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雷鋒網按:智行者科技 CTO 王肖博士在汽車創新港微課堂的分享,已授權雷鋒網編輯與發布。

王肖,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北京智行者科技 CTO。他曾作為核心人員參與並獲得 2012、2014 及 2015 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獲得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參與起草中國智能網聯車輛技術路線圖。

本文內容主要包含以下三點:

  • 為什麼選擇無人物流作為首選落地場景;

  • 蝸必達-無人物流車集成解決方案;

  • AVOS 設計思路及關鍵技術介紹。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智行者其實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核心團隊人員從事智能車的研究已經非常長,主要是來自於清華大學汽車系李克強教授的實驗室。

智行者成立於 2015 年 6 月,短短兩年的時間我們做了很多工作。

2016 年北京車展前夕,長安汽車從重慶到北京 2000 公里自動駕駛的測試中,我們參與了部分城區自動駕駛研究工作。在北汽推出的自動駕駛試乘展示里,我們也做了很多相關工作。

這兩個項目當時在北京車展取得了很大的反響。2016 年 10 月,我們在杭州參加了阿里雲棲大會,而且首次在國內推出了低速自動駕駛觀光車, 7 天之內我們差不多接待了 2000 多名乘客,整個演示過程非常順利,外界給我們評價很高。

除了封閉區自動駕駛外,2016 年底我們開始啟動高速自動駕駛季度的拉練,也就是我們每個季度會選擇一條路線作為長途拉練。

去年 11 月,我們從北京到北戴河進行來回五天的拉練測試,主要是在國道上進行我們的演算法測試。車上有非常周密的安全措施,比如駕駛員可以隨時介入、有緊急按鈕等等。

進入 2017 年後,我們通過一年多的團隊鍛煉、技術積累以及我們對自動駕駛市場的整體判斷,我們選擇了「低速物流」作為首選的落地場景。

自動駕駛眼前的「苟且」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四步走」戰略

我改寫了一句比較時髦的話:「自動駕駛不僅有詩和遠方,更有眼前的苟且」,但是這個「苟且」是打引號的。我想說的是智行者的基因實際上是一個自動駕駛產品導向型的公司,而不是一個純技術導向型的公司。

具體說來,智行者會根據用戶需求來定義產品。用戶需求包括成本、功能等等,我們選擇當前最成熟、最合理的技術方案進行產品化,而不會去追求採用單個相機來解決所有問題的學術型流派思路。這也是我們與一些 AI 公司最大的區別,我們是做產品,而不是純粹做演算法。

上圖是我們的「四步走」的戰略,需要說明一下:SCR、GCR 縮寫詞是智行者內部的叫法,並不代表官方說法。

概括講,我們的戰略由簡單到複雜。說白了,先把我們自己的「肚子填飽」,基礎打好,這才有力量去迎接真正屬於自動駕駛的詩和遠方。否則當前目標如果過於遠大,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可能根本熬不到詩和遠方那一天。

2016 年,我們做了非常多主機廠的演示項目,如北汽、長安,我們都全身心參與,所以團隊積累了很多經驗和資源。2017 年我們將重心就放在低速自動駕駛,而且提升到一個產品的高度,並不是說只是演示。

我們堅信,自動駕駛與我們常規車輛一樣,並不是要用多麼先進的方法,更不是採用 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學習數據就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從業者以極大的耐心和無數的失敗,才能真正的做出一款可能看似比較簡單的產品。

我們的思想是,只有先把特定場地的自動駕駛做好,不斷積累經驗和數據,打好基本功,才有資格去嘗試城市和高速的自動駕駛產品。否則,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巨大的交通事故,這也就是我們造車與做手機的人不同的思路。汽車是關乎乘客生命安全,並不是說手機死機就重啟這麼簡單。

無人配送物流車:為什麼是當前最佳落地場景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我們首選低速場景作為一個入口,實際上低速也包含很多,比如低速掃地車、低速景區觀光車,還有園區通勤車輛,這都屬於低速車輛。

我們認為當前自動駕駛要落地,有兩大關鍵指標,需要強調的是「當前需要落地」,而不是 10 年、20 年要落地,這兩大指標就是:現實剛需程度和可預期安全風險。

現實剛需程是指眼下的自動駕駛是不是社會以及客戶所需要的。這裡的產品是客戶掏錢買來,需要產生利潤,而不是說為了演示或參加比賽而使用的。我認為,現實的剛需程度如果把控不了,那可能成了賠本賺吆喝。

