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帝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為何浪費了三次逃亡的機會?

崇禎帝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為何浪費了三次逃亡的機會?

公元1644年,建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以崇禎帝在煤山的自盡殉國而宣告結束,即使在此之後有建都南京的弘光(留守江南的官僚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小朝廷,終也是小打小鬧,未成氣候。眾所周知,明朝是滅於內憂外患,內部有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外部則有關外皇太極為帝的大清意欲問鼎中原,此外還有大半國土上的的饑荒、傳染病,可謂是處處皆為亡國之兆,甚至有傳言:在夜晚走過紫禁城正門的行人,可聽到戰死疆場的鬼魂的喧鬧和幽靈凄厲的哀嚎。

崇禎帝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為何浪費了三次逃亡的機會?

到1644年初,糧倉空了,而保衛京師的軍隊也幾乎一年沒有得到軍餉了,在這危急時刻,放棄北京,遷都江南便被提上了日程。2月10日,崇禎帝在大內德正殿召見翰林學士李明睿,總憲李邦華,原九江軍府總督呂大器議事。當皇上問到今後的策略時,李明睿沒有打哈哈,直截了當的說,流寇(指李自成部)已逼近京城,唯一明智的選擇便是遷都南京。我們可以想像,如若是在大臣群聚的朝堂之上,皇上一定會因為這一置他於自私之地的建議大發雷霆,但是因為這是私下召見,他在確認無人偷聽之後詢問了南遷的具體步驟,以及如何出京等具體問題,這已然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當晚,李明睿又被召進宮參加另一次秘密會議,並且在會後被單獨留下。李提出最佳路線是取道山東,裝作到文王與孔子廟拜祭,一旦到了曲阜,聖上便可快馬加鞭,20天左右即可到達比較安全的淮安地區。崇禎帝此時已然對南遷有了極大的興趣,向李明睿提出了一連串問題,大都集中在中途的安全問題,即接應部隊從哪裡調集。彼時,明軍主力不是用來鎮壓農民軍就是在北邊抗擊清軍,手頭幾乎沒有軍隊,所以李提出只能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員從京畿地區徵募新兵。可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徵募新兵的錢從哪裡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人到底是自私的,李認為是時候該動用皇家內庫的銀子了,而皇上卻堅持要讓戶部出這筆錢,李提出如果動用國庫僅剩的儲備,北邊防線將受到致命危害,且態度近乎強硬。聽到此,崇禎帝點頭不語,此時,二更已過,他疲憊不堪,遂將李打發走了。

圍繞經費該由誰來出的問題,有些小氣的崇禎帝就這麼錯過了南遷的第一次機會。

崇禎帝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為何浪費了三次逃亡的機會?

如果說第一次討論南遷還僅僅是在一個較小範圍內的話,那麼第二次討論便將範圍擴大到了

整個朝廷。3月6日,崇禎帝再次命令群臣獻策,一大堆建議南遷的密折呈到了皇上面前,而這些奏摺正是來自於李明睿供職的翰林院,而且擁護南遷的也大多是南京人。這些奏摺與李明睿之前的論調大同小異,建議皇上率軍南遷,在長江建立起第二道防線,令太子留守北京。但是大家都是聰明人,誰都明白,皇上這一走,還不知幾時才能回來,南方的官員當然無所謂,但是這一建議如果實行,卻會大大損害北方官員的利益,這些個北方籍位高權重者,在河北、山西、山東擁有大量的田產,如若跟著南遷,這不是把家底兒都賠上了嘛。所以第二次南遷的機會便又在北方官員對這一戰略的激烈反對中錯失了。

崇禎帝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為何浪費了三次逃亡的機會?

