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群雄逐鹿:長長長文腦洞如何搭上無人駕駛的順風車

群雄逐鹿:長長長文腦洞如何搭上無人駕駛的順風車

市場 · 事實 · 觀點 · 邏輯

嚴謹與逗比共存

更多海外市場信息,請關注公眾號

上周的推送里,我們談及金融危機的分鍋問題,雖然點了幾口,但並未展開詳述。在這裡,小馬甲想說,金融創造泛濫與失控只是危機的表象,危機的根本大概率還是因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出了問題。

借某大拿的觀點來說,和平走出增長困境或許要很長時間,可以長到需要等待技術革命的再次來臨,社會生產力的再次騰飛。這個在金融危機剛爆發時拋出的「預言」是否過於悲觀、聳人聽聞,小馬甲沒有能力去探討,如今走到第九個年頭,能知道的是,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歷史罕見的緩慢周期。

美國經濟周期-GDP高點與高點之間的間隔時間(季度單位)

特意炒冷飯,不是為了湊字數,更不是為了跑題,加入周期大辯論。無論前文提及的「預言」是否靠譜,危機後的這些年人們確實在苦苦尋求著下一個經濟新增長點,一個能吹起來真正的風口。如果前些年人們還對這個「風口」有所爭執的話,這幾年似乎逐漸達成了英雄狗熊所見略同的默契,紛紛把目光聚焦在了「人工智慧」之上。

這樣看起來,核心技術被廚師Tim譽為「AI之母」、「最難的AI項目」的無人駕駛,是不是就更顯得牛掰了呢?(咩哈哈,這才是小馬甲炒了一堆冷飯的原因啊,把地位講清楚,才好在資本市場里炒出超級大主題嘛。)玩笑歸玩笑,無人駕駛這項技術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定義現代人出行,乃至生活方式,而前期蓬勃發展的移動技術、共享經濟,或許只是這場變革的鋪墊。

好了,不畫餅了,開始乾貨吧。

自動駕駛的五個階段

來源:Venture Beat

SAE International(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為汽車的自動駕駛定義了五個階段:

階段一:駕駛員輔助系統,根據駕駛環境,基於特定模式,完成控制方向或加速減速的任務,其餘操作均由人操作。

階段二:部分自動,一套或多套輔助系統,根據駕駛環境,基於特定模式,完成控制方向和加速減速任務;類似於高級巡航,汽車能夠採取一些安全行動,但需要駕駛員保持警惕。

階段三:有條件自動,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完成特定動態模式的駕駛,並認為人類能在干預時做出合適的舉動,主要的駕駛任務由汽車來執行。

階段四:高度自動化,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完成特定動態模式的駕駛,即使人類在干預時做出了不合適的舉動;除個別無地圖區域或惡劣天氣,汽車能完成駕駛任務,這個時候人類已經可以在車裡可以睡覺啦。

階段五:完全自動化,自動駕駛系統勝任一切人類能夠勝任的路況和天氣。

生活經驗(主要是廣告)告訴我們,階段一與階段二的技術已經實現。這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車距監測、緊急制動、偏道提醒、自動趴車等。根據麥肯錫諮詢的測算,到2016年,這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已經產生了15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這五級台階走了一半不到,也意味著「無人駕駛」仍然留給我們巨大的想像空間,這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沒有人敢輕易斷言,誰會在這場角逐中勝出。當然,比賽已經開始,也已經有很多投資人對未來下了注。

「無人駕駛」玩家大盤點,買定離手為時尚早

不難發現,這些玩家們劃拉一下,大致可以裝進四個筐:

傳統汽車製造商,德系、日系、美系,中國、韓國、印度也一個沒落下,有小型轎車,也有卡車、客車

傳統汽車配件商,DELPHI, BOSCH, Continental等也積極投入,準備分羹

科技公司,以谷歌、蘋果、Uber為代表,當然也有百度,他們似乎都已經放棄了自己造車的念頭,轉而主攻「大腦」;華為則主攻感測、通訊等硬體。

晶元製造商,以NVIDIA為首,Intel大手筆收購Mobileye之後也加入了戰鬥

是不是發現小馬甲沒有提到特斯拉呢?因為它值得單開一段,你說他是汽車製造商吧,他是後起之秀有些特別,你說他屬於科技公司吧,但他又是唯一能自己造車的科技公司,再加上此前收購的太陽能公司SolarCity,是不是隔著個太平洋都能感覺Elon Musk在下一盤大旗?

