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學家的傲慢與無知

經濟學家的傲慢與無知

「只要教會鸚鵡講供給和需求,鸚鵡也會變成經濟學家」。這句嘲諷經濟學家的名言至今沒有讓一些經濟學家們警醒。

前半部分作者宋小川,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美國聖地亞哥美廈學院,後半部分作者:喬瑞慶

西方經濟學家的傲慢與偏狹

2015年初,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Fourcade等人的《經濟學家的傲慢》一文,從分析經濟學在社會科學中的統治地位入手,用大量的數據描述了西方現代經濟學研究的相對偏狹性和封閉性。文章認為,經濟學家的主觀權威感或天賦權利感,與其客觀上的霸權地位融為一體,激發了他們對實踐活動的參與,從而對經濟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使他們更易於捲入各種利益衝突、政治批判甚至嘲弄等是非之中。

在西方現代社會科學的等級次序中,人們似乎心照不宣地認為,經濟學處於金字塔的頂端。薩繆爾森在其流行的經濟學教科書中,稱經濟學為「社會科學的皇后」。經濟學也是社會科學中唯一擁有諾貝爾獎的學科。傲人的經濟收入,加之對數學推理的崇尚,使得經濟學家們對其他社會科學,尤其是那些被他們認為非規範的社會科學不屑一顧。

戰後絕大多數時期,西方主流經濟學家們運用數學和統計學,將經濟學理論思辨的複雜論證剝離成形式嚴謹的數學公式,試圖將經濟學推入「純科學」的軌道。同時,經濟學家們開始思索傳統上與其他社會科學密切相連的一些課題。但是,美國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之間基本處於相對隔絕的狀態,跨學科的引用率呈現鮮明的不對稱性。

西方經濟學研究偏狹性的頑固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科學各個領域不同的認識論文化和權力的不平等。從社會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學家甚至心理學家的角度看,西方經濟學家侵佔了他們的領地,一些經濟學家對「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傲慢自詡,更強化了這一印象。經濟學家傾向於把權力、不平等合理化為「正義」,認為權力、不平等是他們的價值、努力或天賦的產物。

與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不同,經濟學家總是設法保持自己更為一元化的學科核心地位。這既可以理解為經濟學家比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的觀點更為一致,也可以理解為經濟學領域內的控制程度更強。

西方經濟學家對本領域牢固的控制和管理,首先表現在全國大學的一流經濟系對學術就業市場施加的強烈影響。一流經濟系相互交換學生的比率,遠遠超過任何其他領域。經濟學內部等級結構的鮮明橫向一體化傾向,還表現為招聘過程中遵循嚴格的相互規範及其形成的凝聚力,在院系等級層次等方面維持著高度的穩定性。

西方經濟學出版市場的集中程度也比其他社會科學高,引用率最高的期刊,文章大多數來自精英經濟系的教授或畢業生。與其他學科傾向於採用多重標準來衡量學術成就和價值相比,經濟學家痴迷於把制度化的等級結構視為衡量學術價值的真實尺度。

西方經濟學組織的等級結構和政治權力分布,與其他社會科學顯著不同。美國經濟學會的組織結構極為簡單,但學會的組織程序和決策方式高度集中,與美國社會學會和美國政治學會分散式決策的草根性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西方經濟學家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信念和品位。他們更率直地追逐利己主義,又或許是因為他們的氣質或專業訓練使他們更為自私。

西方經濟學家們之間的觀點越一致,離普通民眾的觀念就越遠。經濟學家們時常向政府提供建議,卻無法使民眾信服。

與普通大眾對政府的抗拒心理相比,經濟學家也像其他學科的大學教授那樣,更相信政府一些,但是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的政治觀點與其他社會科學和商學院的教授之間還是有差距。

過去20年里,經濟學家的收入增長很快,特別是那些明星經濟學家的收入已經超過了頂級工程學家的收入,而其他領域的學者,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的中位數收入幾乎沒有增加。

