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怎麼會是大清的掘墓人?
說明:由於後台技術正在完善中,暫時無法鏈接節目音頻,想聽節目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載或登錄「蜻蜓FM」,搜索「李涵說歷史」收聽。
公元1911年10月27日,官至大清國郵傳部尚書的盛宣懷被朝廷彈劾、追責,在京城的秋風蕭瑟中躲進美國大使館,隨即被護送到天津,然後逃往日本。這一天,距離「辛亥革命」的開端——武昌起義,僅僅過去了17天。
作為中國第一代官僚資本家的盛宣懷,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而盛宣懷本人也贏得了「中國實業之父」和「中國商父」的美譽。
那麼,盛宣懷這位獨攬晚清輪船、電報、郵政鐵路、銀行、煤礦、紡織等國民經濟命脈,財勢、權勢傾於一時的大人物,最終為何落得個逃亡他國的下場?盛宣懷又是如何親手為大清的覆滅挖好墳墓的?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一個盛宣懷,半部晚清史(四)
盛宣懷是一個勇於任事的人。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從宣統二年十二月初六(1911年1月)出任郵傳部尚書到四川保路運動爆發這半年裡,盛宣懷不辭辛苦,「數上封事,收回郵政,接管驛站,規劃官建各路,展拓川藏電線,釐定全國軌制,稱新政畢舉。」此外,他還支持、幫助南洋高等實業學堂校長唐文治辦起了吳淞商船學校,實現了他多年培養輪船人才的願望。
據盛宣懷子女回憶,因父親往往忙到深夜也不休息,就和母親商量,讓她勸告父親保證身體。盛宣懷對子女們說:現在是國家存亡危急之時,作為臣子,我哪裡敢懈怠啊。
以挽救時局自許的盛宣懷,卻因推行鐵路國有化政策,引發四川保路運動,繼而爆發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成為致使大清覆滅的「掘墓人」。有人戲稱,是一條鐵路搞跨了大清朝。
清政府修築鐵路始於甲午戰爭以後,最初由國家來修建,因為資金籌措不易,不得不舉借洋債。1903年後,隨著民族主義思潮的勃興,「拒外債、廢成約、收路自辦」成為全國士紳的鮮明口號。清政府也鼓勵民間自辦鐵路。由中國商紳集資,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建設鐵路成為共識。
然而,允許鐵路商辦政策推行幾年下來,問題與弊端層出不窮:資金籌措嚴重不足,且遲遲不能到位;各地商辦公司管理混亂、效率低下,股資被挪用、貪污的腐敗亂象頻生;各省、地區各自為政,幹線的統籌和協調問題成為難題。
1910年8月17日,盛宣懷入京見皇帝。溥儀尚年幼,當政的是其生父攝政王載灃。載灃就時局、諸多要政大事,諮詢盛宣懷的意見。期間談到鐵路問題,盛宣懷明確地表示鐵路築路權必須收為國有的觀點。
他首先對湘、鄂兩省拒款的不切實際進行了批評,說粵漢鐵路贖回已經達3年之久,迄今卻一無成效。這一事實足以說明那些堅決主張商辦的士紳們是何等清談誤國。事實上,按目前拒款派的辦法,即使再過30年,所集之款也不足以建造鐵路。
其次,他認為,向外國借債雖非萬全之策。但只要政府在與外國談判並簽定合同時,能做到「嚴定限制,權操於我」,使外國人只能得到投資的利息,而沒有造路用人的權力,在這種條件下借洋款是利大弊小。這番談話令攝政王聽後「大為動容」,他立即命令盛宣懷與外務部、度支部妥商辦理。
1911年5月初,言官石長信的一份奏摺轉到郵傳部尚書盛宣懷的手中。石長信建議:把貫通全國的幹路收歸國有,由政府借款興辦;其餘支路,則由各省紳商集股商辦。這樣就能很好地平衡鐵路國有和商辦的問題。盛宣懷非常讚賞這個建議。
