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章祖安舊文之《書法美簡述》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顏真卿祭侄文稿墨清晰本

漢字、毛筆和中國人天生的靈性成就了中國書法藝術。漢字,載體也;毛筆,工具也。由此構成書法藝術即漢字藝術化之三要素,曰結構、用筆、神采。今分而論之。

一、結構。已由漢字完成大半。漢字雖被稱為方塊字,實只大致近似方塊而已。字形眾多,不論何種字體,均由長短不同、斜正不一的幾種筆畫,互相平行交叉,按照可辨認性和美的規律建造,不能不賴其結構之千變萬化。此博大豐富之文字系統,如以建築藝術為例說之,即是各種建築形式之基本框架。夫人無古今,狀貌各異,極易辨認,此天授也。惟書,人各不同,庶幾近之。書法家只鬚髮揚而光大之,個性自顯。

二、用筆。毛筆比之硬筆,富彈性,天生機敏易感,最具傳達書法這一精密的有節律的運動形式之特殊效能,活潑潑,其效果可至千變萬化。而欲掌控此一有特殊性能之工具,以天賦功力為差等,足以使人投入畢生精力,務使得心應手、熟能生巧,宛如此工具有主觀能動性者。至手忘於筆而隨筆走,心忘於書而隨書行,恣情任性,實施多種多樣之韻律變化,出現各種不同的結構點畫形態之美。此種純粹點畫美與結構美之魔力,迫使書法家貫注全神於形式,毋庸顧及文字內容,而凸顯其藝術個性,具有絕對純粹之藝術品格。過程是心手雙暢,結果是豐富複雜之美跡。而欲達此境界,必須賴揮運之功,此用筆所以為要素之一也。窮究到底,書法技巧不過是手能從心,不過是能任所欣賞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動,使筋肉的精細動作跡化於某一平面上。此種特殊技巧須待後天學來,特別是能調動全身之力於手腕的能力須經長期磨練方可獲得,此亦為書法須有師授與臨摹古人名跡之理據。至於別的什麼,古人與老師皆無能為力。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三、神采。書法之技進乎道,猶繪畫之有氣韻。神采與氣韻二而一也,而稍有別。於書法用「神采」視用「氣韻」為優。蓋書法較之繪畫坦白,故出采尤為重要。書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被余冠名為「全裸之藝術」,字字裸,筆筆裸,其形跡無法遮掩,而所含內美又經得起細細品味,此固書法所以能有最純粹的藝術品格之一因也。書法神采之最高境界當體現出生命元氣有節律之鼓盪與奮發。若細言之,須觀者得感知下列美感。

1.力強。此為書法成為藝術之前提。古人有雲「筆力驚絕」者,即言其筆力之強使人進入驚異、驚奇狀態,甚者使人驚恐,此均由錯覺形成之審美快感。有所謂龍威虎震、鷙鳥乍飛。又如崩山絕崖,人見可畏等等比喻。

2.勢盛。此為動力之美,由漢字結構生髮,再加筆力助成。漢字單文筆畫錯綜成勢。上下、左右結構者,更在不平衡中獲得平衡。此種平衡不是天平式,而是「中國老秤」式的。其中不平衡成分,產生有動力之勢能;由藝術化推向極致,造成險勢,復歸平衡,成極不平衡之平衡,相摩相盪,其勢益盛。視覺衝擊力、震撼力等均由此出。

3.意深。凡視覺藝術,若其缺乏抽象品性,一覽無餘,而使人之想像力無由馳騁,必致索然寡味。中國書法正緣其抽象品性而得字外之奇。此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溫潤小楷,或若美人款款而前;雄強大字,或如猛將躍馬而至。古人所謂「堅質浩氣,高韻深情」,能啟發欣賞者之無限想像與遐思。此種由錯覺而引起的聯想,實無過於書法藝術。

4.氣滿。此氣指生命元氣。人能感知者,即為生命感。此種生命感,由書法家經長期品察,於人和動物之運動形式與植物之屈曲伸展狀態中獲取,經轉化而注之於書寫過程,體現於書跡。整幅有節律,字字有節律,筆筆有節律,一波三折之,形成鼓盪之態勢。無分中鋒側鋒,萬毫齊力,起伏翻滾,收放自如;個字若生龍活虎,整幅如源泉渾渾,淋漓盡致,而進入無法之境。筆跡所至,不可修改,不能重複。人無以盡知其法之所在;又因其自然之至,人皆於無意中忘其精工之所聚。正可謂善學者乃學之於造化也。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清晰本


