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書實用技法大全,總有一天用得上!
在古代,雖然榜書使用範圍較為廣泛,擅長這種書體的名家也不少,但研討榜書書寫藝術規則的書論卻並不是很多。
(一)執筆
書法的執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討論得比較熱烈的話題,自從書法創作走向審美自覺以後,書家們就從多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了研討,一個好的執筆方法無疑有助於書家自如而盡興地揮灑。榜書書寫也是如此,自唐代開始就有一些書論家對榜書書寫的執筆方法進行了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種:
1、握管法
握管法是用食指到小指的中節和大指一起握管,即捻拳握管於掌中的一種執筆方法。最早提到握管法的是唐人韓方明,他在《授筆要說》中說:「第四握管。謂捻掌握管於掌中,懸腕以肘助力書之。或雲起自諸葛誕,倚柱書時,雷霹柱裂,書亦不輟,當用壯氣,率以此握管書之,非書家流所用也。後王僧虔用此法,蓋以異於人故,非本為也。近有張從申郎中拙然而為,實為世笑也。」元代的陳繹曾對握管法也作了補充,他說:「握管,四指中節握管,沉著有力,書誥榜疏。可見握管法是用於書「榜」的,」它的長處在於握筆著實,通過肘的運用,達到力勁的筆畫效果。但也有不足,由於五指緊握,不能運動,所以運用此法只能做到腕運與肘運,而指運則做不到。可指運卻是最能表現筆畫風姿、態勢和細微變化的一種運筆方式。沒有指運法,打、搶、提按、挫、駐、蹲等筆法會顯得很生硬,調整筆鋒和變換運筆節奏也很難做的到。因此用握管法寫出的榜書,雖然力道很足,但往往會有鼓努為力;死板、僵硬的毛病。韓方明認為此法「非書家流所用也」也是從這個角度講的。
2、撮管法
撮管法是用五指一齊握於筆管末端的一種執筆方法。最早提到此法的也是韓方明,他在《授筆要說》中說:「第三撮管。謂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書或書圖幛用之,亦與拙管同也。」韓方明雖然提出了撮管法,但他沒有說明五指「撮其管末」是如何撮法,是像抓物件一樣五指齊頭聚攏,還是別有他法。而陳繹曾則作出了明確的解釋,他說:「撮管,以撥鐙指法撮管頭,大字草書宜用之,書壁尤佳。」*可見撮管法主要用於大字草書。由於執管較上,且使五指執筆法,所以它的長處在於肘運、腕運和指運都比較靈活,有利於縱橫揮灑,左右取勢。『s』但由於手指距離筆頭較遠,如果使用的是斗筆,對於力弱者而言,不太容易把臂、腕、指的力量傳達到筆端,有時還會出現失控的現象。因此,除非臂力、腕力、指力強者,一般人較難使用好撮管法。
3、提鬥法
提鬥法是一種專門執斗筆的方法,執筆方法和撮管法大致相似,但因斗筆的大小而執筆略有不同。如清人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執筆鄭第二》就說:「韓方明日:『提斗運肘,作榜署法也,與撮管略同。斗大則後以一指拒之,斗小則後以兩指拒之。』其法順易而逆難,故不拒不可也。」
以上是三種見於古籍記載的榜書執筆方法。從這三種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榜書執筆的兩大要求:一、臂力、腕力和指力強勁,能夠作到力透紙背;二、肘運、腕運和指運要協調一致,這樣才能將榜書開張的字勢、質實的筆畫和豐富的筆意表現出來。當然書寫榜書時並非必須使用握管法、撮管法和提鬥法,執筆只要符合了上述兩個要求,就方法本身而言應該是很靈活的。啟功先生就曾經說過,書法的自然源自於執筆法的自然,執筆和拿筷子是一個道理,拿筷子只要能夠如願夾起東西來就可以了,而執筆只要如人意志在紙上自如地畫出道來也就對了。
