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者鞦韆慮,必有一失,諸葛亮的失策之處有哪些呢

智者鞦韆慮,必有一失,諸葛亮的失策之處有哪些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然亂世出英雄,這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勇士虎將,智士謀臣,其中一位最傑出的智者——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是智慧的化身。但是,頂尖的智者不意味著不會犯錯,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也有不少失策之處。

諸葛亮作為一個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家,選擇絕對忠於蜀漢政權的人,這樣做本也無可非議。可是他把問題標準絕對化了,特別是對那些有才能又持才自負的人,他們未必反對蜀漢政權,諸葛亮也堅決棄之不用。就已彭姜為例。彭姜,字永年,原是劉璋的舊部。他雖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但因「自行驕傲,多所忽略」,一直沒受重用。劉備入蜀後,彭姜「指掌而談,論治世之務,講霸王之義,建去益州之策」,深受劉備賞識,進而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對對劉備進諫:姜心大志廣,難以安保,引起劉備註意,然後對彭姜疏遠,貶官外放。彭姜是個有才又有缺點的人,只要駕馭得法,是可以為蜀漢政權建功立業的,諸葛亮對他的處置,實為偏執一格 自棄棟樑。

諸葛亮的行事作風是事無巨細,一切都要過問,不僅自己勞累過度積勞成疾。在六出祁山時,孔明雖將司馬懿誘入上谷,但天不助他,天降大雨火攻不成司馬父子逃之夭夭。司馬懿閉塞不出,孔明用激將法使其出戰,可司馬懿從來使口中打探諸葛亮寢食之事,得知其過度勞累,命不久矣。然事實正是如此,五丈原巨星隕落,孔明死了。事事包辦,勢必使部下不能太大膽放手地工作,從而對接班人得選拔和培養產生直接的不利影響。

諸葛亮與周瑜聯手合力對抗曹操,借東風火燒赤壁。曹操大軍始料未及,一敗塗地、抱頭鼠竄。趙雲、張飛受諸葛亮之命於烏林樹林和葫蘆谷口處截擊,而最緊要的、對於曹操來說無異於死胡同的隘口——華容道卻交給了關羽。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大敗之後,潰不成軍,敗走到華容道的時候,只剩三百餘騎。切屢遭張飛、趙雲截擊,已是人困馬乏。曹操自知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想要突破關羽及五百騎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了。可是關羽卻念昔日之情,放走了曹操。如若是換了別人則必捉曹操,這便是諸葛亮用人的一大失誤。

更為不幸的是諸葛亮並沒有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再一次誤用關羽守荊州。荊州曾是劉備,孫權明爭暗鬥,費盡心思想要佔據的地方,曹操對荊州也是十分看重,時時想著吞併它,荊州的重要性可見一般。劉備出征西川時,把荊州的人事安排與部防交給了孔明,不曾想,荊州的命運卻又自悄然發生著變化,究其原因當屬諸葛亮誤用了關羽鎮守荊州。當劉備在西川發出援助請求時,諸葛亮帶走了張飛,趙雲,留下了驕傲自大的關雲長守荊州在平留川,攻取漢中後,諸葛亮卻並未取消關羽的荊州之主的地位。這時候不可一世的關羽已經按捺不住了,聲稱不想與黃忠並列,迫切想要入川與馬超一比高下。諸葛亮派關羽攻樊城,且關羽離開後,並沒有加強荊州的防禦措施,荊州空虛,致使東吳奪取荊州,關雲長也落個敗麥城,最後被東吳禽殺。一世孔明,誤用關羽,痛失荊州,莫大失策。

在關羽敗走麥城,陷入困境之時。曾派遣使者去上庸請求孟達和劉封領兵援助。但劉封因為孟達的教唆,並未發兵救援,深陷困境的關羽只有孤軍無助,最後被東吳禽住,並殺害。關羽,何許人也!那可是五虎將之一,為漢立下多少汗馬功勞。關鍵的是,官運可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伴劉備東征西討,馳騁疆場,幾番死裡逃生,情誼之深可想而知。關羽之死,劉備必將深咎,孟達終因害怕劉備問罪,於是棄漢降蜀。劉封堅決不降魏,並與孟達決戰,可惜兵敗。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劉封雖敗,其忠誠之心,蒼天可鑒,然而回成都以後,卻遭到劉備斬殺。劉封被殺後,常人會像上庸無主,已經空虛。上庸可是個兵家必爭之地,是個易守難攻的關隘,稱得上是西川的門戶。此時蜀漢應派重兵猛將進駐上庸,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而諸葛亮失誤之處,就在於此,作為蜀漢的軍師,他並沒有加強上庸的兵力。當然,劉備也沒有這樣做。結果上庸被魏軍輕而易舉的佔據,西川的門戶就這樣失守了。