特斯拉也是少數最先將一些自動駕駛技術運動到量產汽車的公司,autopilot系統是典型的階段二自動系統。很多投資人看如今特斯拉都就彷彿是在看當年的蘋果,一個牛逼而偏執的leader,一個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生態系統,電動+太陽能+自動駕駛,有木有覺得未來感十足,前景特光明?也難怪很多分析師呼籲,蘋果要想在這場「汽車革命」的賽跑中取得領先,就應該把特斯拉給收了。

為了趕上這趟財富的快車,多少資本前仆後繼,至於特斯拉的估值是不是過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特斯拉的賣空頭寸也一直處於高位,雖然今年特斯拉YTD的55%的漲幅,對空頭無疑是一場絞殺,近30%的流通股空頭佔比仍然高於大多數美股。小馬甲也沒法丟出一個PE,讓大伙兒有個直觀的印象,因為它還在虧損~

儘管如此,在七月初股價被高盛分析師的研報重創之前,特斯拉是美國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六月股價沖高時,特斯拉的市值曾一度超越BMW。截至到上周五收盤,特斯拉的市值是528.4億美元,僅次於通用汽車的549億美元,可以預見這場美帝「第一」汽車公司的爭奪還會繼續下去。

既然已經把兩個被Underdog的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拎了出來,就多說兩句,這兩家都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投入了重金,並被業界認為是未來的主要競爭選手。

2016年,GM斥資5.81億美元收購了Cruise Automation,又投資5億美元收購了共享汽車平台Lyft 9%的股份。GM的CEO甚至自信地宣稱,GM將成為第一個實現「全自動」汽車量產的製造商。福特除了in house的技術開發之外,在今年年初又宣布投資10億美元給由前谷歌和Uber工程師創建的Argo AI,並計劃在2021年實現「全自動」汽車的量產。

目前,GM的市盈率僅為5.62,紅利收益率達到4.18%;福特的市盈率高一些,12.53,紅利收益率達到5.14%。如果你認為GM和福特能夠在新一輪汽車革命中有所作為,又喜歡value和dividend yield的故事,在這個估值暴漲的時代,它們也許還值得關注。

全球Top 6汽車製造商市值

其實傳統汽車製造商近幾年的市值都處於一個縮水的階段,伴隨著「無人駕駛」概念的不斷具象化,人們開始相信未來汽車會從所有權模式逐漸過渡到共享模式,這無疑會對傳統汽車製造商造成衝擊。對谷歌、特斯拉、Uber這些挑戰者而言,這是盈利的新增長點,而對這些本來的玩家,卻是舊有的平衡被打破的過程。

估值,是關於未來的事兒,這場「無人駕駛」的勝負也遠未見分曉,所以市場對這些汽車製造商的估值調整,與其說是對它們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競爭力信心不足,不如說是為未來整個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再評估。

Morgan Stanley對未來汽車產量的預測

麥肯錫的預測比Morgan Stanley要樂觀一些(單位:十億美元),即使在這個假設之下,我們也並不知道新蛋糕做出來之後,傳統汽車製造商能分到多少,如果說價值股是cheap for a reason,這是不是就是原因呢?

篇幅的限制,小馬甲此處不打算將上圖涉及的「車標」都過一遍。需要指出的是,基於現實的考慮,無人駕駛的應用大概率會是從高速公路到城市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從事貨運物流的卡車會先於客車實現自動化。卡車自動化時代的到來,誰又敢說不會帶來蝴蝶效應呢?難怪麻省理工的MIT Technology Review會將其列為10大科技突破之一。

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Volvo卡車,由Uber旗下的OTTO卡車自動駕駛公司研發。傳統的卡車製造商Volvo,DAIMLER,IVECO也已經行動起來。

此外汽車配件商們的舉動也值得關注,這其中以DELPHI走得最紮實,目前來看,也是這個類別里耕耘最深的公司,市場也很買賬,2017年DELPHI的股價走出了一波35%的上漲。

法國的Valeo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2017年YTD股價上漲近18%。

好了好了,終於要八卦到明星牛股了,沒錯,它就是晶元製造商NVIDIA!一年的時間窗口,NVIDIA的股價狂飆213%,就在上周,某家研究機構又上調了NVIDIA的目標價格,於是一周股價上漲12.43%。儘管經歷了暴漲,NVIDIA的空頭卻並不積極,整個空頭持倉占流通股的2.9%。

為啥NVIDIA會受到市場的熱捧?看一看它長長的合作夥伴名單,你就會明白了:奧迪、豐田、賓士、大眾、沃爾沃、特斯拉、百度、谷歌;全球大約有225家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創業公司和研究機構,採用NVIDIA的晶元進行自動駕駛系統的生產和研發。即將上市的奧迪A8轎車將率先實現階段三的自動化,而背後處理器正是NVIDIA的Dirve PX 2。

