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JDI仍有望一搏 或已接觸鴻海、陸廠探詢出資可能;大尺寸面板 Q4恐供給過剩
1.日媒:JDI仍有望一搏 或已接觸鴻海、陸廠探詢出資可能;
2.液晶面板產業如何引領全球發展;
3.大尺寸面板 Q4恐供給過剩;
4.國產AMOLED屏量產問題成為國產手機發力中高端的軟肋
1.日媒:JDI仍有望一搏 或已接觸鴻海、陸廠探詢出資可能;
在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積极參与東芝(Toshiba)存儲器事業出售案談判的另一方面,似乎對日本面板產業態度轉趨消極,而這樣的轉變,對日本顯示器公司(JDI)而言可能將是重生契機。
日本經濟媒體《周刊Diamond》於7月8日出刊的日本面板產業專題報導,以「面臨經營危機的JDI背後鴻海夏普身影浮現」為題,描述這是一場「日本面板產業的最終決戰」。從這標題看來,《周刊Diamond》對日本面板產業尚未完全絕望。《周刊Diamond》在報導中,揭露以下四個重點:
日本經濟媒體《周刊Diamond》報導,JDI自行尋求資金與Full Active面板,可能成為JDI的重生契機。JDI官網
第一、產業革新機構對於JDI的態度事實上並不如外界認為的執著。
事實上,產業革新機構已經開始檢討如何回收在JDI的投資,並要求JDI須自行解決資金問題。
根據報導,產業革新機構會長志賀俊之在2017年2~3月時,強行推派獲得日本經濟產業省屬意的人選東入來信博成為JDI社長之後,對於出資JDI就相當消極。該人事異動引起JDI董事高度反彈,當時的會長兼社長本間充也提出反對意見書,決心與產業革新機構對抗到底,但產業革新機構仍一意孤行,執意讓東入來這位只有在以色列液晶檢查裝置廠商擔任過長時間領導者,但並無液晶面板相關經驗,只是因為和夏普(Sharp)前社長片山干雄有密切交情的「液晶面板素人」就任JDI社長。
東入來不僅經營手腕備受質疑,東入來在確認社長內定案後,便積極在JDI內部建立地盤,以及表態一上任就會拿茂原與白山工廠做為擔保籌措資金的舉動,JDI多數高層大表不滿。於是JDI在5月緊急撤回該項人事異動案,重新公告JDI社長一職仍由現任社長有賀修二續任。東入來則改任具代表權的JDI會長兼CEO,並續任原JOLED社長一職。
基本上從人事案角力過程中,就可看出產業革新機構與JDI之間已有嫌隙。必須自行尋找資金這一點,或可說是日本面板聯盟最後的出路。
第二、JDI為籌措資金,或已接觸鴻海、大陸面板廠探詢出資可能。
JDI為興建茂原廠OLED試產線,已將2016年12月向產業革新機構融資的750億日圓(約6.6億美元)花得一分不剩,8月陷入資金嚴重短缺的可能性相當高。
JDI為籌措規模上看2,000~2,500億日圓的資金(包含買下產業革新機構持有的35%股權、可轉換公司債與次級債券(Subordinated bonds)總額約750億日圓,加上結構性改革與未來成長事業投資計劃等所需資金),JDI內部除了檢討將旗下最重要的iPhone面板供應廠茂原與白山工廠作為擔保,另一方面也接觸鴻海、京東方、天馬微電子、樂金顯示器(LGD)試探出資可能性。
在報導中還特別提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和某位日本人接觸,協商提供JDI資金的可能性。或許也因此6月才會有「夏普幹部再呼籲重組日本面板聯盟」的相關消息。
第三、JDI可能是蘋果2018年款iPhone面板供應商。
日本經濟新聞7月7日報導蘋果(Apple) iPhone系列有意在2018年全面採用OLED面板,韓廠將會是最大贏家,而OLED研發進程至少晚三星三年的日廠面臨更大的壓力。不過該項消息尚未獲得蘋果證實。而在《周刊Diamond》報導中指出,JDI在6月收到來自蘋果的消息是,2018年採用JDI研發的Full Active面板可能性變高。
已於6月進入量產的Full Active面板,不僅具備OLED面板的可撓式特質,且可呈現弧狀邊角、甚至直接在面板上開孔設置按鍵、鏡頭等。也因超窄邊框技術,可實現幾近全屏幕設計。據《周刊Diamond》報導,就是因為這種「設計感」獲得蘋果青睞。這也是JDI堅持液晶面板優先的原因,認為OLED面板可以的,液晶面板也行。
第四、夏普OLED研發落後JDI。
假設JDI因為Full Active面板可望續留蘋果供應鏈之列,勢必帶動其他手機廠商跟進下單,JDI就還有與韓廠一搏的機會。此外,根據《周刊Diamond》內容,鴻海技術人員曾在郭台銘6月初赴日前,報告JDI的OLED試產品已具備高完成度,使得郭台銘叫來夏普面板事業的領導層斥喝一頓,追問夏普的OLED研發情況。也就是說,其實夏普的進度落後JDI。《周刊Diamond》認為,鴻海真正關注的焦點,是無限期延後成為JDI子公司的JOLED所擁有的噴墨印刷式OLED技術。
噴墨印刷式OLED技術因不須昂貴的真空裝置,在成本上較韓廠採用的蒸鍍(Evaporation)式更具優勢,而備受矚目。然而JOLED至今仍無實際成績,難以評斷該技術優劣。且最快也要到2017年下半,印刷式OLED面板才進入量產階段,然而這數量也僅是供應Sony所用,應未達到真正量產的規模。