關雲長被害的消息傳到成都,劉備欲起兵伐吳。諸葛亮與群臣進諫,劉備暫時依之。但在劉備當了蜀漢皇帝後,欲發傾國之兵伐吳,雖有孔明、趙雲、秦宓等諫阻,劉備執意不從,且怪秦宓出不利之言,斥武士推出去斬之。因孔明上表才救了秦宓一命。劉備為守桃園之小義,而不顧國家之大義,撕毀了孫劉同盟。起兵七十五萬伐吳,對於伐吳之舉,孔明雖曾進諫,劉備不聽,孔明也無可奈何。但劉備即以發兵伐吳,孔明就應為之劃策。可孔明卻坐守成都,未予考慮。劉備不懂兵法,犯了兵家大忌,竟連營七百里,建四十餘寨,皆傍山依林。孔明看馬良呈上的圖本,嘆曰:「漢朝氣數休矣。」「包原隰阻而結寨,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豈有連營七百餘里而可拒敵乎?禍不遠矣!」即令馬良回見劉備,改屯諸營。但為時已晚,馬良尚未到達,陸遜已用火攻,致使猇亭七十萬大軍化為冤魂。劉備自己亦敗回白帝城,託孤與孔明後,一命嗚呼!

諸葛亮六出祁山,屢屢在軍事上處於優勢的情況下,反而陷於仙境,而司馬懿僅憑堅守不出的消極戰術,卻使整個戰局由被動變主動,迫使蜀軍無功而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蜀軍糧草不濟,以及誤用李艷。

在六次北伐中,有三次退兵的直接原因是糧食問題。二出祁山時,「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以知後事」,李嚴作為「之後事」,有不可推脫的責任。四出祁山時,苟安因運糧時受責,竟然叛國投魏,司馬懿又利用他施離間計,促使諸葛亮倉促退兵。造成這一惡果,李嚴難辭其咎,應負誤用小人之責。聯繫到李嚴的行為,其實他就是一個小人。五出祁山,正當蜀兵得勝之勢時,李嚴因籌糧不足,竟謊報軍情,迫使諸葛亮兵退漢中。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不惜害人誤國,李嚴罪不容赦。然而,回顧李嚴的變質過程,諸葛亮又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李嚴由「安身求名」的「鄙情」到害人誤國的罪行,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諸葛亮對李嚴的「榮利」之舉不但不「罰短」反而褒之,並滿足其私慾這種姑息、縱容是李嚴變質的催化劑。李嚴的小人形象早已畢露,諸葛亮非但沒有鄙棄,反而加以重用,對這種私慾重於國事的小人委以關係北伐成敗的重任,無異於作繭自縛。

伐魏戰爭中,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腹中開花的出奇制勝之策,而諸葛亮認為魏延傲才不馴,不採取他的戰略。主張出祁山大道、步步為營的穩紮穩打的戰略思想。街亭,是由陝入隴的要隘地位極為重要,然而諸葛亮對魏延存有戒心「違人拔謖」,遣馬謖趨街亭以堵塞隴坻西方隘口。馬謖等率軍抵達後,沒有貫徹諸葛亮的意圖,認為街亭乃山僻之險,魏軍不會前來攻取,只有街亭側面的一個高地才是「天賜之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馬謖撥給王平千餘人嗎後,自率大軍安營紮寨。張大軍直逼山下,層層圍住馬謖。軍中斷水,軍心浮動。在魏軍的威脅下,有的開始投降,馬謖控制不住局面,只好圖為逃跑。街亭失守表現了諸葛亮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誤。他不使用既有作戰經驗有膽有識又有勇有謀的魏徵,卻用了一個從事地方行政事務、從未帶兵打過仗、空有一套書本理論;連最起碼軍旅實踐和作戰經驗的馬謖。「好論軍計」、「言過其實」,且劉備早已對其存有戒心。諸葛亮事後也認為:「街亭之敗不在其地,而在選人不當。」

