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紫丁的「中老年屬性」

說說紫丁的「中老年屬性」

說說紫丁的「中老年屬性」

————與紫丁商榷

我先引用一段紫丁的原話:「中國人的保守主義很不發達。這其實是我們的實力差的原因。有句話叫「老不胎害」,就是說國人的中老年人自省能力特別差,越老有的人膽越大,越無恥。」

這段話中紫丁用了一個詞「老不胎害」。這個詞是成都的一種方言,一句罵人的話。它的意思是「胎神、寶器、250」,也就是紫丁說的:「越老有的人膽越大,越無恥。」

國人中有沒有這樣的老人呢?肯定地說,有。我相信外國也有。而且這種行為也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更不是中老年人的屬性。紫丁的這個批評對「中老年屬性」的價值規範意義不大,有點偏。

倒是這段話中的另一個詞「保守主義」,有點意思。中老年人,往往因年齡偏大、體力衰減、心智成熟等原因,在詩寫文字上如紫丁所說偏保守,這是完全可能的。紫丁又說國人中的中老年人「保守主義很不發達」。我以為這也是可能的。但我問紫丁一下,哪裡有全部的中老年人都是成熟的?你的要求有點高了吧?你忘了一件事,你也是中老年人。

紫丁的這個「保守主義很不發達」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我還沒全部懂。他說了一個大概,下了一個判斷,卻沒有論據證明。不過,沒關係,中老年人普遍偏保守,詩歌也偏保守,平常我喜歡用「內斂或更內斂」這些詞,這基本上是一個事實,可算「中老年」的一個屬性。

但這裡,我最想說的是與「中老年屬性」有關聯的兩個問題:一、詩歌就是詩歌的歷史。這一點我敢肯定地說,對每個詩人的詩路歷程,或對整個人類的詩歌發展歷史,概不例外;二、不同年齡段的詩有不同年齡段的好。我們不能說青年人的詩就比中年人,或老年人的詩好,反之,亦然;更不能用不同年齡段的詩來比較,因為它們沒有可比性,也沒有必要比。每個年齡段,因時空不同,閱歷差距,這樣的比較對雙方來說都是不公平的。要比較,也只能在同一年齡段的詩人中比較。

下面用我的詩說話。我拿三首,你們比較一下,看看我不同年齡段的詩的特點和不同。

第一階段,我80年代大學時期,20多歲寫的《我是什麼》:

《我是什麼》

我是什麼

是天空喝進去的烏雲

又是天空吐出來的露珠

我是什麼

是母親流不幹的眼淚

又是母親營攢的乳漿

我是什麼

是一些人拋卻的紙屑

又是一些人取暖的爝火

我是什麼

是黑夜叩門的幽魂

是白晝曝晒的杲陽

是前一分鐘後一分鐘

而又最終站在死亡線外的

仍要咆哮的旄旗

顯然,這首詩受朦朧詩的影響很大:很沖,有抱負的樣子,空洞。但它符合我當時的心境,無可厚非。那時我沒有什麼閱歷,水平也有限,只能寫出那樣的詩。

再看這一首《無題詩三章》。我30來歲寫的。算中年吧。

《無題詩三章》

一.

能沾到鍋里的魚腥

貓只有向你獻媚

二.

寵狗發情騷人的習慣

並非狗把人當狗

而是人把狗當人

三.

貓和老鼠聯姻

皇帝是最好的中介

這首詩與上一首詩相比,肯定有大不同。為什麼呢?因為這首詩里有很強的思辨性,有觀念,總想批判什麼的,裝得滿滿的。觀念和批判,這也是不容易的。沒有一定的閱歷和思考,是寫不出來的。

中年階段要生孩子,養孩子,奔事業,掙錢,要想成功。但那時的我資歷又只有那一點。所以在打拚過程中,就處處不如意,也看不慣很多人,情緒還不穩定,詩歌憤慨就理所當然。

而進入中老年,也就是紫丁說我的「中老年」階段,尤其是40歲那年,我突然感覺自己一下明白了許多事情。這種明白,也讓我很佩服孔老夫子。他說:「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他說得太准了。

