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謀無斷但愛好養士,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到底誰忠誰奸?

有謀無斷但愛好養士,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到底誰忠誰奸?

袁紹因廢帝問題與董卓決裂,逃往渤海,被董卓封為渤海太守,受韓馥節制。韓馥也唯恐袁紹坐大,故意減少軍需供應,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袁紹不甘久居人下,於是他手下謀士便獻計於他,奪得素有「天下之重資」美名的冀州,一時名動天下,拉開了諸侯群起的序幕。

在這裡就可以看出袁紹手下的謀士都不是泛泛之輩,而袁紹也好養名士,兩者相輔相成。世人總結在袁紹手下有八大謀士: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荀諶、辛毗。

田豐「剛而犯上」,死於袁紹之手。191年,袁紹智去冀州,聽聞田豐威名,卻不受韓馥重用,於是備足重禮,親自招攬,任為別駕,極為重用。在北方公孫瓚和張燕聯合與袁紹大戰數次,袁紹都未佔到便宜,這是田豐獻計袁紹採用,方才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但是官渡之戰時,田豐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幼子有病為辭拒絕採納,田豐大罵袁紹,袁紹懷恨疏離了他。後來官渡之戰時,因田豐和沮授主張打持久戰,結果袁紹不聽,田豐力勸,內嫉外寬的袁紹當場就收監了田豐,官渡戰敗後,袁紹因逢紀的讒言而殺了田豐。

沮授「忠而不降」,死於曹操之手。田豐和沮授是前期聞名三國的謀士,也是三國迷們,死粉熱愛的謀士,他們許多政見相同、許多建議沒有被袁紹採納、命運結局也都十分讓人痛惜。比如沮授勸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袁紹不聽,顏良兵敗,白馬被迫;迎天子,遷都鄴城,以令諸侯,袁紹不聽,結果曹操後來入住洛陽,開創建安時代,他又後悔;袁紹分兵三子,各據一州,沮授勸諫,袁紹不聽,後來他死後,三個兒子窩裡斗;官渡之戰,沮授分析利弊,主張開展持久戰,袁紹不聽,曹操以少勝多,官渡之戰成為經典。

荀諶為袁紹幕僚,在計謀冀州時,曾代表袁紹出使韓馥,能演善變的他,以三尺不爛之舌辯服了韓馥,讓以「讓賢」的美名迷惑怯弱的韓馥,是冀州最終落入袁紹之手。同事他與田豐和許攸同為官渡之戰的三位謀主。

許攸也很有本事,就是情商低了一些,因持功驕傲而死。官渡之戰時,許攸為謀主,因為其家人在鄴城犯錯,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逮捕,許攸知道後怒奔曹操。結果曹操當然歡迎至極了,許攸獻計火燒烏巢直接導致曹操打贏官渡之戰。但是因為許攸自恃功高,不分場合屢次輕慢曹操,被曹操收監殺死。

逢紀雖然多謀,但確實一個無端小人。袁紹是很重視他的,例如逢紀也是獻計奪取冀州的主要成員之一;還有就是官渡之戰,袁紹逢紀統領軍事,可見袁紹是很信任他的。但是逢紀也是個因私費公的小人,例如袁紹死後,篡改了遺命,立袁尚而輕袁譚,最終死於袁譚之手;還有一件小人行徑就是,他為了私利進讒言,害死了田豐。

郭圖之流不但為主謀功,也為己謀利。韓馥是個沒出息的傢伙,可以說郭圖勸他把冀州讓給袁紹,是因為袁紹要比他有出息。但是當臣子的不幫主上解決困難,反而幫著敵人說話,這就有點「買主求榮,還是為主好」的味道了。到了袁紹手下,沮授直言勸諫,他就接機進讒言,與淳于瓊分去沮授的權力;袁紹死後,他選擇長子袁譚,屢獻計謀,所以郭圖的功力更傾向於政治鬥爭。

GIF/64K

審配「正直不阿,素有銘節」這些都是假的。官渡之戰,審配統軍事留守鄴城,許攸家人犯罪,他絲毫不考慮人情關係、不考慮大戰在即,許攸在前線,不可擾亂心神,該治罪就治罪,該抓就抓,管都不管里許攸是誰,最後逼的許攸轉投曹操,暴露了軍情。就因為他在袁紹眼裡的「正直、剛烈」表象,逢紀都不敢跟他硬來,兩人暗地結為同盟,私下篡改袁紹的遺命,促使了袁家兄弟相爭。

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威名赫赫,辛毗就投靠了袁紹。袁紹死後,辛毗支持袁紹的長子袁譚。建安八年,袁譚被袁尚打敗,困守平原,走投無路之際,袁譚派辛毗為使者,向世仇曹操請降,後來袁譚反叛曹操被殺死,但辛毗繼續為曹家賣命,輔佐武帝和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紅館 的精彩文章:

精銳的部隊是男人的浪漫,作為三國之一的蜀漢,有什麼彪悍部隊?
身為宦官怎能沒有遠大的志向:不想當皇帝的太監,不是一名好奸臣
天子代天牧民,有三千佳麗供帝王聲色享用,但哪裡來那麼多人?
曹操於東漢和司馬懿於曹魏何其相像,若曹操為奸臣,那司馬懿呢?
趙雲到底受不受劉備重用,看了你就知道!

TAG:歷史紅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