州拜訪趙汝愚,不料趙已調任四川了,朱熹到水雲亭後,留下了一方瀟洒飄逸的行書石刻,表達強烈的思友之情:「淳熙丁未,晦翁來謁鼓山嗣公,游靈原,遂登水雲亭,有懷四川子直侍郎。同游者清漳王子合,郡人陳膚仲、潘謙之、黃子方,僧端友」。朱熹的這方題刻,趙汝愚幾年後再任福州太守時才看到,老友未遇,不禁感慨賦詩。古人交往不像現在的電話和簡訊這樣方便,趙汝愚與朱熹以石刻留言,雖是無奈,卻成一段佳話。
這首詩抒發了趙汝愚在多年政治生涯中壯志未酬的惆悵心情和對師友朱熹、鼓山住持元嗣等人的思念情懷,歷來被推為游鼓山的絕唱,後來朱熹又以詩中的「天風海濤」作為鼓山絕勝,將這四字書刻在鼓山絕頂峰。
南宋理宗年間,著名詩人劉克莊又作了一首《登鼓山用余干趙相韻》:
城郭區區一聚埃,江山如此信佳哉。
挾龍相國騎箕去,招鶴仙人弭節來。
試問炊粱成短夢,何如煨芋撥殘灰。
危亭更看文公匾,日落山空未忍回。
晚清福州名儒、末代帝師陳寶琛,退居家鄉的時候,寫過一首《鼓山朱文公趙忠定題石下感賦》,讚歎前人的相遇與相知:
濟川須我友,相與但一誠。
二公道義徒,茲焉見平生。
志得無管葛,身危運亦傾。
拂石諗來哲,諒此欷歔情。
海天空闊萬山低——帖木兒《登屴崱峰》
肩輿直上白雲梯,古剎林深路欲迷。
絕頂一聲長嘯罷,海天空闊萬山低。
屴崱峰:福州鼓山的最高峰,海拔969米,俗稱大頂峰、絕頂峰。肩輿:竹轎。
帖木兒,生卒年不詳,來歷也不詳,只知元代在福州做過官,而當時在福州做過官並且姓帖木兒的有好幾人。
帖木兒這首《登屴崱峰》選自《鼓山志》。林深路迷之間,作者乘竹轎上鼓山絕頂峰,禁不住豪情勃發,長嘯一聲,頓有「山登絕頂我為峰」之感。此詩讀罷,其豪氣和意境又使人想起杜甫《望岳》中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誰知屴崱峰頭產,勝卻天池與虎丘——鄧原岳《鼓山茶》
雨後新茶及早收,山泉石鼎試瓷甌。
誰知屴崱峰頭產,勝卻天池與虎丘。
瓷甌:一種瓷製樂器。屴崱:屴崱峰,福州鼓山的主峰。天池與虎丘:新疆天池與蘇州虎丘,以產好茶而聞名。
鄧原岳(約1554年—1604年),字汝高,福州竹嶼人,別號「西樓居士」(鄧原岳的藏書樓名為「西樓」)。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雲南督學、湖廣參議、山西按察司副使等職。擅長詩文,著有《西樓集》等。鄧原岳做官前曾在竹嶼老家「竹林書院」遺址上建造「竹林精舍」,他在這裡邀請著名學者謝肇淛、曹學佺、徐熥等人,結社吟詩,被稱為「竹林後七賢」。
鄧原岳這首《鼓山茶》的最大價值,在於寫到鼓山出產好茶。詩中對鼓山茶的誇讚,流露出作者的自豪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福建出產好茶,現在已經聞名世界。福州鼓山出產什麼茶呢?半岩茶,宋代就已聞名,稱閩中第一,不讓虎丘、龍井。此茶生長在鼓山岩層或叢陰之中,少有陽光直接照射,由天然雨露滋潤長成,所以味清、色淡而芳香。用鼓山泉水沖沏此茶,清純甘冽,效果尤佳。因為產量不多,過去往往作為貢品,或者為高官顯貴享用。
不到上頭不住,山前遙見雲封——李拔《仰止亭》
玉霄有路重重,今古幾人景從。
不到上頭不住,山前遙見雲封。
仰止亭:鼓山登山古道中的亭閣之一,取名於「高山仰止」,現在此亭已無存。景從:緊緊跟隨,「景」通「影」。雲封:雲氣封蔽。
這是清代福州郡守李拔的一首《仰止亭》,此詩大意是:山路重重,通向高空,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相互跟隨著登過鼓山。遠遠的就可以看見此山籠罩著雲霧,且別管它,來到仰止亭,登山之路才算剛剛開始,不到山頂不要止步。
李拔(1729年—?),字清翹,號峨峰,四川犍為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五月,由福寧(今霞浦)知府調任福州知府,重文化,重農事,有政績。李拔曾親自作《蠶桑說》《種棉說》《種樹說》三文,乾隆《福州府志》也由他主編。