《周刊Diamond》則認為,JOLED未來應朝技術專利授權方式存在,而非和其他面板廠拚投資硬體設備。
不過,JDI重建之路究竟是否成功,關鍵仍在於蘋果會不會如日經所報導,在2018年全面採用OLED面板。畢竟OLED趨勢已不可逆,JDI若無法在2019年開始正式量產,恐怕不僅輸給韓廠,就連與陸廠相比也毫無勝算,直接丟掉蘋果訂單。根據《周刊Diamond》推估,假設蘋果在2017年推出的3款新機之一採用OLED面板,單純以營業額推算,JDI營業額就將因此萎縮30%。
而在大尺寸OLED面板方面,無疑是樂金顯示器一枝獨秀,陸廠要想趕上樂金顯示器的量產水準,恐需要一段時間。因大尺寸OLED的技術難度較中小尺寸更高。DIGITIMES
2.液晶面板產業如何引領全球發展;
圖為京東方生產線內景
編者按: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顯示大國,是全球顯示行業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技術與產品迭代的關鍵時期,我國顯示產業未來走向引起較大關注,也產生不少爭議。為推動我國顯示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全面、正確認清我國顯示產業面臨的局勢,本報從即期起推出「砥礪前行,邁向顯示強國」系列報道。
近年來,我國液晶面板產業高速發展,改變了全球平板顯示產業格局。中科院院士歐陽鍾燦曾在今年4月的中國電子博覽會上預測:「中國大陸顯示產業到2020年無可爭辯將成為世界第一。」
然而,在我國邁向全球第一的關鍵時期,全球面板廠商掀起的高世代線投資熱,讓產能過剩問題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究竟該如何看待液晶面板產能過剩問題?面對新的市場格局和競爭環境,我國又該如何布局,才能真正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呢?
液晶顯示格局穩中有變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平板顯示產業逐步壯大,國際話語權日益增強。根據歐陽鍾燦院士提供的數據,2013年我國大陸自產面板全球市場佔有率為11.4%,電視面板自給率超35%,到2016年接近翻番,出貨面積約5700萬平方米,全球出貨量市場佔有率超30%,居全球第二位。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我國面板廠商的快速布局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國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面板廠商投資建設了多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從產業布局來看,目前我國已經有8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實現量產。不僅如此,我國還投資建設了G10.5/G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成為覆蓋面積最廣、生產線最多的平板顯示產業生產大國。
在歐陽鍾燦看來,2015年,中國大陸8.5代液晶顯示大尺寸產能已處於世界第一。到2019年京東方產能將超過三星成為全球第一,中國大陸面板廠產能市場佔有率也將位居全球第一。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中國大陸顯示產業到2020年將無可爭辯地成為世界第一。
「這些年我國在液晶面板領域快速趕超,尤其在10.5代線的卡位非常漂亮。」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從全球平板顯示產業格局來看,我國已經「坐二望一」,在這個關鍵時期,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在超高世代線上的布局至關重要,它們順利建成投產,對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是加碼的。
我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改變了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格局,但是其他廠商也沒有放棄液晶面板市場。我們注意到,在收購夏普後,富士康開始在液晶面板領域採取一系列措施加緊布局,並於今年3月在廣州正式投資建設了10.5代線。面對新的市場環境,韓國三星和LGD也不斷調整策略,這讓已經穩定的大格局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投資熱將導致產能過剩?