章祖安舊文之《元氣·學養·手藝》

元氣、學養、手藝,三者於書法家缺一不可。而最怕不學不養,元氣耗盡,手藝不但無進,連原已能者亦漸丟失,可嘆也。

當前談「文化」之風大熾,諸如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還有性文化等等。書法當然更是文化了。

談書法文化者提學養,鄙手藝,更少談元氣。殊不知少了元氣什麼也算不上。但元氣也是要養的,西門慶原來元氣頗旺,很有希望登上性文化學者的寶座的,然不學不養,只登徒子,瘋狂沉湎於物性操作層面,終於剝盡元氣,縱慾喪身,嗚呼哀哉。書法家一天到晚趕場子、拉關係、元氣大傷,作品粗糙醜惡,或疲軟輕薄,與西門慶之縱慾,實不相遠。我長期追求書作能清、厚、奇、古,體會到均要元氣率領,而保持並鼓盪元氣,則需學養。程頤有言:「不學,則老而衰。」學亦養也,這應從精神並肉體合一理解之。

元氣、學養體現於作品,有一個轉化過程,此時,手藝就起決定性作用。因此,有元氣不一定能產生氣滿的作品,有文心,作品亦不一定有文面。更何況虛張聲勢,作元氣狀、學養狀的空城計了。

我曾對學生言:身體不糟蹋比保養重要,時間不浪費比加班加點重要,不贊成「一天當兩天用」的口號(顏淵已是營養不良,加上用功太過,不幸短命死矣,太可惜),因為活的總時數肯定大大減少了,不合算,更何況用功在別處。更為可惜的是丟失了人生的從容,搞中國藝術,最緊要的無過「從容」二字,此二字實是人生之幸福所系。

我在作書時,從不想要表現個性或某種感情,因為臨場已喪失此種預定能力,只是凝神把字寫好,自己滿意而已。首先自己滿意,再使讀者認可。這個順序一顛倒,則大謬,自己滿意很可能變成錢袋滿意,字是一定寫不好了。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書法的中和之美

黃炳壯

線條是書法形象構成的最基本的元素。線條的美與丑,是人們對書法作品美與丑一個最直接的判斷依據。縱觀古今書法,線條大抵給人三種美感,分別是陽剛之美、陰柔之美和中和之美。這些抽象的線條或藏或露、或疾或澀、或直或曲、或違或和、或虛或實等共同構成了書法線條的美感表現。

線條的陽剛之美集中體現在線條的「骨」、「力」、「勢」。線條沒骨則乏力,力不逮則勢孤,「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李世民《王羲之傳論》)。線條的陽剛之美給人一個具體的概念,諸如「雄強」、「渾厚」、「茂密」、「峻勁」、「龍威虎振」、「劍拔弩張」、「千里陣雲」、「高峰墜石」、「百鈞弩發」、「萬歲枯藤」、「崩浪雪奔」等,陽剛壯美的意境立現。那麼線條的陽剛之美是如何創造?用筆的直露、疾急、飛枯、古拙等具體動作的實施都可以造成線條力度的出現,這種力度的具體感受就是一種陽剛壯美的感官感受,簡單來說就是果斷與速度所形成的一種「骨」、「力」、「勢」的結果。

線條的陰柔之美集中體現在線條的「韻」、「味」、「趣」,是一種平淡、蕭散、恬靜的意境,常以「蕭散簡遠」、「平和雅逸」、「婉麗清媚」、「疏放妍妙」等言語來評價,如「鐘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具體表現形式上取圓、藏、曲、緩、潤等,是一種雋永含蓄,秀雅逸致,水木清華的書卷氣。線條陰柔之美的形成在於用筆上能「提」。「提」、「按」是書法的運筆中最基本的動作,「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即「按」,「按」即「提」,但「提」、「按」的偏重不同可以創造不同美感表現的線條。

線條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這兩種形態不是截然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這體現在用筆的矛盾統一上,因為完美的作品無不包含諸如曲與直、藏與露、方與圓、斷與連、遲與速、枯與潤、行與留、疾與止、平與側等矛盾元素的辯證統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情理統一、情感適中,從而達到一種「志氣平和、不激不厲、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的精神境界。這種線條辯證統一的表現恰恰滿足了中國書法美學崇尚中和的審美理想;亦只有這種具備中和之美的書法線條構成的書法作品,才稱得上是不朽的經典作品。達到中和之美的理想境界的典範莫過於晉人書法,尤其是王羲之書法表現的平和自然、含蓄委婉、剛柔相濟、盡善盡美,一直是後人學習的楷模。

