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台說史?讓人生無可戀的相親價目表 竟是城鄉歧視的「非物質遺產」?
不久之前,一份北京的相親價目表火遍了全網,嘲笑者有之,諷刺者有之,不過更多的還是對於北京人相親中的那種價值觀而憤怒。因為北京人的要求並非另一半的財富或者相貌,而是要求對方是北京戶口。很多人這才發現自己為之奮鬥半生的東西,還不如別人出生帶來的那個。更讓不少北漂心寒的是,就算你入了北京戶籍,你一樣是被歧視的對象,因為很多北京人只要北京出生的」京籍「,就算你拿到了」京戶「也一樣沒有任何用。
一張火爆的價目表
如果說這僅僅是對外來人員的歧視的話,那麼對通州人的鄙夷就讓不少人匪夷所思了。要知道通州已經成為了行政副中心,很多人現在想入通州籍而不得,為何很多北京人一提起通州就鄙夷地說」通縣「,就如同」我大清「年間正黃旗看不起鑲黃旗一般?其實這個問題和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對郊縣的歧視歷史有關。
城裡人與鄉巴佬
中國人歷來有把人束縛在土地上的傳統,這個從戶籍制度就能看得出來,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之前。不過此時的城市和農村相差依舊不大,因此也很難談得上城裡人對鄉下人的歧視。到了唐宋尤其是宋,隨著城市戶籍和鄉村戶籍的確立以及人口流動的鬆動,今天我們熟知的歧視也開始嶄露頭角。例如薛萬徹尚丹陽公主(這裡的」尚「是娶的意思,誰讓丹陽公主地位比薛萬徹高呢),就被唐太宗嘲笑」村氣「,說明此時」村「已經帶有貶低的意思了。到了宋代人口流動徹底放開,同時土地的買賣也得以解放,這激發了一波堪比後世改開時期的城市化運動。但是,和改開後的情況一樣,城裡人對鄉村的歧視也是愈發嚴重。
對鄉下人的歧視至少綿延千餘年
而和今天鄉村人口不斷往城市遷徙的理由一樣,並非都是金錢問題作祟,更多的時候是醫療的缺乏和飲食的乏味所致。北宋時,據載」河北孤迥處「有三鴉鎮,因官俸低且生活條件差,」地多塘濼,舍蒲藕魚鱉之外,市井絕無可買「,因此」官況蕭條「,鎮官以至棄任逃離。有一次轉運使前去巡察,發現堂上紙屏間留有棄任鎮官發牢騷的小詩:「二年憔悴在三鴉,無米無錢怎養家?每日兩餐唯是藕,看看口裡出蓮花。」此詩後經好事者傳誦,被南宋洪邁記入文中,留傳至今。又河東路澤州凌川縣,「縣素荒寂,市中唯有賣胡餅一家」,據東平人董瑛回憶,他的父親父曾出知此縣,「每以飲饌蕭索為苦」。
而和今天一樣,城市中飄蕩的鄉村人有著各種各樣的難處,但是無論怎麼數落城裡的不是,都堅決不願意回到鄉下居住。南宋初的陳公輔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因城居生活成本過高而不得不遷居鄉村,卻又對鄉村生活的寂寞,商品短缺,布衣蔬飯的種種不便利之處,滿腹牢騒,以至自嘆「杜門待盡」。如果把這故事的主人公放到現在,說陳公輔是個從三線以下的小城市或者鄉鎮進北京闖蕩的北漂,真是毫無違和感。
紅脖子的貶義化背後的辛酸
早期的美國是一個有拓殖者組成的國家,這一點相信哪怕是大洋彼岸的中國也耳熟能詳。開拓時代早期那些因長久在田間勞作而晒傷的人,就被形象的稱之為「紅脖子」,帶有強烈的褒義的。因為「紅脖子」們代表了美國人自由和奮鬥的精神。而且,和大洋彼岸的中國不同,北美可耕種土地非常廣袤不說,土地兼并和資源控制也要少很多,偏偏人口卻只有中國幾個省那麼多,這導致再落魄的美國自耕農,日子過得也是非常好的。如果說中國人歧視鄉村人還有一點是基於財富狀態的話,那麼美國人就完全不存在這個理由。美國農民幾乎不存在貧困的問題,其財富狀態的下限也要比城裡的工人好得多。這導致南北戰爭前南方的奴隸主通過讚頌黑奴的生活好過「揚基」(北方佬)來攻擊北方的對手。畢竟,一名黑人奴隸每天只需要工作九到十個小時就能夠獲得每天一杯牛奶和一磅以上肉食的充足營養,生了病還給看大夫,甚至主人還會給黑奴們一定的教育,這樣的好日子完爆北方資本家血汗工廠里的工人啊。奴隸主們的言論並非空穴來風,相比此時的美國北方,工人福利體系遠不能和今天相提並論,工人一旦失業就可能不知道下一頓飯吃什麼了,更不用提直到至今依然困擾美國中下層民眾的醫療問題。可見在美國鄉村,哪怕是農村地位最地下的黑奴,他們的日子其實也不那麼差,人均生活狀態更是要比城市好很多。
硬要說起來黑奴的日子不比當時美國北方的底層勞動者差多少