5月9日,清廷下詔:宣布將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繼而又諭令四川立即停止以造路的名義收取「租股」。而後又批准主政郵傳部的盛宣懷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約,借款修路。
鐵路國有化政策出台以後,得到雲南、貴州、廣西這些邊遠省份的響應。而在四川、湖南、湖北與廣東,遭到了士紳們的反對。其中,態度最激烈的是四川。
川漢鐵路是一家民營公司,原本募集股本1400萬兩,其中700萬兩已投入鐵路建設;餘下的700萬兩中,有300萬兩被一個叫施典章的經理挪到上海去做墨西哥的橡膠股票投機,並且虧空凈盡。
盛宣懷根據不同省份商辦鐵路的情況,制定了不同的贖買收回方案。對川漢鐵路,他只同意發給股東大約400萬兩的國家保利股票,至於被原公司經理人虧空的300萬兩,拒絕為之買單。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清廷的錢來自全國百姓,政府沒有權力慷全國百姓之慨,來彌補四川商辦鐵路公司自己造成的投機損失。
與此同時,他與美、英、法、德四國代表進行鐵路借款的談判。經過二十餘次艱苦談判,最終迫使四國代表作出較大讓步,達成了600萬英鎊的借款合同。
公平地說,這份後來被四川保路運動中激進分子攻擊為「喪權辱國」的借款合同,是清末歷年來罕有的良好借款合約:貸款年利息僅為5%,而當時中國國內錢莊的平均利息高達12.5%至14.8%;以百貨雜類與鹽厘捐作抵押,這預防了未來路權落入洋人之手的可能性;在用人權上,嚴格限制洋人總工程師的數量、職權範圍;規定修路優先使用中國工業產品與原材料。最為重要的是,這份借款合同被嚴格地限制在「商業性質範圍」,四國銀行及其政府不擁有經濟利益以外的政治附加條件。
無論比之於張之洞在1909年與三國銀行簽定的草約,還是清廷在雲南、山東、東北簽訂的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鐵路建築合同,以及兩年後由民國政府與六國銀行簽定的「善後大借款」,盛宣懷都有理由對這份借款合約感到滿意。他也樂觀地相信:只要採取上述辦法,粵漢鐵路分段趕造,限定3年內接通,則在10年之內准可還本。而且,新頒布的鐵路國有政策,不會與民爭利,只要商民願意,可以附股,與國家同受利益。
然而,之後事態的發展,讓這位擅長算經濟賬的精明商人完全始料不及。
由於清政府堅決不為300萬虧空買單的強硬態度,川漢鐵路股東中激進派逐漸佔了上風。6月13日,清廷與四國銀行的正式合同文本到達成都,經過激進人士在報刊上的曲解與猛烈抨擊,借款合同立即被市民們視為喪權辱國的「賣國契書」,民情越發激昂。許多青年學生和下層人士也加入進來,激昂的民族主義情緒成為保路運動中的主流。
在給攝政王載灃的電文中,四川護督王人文描述了6月17日四川商辦鐵路總公司動員大會的場面:「到會一千餘人,一時哭聲震天,坐次在後者多伏案私泣。臣飭巡警彈壓,巡兵聽者也相顧揮淚。日來關於鐵路合同攻難之文字演說紛紛四齣,禁不勝禁,防不勝防。」王人文電奏朝廷,請求聽從川民的要求,收回成命。兩天以後,他再次電奏表明意見和態度。這一次,他甚至指名道姓指斥盛宣懷「欺君誤國」。
農曆六月二十九日起,成都全市罷市,學校停課,各街供光緒牌位。在保路同志會中,出現了革命黨人的身影。
被稱為「趙屠夫」的趙爾豐到任取代王人文,他也感受到民情激昂,於是一再和四川地方官員聯名電奏,請清廷曲顧大局,收回川路國有的詔令,以免激生意外。
