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講述印度國防工業發展簡史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文共5791字,46圖。預計閱讀時間:40分鐘。
原題目:小火箭講述印度國防工業發展簡史
印度《先鋒報》在2017年6月20日報道,印度塔塔集團與美國航空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當月19日簽署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協議。協議涉及兩大集團在印度聯合生產F-16戰鬥機的諸多細節。
根據協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把位於德克薩斯州沃思堡工廠的F-16整條生產線搬遷到印度,為印度提供生產、經營和出口F-16的最新款F-16 Block 70戰鬥機的機會。
如果該協議得到落實並且推進順利的話,印度將攜這款在全球市場上有著相當不錯的銷量的戰鬥機成為一個擁有整機出口能力的軍火輸出國。印度的航空航天能夠以此為契機來得到飛躍式發展呢?印度相關產業能否真正消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相關技術呢?印度國防工業的整體狀況及其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
小火箭在本文將起底印度的航空航天產業,與大家共同討論。
起家
說起印度的航空航天產業,就不得不先提印度的軍工產業的發端了。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印度的軍工產業在剛剛成立的時候,也面臨著一個「一窮二白」的局面。從1857年直到1947年這整整90年間,印度一直在爭取著獨立。
1947年8月15日。印度成為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印度成立共和國。印度政府從撤走的英國人那裡接手了17家私營兵工廠。這就是印度軍工產業的發端。
這17家私營兵工廠規模都不算大,而且並沒有大型武器裝備的研發能力,與航空航天產業相去甚遠,僅僅是用來生產輕武器和子彈的作坊式的小廠子。其實嚴格說來,只能算是16家兵工廠,因為印度接手的時候發現,17家兵工廠中的1家其實是以生產軍用被服為主的後勤配套廠。這17家兵工廠的總產值不到800萬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小火箭給出一個同時代的航空產業項目來做參考:
1947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後掠翼噴氣式轟炸機B-47的原型機XB-47A在波音公司的工程師們的注視下進行了首次試飛。這架飛機是按照美國空軍與波音公司簽署的合同而生產的兩架原型機之一,合同報價為1000萬美元。也就是說,當年就算是把印度的整個軍工產業都賣掉,也簽不起哪怕是一款原型機的生產合同。
採購
進入上世紀50年代,印度制定了以採購為主,力爭快速形成一支有足夠戰鬥力的作戰部隊的方針。在此期間,印度與英國、法國、美國簽署了多項大型武器採購合同。其武器採購數量之多、涉及到的武器系統之複雜遠超印度當時的國力水平。
印度看中了美國的C-119軍用運輸機。實際上,最終印度和美國的確達成了採購協議。
1957年,印度從法國達索公司一口氣訂購了104架「神秘」IV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在1965年的印巴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上圖為攝於上世紀60年代的德國比特堡空軍基地的法國神秘IV戰鬥機。
而印度與英國的簽署的武器採購大單則更是令世人矚目:在上世紀50年代,連特種鋼材、鋁製品都需要進口,連像樣一點兒的拖拉機都需要在國際市場上招標採購的印度,從英國進口了一艘航空母艦以及相關的全部艦載機和其他武器系統。這艘航母是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向民間造船廠訂購的,屬於1942型輕型艦隊航母母艦。
該航母原屬「尊嚴」級,原名叫「大力神」號,其設計定位為戰鬥機介於輕型護航航空母艦和大型艦隊航空母艦之間的一種過渡航母。二戰結束後,英國不再大量這種航母,於是就向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和印度出售了。
印度購買了一艘這樣的航母,將其命名為「維克蘭特」號,成為了印度擁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一架印度海軍的海鷹艦載機放下尾鉤準備著艦。但是飛行員突然發現飛機的下滑角過小,以這樣的角度,尾鉤會錯過攔阻索,因此做了一個向側前方拉起的機動而放棄了這次著艦。
上圖為印度海軍「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升降機上的一架雲雀III型直升機。後來,維克蘭特這個名字又用到了印度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上,這就是後話了。英國向外大量出售航空母艦這件事也是有後話的: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擁有的那艘航空母艦就是英國生產的。