錯過的小夥伴們現在再上NVIDIA的車,是不是為時已晚呢?或許late party is still a party呢。

根據NVIDIA 2018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自動駕駛給公司帶來了1.4億美元的收入,僅佔全部收入的7%,該公司的主營業務GPU佔據72.5%桌面GPU份額,同時在虛擬現實、其他領域的圖畫處理都出於領先地位。如果未來是一個AI的時代,那麼NVIDIA的用武之地很可能不僅僅是在無人駕駛領域。當然,無人駕駛的錢景,也是蔚為可觀,根據BCG的預測,到2035年,無人駕駛領域每年可以產生770億美金的價值。

那麼,豪擲153億美金收購Mobileye的英特爾呢?至少投資者現在還是對此持著懷疑態度,在科技股高歌猛進的2017年,英特爾的股價卻跌了4.38%,目前英特爾的市盈率僅為15.08,紅利收益率達到3.14%,和IBM、高通組成科技股中的black sheep三巨頭三奇葩。

小馬甲在此就不贅述屬於科技公司的這些玩家們了,是因為他們獲得的關注度已經足夠多了,掰扯也暫時掰扯不出什麼新意來。當然,再啰嗦一遍,目前來看,包括無人駕駛的先行者Google在內,似乎都放棄了自己造車的念頭,特別是對硬體有著偏執追求的蘋果也砍掉了造汽車的團隊,可見這四輪車子不是想造就能造滴。所以,有情懷的某夢想家說現在自己要在美帝的沙漠專心造車,你們真的信么?

在這個紛亂的戰國時代,沒有人敢早早地斷言贏家會是誰,所以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就另闢蹊徑,建議不妨開個腦洞,想一想會被無人駕駛「波及」的領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投資機會,比如說做薯片的樂事,比如說賣啤酒的喜力,比如說拍電影的迪士尼……

啊,難道說Netflix這麼高的估值是因為這個?

不跑火車了,下圖是德勤總結的汽車及其相關行業的市場情況,數據來自2014年,已經過時,但框架並不過時,值得一看。

這裡想重點拎出汽車金融和汽車保險,如果無人駕駛的普及和共享時代真的來臨,將促使這兩個行業產生巨大的變化。以美國來說,目前大約95%的汽車貸款均是B2C性質,德勤預測在未來的10到15年內,35%的貸款可能將是B2B性質的。KPMG認為隨著自動駕駛字數的發展,事故的發生數在2040年將可能減少80%,這也無疑會改變保險的運作模式。

最後的最後,讓我們再系統地了解一下無人駕駛需要的技術。

可以預見,未來的汽車行業,有的部分會成為核心,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有的則可能形成相對競爭的市場,當然利潤的瓜分也會有雲泥之別,同一個主題里,有西瓜,也有芝麻,就看投資者的預判能力了。

可以說無人駕駛技術正在飛速發展,或許在未來的3-5年,我們就能夠看到滿足階段四、甚至階段五的汽車誕生。儘管技術上成為可能是成功的大一步,但並不意味這一步就邁到了勝利,要實現商業化,進而普及化,還需要不斷地降低成本,實現量產,至少目前看來激光雷達技術的成本尚未達到消費級的水平;同時,這成功的大道上還有一個巨大的攔路虎要面對,那就是來自政府的監管。

成長之路的艱辛小馬甲不再一一列出,根據KPMG的報告,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的良性發展,需要以下八個方面的配合。

完備的技術,實現量產,基礎設施,監管許可,釐清法律責任,消費者採納,汽車共享以及數據管理與安全

好了,感謝有耐心看到最後的讀者,文碼完了,周末也過完了,明天又開始苦逼的commute了,還是YY無人駕駛早早到來吧。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涉及任何組織和單位

歡迎各路英雄供稿投稿,稿件請發至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跨境投資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跨境投資那些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風衣+煙管褲,時髦顯腿長長長長長長長!
世界上最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的貓:「全景貓」!
接吻時長=口氣清新?如何讓接吻變長長長長長9,還舒服?
T恤+闊腿褲,讓你腿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長長長長長長長靴」
闊腿褲的夏天,腿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這些古詩題目真的很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煙管褲,時髦顯腿長長長長長長長!
關雎:思長長、憂長長、夜長長、日長長
煙管褲,時髦顯腿長長長長長長長
這狗的舌頭,好長長長長
這長長長長長長長長圖超神了!
這麼拍,腿長長長長長長長!
這麼拍,腿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春夏穿T恤+闊腿褲,小個子這麼穿氣質顯腿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T恤+腰封,你的腿還可以長長長長長長!
創意手工:脖子長長的長頸鹿
服裝搭配:秋冬風衣+煙管褲=時髦顯腿長長長長長長長!
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長長長捲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