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膠東文藝》619 期‖單寶劍:關東黃瓜

《膠東文藝》619 期‖單寶劍:關東黃瓜

膠東文藝 — 大家的文學園地

著名書法家張懷江老師為本刊題寫刊名

主編:福在福山

執行主編:沈默

關 東 黃 瓜

(隨筆)

單寶劍(山東青島)

「關東黃瓜」當然屬於黃瓜了,但這個名字是我從小記憶中的一個叫法,至於到底是不是這個名字我不敢確定,是不是原產於「關東」的黃瓜我也不得而知,因為這種黃瓜目前在市面上壓根兒就見不到了。

前些日子,我回老家,跟往常一樣,每次回去總喜歡到位於村邊的母親的小菜園裡去轉轉、看看,一來閑暇無事遛遛彎,尋找點鄉間情趣,二來也是本人「嘴賤」使然,遇到菜園裡有好吃的瓜果蔬菜,不管誰家的,總喜歡「親自動手」獵取一點解解嘴饞,這與在家裡有現成的吃起來感覺可大不一樣啊。母親的小菜園總是那麼豐富多彩,除了白菜、土豆、扁豆等當家菜外,黃瓜、韭菜、蔥、蒜等可以生吃的時令蔬果對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其實這也都是母親為了我們分居城裡的弟兄們回家時可以吃上自家種的「安全菜」而特意栽種的,雖然我們不止一次地勸母親不要費事巴力地種了,可母親總是固執地不聽,她說只要自己能幹的動就要一直種下去,對此我們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這天,我獨自來到母親的小菜園,照例黃瓜、韭菜、蔥什麼的一一嘗了個遍。正在盡情地採摘黃瓜之餘,突然眼前一亮,在菜園的一隅,一塊不大的地面上,生長著大約十來株久違了的「關東黃瓜」!這種黃瓜我太熟悉了,於是不由分說,我便急不可待地順手摘了幾個,儘管長的還不大,但為了解解嘴饞,我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因為我對這種黃瓜實在是記憶猶新,情有獨鍾了。這種黃瓜不同於我們習慣見到的帶刺的黃瓜,它是呈蔓狀匍匐於地的,葉子偏小呈圓形,瓜果類似於現在市面上的羊角蜜、梢瓜,但其為黃綠色,表面平滑,嫩小時偏綠,老大時泛白,無論老嫩都可吃,不受成熟與否限制,嫩有嫩的滋味,老有老的吃頭,瓜肉脆而細膩,不以甜見長,但吃起來卻別有一番味道,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

說起來,這種關東黃瓜在市面上消失好像已有二三十年的光景了。究其原因,大概是與不斷培育、引進新的品種有關,特別是以甜見長的甜瓜、羊角蜜等新品種,但有些傳統品種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記得它的好,進而不免時常有些懷念之情的,像我之於關東黃瓜便是如此。

記得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隊時期,那時每個生產隊都有栽種瓜類的傳統,但生產隊的瓜是要賣錢的,只有偶爾時候才能每家每戶按人頭分得少許打打牙祭。因此那時的人很少時候能吃上瓜,因此那時的人們特別是小孩子們對瓜的渴望可想而知。也不記得是哪一年了,有一年的夏天父親在離家比較遠的一塊自留地里種上了少許黃瓜,那種黃瓜就叫「關東黃瓜」,雖然不多,但隔三差五的就可以吃上黃瓜了,那時其實也沒有多少瓜的品種可以選擇,記得比較普遍的也就是刺黃瓜和關東黃瓜,偶爾也有西瓜,但西瓜是比較奢侈的瓜類,每家每戶只有很少的一點自留地,平時連吃飯都很拮据,因此家庭戶里很少有種的,即使關東黃瓜也不是家家戶戶都種的。父親那時年年在自留地里種上那麼少許關東黃瓜,每次中午收工時沒事都會去地里轉轉,多多少少地都能帶回家一至幾根不等的關東黃瓜,因此那時每到中午收工時分,我們孩子們對外出上工的父親還是很期待的。就這樣,父親一直堅持栽種關東黃瓜好多年,似乎也種出了經驗,每年的黃瓜長勢都很好,那時每到夏天時節吃關東黃瓜也就成了我們全家人的慣例和期待,久而久之對關東黃瓜也都情有獨鍾。

後來,不記得是從哪年開始,父親不再種關東黃瓜了,不知不覺的市面上也不見了關東黃瓜的蹤影了。直到五六年以前,偶爾在一個鄉下的集市上見過一次,也沒有幾根,我便全部買了下來,一吃立馬找到了小時候吃關東黃瓜的那種感覺了。後來跟母親聊起此事,感嘆時下的瓜雖然品種繁多,但很是懷念過去的那種關東黃瓜。也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有一年母親不知從哪找到了幾粒關東黃瓜的種子,種了幾棵,從此每年都在她的小菜園裡見縫插針地種幾株,只要我回家,她都會摘幾個讓我吃,有時甚至還沒長大,也都摘下來讓我捎著,為的是有時不方便我吃不到。至於她自己,我想也肯定會喜歡吃的,包括父親,但我在時很少見他們吃,箇中原因不外是物以稀為貴,捨不得吃吧。