經濟學家總是與私人企業和國際組織勾連在一起,這些機構不僅為經濟學家提供資源及資料,還培養了經濟學家干預世界的「習慣」或氣質。經濟學家對其理論的自信和經濟學的社會地位,促使他們總是要躍躍欲試地解決問題。

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把自己描述為「知識分子」和「科學家」,社會學家則更喜歡被稱為「社會批評家」或「科學家」。而政治學家大都把自己看作「知識分子」,但似乎不太願意被貼上「科學家」的標籤。

西方經濟學家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他們不僅描述現實,還致力於「履行」或變革現實,力圖使他們的經濟理論成為現實。

西方現代經濟學家認為他們的能力可以在政府和其他機構得到運用和展示。不幸的是,社會對「經濟學帝國主義」的霸道持有根深蒂固的懷疑態度。在各種力量盤根錯節、險象叢生下提供專家式的決斷,所需的勇氣和自信或許是經濟學領域取得的最大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它的致命弱點。

儘管經濟分析和預測對政策決策及其爭論至關重要,但是經濟學家的計劃和預測記錄卻令人失望。2015年2月9日,《紐約時報》以《經濟學家被高估了嗎?》為題,邀請六位從事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研究的學者,對經濟學家的地位和作用展開分析、批判或辯護。這對於我們比較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優劣,防止經濟學研究誤入歧途,促進經濟學和跨學科研究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Diane Coyle首先為經濟學家辯護。她認為,政府決策要平衡成本和收益,需要經濟學家清晰地評估得失,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因而經濟學家對政府來說,比其他社會科學家更有用。儘管有些決策不完善、不受歡迎,但這樣做是經濟學家的職責。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Orlando Patterson和他的研究生Ethan Fosse,對經濟學家的批判措辭激烈。他們認為,經濟學家與普通大眾的觀點差距往往大得離譜。經濟學家每年在給自己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學究氣十足的授獎儀式,掩蓋不了他們的理論和政策在實踐中造成的災難性後果。

紐約大學商學院院長Peter Blair Henry認為,經濟學家未能預測金融危機,恰恰說明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經濟學。經濟學的成功在於運用歷史和資料作為爭論的工具,而不是做不切實際的預期。

馬里蘭大學社會學教授Philip N. Cohen指出,現實社會中,人們的信息是不完善、不準確的,並不能那麼理性地簡單使經濟利益最大化。意識形態偏見和各種利益衝突,使得現實中的「例外」淹沒了經濟學家炮製的規則,從而使人們對經濟學模型是否有用產生懷疑。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Fourcade指出,經濟學知識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實際上是含糊不清的。許多經濟學研究深奧晦澀,充滿內在的矛盾。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家更多關注的是其模型的精確性,而不是這些模型準確捕捉現實世界的能力。這一學術領域被少數精英控制,與其他社會科學隔離,容納不下多元的觀點和批判。經濟學家還與政治遊戲維持著複雜的關係,他們按意識形態分歧表述不同觀點的傾向,使他們易於被不同黨派、利益集團的政客利用。同時,意識形態和利益集團的分歧,也使他們的觀點難以得到清晰的表述,更難以取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Charles R. Plott認為,雖然經濟模型遭遇了許多失敗,但其普遍的成就說明,它在基本科學方面是健康的。Plott還列舉了經濟學在環境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和宏觀貨幣政策領域的貢獻和應用,認為沒有任何其他學科在這些領域作出過如此重大的貢獻。西方經濟學界和經濟理論在發展過程中,力圖將意識形態與科學區分開。在日益流行的實驗研究方法支持下,經濟學正在運用各種統計技術檢驗和發展理論,力圖解開許多異常複雜的經濟現象之謎。經濟學的應用及其結果,涉及人類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學的確與眾不同。但Patterson和Fosse指出,美國公眾認為,經濟學的科學性遠低於醫學、物理學和生物學,甚至低於社會學。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經濟學家使用統計模型,而在於他們對定性方法以及其他領域和觀點的排斥。

