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無人艇水下科考
近日,上海大學「精海」無人艇啟程前往江海匯合海域探測長江口二號沉船,拉開海上無人系統水下考古序幕。
「之所以取名為『精海』,有兩層意思:一是來自精衛填海的故事,二是希望能精確地執行海上任務。」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副院長羅均說。
在今年1月舉行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大學的無人艇項目「複雜島礁水域無人自主測量關鍵技術及裝備」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令學界同行矚目的是,該校無人艇團隊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
以南海島礁海域為代表的島嶼建設和開發,直接關係到我國經濟建設、領土完整和國防安全。「無人艇屬國際尖端技術,正成為發達國家爭相研究的熱點。」羅均介紹,相關測量技術和裝備受西方國家嚴密封鎖,必須自主研發。
結合上海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海洋無人船舶與裝備」研究團隊的科研積累,上海大學牽頭,聯合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測繪中心、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十多年技術攻關,突破了無人測量艇自主控制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研製了我國首艘海洋無人測量艇「精海1號」,以及南極羅斯海科考「精海2號」無人艇、東海海洋測繪/海洋重大工程勘察「精海3號」無人艇和水利環保監測「精海4號」無人艇。
據介紹,「精海」無人艇突破了三大關鍵技術:抗擾動控制技術,聲納圖像穩定、去噪與拼接技術,水面/水下立體組合避障控制技術。例如聲納圖像穩定、去噪與拼接技術,針對浪涌流及艇體運動對聲納造成的顛簸影響,發明了基於仿生眼球運動的聲納雲台主動抗顛簸方法,顛簸幅度降低50%;針對海洋聲納圖像信噪比低的問題,發明了硬閾值/維納變換協同濾波自適應去噪方法,信噪比提升30%,優於國際主流去噪方法;針對前掃聲納視場受限問題,發明了位置—姿態—聲納圖像無縫融合拼接方法,將連續平移及旋轉掃測的聲納圖像拼接,在克服圖像特徵稀少、環境干擾大等方面優於國際同類研究。
目前,上海大學研製的7個系列「精海」無人艇,作為產品交付中國海事局、國家海洋局等,搭載在海監船、海調船、海巡船和「雪龍號」上,實現了中國無人艇在南海巡航、南極科考等關鍵領域應用的突破。(本報記者 趙秀紅)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17日第2版
※為治國理政貢獻高校智慧
※遠程「看」孩子
※助人應追求潤物無聲的境界
※成功經歷如何重塑大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藝考:以專業技能考上大學的一條路
※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科
※廈門大學「嘉庚」號科考船一周歲啦
※學「大學」,做「大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風濕免疫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如何考上雙一流大學之東南大學
※湖北最難考的兩所大學,考上的都是學霸級別的
※人名趣對,大學入學考試上聯「孫行者」,下聯無人能答
※考大學是選專業、學校還是城市
※梁挺福:中國科學院旗下的牛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河海大學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國際排名前1%
※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和江蘇大學,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同為「中國第一所大學」:北京大學與北洋大學的淵源
※上海交大與復旦大學:誰執滬上名校之牛耳?
※中國最「低調」的4所大學,卻比清華北大還要難考,考上的人都是學霸
※科沃斯加碼AI 成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實訓基地
※山東大學「搶人大戰」 秀出大學的自我
※贊!科普科研兩不誤,上海海洋大學團隊完成國內第一本深海探索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