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離家出走23年,耄耋父母帶遺囑見兒子,兒子卻未露面,是兒子不孝還是父母太強勢
昨天,我看了一檔尋親節目,一對耄耋老夫婦來尋找離家出走23年的兒子,老人的兒子很優秀,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用兒子的話說,大學畢業後是迫不及待的擺脫父親的控制,逃到異地參加工作的,畢業兩三年後,就以書信的形式告知家裡,要與家庭斷絕關係。
鏡頭前,這對老夫婦眼含熱淚訴說著這麼多年對孩子的思念與擔心,因兒子不接家裡的電話,母親苦練拼音,學會用手機發簡訊,並將家裡的境況通過 照片的形式發給兒子,可兒子始終沒有回復,過了一段時間後,母親再發送照片時,卻被提示發送失敗,原來兒子已經將她拉入黑名單。
母親說他們歲數大了,能等兒子的時間不長了,這次不遠千里來錄製節目,尋找兒子,擔心身體吃不消,會有什麼閃失,所以,來之前就已寫好遺囑。看到這裡,作為母親,我潸然淚下。
為了讓這個家庭破鏡重圓,工作人員花了很長時間與老人的兒子溝通,兒子傾訴著這麼多年來的委屈,他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父親曾經說過,「我是老子,你就得聽我的!」還列舉了很多父親專制強勢的例子,包括上大學了依然要求他每頓飯吃多少;每天去哪裡上課都了如指掌;與同學如何相處,父親也要介入。
他將父親做的這一切總結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自己不順從父親,父親就會產生怨毒,報復他。在談到能否原諒父母時,他說:「這就像當年有人拿刀砍你,現在他來跟你道歉,你能原諒嗎?」兒子認為自己現在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齡,還未成家立業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所以,他不願意出來見父母。
講這件事情,我無心評判誰對誰錯,只想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談一談父母強勢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希望大家能從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不再出現故事中那樣的悲劇。
強勢,常常是父母不知不覺就會犯的錯誤
強勢,貌似是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都會不知不覺產生的問題,有些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會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家長,有義務教育好孩子,而且孩子年齡小,認知能力不強,當然就要好好管教了,所以,就會有失偏頗。
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兒子,遇到一個朋友,朋友就拉著女兒的手說:「多多,快叫阿姨!」多多看了我一眼,躲到了媽媽的身後,低著頭不願說話。
朋友就很生氣,一把將孩子從身後拉了出來,「媽媽教育過你,一定要懂禮貌,快點叫阿姨!」多多依然低著頭,時不時地搖搖頭。
見狀,我趕緊對朋友說:「沒關係的,別難為孩子!」但朋友不依不饒,非要孩子開口講話,搞得我十分尷尬,找了一個理由趕緊離開了。
這位媽媽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能主動與人打招呼,講禮貌,但是做法太強勢了,即便是孩子含著眼淚說了一聲「阿姨好」,下次她也不一定會主動與人打招呼。
因為孩子感覺不到與人打招呼的快樂,腦子裡記得完全是上次被媽媽訓斥的場景,或許她會為了逃避媽媽的訓斥與人打招呼,那麼,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她還會主動與人打招呼嗎?
所以說,強勢不是教育好孩子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徵,順勢而為,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父母強勢的表現是怎樣的,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父母強勢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會有三個共性:
父母總是板著一副冷麵孔,一本正經的樣子
有些家長覺得在孩子面前不能嘻嘻哈哈的,要板著一副面孔才行,不然孩子是不會害怕自己,聽自己的話的。可是這樣做,是不是讓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缺少了親情的溫暖呢?
家,應該是讓人放鬆感到溫馨的地方,可你的表現卻讓孩子感覺到是冰冷、無情、無趣,這樣有利於孩子成長嗎?誠然,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沒有錯,但不是靠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就可以實現的。
制定嚴格的規則與目標
孩子要想茁壯成長,當然離不開父母的管教,但管教不是用條條框框的規則和目標,將孩子捆住,「你必須……」「你不許……」想一想,你對孩子說過多少這樣的話?
或許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短時期內學習成績提高,行為更規範,但是一旦離開了父母的嚴格管教,孩子就會如脫了韁繩的野馬,失去了控制,因為對他外部施壓的因素消失了,而孩子始終沒有養成自律的習慣,即學會自我管理。
不允許孩子犯錯
家長總喜歡把孩子做錯事當成是一無是處的壞事,所以,孩子只要犯錯,就會招致父母的責罵,還記得孩子蹣跚學步的樣子嗎?不經歷過無數次跌倒爬起,孩子怎麼能學會走路?現在孩子犯錯也是在學習「走路」,不是嗎?