李拔閑暇時喜愛登山,並多有題刻,福州于山的「月朗風清」、烏石山的「望耕台」、湧泉寺內的「石鼓名山」和烏龍江渡口的「龍江飛渡」,均出自其手。鼓山登山古道沿途,更有李拔題刻多處。比如,在鼓山下院(廨院)登山古道的進口東際亭旁,有李拔的「聲滿天地」石刻,讚頌鼓山的名聲;過仰止亭的位置後,在路邊岩坡上有李拔題刻的「雲程發軔」,表示攀登的路程剛剛開始;乘雲亭附近石壁上有題刻「卓爾」,也是李拔手筆,表示到這裡已經算是卓爾不群了;再往上,過半山亭,到茶亭附近,登山行程已半,李拔題下「欲罷不能」,道出一種進退兩難的心情;過松關亭,快到更衣亭時,李拔寫下「毋息半途」,鞭策自己繼續前進,不要半途而廢;到了終點,李拔又題「登峰造極」,表示功德圓滿了。李拔自己曾說:登山如悟為學之道。上述「卓爾」「欲罷不能」之語,即出自《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六言短詩《仰止亭》,用語平易簡明,對於登過鼓山的福州人來說,詩中所寫的登山感受,真實而又親切。
為愛閩山第一峰——蔡大鼎《春日登鼓山》
為愛閩山第一峰,登臨此日景無窮。
雲生腳底千秋石,籟響天邊萬里風。
喝水岩前思古哲,白雲洞上接蒼穹。
舟歸極浦波光動,花發平原夕照籠。
隔嶺悚鍾傳寺院,長空細雨落仙宮。
谷幽境靜藤蘿密,源遠泉流草木叢。
啼鳥往還青嶂外,遊人吟嘯畫屏中。
泰山小魯今如此,石上詩章句最工。
這是蔡大鼎的《春日登鼓山》。蔡大鼎(1823年—?),字汝霖,清代琉球詩人,出身琉球士族。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來內地學習,後又曾任琉球進貢通事(翻譯官)出使清廷,並多次跨海往來,在閩地逗留數載,其在閩所作三百多首漢詩結集為《閩山游草》、《續閩山游草》,於同治十二年(1873)刊行。
早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曾經賜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幫助當地人發展生產和航海貿易。在蔡大鼎眼裡,福建是他的祖籍地,所以他的《閩山游草》中充滿了濃濃的鄉愁。這首《春日登鼓山》出自《閩山游草》。詩中不僅有視覺聽覺的描寫,更有心理感受,遠近呼應,動靜相宜,結尾甚至拿泰山來與鼓山相比,反映了詩人對閩山閩水及其人文氣息的羨慕和喜愛。
鼓山高聳閩江頭——朱德《游鼓山》
鼓山高聳閩江頭,面貌威嚴障福州。
縱有颱風聲猖獗,從來不敢到閩侯。
1961年2月4日
障福州:成為福州的天然屏障。颱風:一種熱帶氣旋,沿海夏秋季節常有這種氣候,這裡含義雙關,暗指台灣海峽的海防事務。
朱德(1886年—1976年),字玉階,四川儀隴人。早年從事革命活動,參加過辛亥革命,參加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職。著有《朱德詩選》等。
1961年春節前後,朱德委員長視察福建,在聽取省委領導葉飛同志彙報後,就加強海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2月2日遊覽閩江,4日登鼓山覽勝,這首《游鼓山》是當時的即興之作,政治寓意深遠,顯示了一個偉大革命家的非凡胸襟和氣魄。
登過鼓山的人會發現,湧泉寺門邊有一塊寫著「蘭花圃」的匾額,是出自朱德的手筆。它的來歷很有必要在這裡作個簡要介紹。朱德喜愛蘭花,鼓山本來沒有種植蘭花,1961年2月朱德游鼓山時,在回龍閣通往喝水岩的小路上指著一棵大楓樹說:「鼓山蘭花就在此樹上。」有人上樹尋找,果然從樹杈上採下一束寄生的蘭花,大家都頗為驚異。臨走之時,朱德向地方領導提議:是否在鼓山因地制宜興建一個蘭圃景點?他還親自為鼓山蘭花圃題寫了圃名。後來寺僧以那束蘭花為基礎精心培育,並引進一些蘭花品種,建成鼓山蘭花圃。1978年,福州把鼓山蘭花圃遷到于山風景區內,而朱德題寫的「蘭花圃」匾額,還在進入湧泉寺的那道拱形石門上。
附——
鼓山靈源洞聽水齋記
陳寶琛
凡物能為聲者莫如水,水之在山也,清激剽厲又十倍於常聲。世傳神晏僧安禪於此,惡水喧,叱使東,至今澗流猶潺潺從東下。然遇凍雨,則靈源洞口,如飆號雷殷、萬馬之奔騰也。
余既愛茲地幽僻、林木之美,因岩為樓,與余弟叔毅讀書其中。寒暑晝夜,備諸聲聞,洗心滌耳,喧極生寂,水哉水哉!