在新的市場格局下,全球面板廠商都對投資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燃起了新的熱情,尤其是10代以上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成為不少面板廠商投資的新目標。
在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投資建設了兩條10代以上面板生產線後,富士康、LGD、惠科、CEC等企業也開始布局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搶佔電視產品大尺寸化的風口。據統計,全球目前或將有8條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提上日程。
那麼問題隨之而來,如此頻繁投資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是否會讓產業面臨過剩問題呢?此前,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探討產能過剩問題,有人認為技術在發展,市場需求在變化,產能並不存在過剩問題;也有人認為,這種供需關係只是針對大尺寸面板來計算的,還有很多其他市場需求仍沒有釋放,因此未來市場需求仍有很大的空間。
但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有不少專家向記者提出了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的隱憂。
IHS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通過比較容量增長率(面積基數)和需求增長率(以地區為基礎)來衡量供給需求,2018年~2020年,由於廠商不斷擴大產能,產能增長率將會大於需求增長數據。「供過於求會導致LCD行業出現更多重組,我們看到液晶面板市場將從2017年下半年變為過剩供應,更糟糕的過剩供應將在2019年發生。」他說。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秘書長鬍春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7年LCD供給量為19841萬平方米,需求量為19437萬平方米,LCD供需比為2.1%;2018年LCD供給量為20605萬平方米,需求量為20259萬平方米,LCD供需比為1.7%。但到了2019年,隨著10.5代線產能陸續開出,平均每年增加1100㎡左右,平均年增長率約為5.6%。因此,2019年供需比將大幅提升至8.3%,2020年為8.8%,2021年預計為9.3%。
胡春明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一般而言,LCD面板的供需比一般如果超過10%則可以認為供給過剩,基於此,可以判斷2019年~2021年之間供給過剩風險可能增長,尤其是結構性過剩風險可能加劇。
再來看10.5代線產能情況,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預計,2020年,全球43英寸面板存在1500萬片(摺合10.5代線月產能9.5萬片)缺口、65英寸存在960萬片供應缺口(摺合10.5代線月產能13.7萬片)、75英寸存在29萬片供應缺口(摺合10.5代線月產能0.55萬片)。因此,預計2020年全球43英寸、65英寸、75英寸的合計產能缺口為月產能為23.75萬片的10.5代線產能。到2025年,全球43英寸、65英寸、75英寸的合計產能缺口為月產能為28萬片的10.5代線產能。
據記者了解,2015年,京東方決定在合肥投建第10.5代TFT-LCD生產線項目,開始預算投資400億元,設計產能每月投片9萬片。在去年主體工程封頂後,又追加了58億元,對產能進行擴充,把月產能從9萬片提升到12萬片;華星光電11代線預計在2019年3月開始量產,月投片量達14萬片。如果兩家企業能夠順利按量投產,那麼月產能就會達到26萬片。加上量產爬坡、需求提升等因素以及液晶電視被其他顯示技術替代的可能性,若有更多廠商再興建10.5代線,未來過剩隱憂將日益突出。
「現在地方政府投資建線熱情很高,但是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行業一定會出現產能過剩,同時人才供給也會成為很大的問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說。
優化布局引領全球發展
業內專家之所以擔心產能過剩問題,是因為產能過剩必將導致產業出現惡性競爭,引起廠商之間的價格戰,這對產業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向全球第一衝刺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市場格局和環境,我們更應該冷靜思考,該如何解決產能過剩隱憂?又將如何真正引領全球產業發展?