如果你不允許孩子犯錯,那麼,孩子只能畏首畏尾,什麼事情都不敢做了,因為他要確保不犯錯,不受到批評啊?你希望要的是一個敢於嘗試的孩子,還是畏首畏尾的孩子呢?答案自明。
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當我們意識到強勢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諸多不利時,就要做出改變,具體說來,應該做好兩方面,一是心態的調整,二是親子關係的調整。
以一種平等和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小軍的老師跟他的媽媽告狀說,小軍在幼兒園裡打了小朋友,小軍的媽媽將孩子接回家後,不問青紅皂白,先將小軍打了一頓,孩子哭著說:「是小勇搶我的書包,那是奶奶給我買的。」原來,小軍的奶奶在一個月前出車禍意外去世了,小軍現在用的書包是奶奶給他買的,孩子很珍惜,不允許別人動。
如果小軍的媽媽知道了孩子的想法,還會動手打孩子嗎?打過孩子之後是不是很後悔,很自責呢?沒有哪個孩子不犯錯誤,不惹麻煩,在孩子犯錯誤、惹麻煩之後,先不要著急打罵孩子,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有些看似很嚴重的問題背後,其實很多是容易矯正的小問題,可父母太過強勢,不肯聽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想法,總是用成人慣有的思維,去教育孩子,反倒使事情越來越糟糕。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說過,確保子女成功的父母,往往會教出失敗的孩子,而充滿慈愛關切的父母,因為能夠包容子女的失敗,往往可以讓孩子走出另一條光明之路。
消除假民主,建立新型的親子關係
一位母親拉著女兒地手說,「寶貝,送你去學鋼琴好不好啊?學好鋼琴,將來對你成長有好處……」女孩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
父親走了過來,蹲下來繼續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學鋼琴,你看幼兒園的丹丹,鋼琴彈得多好,老師都喜歡她呢……」最終,孩子實在頂不住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嘮叨,只能萬般無奈地回答:「好吧。」
這並非民主,因為這裡面包含了許多約束,如果孩子的想法不是父母心裡想要的答案,他們會極力遊說,甚至按照自己的想法幫孩子拿主意,真正的民主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把大人的想法想方設法地強加到孩子頭上。
可能有人會說,照此說來,不是什麼都要聽孩子的了?並非如此,以女孩學鋼琴為例,如果孩子不願意學鋼琴,我們不應該著急去遊說她,不妨問問她是什麼原因讓她不願意去學,如果不是真正對鋼琴不感興趣,而是一些外部因素,比如不喜歡鋼琴老師,周末去學鋼琴就錯過了動畫片,孩子的好朋友去學跳舞了等,我們就可以和她好好溝通,將她心中的疙瘩解開。
總之,大家要記住一句話,強勢要麼會讓孩子愈發叛逆,要麼會把孩子養成籠子里的小鳥,想飛也飛不高。
※3歲孩子和6歲孩子問「我從哪裡來」,父母的回答應該有怎樣的不同?80%的父母都回答錯了
※孩子總是亂丟玩具,婆婆跟在屁股後面都收拾不完,懂心理學的媽媽只用了一招,就將玩具歸位
※不買玩具,孩子坐在地上又哭又鬧怎麼辦?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教你一招,不打不罵也能管好
TAG:沛澤媽讀心理 |
※母親卧床,兒子出去遊玩女兒伺候三年,母親卻把所有遺產給了兒子
※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拋棄兒子,多年後兒子得知內情,他哭了
※母親帶著兒子趕集賣桃,25歲兒子寸步不離,只當是上輩子欠的債!
※父親臨走前,說家裡老狗通人性,兒子不信,幾年後事發兒子痛哭!
※兒子離家出走,母親讓養女將他找回,遺產分配下來,兒子哭了
※親愛的母親,兒子對不起你!兒子不孝,兒子欠你的太多太多……
※生兒子後婆婆說不願意帶孩子,小姑子還沒生,婆婆就跑過去照顧了
※被兒子嫌棄,淪為乞丐,一朝遇到貴人,她對兒子說,她兒子走丟了
※兒子生病,父親領回一個小乞丐,兒子竟好了,母親道出了真相
※兒子要養貓,父親放話:帶上你的貓一起走,8年後兒子要結婚,父親卻認貓不認娃?
※兒子去做上門女婿十年不回,父母去看,見兒脖子套繩子,當即昏倒
※老娘病重求兒子,兒子不願回家,陌生老人死後,卻兔子般來送葬
※父母離婚後父親再娶,看到繼母兒子手上拿的玩具,我離家出走了!
※連生三個女兒,丈夫堅持要兒子,懷孕檢查是兒子,他卻要給我離婚
※我離婚帶個兒子,二婚時候你卻讓我把兒子送孤兒院,是不是過分了
※7旬母親患病卧床,唯一心愿就是找到走失兒子,小兒子找人假扮竟是真兒子
※為了治好兒子叛逆,媽媽帶兒子參觀了這2個地方,兒子再也不敢離家出走
※她本是王爺的小妾,給皇帝生了兒子,兒子當了太子,她卻被賜死
※父母逼兒子帶女友回家,兒子卻選擇燒炭自殺!
※父母是這幾個生肖,兒女必定能夠出人頭地,兒子帥氣,女兒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