(二)用筆一件成功的榜書作品必須具有高明的用筆方法。從歷史上的榜書作品看,唐以前的用筆法和唐以後是不一樣的,包世臣就曾經說過:
至書碑題額,本出一手,大小既殊,則筆法頓異。後人目為匯帖所目迷,於是有《黃庭》、《樂毅》展為方丈之謬說,此自唐以來榜署字遂無可觀者也。
可見唐以前在書大字碑榜時,所用的筆法和小字是不一樣的。但是到了唐以後,書家以《閣帖》為書法之宗,於是將寫《黃庭》和《樂毅》的方法拿來寫榜書,自然難得其理。在史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唐以前寫大字碑榜和小字真行筆法相異的史例。據《周書》卷47《趙文深傳》己載:文深少學楷隸,……深雅有鍾、王之則,筆勢可觀。當時碑旁唯文深及冀而已。……及平江陵之後,王褒入關,貴游等翕然並學褒書。文深之書,遂被遐棄。文深慚恨,行言於色。後知艱尚難反,亦攻習褒書,然竟無所成,轉被譏議,謂之學步邯鄲焉。至於碑牓,令人猶莫之逮。王褒亦每推先之。宮殿樓閣,皆其跡也。遷縣伯下大夫,加儀同三司。世宗令至江陵書《景福寺碑》,漢南人士,亦以為工。梁主蕭觀而美之,賞遺甚厚。天和元年,露寢等初成,文深以題牓之功,增邑二百戶,除趙興郡守。文深雖外任。每須題牓,輒復追之。
鑒此,在下文榜書用筆法與取勢法的論述中,我們均以南北朝榜書為例加以研討。
1、沉實的用筆法
康有為曾經說過:」作榜書須筆墨雍容,以安靜簡穆為上,雄深雅健次之。「靜穆也好,雄健也罷,實際都是在強調一種力。這種力充盈在筆畫中,筆畫就有了生活和活力。從外部形態看,具有力感的筆畫是富有彈性和韌勁的,而不是乾癟和平面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就曾經說,欣賞大字應該玩賞「筆畫之中截」。為什麼包世臣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原因就在於優秀的榜書作品筆力沉實,給人以一種巨大的張力。這種張力深入筆畫內部,入木三分,所以筆畫有立體感和彈性。我們比較一下《論經書詩》(圖2)和比較拙劣的榜書(圖3)就會發現:同樣是榜書,前者筆畫雖然較細,而其中的內力卻似鋼鐵般的強勁;後者儘管筆畫肥碩,但力感卻非常輕飄。那麼如何才能使筆畫內力充沛呢?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二個方面著眼。
(1)直落管
所謂直落管指的是落筆時筆管貴直,這樣臂力、腕力和指力就會充分體現在筆頭和宣紙上,寫出的字才會勁健。南朝書家王僧虔就認為,書法要有神采,「心圓管直」是一個關鍵。那麼,為什麼只有直落管才能最大限度地將臂力、腕力和指力輸送到筆頭和宣紙上呢?這與筆鋒的構造有關。筆鋒由主鋒和裹在主鋒周圍的副毫組成。主鋒是筆鋒的根本,主鋒運用有力,寫出的字才能遒勁,所謂「中鋒取勁」就是這個道理。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就列有「骨法」一節,認為字要有骨力,應該採用蹲提主鋒的方法。而副毫主要起到蓄水墨的作用,善於調控水墨,字就別有一番風致,因此前人講究「側鋒取妍」。為了使主鋒頓提有力,直落管是最好的方法。試舉一例,老人拄手杖都是直落地,為何?便於杖頭著地有力,不至於失力滑倒的緣故。有些人寫出字沒有力量,就是因為不會直落管,而一味把毛筆左右撇抹,認為這樣會有風致,殊不知正因此才失去了古人論書重骨力的根本。當然,有些古人把直落管的問題也看僵化了,他們認為只有筆筆中鋒才能使筆畫沉實,而且所謂的「中鋒」必須是筆毛順,筆心在筆畫中心。其實只要直落管,力量能夠直落紙端,至於筆毛的形態是順,是絞,我們大可不必計較。這樣筆畫中蘊涵的力才是運動、生動而富於變化的,而不是一種僵死而沒有變化的力。
(2) 澀與疾
