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五、嗔打報復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五、嗔打報復戒

歡迎留言,轉發,互動是最好的溝通和傳播方式

3、障忍辱度(四戒)

對於來自他人的侮辱傷害、大自然的冷熱或災害、自身身心之苦,皆能安忍接受。

對法的真實甚深義,能忍(認)可接受。

【第十五、嗔打報復戒】

此戒的簡單意思是:有情對菩薩進行三業上的嗔、打、罵詈等,菩薩不應以牙還牙,給有情相對等的報復。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他罵報罵,他嗔報嗔,他打報打,他弄報弄。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他罵報罵:口業。惡罵。

他嗔報嗔:意業。瞋恨,仇恨。

他打報打:身業。毒打。

他弄報弄:通三業。戲弄,如藏物令覓,或以言誑引,或以身體相擠弄等。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梵網菩薩戒》輕戒的第二十一嗔打報仇戒:【若佛子,不得以嗔報嗔,以打報打。若殺父母兄弟六親,不得加報。若國主為他人殺者,亦不得加報。殺生報生,不順孝道。尚不畜奴婢,打拍罵辱,日日起三業,口罪無量,況故作七逆之罪!而出家菩薩無慈心報仇,乃至六親中故報者,犯輕垢罪。】

此戒,在《梵網菩薩戒本》中,有比較具體的內容。即使父母兄弟六親、國王被殺,也不得去報仇。理由是:殺這一眾生報答那一眾生,其實是不孝順的行為。比如,張三殺了我的父親,我為了報仇而把張三殺了,提著張三的人頭來祭奠我的父親,似乎我已親自報仇雪恨。其實,我對父親、張三都不孝順。分析原因有二:首先,我加重了父親的罪業。或許父親在過去生曾殺過張三,所以今生被殺,正好償還命債。但我卻看不到長遠的因果鏈,因一時的仇恨而殺了張三,令父親的命債未能償還,反而冤冤相報,不知何時終結。再者,張三或許是我過去生的父母,我今生殺了他,當然也屬於不孝。事實上,在無盡的輪迴中,一切男女都曾經做過我的父母,只是改頭換面之後,就忘記了原來的身份。所以,菩薩不得愛一個恨一個,應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救度一切眾生。

對於親人或國王被殺的情況,出家菩薩絕不允許報仇,更能以德報怨,提攜對方,令其解脫。在家菩薩考量家庭或他人的議論,可以藉助法律,以直報怨,伸張正義,彰顯法律的尊嚴,倫理道德的凈化,令其反省改過,共同造福社會。

以牙還牙,非菩薩之道。大肚能容,以德報怨,是菩薩超越世間的典範行持。

略引兩則正面教育如下:一則是彌勒菩薩的忍辱行持。一則是寒山與拾得的問答,教導如何處治他人對自己的毀謗、侮辱、欺騙等。

彌勒菩薩偈:「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關於對治嗔恚的十種方法,在此戒本淺釋〔36〕的第三條他勝處法中已述,可查閱,更當實踐。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36〕如何對治嗔恚的煩惱

編輯製作:洪惠英

明天繼續關註:〔71〕第十六、不行悔謝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釋乘一 的精彩文章: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三、不護雪譏謗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一、掉動嬉戲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二、倒說菩薩法戒——染違犯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住邪命法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不與取的開緣(二)

TAG:釋乘一 |

您可能感興趣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四、瞋打報復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三十六、有恩不報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四、不報恩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8)八、不同聲聞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9)九、住邪命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二、倒說菩薩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三十九、攝眾不施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九、染心御眾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三、取世禪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6):六、障法施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七、不受懺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三十六、不施財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九、貪睡眠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7):七、障無畏施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掉戲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味邪命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七、嫌恨他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八、懷忿不舍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二十九、不信深法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