我進入50歲那年,不敢說知天命了,倒是有點淡了,感覺與世無爭還真是一種智慧。所以我那時的文字就變得不那麼暴露。我可以不要臉地說一句:我內斂了,願意讓對方說話了,自己也有耐心聽別人說話了。表現在我的詩中,就始終想讓語言自己說話,自己不說。而且還想有一點小幽默。按華秋和秦風的話說:玩詩,好耍。請看你們熟悉的《時光樹》。

《時光樹》

前段它老掉葉

一片一片地掉

掉光了

三個鳥窩

就裸露出來

沒有鳥

然後它發芽

開花

它又掉花

有時下點小雨

地上

全是花泥

現在

它全是葉

越長越大的綠葉

樹下坐滿人

什麼也不掉

這是我中老年階段寫的詩,敢說我在青年、中年時代是寫不出來的。因為那時的我沒有修鍊到那種程度。我也不可能去埋怨我的青年和中年無能。我覺得人應該是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一個階段寫一個階段的詩。這樣別人才會信任我,才不覺得我是一個妖精。

如果我中老年寫出《我是什麼》這樣的詩,紫丁肯定會罵我「保守主義很不發達」,「老不胎害」之類的話。何苦呢!

應該說一個詩人的詩歌文字,青年、中年、中老年三階段比較,差距是很大的。當然你的詩一直走下來,也肯定有自己相對不變的基因。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個人的成長曆程所致。這也很符合黑格爾的辯證邏輯。

所以,我說一個人青年時有青年的詩,中年時有中年的詩,中老年時有中老年的詩。而且每個階段的詩有所不同,各階段有個階段的特點,不能代替。這些是一個人的經歷和修養的具體體現,也是紫丁所說的「屬性」特徵。個體詩人的詩歌就是個體詩人的詩歌發展史。這是首要的。

再從整個人類的詩歌詩來看,雖然我們每個人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不同風格的詩。但總體上,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詩歌特徵,中年人有中年人的詩歌特徵,中老年人也有中老年人的詩歌特徵,也是不能代替的。這也體現了紫丁提出的「屬性」概念。

但,每個年齡段的詩人,他們都在用自己的詩歌書寫自己的人生和情感,這也是無可非議的。我們不能也沒必要去比較,說某個年齡段的詩人比另一個年齡段的詩人的詩好或詩臭。這種比較實際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每個年齡段都有好詩和臭詩。詩歌實際就是詩歌的發展歷史。

在紫丁的文字中,我還看見這樣的話:「李侃出手大方,連續辦民刊《自便詩年選》,《芳鄰舊事詩歌節》。一付扯精割肋的中老年硬腰桿的樣子。」「客觀呈現,在詩歌上有雄心大志,甚至野心大志的。因為無為,實際上是妄圖——無所不為!但依然沒有擺脫口語詩的通病:味道較淡,意韻較淡,言外之意不濃,藝術吸引力不夠等。」

我認為這些文字,無聊,空泛,無根無據,意思不大。雖然紫丁也不乏表揚我的話。如果要較個真:事我願意做,錢我願意掏,與人何干?而「客觀呈現」是我的一種詩寫風格,是多年形成的,與自己的氣場也相合。最多算我技不如人。但我絕對沒有那些高大上的企圖。詩就是我自己生命的自愛。

——————附紫丁評論文字

詩歌與年齡

——兼論李侃的詩

紫丁

新詩百年將降。各種熱鬧的,機會的,顯赫的,渺小的,著名的,非著名的詩人齊刷刷上台來。新詩百年華誕,老得可以,又嫩得起小鮮肉。此話怎講?就是不死不活。鍾俞二人,一個說中國詩已死,一個講國人無詩。調子悲觀,但是實情。所以講詩年齡越大,並非就越成熟。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瑞典空椅子之後我們再寫詩也是野蠻的。物主義時代談詩是滑稽的。但我們還是要談。年齡越老越腐朽。作為一個日慚趨老的人,我們能認識到腐朽將至嗎?!

詩歌有代說。啥意思?就是現在中國詩歌的主力,叫第三代人。第四代人雖然也早來了。但作為一個創作集團軍,似乎還未成形。第三代人廣義上包括了50,60,70,80後。有哲人戲稱,只要某某某的像還掛在某某層樓上。你們就都是同一代人。也對!

