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盆景之源,日本的盆栽藝術源於中國六朝時期
日本盆景之源
日本的盆栽藝術源於中國六朝時期,並在唐朝時候由遣唐使傳播到日本,被稱作「盆栽」(Bonsai),日本自平安末期至鎌倉初期從我國南宋全盤吸收了盆景、盆石這些藝術形式後,逐漸與本國的風土人情相結合,歷經室町、江戶、明治等時代的演進,變成今天獨具特色的日本盆栽藝術。
日本盆栽純屬金陵派盆栽。與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等比較起來,金陵派派盆栽的名聲似乎有點弱。然而,它的歷史卻是淵源流長的。
南京的六朝文化,深刻影響著後來的盆栽藝術。當時的首都南京士族大賈,無不以收藏奇石怪樹為榮,明代畫家仇英的工筆畫中,就有六朝巨富家中的珊瑚盆栽、樹樁盆栽等內容,真實反映了當時南京的盆栽藝術發展現狀。但後來,南京的盆栽藝術卻突然中斷消失了。中國的盆栽傳統八大流派中沒有南京流派,直到上世紀70年代,「金陵派盆景」才開始得到承認,重新復活。
由於日本是個島國,多自然災害,日本人常有生命無常和宿命感。葉渭渠在《日本文明》一書中談到日本的審美觀:日本的審美更趨向禪的空寂與枯淡。禪的精神對日本藝術影響巨大,在繪畫上表現為留白,在詩文上為余情,在庭園中表現為空相,在盆栽上表現為舍利。具體而言,其審美觀上有「物哀」、「閑寂」、「枯高」、「余情」、「素淡」、「野趣」等諸多特徵,這些特徵我國也有,但日本人將它們推向極致,並在盆栽中表現出來。
18世紀中葉,日本的盆栽由抹殺自然的曲體風格進步到瀟洒脫俗的文人風格;19世紀初葉,著名盆栽家小林憲雄提倡盆栽自然美,日本盆栽發展到師法自然的富有詩情畫意的風格;現在每年日本都會舉辦國風盆栽展,國風展是日本最高級別的盆景展覽活動。該活動由日本盆栽協會舉辦,日本文化廳、東京都協辦。
昭和9年(1935)3月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第一屆國風盆栽展,此後兩年一屆;二戰中中斷,戰後於昭和22年又開始恢復,改為一年一屆:昭和40年(1965)2月,在國風展組織基礎上設立社團法人日本盆栽協會,第一任會長由日本原內閣總理大臣吉田茂擔任。國風展屹今為止已舉辦了85屆(日本稱85回)。除了國風展,日本盆栽愛好者交流表現的機會也非常多,大大小小的展覽極多,例如:作風展、樹の匠、雅風展、大觀展、銘風展、銘品展等。
國風盆栽展作品檔次高、質量好,國風展的作品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嚴格挑選的。盆景專業工作者或業餘愛好者,若自己的作品能入選國風展,那是極其崇高的榮譽。國風展對展品要求嚴格。首先是對樹齡的要求,所有參展作品,無論是大、中、小品,樹齡一般均在須30年以上,有的甚至上百年或百年以上。其次是規格尺寸要求,最大展品(高度、寬度或飄長)都不能超過1米,小品也不能小於20公分。作品最標準的規格為83公分。
日本國風展的展覽場地及展品布置均十分講究。每年的國風展都在室內舉行,而且室內空間比較大,分兩層展出。底層都是大、中型作品,規格一般在50公分至 90公分左右;二層為小型和微型作品,規格均為20至50公分左右。展品展台全部統一,高度為60公分,寬度110公分左右,襯景(背板)高度160公分左右。另外每件參展作品必須配置幾架,幾架製作工藝也非常精美,諸多款式與加工技藝也是效仿我國傳統工藝而制。
東京郊外的大宮村是日本盆栽的重鎮。裡面有十幾個園子,如:蔓青園、清香園、九霞園、芙蓉園、藤樹園、青風園、松濤園等,其中絕大多數是盆栽名園。名園之所以成為名園,一是歷史悠久,百年以上;二是環境優美,養護得好;三是名園有名人,而且名園有好的繼承人,能延續下去。
在日本,人們稱盆栽專業人員為「盆栽作家」,大師級的稱為「巨匠」。要成為盆栽專業人員必須通過學習考核。一般園子會招收學生,有本國人也有外國人,有專業的也有業餘的,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清香園的專業學習時間為六年制,要求學員年齡在25~35歲之間,收取一定學費,但以日本的消費與人均收入來看,收費不高。學習者幾乎天天呆在園中,參與園子的管理,當然也有機會隨老師到其它地方參觀學習交流,在管理養護當中了解各種植物的習性與土壤要求,從修剪中學習造型和文化內涵,逐步深入,而後進行嚴格的考試。學員拿到考試的樁材,分析它的最佳造型,畫效果圖,最後將完成的作品交給老師考核,合格後,發給資格證。
日本盆栽協會認可的另一種是興趣愛好者,年齡不限,兩個月或半年制不等,每個星期天上午上課,提供教材和練習材料等。山田香織還經常在電視媒體上露面,積極推廣盆栽藝術。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在各地盆栽園的銷售上,有幾百日元的,也有上千萬日元的,以便適合不同的人群。
我們再來看一看日本盆栽家的情況。老一輩的有加藤三郎等,介於老一輩與中年之間的有山田登美男、野山壽明等,他們作品的文人意味特別到位;中年段的有木村正彥、小林國雄等,他們的技法爐火純青;青年段的有鈴木伸二、山田香織、藤川敬一、今井千春等,這一代人不甘於停滯不前,紛紛將代表自己個人水平的作品推出。