當四川地方官員一再奏請收回國有化詔令的時候,盛宣懷和同樣志大心切的鐵路督辦端方都表現得異常強硬。1911年的電報檔案里,記錄下盛宣懷在整個事變過程中的態度,以及後來被批為「欺君」之舉——調動、催促地方督撫用軍隊鎮壓參與運動的士紳百姓。8月26日,盛宣懷致電趙爾豐:對於罷市罷課這樣的要挾,「請出告示嚴禁,銷患難未萌」。8月28日,他又致電鄂督瑞澂:保路風潮只須略有兵威,不煩鎮壓。川督所用的兵警都是川人,所以才會害怕。請他調動宜昌的駐軍去重慶,保護商埠,以作聲援。9月14日,他致電雲貴督撫說:鄂軍援軍需要二十餘日才能趕到四川,請派雲南、貴州靠近四川的軍隊統領帶槍隊千人馳往四川,「即可將風潮威懾解散」。
在盛宣懷與端方這兩位強硬派的影響下,清政府沒有作出絲毫讓步,反而對川督趙爾豐施壓,要求他進行強力鎮壓。
10月6日,趙爾豐逮捕了蒲殿俊、羅綸等幾位帶頭的激進分子。成都市民聞訊後,聚集於總督府前。省府巡防軍開槍射殺民眾數十人。血案發生後,局勢一發不可收拾。至夏秋,從四川開始的保路風潮,迅速蔓延到廣東、兩湖等地,革命形勢迅速成熟。
10月10日,武昌新軍兵營一聲槍響,辛亥革命的序幕就此拉開。11日,端方受命率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行軍至資州時被起義士兵所殺。各省紛紛宣布獨立。
常年累積的政治、社會矛盾,地方士紳的貪婪,清政府僵硬的回應能力,終使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其中,代表清政府的盛宣懷,拒絕對四川商辦公司300萬元虧空進行補償,是激起四川反對鐵路國有風潮的導火索。
武昌兵變當天,張謇正在漢口料理大生紗廠的事務。此時,這位晚清名流已辭官辦實業近二十年。他後來評論清末鐵路國有化失敗的原因時,嚴厲地批評盛宣懷,說他完全不懂得國家對於人民應懷有一種「涵復之義」。用今天的話語來說,即政府有對民眾的要求作出回應的道義,即便這些要求有時看起來不那麼合理。而作為官員的盛宣懷,卻用商人的思維去解決政治問題,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京城,資政院成為保清派各省代表聲討、圍攻盛宣懷的陣地。議員黎尚雯歸納出盛宣懷的四大罪名:違憲之罪,變亂成法之罪,激成民變之罪,侵奪君上大權之罪。每一條都「罪無可恕」,「按律宜絞刑。」
當晚,盛宣懷連夜趕寫奏摺,為自己辯護。這份奏摺還沒來得及寫完,10月26日,朝廷就宣布將盛宣懷革職,永不敘用。「最後的奏摺」如今完整地保存在上海圖書館的「盛宣懷檔案」中。
在「非誅盛宣懷不足以謝天下」的輿論氛圍中,外國駐京公使們出手干預了。10月28日,英國公使朱爾典從北京發回英國的一封電報稱:「由於昨日資政院通過一項決議,請求皇上下令處死盛宣懷,所以四國公使走訪了慶親王,得到保證說:不會加害於盛宣懷。盛在四國使館的十名士兵護送下,於昨天深夜前往天津,將先赴青島。」
朱爾典發出電報當天,盛宣懷抵達青島,隨後又到了大連。在日本顧問高木陸郎的陪同下,經大連登船前往日本避難。
1912年11月30日,盛宣懷從日本回到上海。在人生最後幾年裡,他回歸到一個商人的本色,很少操心政事,如他所說,「故園獨處,書畫自娛,如夢初醒,不欲知秦漢以後事。」他出任招商局董事會的副會長和漢冶萍公司的會長,著手整頓這兩家公司的業務,竭力使之擺脫官僚的控制。
1915年冬,盛宣懷病重,卧床不起,已不能管事。第二年4月27日,他在上海病逝,終年73歲。當家的庄夫人為他舉辦了一場轟動上海灘的盛大葬禮。
在盛宣懷避難日本期間,孫中山曾屢屢拋來橄欖枝,暖語相慰,並保證發還他的個人財產,希望他能幫助新生的國民政府籌款,以期渡過財政難關。盛宣懷一邊和孫中山書信相和,恭維孫是「文明之代表」,並給予工商、實業方面的建議,說自己一旦回國「下走皆唯命是從」。但在給親家孫寶琦的函件里,他對孫中山評價甚低,批評孫「惟其念太奢,恐更無步驟」。
相比孫中山,他更願意和他積怨很深、曾有奪產之恨的袁世凱合作,並屢次公開為袁世凱出來坐鎮時局大唱讚歌。他希望袁世凱能夠早日收拾亂局,平定天下,甚至暗示袁世凱皇袍加身也是可以的。