要使筆畫沉實而生動,除直落管外,運筆的速度也是一個關鍵。過滑過快的運筆不利於讓筆沉下來,相反,過澀過慢的運筆也不會讓筆畫中的力生動起來。那麼,如何才能處理好澀與疾的關係呢?我們在行筆時應該充分體味其中的抗爭之力。劉熙載在《藝概》中就說:「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唯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這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這種與阻拒之力的爭勢、爭力很好地說明了澀筆的力度特徵和運筆的靈活生動感。沈尹默對這種寓疾於澀的運筆方法也有一段很好的闡釋,他說:
澀的動作,並非停滯不前,而是使毫行墨要留得住。留得往不等於不向前推進,不過要緊而快地戰行。「戰」字仍當作戰鬥解釋。戰鬥的行動是審慎地用力推進,而不是無阻礙的。
可見,要讓筆畫有力而生動,寓疾於澀的運筆方法是一個關鍵。
2、攝人的方、圓用筆法
一件優秀的榜書作品,除筆力沉實外,要使其神采外射,還必須使用一些特殊的用筆方法。受篇幅所限,此處掇其大要,主要論述方、圓兩種用筆法(康有為將榜書用筆分為方、圓兩種),其他有關筆法將在這兩種用筆法中用著重號提及。
(1)方筆
米芾在《海岳名言》里曾有一段論述,他說:老杜作《薛稷慧昔寺碑》云:「鬱郁三大字,蛟龍岌相纏。」今有石本得視之,乃是勾勒倒收筆鋒,筆筆如蒸餅,「普」字士口人握兩拳,伸臂而立,丑怪難狀。由是論之,古無真大字明矣。
所謂「勾勒倒收筆鋒」指的就是筆筆回鋒藏鋒。也正因為如此,「慧普寺」三字才會神氣全無,「筆筆如蒸餅」。實際上在唐以前,古人作書是非常講究鋒芒的。例如,中國古代書論史上第一篇專門講技法的書論——梁武帝《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就說:「鋒,謂端也。」此外,梁武帝在《答陶隱居論書啟》中也說,「運筆邪則無芒角」,「稜稜凜凜,常有生氣」。可見要使作品生氣凜然,起筆和收筆具有「稜稜凜凜」的「芒角」是很重要的。我們比較一下被康有為譽為方筆榜書代表作的鄭道昭《白駒谷題字》(圖4),和專務於筆畫回藏的「蒸餅」類榜書(圖5)就能發現:前者筆力勁拔,生氣外現;而後者筆畫笨拙,生氣全無。
那麼,如何才能作到下有鋒芒,又很自然呢?我們認為有以下兩個關鍵:其一,用健鋒直入的方法切、打起筆(如「谷」字左點、「中」字一豎和一折、「生」字下面兩橫),收筆時或用折挫結合法、或用折轉結合法(「生」字的橫),或用提鋒搶法(「谷」字一捺、「中」字一豎)。有人或問:如果用「健鋒直人切折法」起筆,筆畫會不會顯得單薄輕飄?我們認為關鍵在於書者如何使用,如果下筆沉實,折鋒有力是不會出現這個問題的。『皿至於收筆,只要使用「折轉結合法」和「提鋒搶法」就能既保持筆畫的鋒芒,又能使筆勢不飄,且有一種風骨和含蓄相結合的效果。其二,為了使筆畫的方折的鋒芒不至於過分露骨,我們在書寫時可以採用折轉結合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折轉筆法要過渡自然,在瞬間通過指腕的轉動完成(如「谷」字右點)。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榜書第二十四》中評價鄭道昭《白駒谷題字》:「轉折點畫皆已數筆成一筆,學者不善學,尤患板滯,更患無氣」,就是講的這個問題。
(2) 圓筆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榜書第二十四》中說:
榜書亦分方筆圓筆,亦導源於鍾(繇)、衛(覬)者也。《經石峪》圓筆也,《白駒谷》方筆也。然自以《經石峪》為第一,其筆意略同《鄭文公》,草情篆韻,無所不備,雄渾古穆,得之榜書,《觀海詩》尤難也。若下視魯公「祖關」、「逍遙樓」、李北海「景福」、吳琚「天下第一山」等書,不啻兜率天人視沙法眾生矣,相去豈有道里計哉!
