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沒事偷著樂》里最後的天津老城廂)

從1987年在電影《業餘警察》中飾演何大壯開始,馮鞏涉足電影圈,開始塑造熱心腸、膽小、小聰明、本事不大但是愛管閑事的小人物形象,至今已主演十六七部電影,四部電視劇。身為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馮鞏拍出了「天津三部曲」,《沒事兒偷著樂》《別拿自己不當幹部》《生活有點甜》,他在這三部影視劇中說天津話,講天津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留下了與天津有關的三個時代的傳奇影像。

馮鞏1957年生於天津,曾祖父是馮國璋,不過到他小時候,家中過的已經完全是平民百姓的日子。他中學時酷愛相聲,1977年到1979年,馮鞏在天津紡織機械廠工作,後來又調到天津制線廠。他一直是企業的文藝骨幹,參加業餘演出的時間比上班時間還長。

1978年,馮鞏和劉偉在天津紡織機械廠曾犯過一次「錯誤」——沒和廠里打招呼就跟著招兵的人跑去了部隊文工團。一年後他們又回到了天津,制線廠黨總支書記陳逸民心疼他們倆,又把他倆召回了工廠。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沒事偷著樂》)

1997年拍《沒事兒偷著樂》,馮鞏把北京作家劉恆的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搬到天津老城裡,改編成一個地地道道的天津故事。這一年馮鞏40歲,這是他最有天津味的一部作品。

馮鞏是天津人,天津人怎麼說話?怎麼為人處事?他太熟悉了。於是早在編寫劇本時,他就跟楊亞洲導演一起,把電影中的語言、結構、情節、細節,整個按天津味兒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

《沒事兒偷著樂》一開頭,鏡頭俯瞰天津老城廂,滿眼灰瓦綠樹,胡同密密匝匝綜合交錯,早晨的日常生活一幕幕展現——刷牙漱口,吃早點,上廁所,鄰里之間打招呼問候,局促的室內空間里一家七八口人閃轉騰挪,馮鞏和鄰居雲芳兩人騎著自行車上班邊騎邊聊天……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沒事偷著樂》)

馮鞏扮演的張大民是暖瓶廠工人、家中五兄妹的大哥,性格幽默善良,為人大度,正是馮鞏擅長塑造的普通小人物,也是80年代天津普通市民中最常見的一種男人,最終呈現出「沒事偷著樂」的天津性格。就像馮鞏在影片結尾說的那句話:「好好活著,你就能碰到好多幸福,沒事偷著樂吧。」

《沒事兒偷著樂》還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天津話對白,比如:「您又練刀七啦?」「介肆刀嘛,介肆斧砸!」;「說你是變戲法的,你不會變魚缸;說你是濟公吧,你身上還沒那麼臟;說你是佐羅,你手裡妹有槍!」;「世界上最好的,就是這飯,飯里最好的,就是這面,面里最好的,就是裡邊這蒜,蒜再好,也不如你好看。雲芳,你就算了吧!」

拍《沒事偷著樂》時,馮鞏覺得在具體拍攝中還是沒把自己的感覺完全解讀出來。電影是劇本的藝術,是導演的藝術,作為演員,更多的只能服從。所以他希望能有機會自己當導演,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沒事偷著樂》)

2006年,馮鞏來天津拍《別拿自己不當幹部》,這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2004年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是一個發生在紡織車間的故事,馮鞏認為這個題材非他莫屬,因為他年輕時在紡織行業工作了許多年,電影圈兒里沒有人比他更熟悉紡織工人了。

《別拿自己不當幹部》改編自長春作家齊鐵民的小說《豆包也是乾糧》。原著故事發生在東北,主人公制線車間工段長王喜在別人眼裡官職小得可憐,只是個兵頭將尾的小角色,可他心裡「幹部」二字充滿神聖感,他處處以幹部標準要求自己,干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雖然他的感覺有點兒錯位,處事有點兒令人可笑,但卻仍然不失為正派、善良、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工廠好乾部典範。