比如我們參加了很多的比賽和演示,非常熱鬧,媒體評價非常高,但是實際上最終沒有人給你掏錢,那麼最終實際上還是一個演示。

可預期的安全風險是指我們在一些非常極端,功能失效的情況下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安全事故。

比如,在新聞報道里,載貨大卡車由於制動器失效導致車毀人亡的事故。同理,我們做演算法或者做產品也要好好考慮:哪怕現在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如果說大規模上量一千台、一萬台的產品,我們會有多大的概率出現多大的交通事故?這是我們做產品要非常值得考慮的事情。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我們認為,針對當下的社會需求以及技術水平,低速載物最具落地優勢。

載物自動駕駛到底有沒有社會需求?我們從數據上分析,這兩幅圖集中反映目前中國電商的繁榮以及為消費者所帶來的便利,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巨大的人力成本上。

2015 年,中國物流占 GDP 的 18%,但美國可能只有我們的一半甚至少一點。同樣,未來快遞行業並不是已經發展到頂峰。

根據相關數據預測,在未來 3 到 4 年可能還會翻倍。試想一下,在未來 10 年、20 年人口下降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的一個送貨方式還能繼續維持嗎?

隨著快遞員的工資越來越高,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裡?如果單純只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我相信這不是長久之計。既然有這麼大的產業,那麼我們應該將成本降下來,來真正提高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上圖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物流行業成本最高的環節,並不是卡車司機、倉儲管理,而是最後一公里的一線快遞員。

從圖中可以看出,2016 年快遞相關的從業人中一線快遞員佔了總體一半以上。從這個角度考慮,如果把一線快遞員無人化後,它的經濟效益肯定會顯著上升。

同時從另外一個社會影響角度講,目前人力電動三輪這種送貨方式,由於數量越來越多,三輪車本身行駛速度非常快,好多時候不遵守交通規則,甚至出現逆行等問題。

所以我們綜合考慮,最後一公里的無人化綜合效益應該非常顯著,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效益。

園區無人配送物流車的挑戰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也許有人認為,我們選擇低速載物就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上圖是我們在清華實地運營期間,遇到的一些非常典型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 RTK,也就是差分 GPS 基本失效。因為兩邊的樹非常多,這對我們激光定位或者視覺定位要求非常高。

第二,在園區內,目標交通行為非常複雜。比如有很多自行車、電動車在路上行駛,而且它可能事先是毫無任何特徵,也沒有什麼手勢之類就直接切入。對於自動駕駛小車來講,我們需要進行非常準確的目標行為和軌跡預測,否則要麼造成車輛猛剎車,要麼造成撞人事故。

第三,園區內基本上沒有交通秩序的約束。比如,逆行或是人在道路中間站著拍照這種場景應該是常態。這種場景我們並沒有辦法通過法律法規約束,這也是團隊面臨的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四,行駛路徑會有很多突發和偶然性的事故,比如,無人物流車行駛在一半的時候突然被一輛亂停亂放的車輛堵住通道,這時候物流車不僅需要重新規劃路線,可能還涉及到調頭、倒車等非常複雜的操作。

以上場景演算法的複雜程度,其實已經遠遠高於高速自動駕駛。需要強調的是,我並不是說高速自動駕駛非常簡單,它可能注重點不同,高速自動駕駛的演算法可能非常簡單,但要求每一項功能非常可靠,比如感知演算法。

不幸的是,在我們目前測試的幾個場景看,應該是一個常態,而且有一些場景遠遠比它還複雜。

最後一公里物流產品方案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作為最後一公里物流產品的方案,安全是我們的基本要求。

蝸必達產品在去年 11 月在內部立項,目前迭代到了 2.0 版本,1.0 的版本經過半年左右的研究,積累了許多問題。2.0 版本目前在功能和定義上面基本上比較完善。

今年 7 月,我們計劃會有 10 台左右小批量的樣車投入到實際運營中。經過下半年持續改進,而且在我們合作方強有力的推動之下,我們希望在今年年底達到 100 台的小批量運營。

我們認為 100 台是產品穩定成熟的標誌性數字,從現在 1 台發展到 100 台的難度,遠遠大於從 100 台發展到 1 萬台。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在底盤和執行器的設計上,我們充分考慮到實用性及可靠性問題。

我們採用車規級的電控底盤執行器、電池等提升性能,而不是採用現成玩具車的底盤改造。與國外某些送披薩的自動駕駛小車相比,我們根本區別在於我們真正將它看做是車而不是玩具。