關於「經濟學家的傲慢與偏狹」是真或假命題的爭論還將在西方繼續,要等到西方社會經濟真正爬出長期停滯的泥淖,人們才可能依據它如何使經濟恢復常態的實際過程,對西方經濟學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較為客觀的歷史評價。

經濟學家的傲慢與無知

一些經濟學家自負地認為自己掌握了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真理,沒有解釋不了現象,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令人遺憾的是,經濟學家卻連自己學科領域的經濟問題都束手無策。不是有這個嘲笑經學家的段子嗎?有人問上帝,為什麼創造經濟學家。上帝回答,因為有經濟學家做對比,天氣預報便顯得準確多了。

真實情況也是如此。美國那麼多經濟學家,運用各種數學模型煞有其事地研究經濟問題,可是次貸危機的發生,沒能避免。如果無法避免問題出現,可以及時處理問題,也是好的。而更讓人感到好笑的是,面對次貸危機,經濟學家只會興奮地激揚文字,卻完全沒有阻止危機進一步深化。

當然,必須承認,有一批謙遜的經濟學家,在踏踏實實地研究問題,為人類處理經濟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方向或者增加了可供選擇的解決問題的工具。不過,每天自以為是地胡說八道的經濟學家也多得很。而這些人多是對「自由主義」頂禮膜拜的經濟學家。我們姑且稱之為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吧。

這些經濟學家有幾個常用詞語:自私、私有制、供給、需求、價格、平衡。他們用這幾個詞語,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解釋現象或者解決問題的模式:在私有制下,自私的個體追逐個人利益,不斷製造供給和需求,通過價格調整,供給和需求會自行平衡,自私的個體各得其所,天下太平。再複雜的現象,在這些傲慢的經濟學家眼裡,都可以用這個模式進行經濟學解釋。可謂之「萬能模式」。最近某經濟學家的「合娶老婆說」就是「萬能模式」的典型應用。

由於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有人預測到2020年大約出現3000萬光棍。這個預測準確與否暫且不論,僅僅就某經濟學家提出的解決辦法,就讓人知道「無知者無畏」是個什麼概念。這位經濟學家認為,「3000萬光棍」不是問題,幾個男人合娶老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邏輯如下:男多女少,女性的性價格上漲,收入不高,支付不起的男性,可以通過合娶老婆,解決夫妻生活問題,如果允許一妻多夫,光棍不是問題。用固定模式翻譯一下:不存在價格管制(允許一妻多夫),女性性價格上漲(女性變少),男性可以共同出錢購買(合娶老婆),男女性供需平衡(光棍問題解決)。

這明顯是個混賬邏輯。該經濟學家把經濟學的概念穿鑿附會地和性別失衡這個社會問題扯在一起,完全是自娛自樂,誤導民眾,嘩眾取寵。

其一,從該經濟學家的分析對象看,他分析的是性的供需問題,而非家庭婚姻問題。他通過偷換概念,把性代替了婚姻,論證自己的觀點。性是生物學問題,而婚姻是社會問題。婚姻包含了性,但性無法代替婚姻。婚姻需要性,更需要情感,還含有文化因子。該經濟學家認為性可以代替婚姻,就犯了常識性錯誤。此外,用價格問題分析性的供需也是嚴重錯誤的。由於社會文化的原因,在很多地方,把性作為商品交換在道德上是不被認同的。如果非要用價格分析性的供需問題,那無異於用油去滅火。