蘇聯
1962年,對於印度的國防工業來說,是個關鍵的轉折點。這一年,印度與蘇聯在武器進出口與高端武器裝備的技術轉讓方面達成了重要協議。從此,印度開始用上蘇聯研製武器裝備並開始一發而不可收拾。
1963年1月份,首批出口印度的6架米格-21戰鬥機從烏克蘭敖德薩海港啟程,經過2個多星期的海上航程後,到達孟買海港。隨後,印度又陸陸續續接到了多批米格-21戰鬥機和蘇聯工程技術人員。
1966年,印度航空工業開始仿製米格-21戰鬥機。1967年末,印度國產米格-21戰鬥機開始裝備印度空軍。不過,這時候印度航空工業尚沒能仿製成功配套的發動機。這些戰鬥機用的還是購自蘇聯的發動機。
又過了兩年,印度航空工業仿製蘇聯發動機成功。到1970年,印度仿製的米格-21戰鬥機的國產化率達到了60%。(按小火箭資料庫統計,印度總共仿製了657架米格-21戰鬥機。)
印度的航空工業從維護保養英國、法國和美國飛機開始萌芽,從按許可證生產和仿製蘇聯米格-21戰鬥機開始正式起步。
正值印巴戰爭期間,印度航空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並越來越依賴蘇聯的武器援助和技術輸出。
這期間,印度的米格-21戰鬥機擊落了4架巴基斯坦空軍的美製F-104戰鬥機。在這個堪稱美製武器和蘇制武器角斗場的戰場上,印度米格-21戰鬥機的表現一度使得該款戰鬥機成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明星。
從1962年印度與蘇聯簽訂軍火貿易訂單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將近30年的時間裡,印度幾乎所有的導彈驅逐艦、履帶式裝甲車、地空導彈系統都直接購自蘇聯。
80%的坦克、95%的潛艇、70%的護衛艦、75%的戰鬥機、60%的攻擊機也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武器貿易合同從蘇聯得到的。
藉助對蘇聯戰鬥機的仿製,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已經掌握了生產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的技術。其中,戰鬥機以印度國產化的米格-21為代表,戰鬥轟炸機則以印度上世紀80年代以特許生產的方式引進蘇聯技術生產的米格-27為代表。
研發
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通過武器裝備的購買可以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是如果沒有自己的研發能力,就會過度依賴於購買。在關鍵時刻,一個小小的備件的缺失就有可能癱瘓整個武器系統。武器裝備只有在科研能力和生產能力都很強大的「肥沃土壤」中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
以上文提到的印度購買的英國航空母艦為例。同樣是1942型輕型艦隊航空母艦,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後將其用作技術驗證平台,測試了包括蒸汽彈射、斜角甲板和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在內的一系列技術,為現代航空母艦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而印度拿到購買到的航空母艦之後,僅僅是擁有了一個海上艦載機起降平台,而並未能就此給出延伸的技術。
不過,實際上,印度對於國防工業的科研還是比較重視的。印度國防工業科研機構體系建設的發軔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1958年,也就是印度購買了英國航母后的第二年,印度就成立了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這是印度組建真正的航空航天與航海軍事工業科研系統的開端。
在這之前,印度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類似,航空和航天的研究機構分屬不同的集團,由遍布全國的數不清的零散研究所組成。
1958年,印度將當時國內所有能夠算得上數的軍工系統相關的科研單位和與之有較強關係的科學管理機構統統合併,成立了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也就是我們如今能夠經常在印度軍事工業部門看到的DRDO組織。
經過幾十年來的組建、發展與整合,如今的印度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管理著52個實驗室。
這些實驗室幾乎涵蓋了國防科技工業的所有領域:航海、地面裝備、航天、航空、電子、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指揮控制系統等。海陸空天電,看上去是一應俱全的。DRDO組織目前有2.5萬名工作人員,其中有5000人是科學家和工程師。
