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正常?如何判斷是否「濕」重?中醫教你如何「祛濕」
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濕氣重,但其實,大部分人對「濕」的認識很表淺,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因此,我們從中醫的角度,全面解釋一下什麼是「濕」?如何祛除?
濕是如何形成的?
1、外因,外濕。中醫有「六淫邪氣」之說,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如果氣候潮濕如持續起霧、陰雨天氣,或者日常工作、居住環境潮濕,濕邪就容易侵犯人體,與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擾亂人體功能,導致疾病和癥狀的發生。
2、內因、內濕。我們日常飲食飲水,在胃腸裡面要靠脾運化,如果脾胃運化功能差,濕就會在胃腸產生。有些人吃過多生冷寒涼、肥膩厚味的食品,損傷脾胃,也會導致濕邪內生。
如果外濕跟內濕相結合,兼雜發病,濕邪停留在皮膚肌肉,則表現為關節酸痛、面目浮腫、皮膚濕疹等現象;濕邪在內則表現為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便溏、大便黏滯等現象。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濕在人體不同部位,表現不同
濕邪與風邪相兼,會表現為風濕;在暑天會表現為暑濕;體質陽虛寒盛的會出現寒濕;體質熱重的,與濕結合會表現為濕熱。濕邪容易流串五臟六腑,全身經絡,在不同的部位會出現不同的癥狀,如病位在脾胃、胃腸,則表現為脘腹脹滿、飲食不振、大便稀溏、腹痛腹瀉等;如病位在肝膽,則表現為心煩氣躁、口乾口苦等;若病位在肌肉皮膚,則表現為四肢困重、倦怠乏力、皮膚油膩、面生暗瘡、皮疹等。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
如果體內有濕氣,就會擾亂身體臟腑功能,表現出一系列癥狀,這些癥狀能幫助我們判斷體內是否有濕。
一、看身體的感覺
中醫講「濕性困重」,濕邪容易流暢四肢經絡,因此人體會表現為全身困重,尤其是四肢肌肉關節處有酸脹發沉的感覺,好像有東西包裹著自己,讓人產生倦怠的感覺。以下雨天或者潮濕天氣感覺明顯,就如同人體穿著一件半濕半乾的衣服,這些都是體內有濕氣的特徵。
二、看大便形狀
如果平素脾胃虧虛,伴有濕邪困阻胃腸。會出現大便不成形、大便稀溏等現象,或者大便粘滯,粘馬桶很難沖水下去,排便時感覺很難完全排乾淨,這些癥狀是提示胃腸內有濕邪困阻。
三、看舌苔
正常人的舌面都會有一層薄白苔,乾濕適中;如果舌苔厚膩、白膩提示體內寒濕;舌苔黃膩,提示體內有濕熱;如果舌邊有齒痕,則提示脾虛,體內有水濕。
四、看胃腸癥狀
如果平常胃口差、噁心反胃、腹脹,或者伴有便溏、腹瀉的現象,這是提示脾胃虧虛,運化水谷功能差,濕阻阻滯胃腸,因此出現以上胃腸的癥狀表現。
五、看口味
寒濕困阻胃腸,會出現口淡乏味、口中發黏、不想喝水;胃腸濕熱或者肝膽濕熱則會出現口中泛酸、口乾口苦,或者出現口臭的癥狀。
六、看皮膚
如果皮膚油膩、容易面生暗瘡,或者皮膚容易出現潰爛、濕疹、皮疹、水泡等不良現象,有時吃些海鮮肥膩刺激食物還會加重癥狀,則提示體內濕毒、濕熱;如果出現眼袋重、皮膚浮腫、容易肥胖等現象,則提示體內水液代謝紊亂,有水濕停滯肌膚;如果皮膚晦暗,看起來污濁,是提示體內寒濕。
七、看二陰
女性濕熱容易出現外陰騷癢、白帶增多、異味、陰道炎反覆發作等現象;男性則容易出現陰囊潮濕、外陰濕疹等現象。
以上癥狀表現可以自己對照,相關癥狀越多,且越頻繁,表示體內濕重程度越厲害,這時候就要引起重視,想辦法防濕祛濕!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防濕祛濕」的飲食建議?
1、辛溫芳香的食品比如生薑、辣椒、茴香、八角、桂皮等,普遍都有祛濕的作用,日常烹飪可多使用調味,尤其適合寒濕困阻.不過這些食品相對溫燥,容易上火,濕熱人群不宜過過度食用。
2、日常飲食貪涼不能過度。經常食用寒涼水果比如西瓜、雪梨、香蕉等,或者冰凍食品食用過多,容易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寒、胃腸濕阻。
3、中醫講「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如果平常肥甘厚味食品食用過多,超出脾胃承受能力,就會傷脾,消化不良則生濕。因此飲食要注意節制,七八分飽為宜;另外酒助濕邪、」酒客多濕「,日常飲酒應適量,絕對不能酗酒。
4、日常應飲食清淡,低鹽飲食有助於利尿,減輕腎臟負擔,以排出水濕,能減輕身體浮腫、肥胖的現象。
日常祛濕的食品有哪些?
