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清亡了,但是大漢朝還在

大清亡了,但是大漢朝還在

前幾天A站B站影視區外國電影遭下架,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吐槽「大清還沒亡」,為什麼說大清沒亡?因為只有大清朝閉關鎖國,不接受外來思想和外來文化。我倒是也有點同感,但仔細想一想,大清還是亡了。

大清最主要的特點是,整個統治階級都活在夢裡,覺得中國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國家,自己走自己的路就行了。但是現在不一樣,現在統治階級一方面覺得中國已經步入強國行列,但是還不夠,還要繼續韜光養晦。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說中國人慫,或者換句話說中國人愛好和平,這是中國特色。我說,說中國人慫或者愛好和平實際上是要打個問號的,至少對漢族來說不一定是這樣。你想想,從古至今,環繞在漢族周圍的少數民族(實際上可以把它們當做國家)被中國滅了多少?被打服了的國家又有多少?別的地方打仗是滅國,中國人打仗簡直是滅族啊。

這雖然是開玩笑說的話,但是還是有一點道理的。

所以說現在「慫」或者愛好和平是一種手段,而將來不慫才是目的。老子說,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你暫時別和別人爭,那天下就沒有人能爭得過你。

因此,有人覺得大清還沒亡,肯定是不對的。我覺得,中國現在更像是漢朝。

很多人相信歷史輪迴論和五行之德說。各朝代更替,都是有規律的。比如宋朝崇尚火德,所以宋朝皇帝的常服都是紅色的,大清朝自認是水德,所以和秦朝一樣,清朝的常服也基本上是黑色。有人說民國是木德(青天白日),水生木,所以民國取代大清。但是木生火,所以現在是火德(紅色)。

屬於火德的朝代都有很多相似點。如今的火德和宋朝的火德有相似之處。宋朝經濟發達,國家開放,但思想上,陳朱理學也開始佔上風。一旦一種思想佔據上風,就說明國家開始趨於保守。聯繫當下想一想,是不是也是如此?

但宋朝這個朝代很特殊,周圍的列強實在是太多了,更致命的是失去了燕雲地區,少數民族誰有本事誰就能入主中原,南方實在是無險關可守。所以,說宋朝像如今有一點道理,但畢竟不是完全像。

完全像的是漢朝。

魏寒楓有一篇文章特別有趣,大概是這樣說的:當年劉邦和項羽相約誅秦,劉邦游而不擊,全靠項羽打天下。項羽奪得天下,劉邦再通過「三大戰役」取代短命的大楚,建立了大漢。劉邦奪得天下之後,開始給韓信、英布等功勛們動刀子。之後呂后亂政,陳平這樣的元老站了出來,粉碎了呂后的陰謀。

之後就是文帝和景帝。文帝和景帝時期漢朝基本上一帆風順,國家發展很快。之後,漢武帝登基,開始大肆反腐,軍事上也比較強硬。

仔細揣度這兩段話,結合新中國的歷史思考一番,會發現這條發展脈絡簡直一模一樣。而且文帝、景帝幾乎也可以對得上前兩屆領導。

同樣,如今就是武帝了。

武帝重軍事,重吏治。武帝時期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什麼一定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統一思想,有利於國家穩定。只有亂世才會是思想的爆發期,春秋戰國有孔孟老莊,明朝末年也有顧炎武、黃宗羲,民國自然不用說了,大家輩出。只是因為這些時期亂,所以出思想家。

亂世一結束,要想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統一思想。現在中國信奉馬克思,這自然沒的說。但是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們同時在大力提倡發揚傳統文化。這些舉措,和漢武帝時期都很相似。

所以為什麼要限制A站B站?有人說版權有問題,那為何只下架國外影視作品?中國影視作品難道就不要版權了?查版權,應該先去關閉電影天堂。

另外有一件事也可證實該觀點。最近和《悟空傳》同一時間上映的,還有一部《大護法》。《大護法》這部動畫能上映讓很多網友驚呼某總局是不是腦袋壞了,這樣的片子都能過審。

《大護法》有點反烏托邦的味道,裡面的台詞也很勁爆,比如「就是那臭老頭,外面都掛著他的宣傳畫呢」;「那是我爺爺,我爺爺的爺爺,都長得跟蛤蟆似的」;「為什麼太陽這麼紅,卻還是這麼冷。」