中和之美成了判斷書法作品最直接的終端感受標準。中和美的表現又在於筆法之中和、結構之中和、章法之中和。「用筆不欲太肥,肥則形濁;又不欲太瘦,瘦則形枯;不欲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則體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後少。」姜白石在《續書譜》中的這段話全面概括了筆法的中和,強調對立雙方的協調與平衡,肥瘦、露藏、上下、左右、多少,使矛盾的兩方面均有各自的節制,超越對立與衝突,達到形式上的統一。

用筆還要講究圓潤和暢,不能稜角外露,。以求達列「寬閑圓美」的境界,主張用筆收斂,不宜放縱,曲與直、藏與露、方與圓、斷與連、枯與潤、行與留、疾與澀、平與側,等都要對立統一。用筆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不要太平,也不能太側。

中和之美表現在結構上,講究疏密、向背、奇正等的辯證統一。孫過庭把對結構美的研究成果濃縮為一句話,「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即在對立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字形小的,筆畫要伸展開去,變小為大;字形大的,筆畫緊縮一些,變大為小;疏的字,點劃要肥,可化疏為密;密的字,點劃要瘦,可化密為疏,經過這樣處理就消除了由於字形本身所造成的大小懸殊、疏密不均的毛病,而取得整體的和諧統一之美。

章法,即整幅字的布局方法,古人又稱為「分間布白」或「分行布白」。章法美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章法美的中和表現在氣脈連貫以及動與靜、連與斷、均與亂、呼與應、起與承、並與和、首與尾、正文與題款、字距與行距等因素的對立統一,最主要的是「賓主」與「虛實」。

明代解縉《春雨雜述》中論述到,「一篇之中,雖欲皆善,必有一二字登峰造極,如魚、鳥之有鱗鳳以為之主,使人玩繹,不可名言。」此處意思是說寫一幅書法總是想把每一個字都寫好,務求盡善盡美,但如果真是字字「皆善」,一覽無餘,也就失去它的藝術魅力了,所以在章法上就必須「有一二字登峰造極」,如魚中之龍,鳥中之鳳,起到主導作用和提神醒目作用,這樣的作品才能使人玩味無窮。書法中把起主導作用的字稱為「主字」,主賓應該分明且相互照顧,依勢而行,互有避就。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漢字書法美

提起漢字,我不由得不佩服漢字的美妙。一個個剛勁有力的方塊字在紙上舞蹈著。它們時而柔軟,時而如鋼一樣堅硬,讓人看了賞心悅目。可最能體現漢字美妙的唯有書法了。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這其中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七個演變過程。中國漢字有很多書法體,大篆、小篆、楷書、草書、隸書、行書……

我最喜歡。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鋼筆字。楷書書法家有: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他們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 、元朝趙孟頫。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書法家有:王羲之——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祭侄稿「天下第二行書」「顏體」。蘇軾——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趙孟頫:洛神賦深得二王風韻。歐陽詢:「歐體」;柳公權:「柳體」廣為應用。

擁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漢字,有許許多多的藝術文化,值得我們去認真探索用心學習,讓自己不愧於炎黃子孫這個稱謂。

《書法美簡述》和《元氣~學養~手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學習資料:魏碑技法語言
元代鮮於樞草書《贈筆工范君用冊》
明代陳道復草書《古詩十九首卷》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手藝人眼中的「琴棋書畫」
中央美院書法系主任徐海:從書法的角度來說,書法就是「手藝」!
《隴中手藝》:吹匠、陰陽、畫棺人,隴中群山萬壑里的手藝人
陳瑤《無心法師》岳綺羅手藝,小丁貓也會剪紙技藝
「家教雜說」之六十八:《魯班教子學手藝》
書法「人,99%是抄書手藝人!
《尋找手藝》導演手記:第60日,鬱悶的大勐龍
《魔卡少女櫻:透明牌篇》第14話小櫻的新髮型,莓鈴好手藝
美國繪畫:敬禮 大自然的手藝
紀錄片《尋找手藝》觀後感
《詩潮》頭條詩人|尚仲敏:詩歌是一門手藝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摹印師離世,三代單傳手藝落下帷幕…
湖筆—傳承手藝,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20世紀初甘博鏡頭下的北京人喪葬品 扎紙藝人的手藝惟妙惟肖
傳統-編織手藝!
【手藝】班門老人
星太奇:小星「傳統手藝」畫糖人?奮豆「傳統手藝」煉仙丹!
《中國手作》第一季「木作」:講「活」故事 講「好」傳統手藝人
《瘟疫傳說:無罪》8.3分:精湛絕倫的敘事手藝
民間手藝——傳統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