余嘗登隴坂,泝贛灘、建溪、七里之瀧,縱舟江海,風濤叫嘯,千譎百駭,亦自謂窮水之變矣。而在山之聲,蓋今始得恣吾聽也。不知晏僧當時何所惡於水者。夫喧耶,寂耶,豈於水乎系哉!
(選自《滄趣樓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釋]
剽厲:靈活而猛烈。神晏僧:神晏法師,是鼓山湧泉寺的第一任住持,傳說他在靈源洞喝水岩這個地方誦經,嫌洞下澗水喧嘩,便大喝一聲把流水止住,從此,澗水改道從東側半山觀音閣石壁湧出,原來的溪澗也就乾涸了,「喝水岩」之名由此而來。飆號雷殷:風暴雷鳴的聲響。泝(su去聲):逆水而上,同「溯」。譎(jue陽平):奇特,詭異。恣(zi去聲):縱情,任意。系:關係。
陳寶琛一生中最為年富力強的24年幾乎都是在家鄉福州度過的,留給了福州的學術和文化教育。1885年,陳寶琛因中法戰爭的失敗而受牽連,被免職,返閩後專心讀書、賦詩、寫字、育人,並於1899年擔任鰲峰書院山長。直到1909年宣統皇帝登基,陳寶琛才重新踏入仕途,並成為末代帝師。
陳寶琛退居福州期間,在鼓山靈源洞搭建「聽水齋」,供讀書之用,他在這裡作過不少詩。聽水齋在靈源洞喝水岩,建築造型像一艘石船,上有船倉,內可住人,沿石階小道而下可至此齋,現已不存。原石柱有對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憂中有樂,樂中有憂。」
這篇《鼓山靈源洞聽水齋記》,描寫了聽水齋環境的幽靜,寫到了「喝水岩」的傳說,尤其寫到了水流的恣肆和奔放,並闡明了自己的感悟:喧囂還是寂靜,與水聲的大小並沒有多大關係。「喧極生寂」,這是包含自然辯證法的道理的,誠如《老子》所言:大音希聲。而「水哉水哉」,又彷彿是對《老子》的另一句話「上善若水」的一種響應。
福州有多美,詩文告訴你;福州詩文有多美,磚頭告訴你
TAG:微磚頭 |
※大年初一零時,巢湖幾百人在鼓山寺虔誠祈福!分享現場掠影,願見者同沾法喜!
※據傳!福州鼓山隧道「塌方」,堵了5個小時?真相來了!趕緊繞行!
※他從鼓山走來
※福州6大最值得一游的景點,首選鼓山和森林公園,你想去嗎?
※沒想到!鼓山湧泉寺居然和這家航空公司有關係!
※多識仁波切在台灣法鼓山與果東方丈座談會上的講話
※石鼓山西周墓出土神秘弓形器,其用途成謎,小編認為它有這個用途
※鼓山韋馱菩薩顯靈的故事
※「鼓山郵話」給您拜年
※福州鼓山之緣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天鼓山
※這座藏於鼓山山腰的寺院,無愧於「閩剎之冠」的稱號
※相懷鼓山詩十二首 瀟汀的詩與攝影
※福州鼓山湧泉寺藏經樓重修後啟用,2萬多冊珍貴藏經「回家」
※廈門插畫師動漫作者走進鼓山書苑
※【榕城故事】福州鼓山韋馱菩薩顯靈的故事
※軍事秘境公開 鼓山洞軍事遺址觀光啟洞
※寶雞石鼓山西周墓發現青銅「毀兵」,證明一段武王克商的歷史之謎
※福州鼓山梅園
※舊屯文化:天鼓山下子母棺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