馮鞏仍把這個故事「嫁接」到天津,影片中所有人物,包括小孩都操著一口天津方言。馮鞏是在天津長大的孩子,到了天津就等於到了自己的「地盤」,說天津話、按天津人的脾氣辦事兒,他得心應手,能拍出濃重的天津味兒。而天津味兒、天津話本身就有幽默感,即使是天大的困難,用天津話說出來也顯得並不絕望甚至有幾分調侃自嘲。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別拿自己不當幹部》)

2014年,馮鞏再度與楊亞洲聯手,拍了一部電視劇《生活有點甜》。這部劇仍是根據《豆包也是乾糧》改編,講述國營光華紡織廠細砂車間副工長唐喜,雖然管著二百多號人,但卻只是一個算不上幹部的「幹部」,因為正規幹部序列里沒有這個編製,可他始終以幹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有點遺憾的是,《生活有點甜》大多數演員不說天津話,只有馮鞏偶爾說幾句天津話,不過台詞的語言風格有天津的語言習慣。

電視劇播出做宣傳時,當年馮鞏在天津紡織機械廠工作時的師傅拿出馮鞏做學徒工時送他的禮物,一個鐵制點心盒。馮鞏說,當年自己特別願意為師傅們做點事,他還幫師傅們修過房子。馮鞏一直想找機會報答當年紡織系統的老同事、老領導,拍了《別拿自己不當幹部》覺得還不夠,所以又拍了講述紡織工人故事的《生活有點甜》。

《沒事偷著樂》演的是天津胡同里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別拿自己不當幹部》《生活有點甜》講的是作為北方老工業基地的天津的工廠故事,表現天津紡織工人的日常狀態。馮鞏說過,他將來至少還要再拍一部和天津有關的電影,專門反映天津的民俗文化。這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文:何玉新)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90年代馮鞏拍《沒事兒偷著樂》,無意間竟然留下天津老城廂拆遷前最後的影像

(《生活有點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往事 的精彩文章:

10塊錢10公里的「面的」,馳騁計程車市場30年,究竟承載了多少多時代故事
夏利,90年代計程車主力,也是當時中國家庭的第一輛私家車
冰箱問世前,盛夏時節人們用冰保鮮食物、製造冷飲,這冰是從哪來的?
民國時代,巴黎美院建築系高材生漂洋過海天津創業,設計了勸業場和起士林大樓
「三張」稱霸80年代歌壇,為什麼說天津張蝶要高於北京張薔和上海張行?

TAG:天津往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千多年前的老城,竟然還活著!
老照片:一百年前北京城的老城牆城樓,可惜很多已消失!
郭沫若要拆除北京老城牆,林徽因撂下狠話,多年後「應驗」了!
上海老城廂里的最後一批老人,他們在陪著這裡一起老去
攝影師鏡頭下的上海老城廂,一個曾經繁華的地方如今卻……
影像:尋找記憶中300年前的偃師老城
攝影師鏡頭下,即將消失的上海老城
老城夜遊 遛街徜徉 晚上的美景可以這樣留在記憶里
一眼可以看到歷史,20年代的蘇州老城區老照片
和我一起掉入時光隧道,找座老城過春吧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拆了城牆,十幾年前平房改造拆了600年老城廂
帶爸媽去散步 悠閑台北老城半日游
南京老城的小生活,那些即將被「抹去」的記憶……
與你相約在,魔都清晨四五點的老城廂
洛陽老城十字街必去的10家小吃,每家都想嘗個遍!
鏡頭下的番紅花老城,同攝影師一起感受土耳其的浪漫
假如你的蛙兒子來到澄邁老城,你將收到這樣的明信片……
北京最古老的三大寺之一,300年從未對外開放,深藏於老城街巷中
老照片:四十年代上海老城廂,古典園林豫園
從早到晚,在曼谷老城區兜兜轉轉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