一個國家的藝術發展與這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和國民的處世哲學、審美情趣等有很大的關係。
日本是一個島國,海岸線長度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緯度跨度大,氣候覆雜,物種繁多,但自然災害也多,像地震、海嘯、颱風等,從而導致日本人形成極其敏感的心態,常有生命無常和宿命感。日本曾經在我國漢唐時期學習華夏文明,明治維新後向西方學習,再融入島國文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大和文化。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擅長學習的國家,能很好地利用,再變成自己的東西,並將其發揚光大,有勤學低調的特點。
葉渭渠在《日本文明》一書中談到日本的審美觀:日本的審美更趨向禪的空寂與枯淡。禪的精神對日本藝術影響巨大,在繪畫上表現為留白,在詩文上為余情,在庭園中表現為空相,在盆栽上表現為舍利。
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對植物充滿感情。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很美,但開放時間短,七天而已,而它卻是春天的信號,從最南端的沖繩到最北邊的北海道依次開放,各地區的人們都會慶祝,日本人稱之為「櫻花陣線」。春之櫻花,秋之紅葉,在日本都是被詠嘆的對象。
由此可見,日本審美觀上有「物哀」「閑寂」「枯高」「余情」「素淡」「野趣」等諸多特徵,這些特徵我們國家也有,但日本人將它們推向極致,並在盆栽中表現出來。
日本盆栽早期的狀況和中國相似,當時只有天皇、藩主、大名、武士這些特權階級才能享有,一般百姓不會消費盆栽這一類物品。
日本盆栽在明治時期進步很快。由於明治維新的成功,藩主、大名、武士這些特權階級慢慢消失,城市商人、市民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與社會地位,盆栽也就有了市場。可以說,明治時期是日本盆栽藝術獨立的時代。與此同時,中國在搖搖欲墜的清朝統治下,誰有心思玩盆景呢!
1911年,隨著日本經濟的持續發展,盆栽藝術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關注,追求完美、自然在人們心裡迅速滋生。由於社會的支持與需要,許多盆栽書籍與畫冊大量出版,在盆栽知識和技法上做了大量的普及與推廣,這時也有少量的在日的歐美人接觸到盆栽藝術。而此時,中國處于軍閥混戰之中,民不聊生。
1923年,日本關東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東京從事盆栽的專業人員與愛好者不得不外遷,大多數遷到東京郊外的大宮村。大宮村的建設得到當時政府的支持(在日本有個特點,就是政府人員退休後玩盆栽的人很多),後來形成了著名的盆栽村。
1934年第一屆國風展開展,由於二戰時日本是侵略國,戰場不在日本,所以國民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二戰後,日本陷入短暫的危機中,而後用了十幾年時間恢復經濟,國民生活安定,盆栽又回到他們身邊。與此同時,中國被不斷的戰爭拖人深淵,包括日本發起的對華侵略戰爭。
1970年到1980年是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良好的經濟再加上眾多的國民喜歡,一下子多出許多盆栽園,名家輩出。1975年主辦第一屆作風展。與此同時,中國「文革」快要結束了。
1980年到現在是日本將盆栽藝術推向頂峰的時期。與此同時,中國改革開放才開始,中國盆景展也才剛剛開始舉行,直到現在,四年一屆,共六次。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中日盆景的確有差距,我們要勇於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解析個例:日本盆栽文化的繼承與盆栽園的運作經營
東京郊外的大宮村是日本盆栽的重鎮。裡面有十幾個園子,如:蔓青園、清香園、九霞園、芙蓉園、藤樹園、青風園、松濤園等,其中絕大多數是名園。名園之所以成為名園,一是歷史悠久,百年以上;二是環境優美,養護得好;三是名園有名人,而且名園有好的繼承人,能延續下去。
以清香園為例,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盆栽文化的繼承與盆栽園的經營運作的。
清香園是名園,環境優美,山田登美男先生(日本盆栽作家協會會長)是該園第四代園主。從目前情況看,第五代園主應該是他的女兒山田香織(他們實行家族式繼承,這樣能將名園更完好的保持下去)
