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給別人花錢更幸福?這篇Nature子刊論文有了答案
圖片來源:網路
上周,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A neural link between generosity and happiness」的研究證實,慷(大)慨(方)使人感到更快樂,即便這個人只是一點點慷慨而已。相比而言,那些僅僅出於自身利益而行事的人就不那麼快樂了。
生活中,為別人做點好事會讓很多人產生一種愉快的感覺。行為經濟學家將這種感覺稱為「溫情效應」(warm glow)。通過與多個國際研究組合作,來自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大腦區域是如何產生這種感覺的。
即使是一點點的慷慨也會讓人更快樂
在實驗開始時,50名參與者被承諾會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收到一筆錢,並被要求把這筆錢花掉。一半的參與者承諾把錢花在他們認識的人身上(實驗組,慷慨組),而另一半的參與者承諾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對照組)。
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行為慷慨的人比那些行為自私的人更快樂。此外,慷慨程度並沒有影響到滿足感的增加。參與該研究的Philippe Tobler說:「你不需要做太多的『自我犧牲』來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只要變得稍微更慷慨一點就足夠了。」
僅憑意向就足以引起神經變化
當這一研究的參與者做出是否要慷慨行事的決定時,研究人員檢查了參與者大腦中三個區域的活性:1)顳頂交界處(temporoparietal junction,人的利他行為和慷慨性在這一區域被處理)、2)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這一區域與幸福有關)以及3)眶額葉皮層(orbitofrontal cortex,在決策過程中,我們在這一區域權衡利弊)。這三個大腦區域不同的相互作用取決於參與者決定慷慨點還是自私點。
結果發現,僅僅承諾要表現出慷慨的行為就能激活大腦的利他區域,並加強這一區域和與幸福相關區域的相互作用。Tobler說:「在實際實施行動之前,僅憑意向就產生了一種神經變化。這是值得注意的。」
刻意慷慨有用嗎?
Tobler認為,承諾慷慨行事有望作為讓人變得更快樂的策略。不過,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Soyoung Park說:「這背後還有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這些大腦區域之間的交流是可以被訓練和加強的嗎?如果可以,那麼要怎樣來訓練和加強呢?此外,當刻意為之時(只是為了更快樂而表現的慷慨),這種效果還能持續嗎?」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人工智慧又厲害了!構建最大規模的「神經-行為」藍圖
※精準醫療2.0時代:「數據為王」,誰來做「王后」?
※專訪日本腦圖計劃的領導者——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Hideyuki Okano教授
※醫藥圈、科研界「大事件」 TOP30
※又見賽默飛收購!這次對象是做「移植診斷」
TAG:生物探索 |
※你看的每一篇Nature論文,都是這樣出爐的!
※一流的論文該怎麼寫?Nature邀請6位專家為你劃重點!
※一篇論文可以有多少作者?Nature:6萬!
※漫畫 | 你看的每一篇Nature論文,都是這樣出爐的!
※如何寫出一流論文?Nature邀請6位專家為你支招
※Science"吐槽」Nature子刊論文,起因竟是一片雲
※一篇 Nature 論文,還了這個男性的清白|Nature 自然科研
※有爭議?Nature評論文章:反思「間充質幹細胞」這一概念
※會用EndNote,你的論文就成功了一半
※發一篇Nature/Science論文獎勵多少錢?
※Nature主編教你論文應該怎麼寫
※不想因SCI論文圖片問題被拒稿,戳這裡!
※炸了!這屆ICLR論文被指太「渣」?Goodfellow圍追堵截要說法
※論文讀不懂?這裡有全年無休的 Nature、Science 中文導讀
※學術論文7大搜索引擎在此,論文季還怕reference湊不夠嗎?
※同行評審是這樣跳讀論文的!Ian Goodfellow「嘲諷」了一波
※又撤稿!《Scientific Reports》宣稱撤回一篇有關HPV疫苗能引起神經損傷的論文!
※論文狗的福音!寫這麼多年paper,後悔沒早點認識這些網站
※搞定LaTeX,論文排版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搞定LaTeX,論文排版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