但是這一切都無法阻止南方最後的戰敗,更無法阻止之後紅脖子成為了土老帽的代名詞。究其根本還是在於雖說美國的農村人財富狀態比城裡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其思維和見識相對於城裡人來說差距太大了。就像今天一個人穿著豪華的貂皮大衣,全身都是珠寶首飾,但是當你在他面前拿出最新的蘋果手機的時候,他卻問你一句這是什麼?是不是會覺得這個人就算再有錢,也是惹人恥笑的?紅脖子就是這麼一個尷尬的境地,和中國相比,雖然進城不需要受到居住證和戶籍之類的限制,但是除非他選擇搬進城裡,不然就註定無法第一時間接觸並接受新鮮事物帶來的衝擊和便利。這個原理也簡單,因為城市和鄉村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人口的密度,這個無論東西還是中美都是如此。而人口的密度,所帶來的是人與人之間自覺和不自覺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各種日常信息得以在人群中流通,於是,「流行、時尚」之類的名詞,便在信息的流通過程中誕生了。
一座城市之所以是城市,是因為它不再是以農業為主,而是以工商業去養活居住的民眾。到了現代以第二產業為主的城市都很少見了,一座大都會的產業構成幾乎百分百都是第三產業占絕對優勢。
而居住於此的人們無論你是買得起大量奢侈品的富豪(rich),還是只能靠政府接濟度日的窮人(poor),亦或者是每天按時上下班的中產(middleclass),你所接觸到的日常信息基本是相等的,就像一個幾百元的紅米和限量版的華為Mate9在大致的功能上差距並不是那麼大。
工業革命時代美國的城市中產階級的優越生活
但是農村稀疏的人口密度人口註定使他們無法支撐起那麼龐大的產業鏈,更不提交流這些信息了。這就導致了在互聯網時代以前,農村人在信息上註定要比城市裡慢上很大一截。而醫療、教育、餐飲這種極度依賴市場和充足人口,才能發展的行業註定也與農村無緣,久而久之,就造成紅脖子「愚昧」的名聲惡劣。現如今紅脖子在美國代表著頑固和守舊像個活化石一般的一個群體。而川普為了拉紅脖子的選票,所發表的演說也體現了這一點;幾乎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哪怕是英語四六級沒考過,也能聽得懂川普的演說,這意味著川普只用了美國小學生需要掌握的辭彙量和語法,紅脖子們所能輕鬆理解的辭彙量和語法也就是這個數了。
新的時代應該改變過去的觀念了
而美國紅脖子的遭遇,很多中國人也遇到過。在歧視方面,和北京人齊名的上海人在罵人的時候,喜歡叫人「鄉毋寧」或者「巴子」。這其實並不是說他或者她認為你是一個出生於農村的人,而是罵你的見識和鄉下人沒有什麼不同,是個典型的土老帽加蠢貨。而這個詞最早是移民上海的江浙人用來指代上海本地農民的用語。雖然因為家中有田地,可以分房等原因,本地農民其實要比市區的上海人富有很多,但是和美國人的紅脖子一樣飽受市區人的歧視。
更有甚者,到了改開之後,由於上海人在見聞方面,相對於來滬工作人員要有優勢太多,於是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上海管全國叫鄉下」的都市傳說。
不過正如上文所說的,這一切都發生在互聯網時代之前。今天,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尋常物件,沒有我們無法通過互聯網知道的。今天我們只要有充足的資金,無需在像以往那樣進城去買東西,只需要在某寶或者某東上點那麼幾下,自然有有人給你送貨上門。信息,過去那道農村與城市,大都會與小縣城之間最大的鴻溝已經填平了。相信未來有一天,北京人相親不再是以京籍為第一優先,上海人也不再視鄉下人一次為羞辱。
鳳凰網歷史:讓歷史照亮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1985年美國攝影師鏡頭下的「鄉村愛情」
※蘭台說史?印巴交火再升級 克什米爾的眼淚何時能夠停止?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TAG:鳳凰歷史 |
※「雪鄉」整改後宣布明碼標價,一看價目表遊客卻懷疑人生!
※整改後的雪鄉明碼標價,一看價目表無語了,遊客:暗宰改明搶
※孟非麵館面臨倒閉!五折依然沒人去,看到價目表網友懂了!
※速看!春節北海水果市場價目表,你愛吃的都在這裡
※「雪鄉」當地人承諾不再宰客,看到公布的價目表後,遊客望而卻步
※這家咖啡館的價目表 不那麼尋常
※林更新「爸爸烤肉店」價目表曝光,他們家的烤肉才是最良心
※速看!北海節前海鮮、蔬菜、肉類價目表,你要買的都在這裡!
※陳赫黃磊的火鍋店價目表曝光,前者的良心價難怪後者被吐槽
※中國式相親價目表,你值多少錢?
※女星曝陪睡價目表林心如名列頭牌?本人親自闢謠:聽聽就算了
※最新男友價目表,你喜歡的他值多少錢?
※吳忠最新娶媳婦價目表來了!大兄弟,答應我,看完不要哭
※版式|這家咖啡館的價目表 不那麼尋常
※馬英九還原吃面場景:那天沒在看價目表
※最新男友價目表,你喜歡的男孩值多少錢?
※石家莊最新娶媳婦價目表出爐!答應我,看完不要哭!
※中國如今這麼強大,為何仍從不輕易動手?看完武器價目表就明白了
※非洲江湖醫生街邊賣葯,一張價目表包治百病,中國小伙都看樂了
※翡翠手鐲明細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