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老《牡丹》 辦新《牡丹》
在「《牡丹》花開六十年」系列報道的採訪名單里,有10多位與《牡丹》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老人」。他們要講的多是關於《牡丹》的往事,只有楊曉紅――《牡丹》雜誌社現任社長,講的是最近的事。
01 《牡丹》主編高價買《牡丹》
最近,《牡丹》創刊六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正一項接一項地進行著。首要的就是整理《〈牡丹〉年鑒》,記錄《牡丹》六十年風雨歷程。
「雜誌社多次搬家、捐書,導致雜誌保存不全,要出年鑒,得先找缺失的雜誌。」楊曉紅說,老主編黃秉忠家裡有,一些喜好收藏的文學愛好者家裡有,他們分頭去找,去借,「有的光有皮,有的說有,去家裡翻了半天卻沒找到,還有幾期實在找不到。」
「上網買。」現任《牡丹》主編王小朋自告奮勇上網搜尋,還真找到了,「300多元一本合訂本算便宜的,最貴的是1958年、1959年的老雜誌,薄薄一本就要100多元。」
「截至目前,還缺1985年的3期雜誌,如果誰收藏的有,希望能借來用一用。」楊曉紅說著,拿起1958年和1980年的兩期復刊號,和電腦顯示屏上的創刊號湊到一起,「讓它們『穿越』到這裡,碰個面。」
02 特別封面慶祝「花開六十年」
《牡丹》文學雜誌,創刊於1957年1月。當時,全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文學刊物,郭沫若親筆為《牡丹》題寫了刊名,創刊號封面採用的是高從理的木刻作品《洛陽牡丹》。「創刊號恐怕找不到了。」楊曉紅對此毫不樂觀。
1957年1月1日,《牡丹》創刊號出版,32頁,使用繁體字,印了3000冊。之後,《牡丹》就停刊了,原因是紙張供應不足、編輯力量薄弱和全國精簡刊物。
1980年,借改革開放的東風,《牡丹》復刊,第一年發行量就超過3萬份,1982年年初郵局訂數已達10萬份,成為當時在全國很有影響力的青年文學刊物之一。
為慶祝《牡丹》「花開六十年」,今年的《牡丹》一律採用大封面套小封面的形式,在現代的封面上開一個窗口,讓那些「老牡丹」的面孔一一再現。
「此外,我們還有一個想法。」楊曉紅細數起這幾十年來在《牡丹》上發表過作品的作家、詩人――北島、顧城、食指、閻連科、李准、姚雪垠、張光年、蘇金傘、田間、葛洛、張一弓、嚴辰、鄒荻帆、曾卓、公劉、牛漢、蔡其矯、流沙河、李國文……
早期刊發在《牡丹》上的文章,如今遍尋互聯網也檢索不到,而那些文章中不乏佳作。如果把那些文章找出來,重新結集出版,會不會有人想看?「這個工作量太大了。」楊曉紅說,「我們會努力,希望能夠實現。」
「我們計劃在9月或10月搞一場『花開六十年』慶祝活動,屆時邀請同行、作家、詩人等參與座談,如果有讀者感興趣,可以關注晚報《文化洛陽》版上的通知,歡迎到時候來參加。」王小朋發出邀請。(洛陽晚報記者 楊文靜 實習生 陳曉艷 文/圖)
※中國一拖成河南自貿區洛陽片區首家試行原產地證書「信用簽證」企業
※環保問責莫「愛惜羽毛」
※洛陽市再添4家省級「星創天地」
※洛陽市河之陽公司:產業聯盟帶來「三重收穫」
※嵩縣一農婦變「象面人」 肉瘤足有半米長
TAG:洛陽網 |
※《紅樓夢》中的《西廂記》、《牡丹亭》和《長生殿》
※李小龍:《牡丹亭》
※詩意生活 《牡丹》薛濤
※闕梅嬌《黑牡丹禪定杯》
※北方崑曲劇院帶來老戲《牡丹亭》
※薛濤《牡丹》朗誦:衛東
※《牡丹春燕》畫法解析
※《東遊記》何仙姑X牡丹仙子
※《西廂記》和《牡丹亭》對林黛玉有什麼影響?
※《牡丹皮》的人文攝影
※宋徽宗趙佶楷書欣賞《牡丹詩帖》
※許花期:《洛陽牡丹》
※國畫四尺對開《梅蘭竹菊》《荷花》《牡丹》等四條屏花鳥畫欣賞
※以「情」為本:《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一脈相承
※寫意牡丹《富貴圖》繪製示範
※從《洛神賦圖》到《牡丹賦》,洛陽牡丹甲天下實至名歸
※集字書法劉禹錫《賞牡丹》
※為四百歲的《牡丹亭》披上新衣
※春意牡丹舞東風:陳楓國畫寫意牡丹擷英
※寫意牡丹《春風》繪製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