個人認為,關於南遷的第三次集體大討論是最具戲劇性的。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在1644年3月橫掃山西,太原被攻佔之後,崇禎召集六部、督察院和翰林院群臣議事。討論的核心依舊是圍繞南遷展開,但此時南遷已不具備條件了,南下的路已經被起義軍佔領,完全走不通了,無奈的是,朝廷的情報系統陷入癱瘓,執政者對此一無所知。這次討論,從我們後人的角度看,更像是一場演習。因為之前北方官員的反對,持南遷意見的大臣提出了一項折中方案,即由皇上留下來守衛北京,派遣太子南下,這樣一來,即使王朝覆滅,南方人還會馬上有一位合法嗣君,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響應。可是崇禎帝卻不高興了,這明顯就是讓自己做出犧牲嘛,但公開舉行的廷議又迫使他做出抉擇,只得拋出句:

「言遷者欲使朕抱頭鼠竄耶?」

看到皇上面露不快,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憤怒抨擊李明睿,指責其為邪說的幕後支持者,在他慷慨激昂的把主張放棄京師的官員譴責之後,在場的27位大臣有19位馬上改變之前南遷的主張。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看著要為國獻身的光時亨,在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便投降了大順政權,而且在之前就曾與與起義軍秘密接觸。看著絕大多數的臣工均建議整個朝廷留在北京,崇禎帝更加生氣了,因為他的本意是讓太子留下,他南下,這下可好,太子和他都得留在北京,一個都跑不了了。崇禎帝把雙方都斥責了一頓之後,南遷之事算是正式流產了,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評曰:「南遷之議寢矣。」

崇禎帝本想遷都不用亡國,為何浪費了三次逃亡的機會?

本有數次機會可以南遷的明王朝就這麼在一次又一次的爭論中將機會錯過了,我們可以假想,如果崇禎帝率政府南遷,那麼明王朝很可能像南宋政權那樣憑藉長江天險堅持下來,雖然具體時間我們無法預估,但是也不至於使明朝成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想要南遷的崇禎帝也因為自己的小氣和面子,而把朱家的天下送上了絕路,不知最後在煤山那顆歪脖子樹上自盡的他,除了萬念俱灰,有沒有後悔自己不夠果斷,有沒有明白性命才最重要?

歷史堂團隊作品 文:游小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封相前姜子牙搖擺不定拂逆元始天尊,在商朝沒有出路才反投西岐
真實的司馬懿,少有才名,老來狠毒,敢罵老婆張春華該死!
孫悟空是哪裡的人?最有可能是在中國的這個地方
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多因拒絕漢化而亡,唯這個朝代卻因漢化過快而亡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亡國之君都逃不過被殺的命運,溥儀為何不能殺?原因讓人不容忽視
國破家亡之際,他逃跑都不忘帶著兩個妃子,這樣的君主焉能不亡國?
為何古人說不能收容難民?看完這三次亡國危機,你就知道了
崇禎皇帝勤政愛民,為何還是難逃亡國厄運?只因他犯了這三個致命錯誤!
亡國不亡國,你說了不算
中國有四大死穴不能丟,丟掉就會亡國,此朝丟了一處,亡國了
清朝滅亡後,亡國之君溥儀是怎樣活下去的,為什麼沒有被殺害
有才又專情卻不想當皇帝,亡國之後,卻屢遭世人唾罵
中國有四大死穴不能丟,丟掉就會亡國,明朝就丟了一個,亡國了
這個國家曾想滅掉秦國,搞了一次軍事改革,卻最終因此亡國
看看我國史上的三次亡國危機,你就明白,為何中國現在不接收難民了
清朝本有一個機會崛起,然而被他們糟蹋了,最終亡國了
這個皇帝亡國後,敵人還沒打來就先自殺了,死後竟然成了「神仙」
唇亡齒寒,兩個鄰國相鬥自己卻去插了一腳,結果,連自己都亡國了
秦帝國的滅亡是必然嗎,答案是否定的,做對一件事就可以避免亡國
撤退也是一門技術活,弄不好就會全軍覆沒,甚至連亡國都不在話下
他從沒想過當皇帝!皇位卻突然成了他的!結果一激動亡國了!
亡國之君被百姓救了一命,怪不得早退
日本「亡國」危機將不可避免?這些國家最喜歡看到如此情景?不是我國!
最沒存在感的戰國七雄,被打的四次遷都一次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