實際上,今年我國政府加大力度強化「去產能」,就是為了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並淘汰和退出落後產能,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在液晶面板領域,一擁而上投資建線必將引發麵板價格戰,尤其是在應用創新沒有實質性突破的前提下,無序競爭將讓產業付出巨大代價。
歐陽鍾燦表示,TFT-LCD超高世代線投資過熱,應加強引導。超高世代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扎堆布局將導致市場供需失衡,阻礙我國顯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在很多地方不管有沒有技術都在投資高世代線,我們要謹防投資過剩,避免重蹈前些年光伏過剩的覆轍。對此,我國企業建線時要充分評估風險、地方政府要謹慎投資、國家應加強引導和管理。
梁新清說,全球顯示行業大的競爭格局正在悄悄形成,我國必須有自己獨到的策略和清醒的判斷,並制定相應的發展政策,才能引領全球顯示產業發展,這也是中國企業要努力的方向。我國目前是面板生產大國,並可能會成為「第一生產大國」,但是在對顯示產業的技術引領、設備掌控、人才儲備方面皆與韓日企業有一定差距,中國顯示產業必須注意補足上述短板。對於優化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布局,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元芳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建立中央、地方、行業組織的協調機制,建立會商制度。重點面板項目一定經過專家協調、評估,讓有條件的企業先行。二是要鼓勵制定指導清單,對於如何支持產業發展制定一個政策界限。三是適時調整延長進口免稅和免徵的優惠政策適用範圍。四是優化產業布局,根據產業現狀進行適當調整。五是政策與需求共同振興平板顯示產業鏈發展,促進新產品的開發和新市場的應用,使平板顯示產業良性發展。 中國電子報
3.大尺寸面板 Q4恐供給過剩;
研究機構WitsView預期,大尺寸面板第4季供給壓力將增加,由於上半年淡季不淡,使得大尺寸面板產能持續釋出,面板廠產能滿載加上部分新產能提前釋出下,導致下季供給壓力增加。
WitsView預估今年大尺寸面板總投入面積為218.3百萬米平方,年增高達5.8%,比原先預估高出0.3個百分點,觀察下半年,因產能持續釋出,從供給面壓力更勝第3季。
觀察產能狀況,WitsView研究副理曾姤涵表示,以月產能計算,今年大尺寸面板總新增產能為29.5萬片大板玻璃,即便因部分產能提前於上半年開出,由先前預估的每月8.5萬片提升至10萬片,但下半年仍有高達逾六成產能將到位,估計第3季以及第4季分別尚有10.5萬片、9萬片月產能釋出。
WitsView指出,統計43吋面板月出貨量,年初表現僅約250萬片;第2季起在京東方8.5代新產線福清廠加入下,整體出貨看增,年底預估增長二成至每月300萬片。 隨產能增加,43吋面板供給吃緊狀況獲得舒緩,5月起價格鬆動。 經濟日報
4.國產AMOLED屏量產問題成為國產手機發力中高端的軟肋
國產手機競逐中高端市場 市場放量亟需破除「屏」障。目前,消費者對手機產品的追求已從剛性需求向改善型需求進發,智能手機中高端市場被徹底激活,但國產AMOLED屏量產跟不上需求步伐,成為國產手機發力中高端市場的軟肋。
國產手機競逐中高端市場
在近日舉行的「2017世界移動大會·上海」展上,國內智能手機ODM廠商銳嘉科推出了高端手機品牌「VOGA」,標配版售價近3700元。
銳嘉科集團董事長王迅表示,此前公司推出的「青橙」品牌主要針對年輕用戶,而這次推出的VOGA品牌主要針對高端用戶。「中國是目前全球第一大手機市場,產品更新換代非常快,但國產手機品牌依然缺乏高端產品,而當前正是中國高端品牌發展的合適時機。」王迅說。
銳嘉科VOGA只是當前國產手機廠商進軍中高端市場的一個縮影。目前,除一些新興品牌和二三線品牌外,以華為、vivo、OPPO、小米等為首的國產一線品牌已將中高端市場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台發布的《2017年Q1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僅今年第一季度,3000元以上安卓手機的市場份額就從17.4%上升到了24.7%。
京東「6·18」公布的數據也揭示出當前國內手機消費市場的一大特徵:相比於價格,品質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追求。在整個「6·18」期間,2500元以下檔位的手機增幅只有31%,2500元至4000元檔次的增幅則達到280%。
「中高端市場正成為2017年國內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的核心戰場」。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者對手機產品的追求已從剛性需求向改善型需求進發,中高端市場已被徹底激活,2000元至4000元價位的產品將成為增速最快的市場板塊。
智能手機「OLED」時代來臨
隨著國產品牌紛紛向中高端市場進軍,智能手機產業迎來了「OLED」時代。
與傳統的手機液晶顯示屏相比,OLED屏因擁有「自發光、低電耗、高亮度、色彩豐富、解析度高、更輕薄、反應速度快、能彎曲」等特點,擁有巨大優勢。