反烏托邦題材的書我國還是很多的,但電影屈指可數。為什麼《大護法》能通過審查?因為它確實是國產動漫中的精品之作。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可以看出,在傳統文化的框架內創作,基本上還是允許的。央視馬上要拍《哪吒與變形金剛》了,這種片子百分百是爛片,但是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肯定很大。為什麼?因為這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次碰撞,有利於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漢武帝時期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兒,就是接班人的問題。一位權力達到巔峰、有良好功績的皇帝,雖然能讓國家趨於穩定,但是同時也會給國家帶來一些隱患。漢武帝末期就發生了一些農民騷亂,人民積怨太深。

所以武帝之後,就必須要一位剛柔並濟、文治武功的皇帝繼任。為何一定要剛柔並濟、文治武功?因為走向任何一個極端,國家都有可能亂。太剛了就和前朝的嚴治沒有區別,太柔了容易放縱反叛者,太文了文官就會要求分權,太武了則消耗國力。只有四者皆備,才能平穩過度。於是,漢宣帝繼位了。

漢宣帝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和「王道」並用,反對獨尊儒術。很明顯,宣帝意識到了武帝時期搞意識形態建設帶來的弊端,所以要適當從寬。在對外關係上,宣帝時期終於打敗了匈奴,國家安全得到了保障。之後平定西羌,同年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解決了西域領土的歸屬問題。

但宣帝繼位並非一帆風順,中間遇到很多挫折,感興趣的可以百度。當然,繼位危機在這個時期是歷史的必然,因為漢武帝的專制前所未有,過度集權之後,必須有同樣材質的人繼位才能駕馭得了國家。

反觀現在,繼位問題也初現端倪。比如前兩天山城發生的新聞。但是,下一代是明君是毋庸置疑的。

假如有人問:中國和印度會打仗嗎?

根據大漢朝的歷史,如果打了並不稀奇。如果不打,那也是預料之中。因為問題的真正解決,在更加英明的宣帝時期。

紫菀君的話

讀中國歷史,好玩的地方在於,總能找到今天的影子。但假如你相信我今天所亂扯的話,那你也太容易騙了,哈哈哈。另外:

幫忙點一下下方的廣告

只點一下但是不關注

我要賺馬化騰的錢

讓馬化騰虧本

有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菀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紫菀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都是漢人建立的大帝國,為什麼大明朝跟大漢朝比丟了很多領土?
被大臣歧視了的漢哀帝是怎樣把大漢朝推向毀滅的
若不是這個小卒走漏了風聲,大漢朝在多年前就將匈奴一舉殲滅了
匈奴的大單于給大漢朝的太后一封信,呂后的回復卻讓人如此痛心!
有人說我大漢朝滅了匈奴是殘酷的 事實是什麼樣的?
劉邦死後,朝中若是沒有這兩個人,大漢朝早就改名換姓了
大漢朝之所以如此強盛,還得感謝一個女奴,她為國家帶來了三大將
馬邑之圍雖然失敗了,但大漢朝對匈奴也不再手軟了!
漢武帝的一個舉動,讓大漢朝多延續了幾百年,秦朝就沒那麼幸運了
她是大漢朝最殘忍的女人,皇帝卻沒有殺她,只因為這幾點原因
大漢朝最恥辱的一仗,是什麼讓劉邦認慫的?
詳解:被歧視了的漢哀帝是怎樣把大漢朝帶到溝里去的
大漢朝的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強?能讓遠在西域的樓蘭都俯首稱臣
誰才是大漢朝最了不起的帝王?漢武帝,光武帝,漢景帝,其實是他
劉邦的一次憐憫之心,竟然救了大漢朝一命,讓國家多延續了幾百年
劉邦當皇帝後的一個安排,讓大漢朝多延續了幾百年
大漢朝這兩倆皇后命運太相似,都曾痛摔玉璽
大漢朝令人振奮的三句話,第一比「雖遠必誅」更恢弘霸氣!
大漢朝的第一白富美,竟然是公主做越禮之事的始作俑者
她一生三次嫁給匈奴父子三人,但是卻換的大漢朝半世紀穩定,四大美女為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