儘管如此,盛宣懷和孫中山還是差一點成為親戚。在上海灘,宋家和盛府頗有淵源。1920年初,宋子文從美國留學回來時,曾在漢冶萍公司做英文秘書。當時,上海灘人稱「盛老四」的盛宣懷四子盛恩頤是總經理。宋子文因此常去盛府走動,結識了明媚動人的七小姐,很是傾心,主動提出當她的英文老師,隨即展開追求攻勢。
宋子文
七小姐的母親庄夫人一聽說宋子文的父親只是一個「教堂里拉洋琴」的牧師,立刻棒打鴛鴦。盛老四隨即把宋子文調到武漢,去當漢陽鐵廠的會計科長。宋子文仍然苦苦追求,不肯放棄。
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身為孫夫人的宋慶齡召弟弟去新政府做事。南下前,宋子文拿著去廣州的火車票,一路追到杭州,希望七小姐和他一起私奔。七小姐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在分別前,她把金葉子贈與宋子文。
宋子文後來平步青雲,做過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行政院長,控制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創辦了建設銀行、中紡等一系列現代企業,主持外交和與西方列強的借款,成為新一代豪門權貴和大官僚資本家。後來娶了江西富商之女張樂怡為妻。盛七小姐得聞此事,大病一場,直至32歲才嫁人。
三十年河西。抗戰勝利後,盛老四的兒子盛毓度因在汪偽政權做事,被捕入獄。在其原配夫人的跪求下,七小姐打電話向宋子文說情,宋子文在那頭一個「OK」。第二天中午,盛毓度就被放出來。
1947年,宋子文因為推行貨幣改革引發了黃金風潮,加之「四大家族」的罵名,遭到朝野各方的攻擊。有「傅大炮」之稱的著名學者傅斯年在報紙上接連發表《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宋子文的失敗》、《論豪門資本必須剷除》等系列檄文,炮轟他官商不分、公私不分,轟動一時。
宋子文被迫辭去行政院長職務,隨後退出政壇。國民黨兵敗後他定居美國,當了二十多年寓公,1971在舊金山去世。在他身後,關於宋家的首富之說、貪腐傳聞、八卦故事依然是各種野史小說津津樂道的題材。
這一對差一點成為翁婿的兩代官僚資本家,命運划出了相似的弧線,也作出相似的拷問——官乎?商乎?公乎?私乎?愛國乎?賣國乎?成乎?敗乎?
《南方人物周刊》徐琳
TAG:李涵說歷史 |
※紅頂商人胡雪岩破產垮台的時候,他的「掘墓人」盛宣懷在忙什麼?
※清史稿對盛宣懷的評價是「誤國首惡」這是為什麼?
※首富胡雪岩那麼牛,還有左宗棠做靠山,為什麼會敗在盛宣懷手裡?
※晚清首富胡雪岩,為何會敗給盛宣懷,最終憂憤而死?
※斗垮胡雪岩,晚清首富盛宣懷到底多有錢?這些數字讓人咋舌
※清末傳奇「首富「的紅十字不了情——中國紅十字會首任會長盛宣懷的人道情懷
※他才是清朝最有錢的人,胡雪岩盛宣懷只能靠邊站
※此人是大富豪盛宣懷女兒,貌美多才,為什麼最後卻成了老姑娘
※盛宣懷不僅是清朝的第一富翁,他還給後世留下這樣一筆更大財富
※盛宣懷毀滅胡雪岩,一場政商大暗戰,贏家有多黑?輸家有多慘?
※李鴻章與盛宣懷是如何除掉當時清朝首富胡雪岩的?
※為巨大利益,袁世凱與盛宣懷激烈博弈,梟雄狠招不斷官商也不簡單
※為什麼說上海灘第一家族是盛宣懷家族?盛家都有哪些著名人物?
※為了眼前巨大的利益,盛宣懷與袁世凱鬥智斗勇
※盛宣懷為何被稱為「中國商父」?其一生興辦了哪些重要事業?
※盛宣懷去世夫人表態:抬棺要用皇帝規格,出殯要走最繁華的南京路
※盛宣懷去世留下了多少遺產,這些錢又是如何分配的?
※宋藹齡之弟宋子文婚後為何還牽掛著盛宣懷之女盛愛頤?令人羞愧!
※晚清上海第一家族盛不值得炫耀,盛宣懷家族有原罪
※盛宣懷跟著李鴻章名利雙收,胡雪岩跟著左宗棠又得了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