其實,早在十年前,三星就已實現AMOLED屏幕的量產。然而,當時因為通話質量不佳、實體按鍵操作體驗差等原因,導致裝配了AMOLED屏幕的三星手機不溫不火。2010年,蘋果iPhone4問世,其搭載的IPS屏以其可視角度寬、色彩還原真實、動態圖像表現出色、觸摸無拖影的優勢,大大衝擊了AMOLED屏幕的市場。
然而,隨著智能手機行業競爭的白熱化,AMOLED屏幕的優勢又開始凸顯出來。比如,現在手機越來越追求「輕薄化」,可以自發光、減少了背光材料的OLED屏幕優勢明顯;OLED屏幕色彩艷麗又省電,使大屏手機成像更生動、待機時間更長;這兩年,VR市場開始火爆,要解決VR眩暈的問題,就必須提高屏幕的刷新率,這讓行業關注到了OLED屏速度快的優點。
種種優勢讓OLED屏重新變得火熱起來。
「硬體始終是智能手機第一大關注點,屏幕與手機顏值影響最直接,因此AMOLED將會是智能手機的下一步發展趨勢。」通信產業資深專家劉啟誠認為,智能手機的「OLED時代」已經近在眼前,2017年或許就是轉折之年。
市場放量還需破除「屏」障
2016年是國產智能手機強勢「崛起」的一年。知名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銷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已佔三席。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超過50%,在非洲市場超過40%,在歐洲市場也超過了20%。
而在國內,國產手機品牌在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的同時,也在向中高端升級。目前,華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旗艦手機已經逼近蘋果、三星高端智能機的價格。
雖然國產手機快速崛起,對蘋果和三星都形成巨大威脅,但「戰役」的決勝權卻並不完全掌握在國產手機廠家手中。面對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國產手機存在明顯短板。除了晶元、快閃記憶體、攝像頭等仍需大量進口外,國產AMOLED屏幕量產跟不上需求步伐成了國產手機發力「OLED時代」的軟肋。
據了解,目前三星在OLED屏幕的市場供應上幾乎處於壟斷地位。2016年,三星AMOLED面板產能約3.7億片,其中柔性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0.6億片,幾乎佔到了AMOLED屏幕面板出貨量的99%。2017年,全球AMOLED屏幕產能約5.7億片,其中三星產能有望達到5.5億片,仍然是壟斷級表現。
若以目前的訂單估算,2017年蘋果和三星將消耗近68%的AMOLED屏幕產能,僅餘下約32%的產能,留給中國手機廠商競奪。這導致從去年開始,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主流旗艦機型紛紛缺貨。
業界認為,要想突破下一代國產高端智能機的「屏」障,唯有使國產AMOLED屏幕真正實現量產。行業數據顯示,目前三星的良品率已經在90%以上,但國內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這也使得目前國產廠商的競爭力並不強。以三星為例,2016年,屏幕價格已降至與液晶屏相當,而國內廠商目前還很難做到。
「為國產手機突破『屏』障,國內廠商正加緊發力,但還有不短的一段路程要走。」崑山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裕弟說。
經濟參考報
※格美專利戰:探保護上限,要技術回報;Uniloc繼續攻擊蘋果 稱兩項功能侵犯專利;HTC U Ultra被控侵權 宏達電響應了
※被郭台銘言中了?東芝轉而與富士康和西部數據談判;美光重申桃園廠已恢復生產 對業務無實質影響
※余承東:華為正在研發人工智慧處理器;兆易創新認繳2億參股股權投資基金;福大課題組摘得中國大陸首個DAC最佳論文獎
※聯發科收購立錡爆內線交易 檢方起訴兩人,智能語音助理晶元成聯發科第3季最火產品;英特爾股價逆勢破底,今天公布逆轉勝策略
※傳晶元設計商Rambus考慮對外出售;聯發科確認魅族首發X30,PRO7背後還有一塊2寸副屏幕;三星晶元扛鼎領跑全球
TAG:集微網 |
※在 2018 年的小尺寸 OLED 面板可能出現供給過剩
※DNF:穿海伯倫的不一定是大佬,也有可能是鹹魚
※這三輛車可能是市面上你能買到的最大的SUV了
※下月到來?OPPO劉海全面屏手機被曝光 可能是R13
※ACG資訊:一切皆有可能!
※你的WIFI可能在出賣你
※中國唯一一個正在飛速擴大的島:未來可能會和大陸相連!
※蘋果今年或推出iPhone X升級版,可能大屏和雙卡雙待有哦!
※DNF:狗托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十個盒子開出上萬元東西
※面試時,和面試官談薪資,注意這三點可能能幫你多要1-2k
※WIFI將被淘汰!5G時代到來之後,流量將有可能免費使用!
※我們的DNA可能是一個傳播超越空間和時間的媒介
※小米7新功能泄露:搭載OLED全面屏支持熄屏顯示 最有可能長這樣
※索尼將在年內推出4K OLED屏手機 最有可能長這樣
※買筆記本可以再等幾個月 因為Intel和AMD的親兒子極有可能在近日正式上線
※身負厚望的iPhone X可能要折戟沉沙了,蘋果或再度下調X的一半產量
※全球最出名的四大雕像,中國也有一個上榜,你可能猜不到
※旅途中的沉浸式VR,到底能帶來多少種可能?
※中國給印度出了一個難題,印度買F-16可能性已不大
※2018年智能手機的潮流功能AI拍照 可能每家都有 小米OPPO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