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城鎮化」系統解決我國三農之路——金融業、製造業都在提跨界整合,三農有何不可?

以「城鎮化」系統解決我國三農之路——金融業、製造業都在提跨界整合,三農有何不可?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zhijuzk)

註:

20世紀90年代,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農業專家今村奈良臣,針對日本農業面臨的發展窘境,首先提出了「第六產業」的概念。就是通過鼓勵農戶搞多種經營,即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第三產業),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為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開闢前景。因為按行業分類,農林水產業屬於第一產業,加工製造業則是第二產業,銷售、服務等為第三產業。「1+2+3」等於6,「1×2×3」也等於6,就是「第六產業」的內涵。

正文:

我花了四年多時間研究西方歐美國家城鎮化理論,研習了1000多篇西方文獻,發現美國城市化走過兩百多年,人家也經歷我國同樣的問題。

開始是汽車出行依賴,但攤大餅造成城市問題嚴重。特別是城鎮化佔用大量農田,美國學者提出了精明增長理論,城市必須限定邊界,保護農田和自然景觀。各個城市開始推行相關政策,城市與農村邊界分明——城市推動高密度,混合用地,綠色出行。農村推動規模化生產,改善社會服務體系,農機合作社、專家一體化服務於農場主,讓更多的人口走向城市。而機械化極大提高了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通過單品種規模化生產,改善深加工水平,多餘產量出口輸出。

可以比較一下兩國農業狀態,我們國家的農業產值佔GDP10%,美國農業僅佔1.2%。我國的農業人口佔總人口數的43%,美國農業人口佔總人口數僅1%左右。美國農場平均規模170公頃,我們國家農場規模才170畝。我國國土疆域和美國差不多,但我國總人口13億,美國總人口3億。美國300萬農民不僅充分供應本國居民的生活需要,其農產品出口值高達1500億美元。美國農民收入超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我們的農場主收入遠低於城市居民收入,稍高於普通農民水平。

農業社會,老百姓依靠農田吃飯,分田到戶,人人都能吃飽,工業社會,一畝地種植產出1200元左右,工廠可以產出200萬元,土地產出率不同,農田不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方式。

一、要發展三農,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

一直以來,三農問題是中央高度重視的問題,但這麼多年,三農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什麼?因為三農一直被鎖定在農村,農民,農業,彷彿和工業服務業毫無關係,和城鎮化沒有關係,三農就是被割裂的、獨立的一種經濟形態,看得到但觸不著。

直到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了一二三融合的概念。這是時代的進步,更是發展三農問題必須改變的觀念問題。社會是一個複雜系統,況乎我們國家的農村,農民,農業牽扯到6.74億在農村生活的人口。三農問題始終和二三產緊密相關,和城鎮化更是緊密相連。

舉幾個例子,在都市的農村,拆遷是農民致富的大通道,在上海,每戶農民的拆遷所得大約在200-300萬,這是他們一輩子種地都不可能積累的財富。所以今年中央宣布雄安新區時,那裡的農村農民一下子成了結婚的香餑餑對象。所以,城鎮化和三農直接相關。

又如,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原料都是三農供應的,我們的服裝是種棉花取得的,我們的食品原材料都來自農田,我們的化妝品,原料也是來自農產品。顯然,工業和農業密不可分。

再如,現在紅火的旅遊景區,大部分位於農村地區,清新的空氣,健康的食品,讓城市人趨之如騖。顯然,旅遊也可以和農業有關。

由此,三農問題不能再割裂看待了,金融業,製造業都在提倡跨界整合,為何三農不是?阿里巴巴的馬雲投資的1688網是專業做農資的,京東投了生鮮。這些算不算農業呢?所以,今年的一號文件是需要深刻理解的,三農問題也需要跨界融合,如果要給他一個定義,農業應該是一加二加三的第六產業。

二、要發展三農,其次要解決生產關係問題

農村農民問題,目前還處於生計農業經濟時期,而生計農業經濟的特徵是散,亂,弱。

「散」是農村用地不集中造成的。我國農業耕地18億畝,人均耕地1.4畝,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更由於分散,導致農村居住分散,耕地分散。居住分散使得公共資源、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大量增加,農民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樣的生活設施,農地分散使得無法規模化,生產力得不到提高。

「亂」是農民數量眾多,在選擇種植品種的時候沒有判斷,一方面品種過多,無法標準化,機械化。另一方面容易盲從,市場供求關係不穩定,經常發生今年蔬菜價格上去了,大家跟著種,明年蔬菜供應量上去了,價格回落,很多菜爛在地里賣不出去。

「弱」是農村存在空心化趨勢,很多年輕人離開村裡到城市打工,留下了老人,婦女和孩子。

於是,沒人種地成了農村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七十年代出生的不會種地,八十年代的不願種地,九十年代的不提種地。幸得國家重視,總書記提出新型農民要「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

要讓年輕人回農村種地,愛上農業,首先是需要讓他們賺錢。各個地方招商引資都說是要養商,富商,引商,說的是讓來投資的企業發展起來,賺了錢,再吸引其他投資商過來。農業也少不了這個過程,需要改變農民原來的面貌,培育新型農民的標準,各地方樹立典型,讓農民不再是被人忽視的職業。

其次,要建立地方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地方政府提供「農機合作社」,為新農民提供機械服務,同時建立專家諮詢體系,為新農民提供指導。讓農業不是件難事。地方政府對農民的補貼也要該補貼變投資,對那些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知農民要長期投資,綁在一起,幫助他們賺錢。

最後,還要解決新型農場主的資金問題,無論是銀行貸款也好,還是補貼、保險,需要圍繞農場主給予支持。讓他們發財了,才會有更多的隊伍加入。而這些農場主承擔著一般人無法體會的風險。畢竟農業是靠天吃飯的,比如我一位北京朋友的農場在今年7月份時受到冰雹襲擊,一下就損失了50萬元。