1963年,印度在頓巴建成了第一個火箭發射台,發射了印度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僅能亞軌道飛行,不能用來發射衛星)。1975年4月19日,印度研製出了第一顆自己的人造地球衛星,並借用了蘇聯的火箭發射成功。但是,印度人很快就發現,借別人家的火箭來發射自己的衛星終歸不是辦法。
印度東部有肥沃的平原,阿薩姆邦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平均年降水量;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則比較乾旱,塔爾沙漠,這個岩石和沙塵混合的沙漠是世界第18大沙漠,同時也是亞洲第3大沙漠;南方熱帶雨林密布,而北方則臨近終年積雪的喜馬拉雅山脈。
因此,印度認為自己特別需要性能優異的遙感衛星來了解自己的國土資源和地理地貌。而且,重點是遙感衛星的數量要足夠。既然有這麼大的需求,那麼當然就會有足夠的動力來開發一款特別適合用來發射遙感衛星的火箭了。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有1.68萬人,具備研發、製造和發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的技術,並且擁有較為完善的航天基礎設施。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預研,到上世紀80年代立項,再到上世紀90年代首發,PSLV火箭在150多家印度科研院所的通力合作下,研製成功。
2013年11月5日下午2點30分(協調世界時9點08分),印度首個火星軌道探測器在位於斯里赫里戈達島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一號發射台以 PSLV-XL C25 型火箭發射。
2014年9月24日,該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的ISRO於是成了繼俄羅斯RSA、美國NASA、歐洲ESA之後第4個成功完成了探索火星任務的太空機構。
印度設計的探測火星軌道
如今,PSLV這款火箭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有比較強的競爭力。2017年2月15日,印度用PSLV-C37運載火箭成功實現「一箭104星」發射,打破了俄羅斯在2014年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
而「大地」近程彈道導彈、「烈火」系列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研製讓印度擁有了較為完整的導彈與運載火箭研發體系。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的確在航天與導彈產業中走出了自己的技術路線。
有關大地導彈,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大地導彈:印度第一款近程彈道導彈》。
風神
但是,長期依賴購買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成套系統的印度航空產業卻是另外一幅景象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是印度一家國有的航空、航天和國防公司,總部設於印度的班加羅爾。
該公司由印度的國防部管轄,是印度國防部直屬的9大集團中最大的一個,同時也是印度唯一一個具備整機研發與生產能力的集團公司。該公司有過令世人矚目的產品,但也出現了某款型號遲遲不能入役的情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獲得美國方面許可,生產哈洛PC-5A教練機。
1961年6月17日,印度首款自主研發的HF-24「風神」噴氣式戰鬥轟炸機試飛。
該戰鬥轟炸機的總設計師是大名鼎鼎的德國工程師庫爾特·譚克。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福克-沃爾夫公司的首席設計師。
光輝
但是,在邁向真正自主研發的道路上,印度航空工業走得實在是不夠順利。
1983年,印度空軍意識到需要發展印度自身的作戰飛機並就此提出兩項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用印度自研戰鬥機全面替代米格-21戰鬥機;
第二個目標是推動印度本土的航空航天產業大發展,進一步擴大印度的航空航天研發能力並組建更加完整的軍工體系。
「光輝」輕型戰鬥機計劃應運而生。
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光輝」戰鬥機的首架原型機在2001年1月4日才終於實現了首飛。
2005年3月,雖然「光輝」戰鬥機在試驗過程中暴露出大量缺點,印度空軍仍然堅定地訂購了40架。
2007年4月25日,首架小批量生產的「光輝」戰鬥機完成首飛,其試飛速度達到1.1馬赫,到2009年1月22日,「光輝」戰鬥機完成了530個小時的飛行測試,完成了所有科目的測試。上圖為參加2009年印度航展的一架「光輝」戰鬥機。該機正停放在一架「颱風」和一架F-16旁邊。
但是,仔細看的話,我們會發現這些「光輝」戰鬥機與當年印度提出的完全國產化的目標尚有一定距離:所有這些「光輝」戰鬥機均採用了購自美國通用電氣的F-404發動機。)