可見康有為認為榜書上乘用筆應為圓筆,其具有「草情篆韻」、「雄渾古穆」的審美效果。因為筆畫厚實,所以能給欣賞者帶來古厚的感覺。那麼,在實際書寫時我們如何能表現出這種古厚的筆意呢?如果一味用回鋒、藏鋒,又很容易會陷入米芾所說的「筆筆如蒸餅」的醜態,是否有其他途徑呢?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所謂「圓」指的就是圓渾,為了達到這種效果,除了適當使用回鋒、藏鋒,還有一些可以既能夠保持筆意圓渾,又不失雄穆和生動的筆法。以下試舉幾例:
第一、空逆。
用實逆法很容易使筆鋒在原地畫圈,致使筆畫笨拙。如果改用空逆法,則既可以使筆鋒靈活自若,又能在筆勢上保留一種「留」的逆勢。運用之要在於擺腕靈活。
第二、蹲法與駐法
用逆鋒與回鋒方法起收筆,寫出的筆畫不太能夠保留筆的風致,如果改用蹲法與駐法,則能夠克服這個問題。因為蹲法與駐法在很大程度上不會改變筆鋒的大致形態,相反用了蹲法與駐法可以增添筆畫的厚度。比較一下《泰山金剛經》「食」字(圖6)和明人偽托虞世南名所作的「攀龍附鳳」「鳳」字(圖7)撇的起筆,我們可以看出,「食」字圓厚靈活,「鳳」字則比較笨拙駑鈍,缺少一種靈氣。運用之要在於把握用鋒深淺的程度。
第三、衄法
筆畫起收除了可以用蹲法與駐法外,「衄」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張懷瑾《玉堂禁經》云:「衄鋒,駐鋒暗挼(搓的意思)是也。」陳繹曾《翰林要訣》云:「(衄)三分三搖筆殺力。」又云:「衄以圓之。」可見所謂「衄」就是指起收時,來回搓揉筆鋒,以達到一種筆下水墨,筆畫圓厚古雅的效果。運用之要在於擺腕靈活,下筆力度控制自如。
第四、轉法。
在折筆處,用方折的筆法可以使筆意方峻硬朗,神氣外現,如果用圓轉的筆法則能使筆意圓融靈活,康有為所說的「草情篆韻」即指此。所謂「草情」指的是筆意靈活,不僵死;所謂「篆韻」指的是筆意通暢,不滯板。我們比較一下《白駒谷題字》(圖8)和《泰山金剛經》(圖9)的折筆就能看出其妙處。轉法運用之要在於指腕靈活,絕不要斤斤拘泥於古人所謂的「中鋒之法」。
以上介紹的幾種主要的榜書用筆方法,實際上在真正揮運之時,方法應該是非常靈活的。所謂「臨事從宜」,「冷暖自知」,關鍵在於熟中生巧,意從心生。
(三)取勢
氣勢是榜書的魅力所在,而氣勢的表現一則關乎用筆,此外也與結字取勢有關。對於取勢,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榜書第二十四》曾經說過:
作榜書須筆墨雍容,以安靜簡穆為上,雄深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氣勢,便是傖父。凡不能書人,作榜書未有有作氣勢者,此實不能自掩其短之跡。昌黎所謂「武夫桀頡作氣勢」,正可鄙也。觀《經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圓通,有天下而不與,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氣韻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絕,豈暇為金剛努目邪?
康氏所說的「安靜簡穆」指的就是「平劃寬結」的取勢法,「雄深雅健」指的就是「斜劃緊結」的取勢法。當然「平劃寬結」的「平」與「斜劃緊結」的「斜」都是相對來說的,我們大可不必細究其「斜」與「平」的度數。以下分就兩種取勢方法作簡要論述。
1、「平劃寬結」法
據沙孟海編著《中國書法史圖錄?南北朝書法序言》,「平劃寬結」取勢法繼承了隸法,保留了隸意,因此在布白上更多講究平實與寬博。我們通過對南北朝時期此類風格作品的觀察(如圖10《泰山金剛經》、圖11「四山摩崖」、圖12《論經書詩》等)可以發現,此類取勢法結構平穩,布白寬博,雖然在取勢上缺少跌宕的動勢,但從其平實寬博的布白中,欣賞者確實能夠體會出一種「安靜簡穆」的氣勢。
2、「斜劃緊結」法
