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執墨 女書家

執墨 女書家

現在男女平等,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到撐著半邊天,但是才女之「才」的衡量標準似乎並未改變,依然是文學、書法和繪畫。以老派文人的眼光,引人入勝的「才女」是明末清初的柳如是、董小宛、馬湘蘭,她們天資聰慧,美貌動人,風情萬種,富有才情,結交盛名才子,翰墨酬答應手而成,詩書畫都在行。當代學者陳寅恪感憤傳統文化的斷裂,晚年寫了一部《柳如是別傳》,裡面的一段話點明了明清「才女文化」符號何以是名妓的原由:「河東君(柳如是)及其同時名姝,多善吟詠,工書畫,與吳越黨社勝流交遊,以男女之情兼師友之情,記載流傳,古今樂道。」上世紀90年代以來,明清之際成了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國人重識明清文化語境里的香艷,眼光移向文化和人性,少不了重提才子與才女、名士與名妓的溫馨舊事。

柳如是和董小宛後來從良,分別跟了才子加名士的錢謙益、冒辟疆做妾,文人說得雅,名為「侍姬」。她們陪伴丈夫,一在虞山紅豆館,一在如皋水繪園,燃香分茶,賞月吟詩,揮灑翰墨,調弄丹青,過著她們追求的高品位的文化生活。董小宛的家庭生活比柳如是平靜和諧,她持家有道,不僅是冒辟疆破寂的蛾眉,添香的紅袖,更是夫君的讀書知己。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語》里深情地回憶:「姬終日佐余稽查抄寫,細心商訂,永日終夜,相對忘言。閱詩無所不解,而又出慧解以解之。」冒辟疆還說:「余每課兩兒文,不稱意,如夏楚,姬必督之,改削成章,庄書以進,至夜不懈。」董小宛伴丈夫讀書,出於女性的立場,留心摘抄古代名媛軼事,編成《奩艷》一書,皆是「細字紅箋」。

明清才女閨秀鍾情小楷,心靜手巧,寫的小楷一片清麗優雅。張中行《閨秀小楷》里說:明清以來閨秀坐閨房,練寫小楷,大多是形追《十三行》,神追《列女傳》,形娟秀而神柔婉。《十三行》是指王獻之楷書名跡《洛神賦》,書法端秀靈動,北宋以來殘存十三行,故有此稱,現在只能見到刻本。《洛神賦》更是文學名篇,作者曹植虛構了一個夢境般的想像空間,讓自己在洛水與仙女相遇,辭美情深,纏綿凄婉。像《洛神賦》這樣的小楷字帖,文辭和書法都契合閨秀的心態,臨池更有情致。

傳為吳彩鸞書寫的《唐韻》

宋朝文人也愛談論香艷才女的書法,艷稱唐朝的才女。一位是失身樂伎卻不以風情事人的薛濤,她機警敏捷、巧言機辯,以詩才與蜀地高官文士酬唱往來。元稹在《寄贈薛濤》詩中稱她「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皇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宣和書譜》稱她「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作字無女子氣,筆力俊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已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據說薛濤能制一種粉紅色箋紙,裁成小幅,用來謄寫自己的詩作,贈送友人,清雅別緻,蜀中號為「薛濤箋」。另一位是經常在文人筆記里現身的「女仙」吳彩鸞。她的身世撲朔迷離,傳說生活在吳越一帶,一次中秋集會,邂逅書生文簫,兩情相好,同居十年,文簫貧不自給,吳彩鸞抄書賣錢糊口,抄一部《唐韻》能賣五千錢。據說吳彩鸞一天能寫十數萬字,效率之高,勝過電腦錄入員的敲字作業。此非人力所及,當然不可信,估計寫得快而好是她的過人之處。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冊楷書《唐韻》,凡三十八幅,每幅縱27.2厘米,橫44.6厘米,小字若蠅頭,筆畫厚重,結體寬綽,並無明清閨閣之氣。文博界人士依據宋人的記錄,仍題吳彩鸞書。

明代杜董所繪《宮中圖》(部分),描繪了後宮中嬪妃們的生活場景

最早進入史書的善書女性是漢朝的帝後嬪妃。西漢成帝許皇后,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之女,「聰慧,善史書」。漢安帝的生母左姬,既「善史書」又「喜辭賦」,安帝「好學史書」大概受到她的影響。漢朝人說的「史書」指「八體六文」之類的篆隸字體,乃政府書吏們專擅的本領,說女性「善史書」,表示她擅長篆隸書寫技藝,按現在泛化的說法,就是「女書家」。

南朝陳後主沈皇后,不但「工書翰」,而且「聰敏強記,涉獵經史」,知識水準高出歷代許多帝後,卻是命運多舛的末代皇后。陳朝滅亡,她陪亡國之君陳後主到長安,做高級囚徒。後主一死,身不由己地做了隋煬帝楊廣的妾,隋煬帝每次南巡,令其從駕侍候。隋煬帝被殺,她由廣陵過江還鄉里,不知所終。她的書跡唐人還能見到一紙「署啟」,何種書體,多少字,都無記載,只留下「如晚晴陣雲,傍日殘霞」的評語,以她凄涼的晚境比況其書。