兩條腿
2015年1月17日,首架「光輝」戰鬥機正式交付印度空軍。雖然從1983年立項(如果算上預研的話,這個項目甚至可以追溯到1969年)到2015年入役,這款輕型戰鬥機歷時30多年,在人類航空史上實屬罕見。
但是,因為達索公司在期間始終以技術顧問的形式參與,而包括美國通用電氣、以色列航空航天等多家軍工巨頭也與該項目有長期合作。印度的航空工業在產業標準、體系構建和人才培養方面還是有很多收穫的。
另外,在蘇聯解體後,印度與俄制武器的聯繫實際上更緊密了。2000年10月,俄印兩國簽署諒解備忘錄,確定印度可按照許可證的方式生產140架蘇-30MKI戰鬥機。2011年11月,印度在俄方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生產的首架完全採用本國材料的蘇-30MKI戰鬥機首飛成功。
依託本國的巨大需求來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採購,同時提出技術轉移附加條件,這種以市場來換技術的做法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而依託本土工程師和科學家來做自主研發,這是邁向國防科技工業大國的必經之路。
印度顯然是想要用外購和自研這兩條腿來走路。
但是,這兩條腿是不好走的。需要有極強的消化能力和市場運作能力。在軍工產業之外,有成功的案例:1983年,中國上海引進德國「桑塔納」轎車。1988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達到25%,1990年之前達到50%,1991年基本實現國產化。這款車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國民車」,曾在中國轎車市場上擁有60%的市場佔有率。而要知道,在德國,「桑塔納」轎車在1985年就因市場銷量不佳而早早停產了。
印度引進F-16生產線的時機與背景和當年中國引進「桑塔納」轎車十分相似。對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而言,在今年年底前生產完伊拉克空軍訂購的36架F-16之後,生產線面臨著停工的局面。
而印度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人力成本又很低,並且印度公司與美國軍工企業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前不久,印度塔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剛剛舉行了交付第50個在印度生產的C-130尾翼的慶祝活動),如果F-16能夠真正在印度落地生根,對於洛馬和印度都會是件好事情。
不過,有一些統計數據或許值得他們關注一下: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公司生產的蘇-30MKI戰鬥機擁有所有帶蘇-27血統的戰鬥機中最高的墜毀率。
該航空工業公司大修過的4架「幻影」-2000戰鬥機最終全部墜毀;在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生產了2架米格-21戰鬥機,同時大修了8架,最終有8架墜毀;大修過3架米格-29戰鬥機,最終全部墜毀;組裝了3架「美洲虎」,大修了5架,目前已墜毀6架。
版權聲明:
本文已由邢強博士獨家授權小火箭在騰訊刊發,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感謝大家對小火箭的支持!
原題目:小火箭講述印度國防工業發展簡史
※兩次奔月!一顆傳奇廢棄衛星的自我救贖之路
※發射衛星,請選擇中國長征系列火箭!
※小火箭對朝鮮剛剛試射的火星-14彈道導彈的分析
※今朝夢圓!中國首台硬X射線太空望遠鏡升空!
TAG:小火箭 |
※小火箭講述日本導彈與航天工業發展簡史
※土耳其國防工業大跨步發展:自行研發新型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工業設計史小敘
※印度國防工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加快我國工業技術軟體化發展
※中國工業的發展
※中國軍事造船工業發展的曲折之路
※印度坦克發展連載:印度坦克工業背景
※工業互聯網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
※從紡織工業高速發展看祖國的巨變
※美國國防工業報告:美造船業衰退嚴重 恐影響大艦隊計劃
※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三座大山」,兼評當前工業互聯網發展階段
※塑料工業新科技「齊冒頭」 產業發展惠及多領域
※推動工業綠色發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回顧歷史 守望初心——讀極簡中國航空工業史
※工業技術軟體化助力強國之路工業APP實現全面創新
※英國工業革命技術革新的軌跡及邏輯
※航空工業導彈院舉行「偉大事業薪火相傳」文化活動
※國防工業設計領域的拓荒者
※反思新中國工業發展史:技術升級中應該兩條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