「斜劃緊結」取勢法講究結構中宮緊湊,結勢峻拔。啟功先生說,在處理這類取勢方式時,書寫者「常常隨著字形的結構而自然的來安排筆劃,例如:哪些偏旁筆劃較多,便把它寫密一點。並不把一字中的筆劃平均分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由於採用了「斜劃緊結」取勢法,所以單字的重心一般偏上,字的下半部常常寬綽有餘,架勢比較莊重穩健 (如圖13鄭道昭《東堪石室銘》、圖14鄭道昭《安期子題字》)。但這種取勢法也有缺陷:由於字形構造隨勢而布,因此部件之間便相對缺乏靈動而宛轉的聯繫,有時經常為了誇張方硬的筆畫而使得整修字勢欹斜和失重。
以上是筆者對榜書書寫藝術規則作出的膚淺思考。我們認為榜書作為一種實用性很強,變化餘地頗大的書體,其書寫規則不是用幾種方法就能囊括的,而且各種規則之間也不是一種雷池不越的僵死關係。但是作為一個榜書研究者和學習者,我們對這些大的規律必須有所了解,否則寫出的「榜書」將離榜書藝術的根本「失旨大矣」,這也是本文撰寫的意義所在。不當之處,祁請方家指謬。
榜書也叫擘窠書。多大的字才算榜書?沒有具體規定。一般說來,牌匾上的字都算榜書。一張四尺宣紙上寫一兩個大字就是榜書。與此相反,像指甲蓋一般大的字稱為小楷。在書法里,榜書和小楷從大小上說,都是兩個極端;從難度上說,也是兩個極端。這一大一小最難寫。難就難在「疏密」二字,常言道:「大字宜密,小字宜疏」。宋朝的蘇東坡也說:「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正因為這一大一小難寫,所以有不少書法愛好者不願意接觸榜書和小楷。尤其是榜書;不僅難寫,而且費時、費紙、費墨。解決「三費」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每次用完的墨不要倒掉,加上清水調成灰色。然後用板刷刷在舊報紙上。等報紙晾乾後,用毛筆沾清水在上面寫字。報紙是灰色的,而用清水寫出來的字則是黑色。這一灰一黑,灰黑分明,清晰可見。用這種方法預先刷出十幾張報紙備用。一旦有空,興緻來臨,就可以在桌案上鋪上報紙,用毛筆沾沾清水在上面盡情揮灑。第一張寫完放在一邊晾著,接連不斷地寫第二張、第三張……依次類推,一直往下寫。當寫完最後一張,第一張也就晾乾了。這時,可以從頭開始,繼續往下寫。寫完晾乾,晾乾再寫,循環往複,周而復始,十幾張報紙永遠寫不完,豈不是既省時,又省墨,又省紙的好辦法嗎?有興者,不妨一試。
用這種方法練習榜書,長此以往,堅持不懈,練好榜書指日可待。當自己覺得有把握時,方可在宣紙上創作榜書作品。在案上寫好的榜書,因為距離眼睛太近,無法看出字的好壞,非得上牆不可。俗話說:「人怕上床,字怕上牆」。字一上牆,人在遠處觀看,字的所有毛病就會暴露無疑。知道第一張的毛病以後,再寫第二張,第二張寫完依舊上牆遠看,發現毛病再度修改。就這樣不斷總結,反覆糾正,直至自己滿意為止。
榜書作品寫好後,落款的字和印章不能太小,要與榜書相配。加蓋朱文和白文的印章時,兩個印章的距離不能太近,起碼相隔兩到三個印章的距離,這樣才顯得大氣。
說完榜書,再說小楷。小楷難寫。難就難在寫出來的小字要有大字的氣派和風度,不能小里小氣,要落落大方。練小楷,不像練榜書那樣費紙費墨。可利用寫完大字的廢紙,在空白處加練小楷,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練字的。那時候上作文課時,首先用鉛筆打草稿,然後拿毛筆用工筆小楷抄在作文本上。我初學小楷時,執筆手不穩。為解決不穩問題,我想了個辦法,把執筆的小指伸出來撐在紙上,這麼一來,手就穩當多了。可是這樣執筆總覺得有點彆扭。執筆不隨便。過了一段時間,我收回小指,執筆的手不知不覺也穩當了。而且得心應手,行筆自如了。
寫小楷用的筆墨紙都有講究,尤其是小楷筆很難買到好用的。以前我買小楷筆,都是一次買十幾支,回家挨個試用,十幾支筆中能選出一兩支就算不錯了。即使是比較好的筆,用不了多長時間,筆頭一出叉就不能再用了。寫小楷的筆不好買,這也是人們不願寫小楷的原因之一。