其二,價格無法反映情感,而婚姻的情感因素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素。用價格去度量情感就像用斤兩度量長度一樣荒謬。幾個男人合娶一個女人,女人的情感天平肯定會傾向於某一個。情感的不平衡因而產生,這反過來會影響婚姻穩定性。通俗地說,男人間的爭風吃醋,會讓婚姻破產。該經濟學家用「那些偏遠的窮地方,就有兄弟幾個合娶一個老婆的,而且他們還過得其樂融融」證明其分析的合理性。這很是荒謬。貧困地區不是他一個人去過,別人也去過,但是觀察到「兄弟共娶一妻,而且其樂融融」的有多少呢?不知道他觀察的是哪個地方?此外,他還說「聽說過幾個女孩子養一個男朋友的嗎?那幾個男人養一個女人不可能嗎?」這個更是強詞奪理,荒謬至極。首先,他僅僅是聽說,沒有真正見到。其次,所謂的「養」也不是「結婚」。最後,他只是猜想幾個男人養一個女人可以。把道聽途說、概念偷換和猜想,用在論證上,是否太過滑稽。也許這個世界上某個地方曾經或許現在也有兄弟共娶一妻的現象。但我想這種現象的出現一定不是因為貧窮,而基於風俗和傳統。即使是富裕的家庭,為了防止兄弟分家造成財產分散或流失,也可能出現兄弟共娶一妻的現象。但是這和性別不平衡無關,和貧窮更是不沾邊。「兄弟共娶一妻」和「幾個男人共娶一妻」,畢竟不是一個概念。幾個男人未必是兄弟。除非極端特殊的情況,否則,幾個男人因為貧窮而共娶一妻的現象不可能存在。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因為這違反人性。這種現象僅僅存在該經濟學家的善於臆想的大腦中。

其三,「合娶老婆」無法解決光棍問題。所謂「光棍」不僅僅是單身的概念,而且是個情感概念。光棍需要性,更渴求愛情。確切地說,男性的愛情解決不了,光棍問題就解決不了。而愛情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合娶老婆」也許能解決男性性問題但無法解決光棍的愛情問題,所以光棍依然存在。如果僅僅從性上看待光棍,很顯然,該經濟學家把問題簡單化了。他如此簡單的處理問題,只是因為用價格分析性,比用價格分析情感簡單。而事實,價格既不能分析前者,也無法分析後者。生拉硬扯只能徒增笑柄。

一個人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無知當成無所不知。經濟學的分析工具是有具體的分析對象的,經濟學的運行規律也有其適用領域的。脫離具體的分析對象,離開具體的適用領域,工具無效,規律也不會出現。

誠然,很多社會現象的出現都可以尋找到經濟方面的因素。但是經濟因素僅僅代表社會現象出現的物質基礎,而不能代表社會現象能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解釋。把經濟學的分析工具萬能化,不是對經濟學的尊重而是褻瀆。「合娶老婆」僅僅是這種褻瀆的一例。如果有興趣,這樣的讓人啼笑皆非的主意還可以找出很多。人們喜歡滑稽的小丑給生活增加樂趣,但絕不喜歡一些人的「驚人言論」污染耳朵,混淆視聽,誤導公眾。所以,喜歡秀自己經濟學分析能力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還是謙虛一點,多讀點書,說話前,多動動腦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學家圈 的精彩文章:

民粹主義興起的經濟學根源
張維迎:自由是一種責任
張五常:父親幾句話改變了我的一生
林毅夫2002年祭父文:子欲養而親不存

TAG:經濟學家圈 |

您可能感興趣

經濟學家的作用
美國經濟學家的「讀書無用論」
科學家殺人,無影無蹤
川普的經濟學常識與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愚蠢
無市場,不商科‖經濟學家為何姍姍來遲
哲學家的愛情
中美經濟學家解讀中美貿易爭端的經濟真相
腦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顛覆我們的認知!
佛像在地震和海嘯中毫髮無損,這些事科學家也解釋不了
經濟學家:特朗普的關稅提議「真是愚蠢、無能」
歷史動蕩中的史學家經學家——馬驌的生平故事
非洲的科學家是否受到了偏見
國際油價驚漲,經濟學家憂不利經濟成長
那些改變世界卻不為人知的女科學家
為什麼常常有些思想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說「世界是虛無的」?什麼意思?
歷史學家的神秘學
世界上真的有人有特異功能?科學家們迷惑不解的奧秘
穿越死亡的心理學家
一些科學家不想讓人們知道的事
死亡谷內的詭異現象,巨型石頭在不斷地走動,科學家表示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