關東黃瓜,我的瓜類至愛。能吃上母親親手栽種的關東黃瓜,也是人生一大樂事。但我知道,早晚有一天,關東黃瓜會從我們的視野中徹底消失的,因為現在已經很難見其蹤影了,並且早已沒有幾個人能記得它了。

【作家名片】

單寶劍,男,1963年生,黃島區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黃島區楹聯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作家協會、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青島市楹聯藝術家協會會員,曾先後在包括國家級在內的各種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小說、歌詞等文學作品近千篇(首),先後入選10多種作品集,同時發表各種網路文學作品1000餘篇,其中不少作品分別被人民網、讀書頻道以及有關文學網摘選,先後有30多首歌詞作品被譜曲或演唱並多次獲獎。

歡迎關注《膠東文藝》

《膠東文藝》微信公眾號,立足膠東,兼顧煙台,輻射齊魯,兼容華夏;面向文藝名家,面向文藝愛好者。主要刊發當代主流詩歌、散文(詩)、精短小說、攝影、書法、繪畫等作品。平台採取隔日發布。

投稿須原創,文責自負。請自行審定,主題以「作品體裁+標題+作者」命名,並隨原稿附上個人簡介、電話和照片(照片附件發送)。

讚賞說明:賞金與作者五五分成。賞金十日後支付,低於十元不發放。

賜稿郵箱:jiaodongwenyi@126.com

主編微信:13905352890

《膠東文藝》編委

名譽顧問:矯 健(煙台)

總 顧 問:盧萬成(煙台)

顧 問:孫德科(煙台) 焦紅軍(煙台)

楊 強(煙台) 范惠德(棲霞)

於大衛(煙台)朱相如(煙台)

蔡同偉(煙台)隋福軍(煙台)

林春山(棲霞)劉向東(棲霞)

孫述考(青島)田少濱(青島)

董 強(威海)劉浩然(膠州)

孫世國(龍口)王連清(平度)

主 編:福在福山

執行主編:沈 默(煙台)

副 主 編:鄭雲利(煙台)趙德民(蓬萊)

孫慧銘(煙台)楊曉奕(煙台)

王明珠(煙台)魯從娟(煙台)

編 委:劉宗俊(煙台) 鄒玉波(煙台)

冷濯江(棲霞)盧翠蓮(棲霞)

劉吉訓(海陽) 孫煥華(海陽)

姜海波(海陽) 蔡洪衛(棲霞)

桑曉東(棲霞)劉世俊(萊陽)

劉文娟(海陽)王道芸(煙台)

宋新民(煙台)高慧娜(煙台)

白曉冰(龍口)王春暉(平度)

王順永(招遠) 王嬌鳳(煙台)

陳 穎(煙台)林 音(威海)

劉全法(乳山)宋吉英(威海)

翟玉鳳(萊州)李 斌(萊州)

任慧霞(青島)劉麗梅(龍口)

呂秀珍(萊西)劉 卿(萊陽)

於紅英(煙台)張 偉(蓬萊)

呂 傑(煙台)范雅琳(煙台)

本期組稿:單寶劍

本期製作:沈 默

單寶劍往期文章

《膠東文藝》570期‖單寶劍:頌歌獻給偉大的黨(朗誦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膠東文藝 的精彩文章:

《膠東文藝》591期‖賈緒康:唯書有華 秀於百卉
《膠東文藝》586期‖劉愛民:保安「張科」
《膠東文藝》573期‖劉吉訓新近詩作八首

TAG:膠東文藝 |

您可能感興趣

《膠東文藝》999期‖山東作家單體舜:炮仗的故事
昆嵛2012年創刊 膠東最具影響力的文藝期刊 《昆嵛》文藝2018新春祝福
滕長富:中共煙台特支與《膠東日報》
山東苦難史:膠東闖關東 魯西出響馬
「膠東散文年選」王永華:孔子的溫度
《膠東文藝》1115期‖知名作家焦辰龍: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窩!
膠東牟氏莊園
為何山東的東部稱「膠東」而不是「魯東」呢?
從東萊古國說起——為何膠東半島多萊州、萊陽、萊山等帶「萊」的地名?
小眾散文·《膠東散文年選》參賽作品
膠東袖珍村莊影像:棲霞大山深處,有個40多戶的小村莊
膠東半島:打造海洋經濟示範區
指針自由行:指針上的中國 山東膠東煙台
山東省的東部為何被稱為「膠東」,而不是「魯東」呢?
膠東古樹系列:威海劉公島的戲台旁邊,有棵小葉朴樹
為何山東的東部稱「膠東」而不是「魯東」?網友:看完恍然大悟
關於禾·全記,關於膠東花餑餑
81年前日寇在膠東半島登陸老照片,每一張都是一段沉重的歷史
為何山東的東部稱「膠東」而不是「魯東」?這裡告訴你答案!
膠東老手藝—棲霞砂大碗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