寫小楷的宣紙有生熟之別。有人願意用熟宣,我則喜歡用生宣。熟宣雖然比生宣好掌握,但是熟宣寫出來的小楷總叫人覺得乾巴巴而不滋潤;生宣則不然,生宣雖不好掌握,但寫出來的小楷顯得圓潤豐滿。生宣不好掌握的地方就是容易泛墨,一泛墨整個字就糊塗了。
防止泛墨有兩個辦法:第一是,將墨汁倒在硯台里,用墨硯一硯,增加墨汁的濃稠度,再用就不容易泛墨了。第二個辦法是,把墨汁倒在硯台里揮發一段時間再用,也可避免泛墨。
初學小楷,不能隨著自己的書寫習慣自由發揮,應該對照小楷字帖臨寫。歷代的小楷字帖很多,我最喜歡的有以下三種:唐朝鐘紹京的《靈飛經》、元朝趙孟俯《汲黯傳》、明朝文徵明的《真賞齋銘》。學小楷選帖很重要,可按著自己的興趣選定一種字帖,專心練習,持之以恆,心不厭精,手不忘熟,決不能一曝十寒。如時間少,每天寫兩三行也可以。千萬不能停止。寫小楷就怕間斷,間斷一段時間再寫就不那麼閑熟了。要想恢復原狀,就得再練一段時間。
當熟練掌握了小楷技法之後,方可創作小楷作品。寫小楷的內容很廣泛,通常是抄錄古代詩詞和古文。為了保障字面的整潔,防止丟字錯字,動筆之前,必須數清所寫內容的字數。需要寫多少行?每行寫多少字?都要提前計算準確。然後用一張相等的白紙在上面打好方格,再用鋼筆在格內抄寫全文。隨後覆蓋上宣紙,用夾子固定好位置,按照透過來的字跡抄寫,這樣就可萬無一失了。
寫小楷要心靜如水,不能有任何雜念,一旦有外界干擾,應迅速停筆。每筆每劃都要認認真真,不能有半點馬虎。小楷很挑剔,在一幅幾百字的小楷作品裡,如果有一點瑕疵,就會立刻跳進人的眼帘,令人「隔眼」,十分遺憾。小楷作品要求很嚴,不允許失誤,一旦有一處敗筆,就得全篇報廢。
小楷的章法要求整齊。開始就寫正文,標題最好放在落款上寫,作品的最後一行不能寫到底,也不能只剩一兩個字懸在上面,應以寫半行留半行為宜,留多半行或少半行均可。落款要另起一行,可寫:右錄ⅹⅹⅹ「書」,因為錄和書是意思相同,不能重複。小楷作者的印章也有講究,印章的大小應與小楷的大小相仿。如果印章太大,就與整幅作品難於匹配。
小楷是書法里的精品,歷代書家都把小楷推向了書法的頂峰。如清代書法家錢泳說:「書者不精小楷,不能稱書家」。我想,志存高遠的青少年書法愛好者聽到錢泳的這句名言,一定會奮力攀登小楷高峰的。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字,榜書宜緊密,不緊密則鬆散而無神采;小楷宜開闊,不開闊則拘謹而不大氣。
書法論壇官方微店,毛筆、宣紙、文房……
※書畫投資必備:財力、眼力、耐力、魄力
※「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骨力遒勁 氣概凜然——顏真卿晚年傑作《顏氏家廟碑》
※講真!這個漢奸頭子的書法甚有可觀!
※中國歷史上的父子書畫家,你知道多少?
TAG:書法家論壇 |
※榜書技法大全,總有一天用得上!
※筆法老辣,雄勁有力,這種榜書看不過癮!
※中國書法又出奇葩!書協副主席榜書,字上寫字!是創新還是無知?
※想寫大字榜書,就練這幾本帖
※「大字戰神」張即之,你學會了他的颯爽榜書技法嗎?
※蘇東坡大字榜書,氣勢雄渾,以前真沒見過
※徐靜蕾書法可以分成三類:臨摹有功力,榜書江湖風,較差的是抄詩
※學會這4點,秒變榜書書法大師!
※張即之榜書天下第一,他的墨跡在日本被視為國寶!
※兩朝帝師,一代榜書
※參軍從政,擅大字榜書,書作疏朗空靈、風神婉美書卷氣濃!
※榜書的「大」與「小」
※宋代榜書第一人,喜作擘窠大字,他的名字叫張即之
※榜書也可以這樣寫,2800斤墨汁寫下世界最大榜書!
※民國四大榜書家之一唐駝先生書法欣賞
※這30個大字榜書寫的如此霸氣,還帶筆路圖,專家:江湖體
※沙孟海的榜書,大氣磅礴!
※古今70塊牌匾書法彰顯了榜書的神采
※首師大書法專業碩士,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蘇澤立書法作品!
※一落榜書生,花5000美元只為砸一塊辱華牌匾,還娶了個外國公主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