三、要發展三農,還要解決農民的身份問題

農民和居民雖然一字之差,卻是千差萬別,居民有城保,看病有保障,農民的農保覆蓋還不全,很多地方的農民一生病就窮三代。

我國的流動人口達到2.4億,農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都是抱著一種淘金夢。農村人都有一種風險意識,要防三年風四年雨,指的是怕遇到天災沒有收成,所以習慣了儲蓄,越農村的地方,個人儲蓄意識越強。

要讓農民變居民,還是需要就近城鎮化。核心是集中居住,提供城鎮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解決社保問題。這些工作的前提也需要分區域。

在東部地區,推動城鎮化都沒大問題,因為有大城市或城市群帶動。問題是西部地區,交通不便,西部也缺少大城市,胡煥庸線把東西部人口密度畫了一個界限,西部地區投資商不願去,當地政府又缺少資金。怎麼辦?

人口密度越低,房價和土地價值越低,這是普遍規律。越貧困的地區越不值錢,地方政府沒錢,投資商又不願意投資,這需要國家出面協調區域聯動發展,聯動發展不同於對口扶貧,是通過計劃和市場結合的方式推動區域發展實現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自我平衡。

首先,就地城鎮化需要產業,產業提供就業;這需要調動東部地區一些企業願意到貧困地區投資建廠。問題是交通不便,誰願意過去呀?

其次,交通就是解決企業投資的重要條件,火車是貨物運輸的必要條件 ,對於主產業區,優先解決交通。包括機場和鐵路。

再次,交通解決了,工人從哪裡來,這是需要集中建設的問題,對於一些自然保護地帶,逐步遷村,將農民工遷到新的城鎮地區,提高人口密度,增加商業需求和工人的數量。

這些問題,歸為兩條線,一是資金,通過土地整理指標,由中央批准以後轉移到經濟發達區域交易,所得資金作為貧困地區的城鎮化基金,地方政府建設以項目申報的方式結算。二是管理體制機制,投資商最怕的是地方腐敗,由國家成立的協調辦公室推動對接,避免地方政府的官僚。同時,便於協調資源,在建設中強調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四、要發展農業,再次是要解決農業的生產力問題

農業作為第六產業離不開高科技,農業科技包括了農業互聯網領域,農業環保領域,農業精深加工領域,甚至是農業的生物質能源領域。

我去澳大利亞莫里市考察學習,莫里市一個農場9000公頃,工人只有10個。大部分勞動是依靠機械完成的。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已經實現了機械化,但精密程度還不夠。

農業科技不僅是關注種植環節,在農業產業鏈環節中,更有農業產業互聯網,現在光農資產業有近2萬億的市場規模,農產品流通有近5 萬億的市場規模,加上農村金融,農業互聯網的規模將達到10萬億。

又如歐美國家正注重發展的生物質能源。德國於2011年開始推動生物質能源建設,建了近8000個沼氣廠,大部分農田種上了玉米等能源作物。並在邊遠農村建立能源自給中心,使農民能夠享受到居民一樣的生活。

再者,我國正經歷後工業化時代,大量的土地遭受污染,需要修復,數據顯示,農業土壤的修復也將有近1.4萬億的市場規模。

農業作為第六產業,在產業融合的同時需要跨界跨業的技術整合。國家目前推動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也是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但是,六產農業離不開用地性質的鑒定問題,這需要有關部門在鑒定產業用地時予以明確農業的關聯性,而不是一刀切,扼殺了農業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作者簡介:

孫文華,上海浦東人,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中國農學會中國農業科技園區分會副會長,中國園藝學會蘆筍分會副會長,上海市經濟信息委員會項目專家庫專家,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會專家,上海浦東研發機構聯合會副會長,上海浦東科技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上海蔬菜食用菌協會副會長。南京農業大學MBA兼職教授。

我們是識局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局 的精彩文章:

地鐵通勤在魔都:這裡的人和城,其實是相當有趣
袁崇煥的死法
我娃無奈留守農村,你咋讓娃寄宿英國?

TAG:識局 |

您可能感興趣

用區塊鏈解決慈善業「痛點」,這又是形式大於實質的一場秀?
「花都製造」斬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解決LED行業共性難題
蘇寧金融加速走出去 打造跨境支付業務整體解決方案
我國又解決一世界級難題!新型沙漠種植水稻技術,外媒:中國了不起
把脈行業痛點,全力打造集客業務解決方案——深度對話博彙科技事業三部總監陳書軍
區塊鏈能解決慈善業的信任危機嗎?
又一大農業奇蹟,沙漠里種出了水稻,解決了吃糧問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華為諮詢與服務外場:解決運營商商業問題 打造數字化轉型發展路徑
銀行轉戰金融科技:最大的焦慮如何解決?
比特幣擁堵,以太坊被養貓遊戲玩壞,NULS如何解決區塊鏈商業場景落地難題?
解決女性就業歧視 需先解除企業顧慮
區塊鏈金融協會副會長武源文:區塊鏈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整個行業的問題
新零售時代,食品生態鏈中關鍵環節的產品創新之道及新智造解決方案
山東農民發明農用神器,解決全球農民的收穫難題,各國排隊求購
太牛了!中國這一技術能徹底解決世界擁堵難題,全程由中國人研發
新華書店深度關注和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行業痛點
「村村通」工程農民不領情,六月將執行新規問題終於要解決了!
甘肅省萬達實業總公司對供應鏈管理軟體系統進行初始化 徹底解決系統運行速度慢的問題
金融科技或可解決亞洲發展不平衡問題
國家推動新風系統進校園,新風系統真的能解決教室空氣污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