比如,我們要充分考慮它的實用性,在重慶,我們需要考慮爬坡等問題。如果想多送幾次貨,我們要用大容量電池來提高它的行駛里程。目前我們的車能夠跑 70 公里即完整運行一天是沒有問題的。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在最關鍵的感測器以及計算單元選擇上,我們充分考慮就是:如果量產,要考慮成本、供貨周期以及銷售服務等等。

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立足於國產方案來確保我們後續的順利量產。比如說這裡最核心的激光雷達、GPS 和相機等等,我們都具有目前國內最好的供應商資源。

在計算單元里,我們也逐步從前期的英偉達 TX 系列方案,逐步過渡到國產 FPGA 方案。我們在計算單位里,通過 ARM+FPGA+MCU 的組合方式,能實現常規 CPU 運算,也能為後期深度學習等方式來進行擴展。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當然,車輛和感測器的硬體是蝸必達非常重要的基礎,但它真正的靈魂,就是智行者的自動駕駛開發體系軟體架構。

我們從平台、體系以及關鍵技術四個方面來歸納,實際上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模塊:

  • AVDC ,數據、採集和標註平台;

  • AVSIM ,模擬平台;

  • AVOS ,自動駕駛的操作系統;

  • AVTA ,自動駕駛演算法測試及評估體系。

AVOS 設計思路及關鍵技術介紹

由於時間關係,以下我就 AVOS 以及其中的關鍵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

AVOS 並不是憑空臆造的,也不是純粹去模仿寫出來的,它是我們從前期項目演示中摸索出來的。從功能上講,它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演算法與業務的功能:充分高內聚、低耦合。

高內聚、低耦合是一個軟體工程名詞,是指演算法與業務在功能上高度依靠、環環相扣、非常嚴謹的,並不是多一個少一個的問題,而是代碼上要充分的節耦,不能高度依賴。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基於 AVOS 框架,我們能夠充分應付多種業務。

比如,我們要做高速自動駕駛車輛、掃地車、物流車等,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就會出現所謂掃地車版本、物流車版本、乘用車版本、大卡車版本。後期造成的最大問題是難以維護,代碼管理非常零亂。

所以,在 AVOS 內部架構,我們採用的是 ROS 作為框架,這主要是考慮到我們的用戶,如果他自己想做開發,用 ROS 也會比較方便。

我們真正的核心層還是在 KERNEL 層——只負責一個非常純粹的自動駕駛演算法。在這個演算法結構體系里沒有任何的業務功能。

舉一個例子,比如 KERNEL 層沒有所謂的停車點,在哪兒上車或者在哪兒送貨。我們認為這屬於業務層,我們只做純粹的自動駕駛演算法研究。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AVOS 的設計有以下三個關鍵詞:平台無關、功能抽象、認知虛擬。

平台無關,這裡的「平台」不只是車輛硬體或者感測器,還包括任務,也就是我們要實現的兩點:車輛層,感測器和硬體自適應,不能說換一台車後,我們的代碼還需要修改,我們需要自適應;任務層是指我們開發了一個 AVOS Managenent 工具方便我們進行非常傻瓜式的操作。

功能抽象,這裡的功能包括交通功能和業務功能這兩塊。交通功能,具有交通屬性;業務功能就是車除了運動外,實際上還有工具屬性,比如掃地車會掃地,物流車除了運動之外它是送貨,它實際上是一個具有業務功能的交通工具。

AVOS 將交通及業務功能統一抽象為自動駕駛的演算法功能。例如,在 AVOS 里,沒有紅綠燈的概念。

我們的做法是將紅綠燈抽象為停車線前面有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物,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自動駕駛演算法實現在規定地點自動停車。

同樣,在 AVOS 也沒有業務層,沒有送貨店、載客店的概念,都會進行高度的抽象。

比如我要到 B 點停 5 秒鐘,讓所有乘客下去,這是一個業務層的描述。我們通過將這些業務層的描述轉換到 AVOSKERNEL 能夠理解的語言。

簡單解釋,比如通過用戶在載客層點設置一個虛擬障礙物,它是不可逾越的,車輛同時也要在這裡停車。那麼這個不可逾越的障礙物可能就是保持 5 秒,保持 5 秒之後它就自動消失。