南宋皇帝的妻妾愛學夫君的字。高宗劉夫人兼善書畫,寫的那筆字像高宗,還為高宗分勞,代筆處理軍國文書。宮廷里的「夫人」是指帝之妾的稱謂,始於西漢,後來又有了美人、才人、良人等名號。寧宗楊皇后「書法類寧宗」,她本是宮廷樂工張氏的養女,十歲入宮為雜劇孩兒,受吳太后寵愛,把她賜給寧宗,寧宗韓皇后死後,繼立為皇后。楊皇后題在宋畫上的書跡流傳下來,其字並不工妙。她寫字學寧宗,而寧宗學高宗,比起高宗的劉夫人,自然是等而次之。

武則天《升仙太子碑》

歷代帝後,去今一遠一近的武則天、慈禧太后是少見的「女強人」,都有書跡傳世。武則天在書法上破了兩項「紀錄」:一項是寫《升仙太子碑》,開了女子寫碑的先例;另一項是寫碑的書體,碑額用飾有鳥形的飛白書,此有太宗的先例,碑文卻打破慣例用草書寫,前所未見。慈禧太后的特別之處是題寫匾額,這是閨秀不曾染指的書法形式。慈禧題匾的楷書大字,結字茂密,渾厚周正,不亞於乾隆皇帝。據說慈禧題匾並不「寫」,而是先由御用書家寫好字樣,在馬糞紙上刻好,下面墊上白紙,慈禧只需拿筆在鏤空的筆畫里填墨,省心又省事。

但是文人樂道的女書家多是名媛閨秀、夫人侍姬。才分最高的是漢末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公子蔡琰(文姬),她命運坎坷,一生三嫁,曾經身陷匈奴,做了左賢王的妻室。曹操用重金美玉把她贖回,問起蔡邕的藏書,蔡文姬猶能誦憶四百餘篇,曹操要派文吏十人前去筆錄,文姬以「男女之別,禮不親授」為由,婉言謝絕,自己繕寫而成,文無遺誤。那時蔡邕的書法聲望如日中天,蔡文姬是蔡邕筆法的唯一傳人。

明代杜董所繪《宮中圖》(部分),描繪了後宮中嬪妃們的生活場景

唐朝流傳一篇《傳授筆法人名》,從東漢蔡邕到唐朝崔邈,凡二十三人。兩百餘年的漢晉這一段,蔡邕的筆法由蔡文姬傳與鍾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這段筆法傳授序列里的男性都是漢晉大書家,唯有蔡文姬和衛夫人兩位女性,肯定了女性在書法傳承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書法史上,人們很少提到蔡文姬與鍾繇的筆法授受關係,卻津津樂道衛夫人。衛夫人工楷書,鍾繇去世幾十年後她才出生,她是遠師鍾繇,就像我們今天按字帖學古代名家一樣。在東晉,衛夫人用「鍾法」教出了兩位大書家。一位是有「中表」之親的王羲之,後來王羲之變法,自成「今體」,成為名氣大得家喻戶曉的「書聖」。另一位是她的兒子李充,《晉書》稱讚他「善楷書,妙參鍾、索,世咸重之」,雖然不及王羲之書法新妍,學問和文學成就卻在王羲之之上。

古代社會的女書家,為人「女」時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人數很少。由於性別差異導致的分工,以及社會制度與倫理的制約,儘管她們有才藝,仍然和其他婦女一樣,充當著「主內」的角色。在她們生命過程中為人「婦」、為人「母」的階段,承擔著撫養子女的責任,也在子女的啟蒙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樣的故事很多,唐朝書家歐陽通,元朝書家趙孟,早年都受到母親的督課,是勵志一類,源頭可以追溯到西漢劉向《列女傳》中「孟母擇鄰」的故事。教授知識書藝,女書家衛夫人是最成功的典型。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下載閱讀IPAD電子雜誌

請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聯生活節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張大為:不會做人皮殭屍的雕塑師不是好陶藝家
張大為講柴燒
李白、阮籍,你倆的琴曲被《軍師聯盟》彈穿越了
虛堂凈室 自然清涼
洋風物候 山圍故國

TAG:三聯生活節氣 |

您可能感興趣

巾幗女書家的楷書很豪邁
美女書家朱乒乓
浙江女書家 李素紅
試看美女書家湯曉燕,小楷書法堪稱驚艷
書畫奇女子美麗俏佳人,女書家馬青原楷書作品,深得傳統精髓
硬筆書壇名氣最大的女書家,張秀硬筆書法欣賞
陝西青年書協副主席女書家徐曼娜,書作曾獲第三屆書法蘭亭獎!
美女書家手把手教你寫趙孟頫小楷《洛神賦》!
美女書家的小楷作品
朝陽區書協主席,女書家沈莉,小楷書作獲首屆書法蘭亭獎第四名!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碩士,80後女書家馬銘駿書法作品!
女書家蘇小玄,一位把楷書寫得異常精緻、漂亮的江蘇女子!
最擅小楷的美女書家,小楷書法如此俊逸!
美女書家馬青原,小楷《中華頌》頗得魏碑神韻!
中國書法雜誌編輯部主任,書法博士後,80後女書家趙際芳書作!
用「筆法」寫的字才叫書法,女書家孫曉雲告訴你書法有「法」!
西子湖畔女書家王升升,書作中多見魏碑和大篆孕育而出的書法氣度
張藝謀電影御用美女書家,許靜的武俠書法你怎麼評價
女書家周慧珺—章法天成,下筆蒼勁老辣
女書家韓寧寧寫一手漂亮行楷,從不說自己是個書法家,只是善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