中醫認為「濕性黏濁」,很難完全祛除;祛濕就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培養健康祛濕的飲食習慣,日積月累堅持,自然能脾胃健壯,濕邪驅除。
1.綠豆有清熱解毒、解暑利尿的作用,尤其適合於夏天暑濕、濕熱的人群;
2.紅豆有清熱祛濕、利尿消腫的功效,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便秘,可以製作成豆漿或者甜品;
3.白扁豆是食品,也是一味中藥,有健脾祛濕、利水消腫止瀉的作用,炒過之後祛濕作用更強;
4.燕麥含有大量的粗纖維,能增加大便體積,促進胃腸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祛濕的作用,對於體內濕重、大便黏滯不爽的人群非常適合;
5.薏苡仁有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的功效,對脾胃虛弱、皮膚濕疹、水腫型肥胖的人群尤為適合;
6.白蘿蔔有和胃消食、化痰利尿作用,可促進排便,有利於減肥,可以生吃、涼拌或者製成糖醋蘿蔔;
7.鯽魚有健脾祛濕、利尿消腫的作用,還有通乳的功效,對於產後浮腫、乳汁不足尤其適合;
另外,有一些葯食同源的食品,也有很好的健脾祛濕作用,平常可以用來煲湯、泡茶、煮粥。如白朮能健脾補氣、去濕止瀉;陳皮能化痰止咳、理氣去濕、和胃消食;茯苓能健脾利水消腫;砂仁和胃止嘔祛濕。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防濕祛濕」的生活起居、運動建議?
1、平常可隨身佩戴中藥香囊,內裝芳香發汗的藥材,普遍有抗病、防感染、提神祛濕的功效,內裝藥材經常使用的比如有藿香、佩蘭、石菖蒲、艾葉、丁香等。香囊可隨身佩戴,可以放在卧室內或者車內。
2、睡眠時不宜直接睡在地板上,因為空氣中的水氣多下沉,導致地板上濕氣最重,長期睡地板容易出現四肢酸楚、睏倦乏力的癥狀.此外,日常居住環境保持乾燥,下雨天減少外出,不宜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3、多運動有助於調動脾胃功能,多出汗能幫助排出水濕;因此,適當多運動,如跑步、健身操、球類運動等,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濕」,以減輕身體困重、乏力、酸楚等癥狀。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如何選擇祛濕的中成藥?
暑天多暑濕,可以選擇藿香正氣丸、蓮花峰茶;脾胃陽虛、胃寒人群可以選擇附子理中丸、香砂養胃丸;肝膽濕熱,可以選擇龍膽瀉肝丸;脾虛濕盛、大便稀溏,適合選擇參苓白朮顆粒、健脾丸;脾胃濕阻、消化不良、胃納差的,可以選擇保和丸;皮膚油膩、暗瘡、皮疹等皮膚疾患,可以選擇濕毒清膠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根據上述癥狀,自己判斷是否濕重;我們要注意工作居住環境,避免潮濕,注意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平常加強鍛煉,顧養好脾胃,以杜絕濕氣的來源;也可以配合食用上述健脾祛濕的食品、中成藥,或者找中醫調理,自然能濕邪祛除、身體安康!
※濫用抗生素危害大!抗生素就是消炎藥?教你看名字一眼識別!
※治療打嗝的花式方法,第九條挑戰人的心理承受力!
※日本女孩為什麼冬天穿短裙也沒風濕病?聊聊風濕的那些事兒
※輕斷食為啥能風靡全球,引來6億人投身革命?真的能瘦身和長壽嗎?
TAG:健康問診 |
※如何判斷他是否喜歡你?
※子宮腺肌症是否嚴重該如何判斷?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上胃炎?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角質?這些技巧讓你去角質更正確更徹底!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健康?
※中醫說健康:怎麼辨別自己是否腎陰虛?如何才能正確調理?
※自己是否是濕熱體質?又該如何調理?
※如何判斷是否懷孕
※如何定義「存在」?如何判斷那些模稜兩可的事物是否存在?
※胎動是什麼感覺?如何判斷胎動是否異常?
※如何判斷你的輸卵管是否通暢?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養了一缸好水?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不寧腿?
※如何判斷母乳是否充足?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如何判斷你暗戀的人是否也喜歡你?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大腸癌高發人群?再忙也要看!
※如何通過指甲顏色判斷是否氣血不足?
※如何判斷風水是否聚財?
※如何判斷是否患上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