在日本,人們稱這些盆栽專業人員為「盆栽作家」,大師級的稱為「巨匠」。要成為盆栽專業人員必須通過學習考核。一般園子會招收學生,有本國人也有外國人,有專業的也有業餘的,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清香園的專業學習時間為六年制,要求學員年齡在25~35歲之間,收取一定學費,但以日本的消費與人均收入來看,收費不高。學習者幾乎天天呆在園中,參與園子的管理,當然也有機會隨老師到其它地方參觀學習交流,在管理養護當中了解各種植物的習性與土壤要求,從修剪中學習造型和文化內涵,逐步深入,而後進行嚴格的考試。學員拿到考試的樁材,分析它的最佳造型,畫效果圖,最後將完成的作品交給老師考核,合格後,發給資格證。日本盆栽協會認可的另一種是興趣愛好者,年齡不限,兩個月或半年制不等,每個星期天上午上課,提供教材和練習材料等。山田香織在其博客經常寫文章,筆者見過有一篇寫的是回她自己小學的學校,義務帶一次小學生製作盆栽的事。隨後我又查找了一下日本中小學興趣與自然課的情況,發現有的學校會提供給學生植物種子與土壤場地等,讓學生自己享受種植物的快樂,培養從小愛植物、會觀察的習慣。山田香織還經常在電視媒體上露面,積極推廣盆栽藝術。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在各地盆栽園的銷售上,有幾百日元的,也有上千萬日元的,以便適合不同的人群。
我們再來看一看日本盆栽家的情況。老一輩的有加藤三郎等,介於老一輩與中年之間的有山田登美男、野山壽明等,他們作品的文人意味特別到位;中年段的有木村正彥、小林國雄等,他們的技法爐火純青;青年段的有鈴木伸二、山田香織、藤川敬一、今井千春等,這一代人不甘於停滯不前,紛紛將代表自己個人水平的作品推出。
說到展覽,日本盆栽愛好者交流表現的機會非常多,大大小小的展覽極多。例如:國風展、作風展、樹の匠、雅風展、大觀展、銘風展、銘品展等。而雅風展下面又分春雅展和秋雅展等,來表現植物在不同時節的姿態與美感。
拿日本最高級別的國風展來說,昭和9年(1935)3月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第一屆,此後兩年一屆;二戰中中斷,戰後於昭和22年又開始恢復,改為一年一屆:昭和40年(1965)2月,在國風展組織基礎上設立社團法人日本盆栽協會(相當於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盆景賞石分會),第一任會長由日本原內閣總理大臣吉田茂擔任。目前國風展已經舉辦了80屆。
日本盆景展覽的布展很美觀,大展中名木古盆幾架搭配極其講究,背景一般為白色,室內燈光柔和,以營造典雅氛圍,做到大方穩重而不花哨。展覽的門票並不貴,成人全票,未成年人半票(小學生免費)。
國內玩家一提到日本盆栽風格時,不少人認為就是個大蘑菇,等邊三角形的構圖。誠然,這是日本盆栽一個特點。如果你認真拜讀過胡樂國大師近年關於日本盆栽的文章,或者像筆者一樣經常上日本盆栽網,你就會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日本的盆栽風格變化很快。有人認為他們是學中國的風格,實際上中國現在的風格在日本1940年前後就有了,像帚立(傘狀樹型)、直木(高聳型)、石附(附石)、吹流(風吹式)、合植(合栽)、古樹懸崖等,這些在日本早期國風展的畫冊中都有所體現。
現在日本盆栽的老師是自然,就是在自然中尋找靈感。因為日本的環境保護得非常好,有許多古樹可以做範本。這些古樹由日本文部省(相當於中國最高文化教育機構)保護——除非它死亡,否則便不能動。在日本古木網上可以看到許多大得驚人的古木風姿,筆者發現,像舍利干、神枝、蘑菇型等都可以從中找到。
綜上所述,我們中國盆景可以從日本盆栽借鑒、學習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我相信,通過學習,我們一定能在某些弱的方面趕超他們。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TAG:福建澍園工程有限公司 |
※藝術源於生活?!日本某女子電競戰隊竟然混入男人,時隔1年才發現……
※盆中風景展山水 案上藝術源自然
※羅學正:藝術源於生活,源於感悟!
※毛丹陽:藝術源於生活
※藝術源於生活,他在雪天的玉米枯地發現另類的書法藝術
※劉青長:藝術源於生活
※藝術源於自然、巧奪天工
※當代著名書畫藝術家葛建光——經驗源於積累,藝術源於實踐
※黃海棠: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珠寶藝術源自生活,而高於生活
※藝術源於匠心 製作篇
※「藝術源動力 x 旅人日記」POP-UP展——打造京城最in的藝術商業地標
※藝術源自匠心,JJ宇舶經典融合系列腕錶
※藝術源於自然,幾件衣服遍訪全世界,遊客:大自然的美令人震撼
※藝術源於生活?阿宅們的特有「幻視」
※碟中諜里的生活真諦!都說藝術源於生活,我信了!
※農民用鐵鍬演奏《賽馬》 聽眾:這才叫藝術源於生活
※藝術源自生活,卻高於生活
※一個細思極恐的小故事《藝術品》,藝術源於真實
※笑星馬麗現實的豪宅,在家形象特搞怪,果然藝術源於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