如果說關羽、李嚴,諸葛亮只負用人不當職責,那麼對魏延諸葛亮則有誣害之嫌。也許諸葛亮也自知殺魏延的理由不足,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殺之。」,便是強詞奪理。事實是,在取西川、奪漢中的戰鬥中,魏延處處衝鋒陷陣,屢屢攻城拔寨為蜀漢帝業做出很大的貢獻。劉備對魏延的重用,是他卓越的才能和超人的膽識為基礎的。就是在諸葛亮秉政期間,七擒孟獲,天出祈山,每一戰都是他做先鋒,他也從未辜負過丞相的委託,敗郭淮、誅馬遵、射曹操、斬毛雙,險惡不避,戰無不勝。魏延不僅是一個能征慣戰的將才,而且是一個多謀善斷的帥才。一出祁山時,他曾向諸葛亮獻策,要求出子午谷直取長安,這一出奇制勝之策確實是蜀軍當時的最佳選擇。遺憾的是,諸葛亮不僅沒有因這次貽誤戰機而有所悔悟,反而由此加深了對魏延的偏見。

諸葛亮死後,魏延確實反了。但絕不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更不是早在長沙時就有潛大的反意,只因懼怕諸葛亮才沒反。魏延之反,多半是由於諸葛亮從始至終不信他,不重用,以致把他推向反叛之路。首先,五丈原是一平原地區,地勢平坦,便於北方精騎衝殺。而諸葛亮所帶的兵將皆為蜀地之兵,蜀地屬丘陵地帶,常年生活與丘陵地域對於騎射未有北方魏軍嫻熟。故而諸葛亮以己之短攻人之長是他導致失敗的又一原因。作為統帥,要了解地形,研究地形,制定在各種地形條件下的行動規則。這樣,取勝就有了足夠的保證。安營紮寨,擇利擇時,全利避害,出師獲利,方可成功。孔明為佔有利地形,又是勞兵,結果是勞師遠征,動以年歲,寸土未得。戰略上的重大失誤,終使蜀國元氣大傷,逐漸走向敗亡之路。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集中大軍十二萬岀斜,後至渭水之南。此時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諸軍屯渭水以北。當諸葛亮率軍進至眉縣時,司馬懿遂引諸軍連夜渡渭水,背水為壘拒戰。同時司馬懿判斷諸葛亮可能沿渭水南至西上五丈原,把戰略前進基地從漢中前移至祁山、天水,而使渭水為其後方交通線,並利用隴西之資源增強軍力,削弱魏之抵抗力。於是司馬懿速遣郭淮率軍趕往北原設防。結果諸葛亮東進道路受阻,西進渭水又為郭淮所阻,蜀軍十二萬兵馬對峙於為誰兩岸。諸葛亮針對每次出兵都受糧秣不足的制約,且魏軍堅守不出,乃決定分兵屯田,做長期進攻打算。

魏軍針對蜀吳結盟相約進攻的局勢,決定採取「西守東進」的戰略。六月曹睿親督水軍東擊吳軍,孫權探魏東下,不戰而退。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 數月之後,急於決戰,但司馬懿無論如何都堅守不出。為使魏軍出戰,諸葛亮採用了各種方法進行挑釁,包括遣派使者至魏軍,送上一些女裝來侮辱他們。司馬懿盛怒,上表請求出戰。魏明帝派辛毗至司馬懿軍中擔任軍師,以制止魏軍出戰。當諸葛亮再次遣使到魏軍約戰時,司馬懿令將出兵迎戰,又被辛毗持杖節立在軍門擋住。此後司馬懿則不再考慮出戰,只專心防守,以待蜀軍糧盡自退,然後乘其弊而擊之。

時至八月,諸葛亮心瘁力竭,在彌留之際,與楊儀等商量身沒之後退軍節度。決定由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不從命,軍便自發。數日後諸葛亮死於帳中,時年五十四歲,於是長史楊儀,將軍姜維等,密不發喪,整軍後撤。故而孔明一死,蜀軍便無再戰之力,只能退回蜀地,堅守城池不敢出戰。這又是諸葛亮的失策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暴笑狐狸 的精彩文章:

妙玉真是鍾情於賈寶玉的另一個林黛玉嗎
什麼樣的婚姻家庭最穩固
富翁講述發跡真相全場鴉雀無聲,只有他的家人控制不住
她們的敵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誰關心流放犯的去向,誰就倒霉:續

TAG:暴笑狐狸 |

您可能感興趣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下巴有惡痣的朋友,晚年必有一失,雙下巴的人有許多不動產或房地產
司馬遷的148句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蘋果聯合創始人被騙走7個比特幣
養兒千慮必有一失,解鎖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錯過就太晚了
《三國機密》郭祭酒運籌帷幄,可必有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