我描述得比較簡單,實際在模型里不簡單。通過這種業務的描述轉化為功能的描述來進行抽象,我們在 AVOSKERNEL 里相當於沒有任何業務的功能描述。

最後是認知虛擬,包括場景感知與情境認知。

場景感知就是演算法,例如計算障礙物的位置以及速度等等。但人類在理解周圍障礙物的行為以及它未來軌跡時,我們肯定不是簡簡單單通過前後兩個這樣去比較。

我們實際上要做到情境認知,要對一個連續時間、空間實體的交互影響來進行描述。這裡涉及到非常複雜的模型。

AVOS 關鍵技術:高精度建圖與定位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簡單介紹我們兩個非常細的關鍵技術,第一項是高精度地圖構建以及定位。

這是蝸必達原型車在園區實際運行的狀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園區還是蠻複雜的。

雖然路上沒有多少行人,但可以看到周圍有的花花草草,當它走到一個靠牆特別近的地方時,RTK 已經完全失效,在這種情況下主要是通過激光雷達進行精確定位。

這段視頻的後半段呈現的是我們演算法的定位效果。這裡不僅是激光雷達定位,還包括一個非常便宜的慣導、輪速計和 RTK 等進行了融合定位。我們發現當 RTK 失效時,車輛非常穩定,沒有出現漂移或者抖動。

AVOS 關鍵技術:目標行為及運動軌跡預測

智行者CTO詳解:無人配送物流車背後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第二項關鍵技術就是目標行為以及運動軌跡的預測。

在學術研究里,有很多種行為預測方法,當然通過深度學習也可以實現。但是實際上我們在做產品時,一定要考慮到:我們要儘可能利用一切工程化方法、先驗知識來輔助來進行非常精確的定位。

這段視頻有高精度地圖,紅色車輛是我們的自動駕駛車輛,綠色軌跡是目標行為預測的車輛,在左下角有視頻來作參考。

在地圖上,深藍色的線是自動駕駛車輛絕對的行駛參考軌跡,我們在公司附近繪製了一張面積四平方公里大小的高精度地圖,我們在上面標註了建築物、柵欄等等。

回到切入車輛行為預測,其中四個點或者五個點代表的是,比如四個時刻、五個時刻一個車輛將要行駛到的一個全局的路徑位置。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輛車一開始會有左轉的趨勢、有從右方切到左邊的趨勢,到這輛車又重置車道,最後又回歸到右車道的趨勢。

我們的行為預測都能夠比較準確估計出來。有了這個行為預測後,我們再構建其他模型時就可以做到非常精確。

在視頻後半段,汽車在十字路口右拐時,前車也要右轉。我們從靜止出發,因為靜止的時候前車沒有速度,我們也無法預測。如果它一旦有了速度,我們也能夠精確預測出它右轉做出的運動軌跡,然後我們再根據這個運動軌跡進行運動規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那些預定了特斯拉Model 3的人,還不進來看看嗎?
警方耗時19天抓捕了攝像頭破解軟體黑產,但你還要知道這些才能放心
螞蟻金服和他的小夥伴又在搞事情了
Musk:20 年後傳統汽車會像馬匹一樣稀有
AI融資頭部效應明顯,今年兩家公司獨佔40%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解決物流的「最後一公里」!巴西電商巨頭B2W測試無人機配送
智行者無人物流配送「蝸必達」亮相科博會
機器人上崗,「無人配送」背後的角力與暗戰
沃爾瑪或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物流,解決配送的「身份驗證」問題
Nuro全自動機器人開始提供配送服務;歐盟 AI 道德準則草案出爐!可信賴的 AI 才能成為人類的北極星
服務平等!無人機深耕場景配送背後的蘇寧服務戰略
擎朗智能:無人配送機器人應用落地的探索之路
自動駕駛貨車Udelv公路測試:主攻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
唯智信息:物流AI賦能城市配送智慧升級
蘋果又遇煩心事!零售店提貨系統全球性宕機,物流遭遇配送故障
毫米級「極簡機器人」無創手術,矽谷機器人公司發布無人配送車
沃爾瑪專利設想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智能配送車隊
日本大和運輸與DeNA測試無人駕駛配送服務
開啟無人時代 YOGO Robot發布機器人智能配送站
形似麵包機,美公司研發載貨專用自動駕駛配送車
沃爾瑪合作Gatik 推行無人駕駛配送試點項目
即時配送成物流體系主體 運力難關如何擊破
Starship推出商用自動駕駛機器人配送服務
Waymo牽手本田 合作開發無人駕駛配送汽車
順豐獲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許可證 無人機物流配送進入合法運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