言歸正傳,說李侃及他的詩。此君86年寫詩,9I年戒,17年後也就是07年又寫詩。怪事?不。你懂的。凡中國寫詩的都可能在某些特殊年代掉鏈子。也有例外者。如某個「寫詩勞模」,一直就賴起不走,愚公挖山不止,他是詩公公寫詩停不下來。據說還一直先鋒,止都止不住。侃哥呢?僅僅是07年之後,寫詩停不下來球。還出手大方,連續辦民刊《自便詩年選》,《芳鄰舊事詩歌節》。一付扯精割肋的中老年硬腰桿的樣子。所以,我稱他為中老年詩人,並無貶義。其中。老字還有更深一層意思。下面就說哈!

李侃的詩,秦風,華秋,雲經立,可可西,趙衛峰,雷暗,賀建飛,蒲秀彪等均有高評佳論。重複的話不再贅述和評騭!

這裡想重點說說李侃的詩觀。即他所刻意追求的純客觀呈現。或叫純粹語態。

這個思想可能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李侃的西哲思考,另一個則是老子的無為思想。或陶淵明的思想。不管怎麼講,在詩歌上他是有雄心大志,甚至野心大志的。因為無為,實際上是妄圖——無所不為!實事上,侃哥也部分實現了自己的願景。他體會到詩的魅力,感受到了寫詩的快樂。這是必須要強調的。

客觀呈現的典型詩例,在李侃詩中有《樂山大佛》,《弔唁》,《與巫昂喝酒》,《時光村》,《雞》,《乾媽》,《四個姑娘》等等。應該說,這是李侃最有侃式風格的詩。也是他純客現呈現或純粹語態的代表作。這些是有相當可讀性,有價值,有藝術追求的詩。值得慢品細嚼!但是也應當指出,作為口語詩的代表,它們依然沒有擺脫口語詩的通病:味道較淡,意韻較淡,言外之意不濃,藝術吸引力不夠等。原因何在?可能恰恰是與「純粹語態」及客觀呈現有關。

口語詩通俗易懂,因此對口語詩的內涵或技巧滔滔不絕或探賾索隱般的評論都有些得不償失。以龐華評論李侃的《無題》而言。此詩也屬於純客觀呈現,意義一目了然,車站送行,車上車下戀人依依不捨。應該說語言洗鍊棈准,景是可觀可嘆的。為什麼還是不那麼打動人呢?因為此情此景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中見太多了,許多經典鏡頭我們見慣了。現在用文字重複一遍,更像小說情節或劇本熟台詞。它可能並不是詩的強項!客現呈現所缺乏的詩之想像力,詩之魔幻力,詩之意象力才是這首詩不太成功的問題所在!

純粹語態其實是「事實的詩意」在語言上的另一種表述。西方對「存在」問題的思想是經過了長期多層級唯物唯心反覆研究批判之後的結果。它是有歷史沉澱的一個系統。而我們由於長期的唯物論,還沒有這種好幾輪的主觀客觀交替批判。我們的客現呈現就可能被現實所迷惑和所俘虜。新詩典上的純客現呈現「事實的詩意」的詩,我可以預言,很多都將被歷史淘汰。這才是我們探討純粹語態應該記取和有意義的地方!

當然李侃的純粹語態與「事實的詩意」有不同的進步一些的地方。一是他的無為思想比較徹底,在一些詩中物態的純粹又表現出當它達到極限極致時的魅力。二是一個詩人的創作總有評論家無法言說,甚至詩作者本人也沒察覺到的東西存在。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文學品味「重口味」的時代。李侃詩的恬靜淡雅,厚積薄發,天然渾樸,銖積寸累,也同樣可以長成一株繁榮的詩之大樹!

新詩百年了,但新詩依然處於危機四伏之中。這個北島判斷我認為是有效的,準確的。為什麼?這是和我們的國情相關連的。文學體制上的積重難返,已經造成詩歌越來越邊緣化。這是那些一心一意想造假詩歌繁榮盛世的人極力想掩飾的。如果你還不懂,可以請問,1949是哪個的百年?1989又是哪個的百年?詩歌與這一代人的命運有關,與國運有關,卻與詩歌成長的刻度年紀或某個紀念日無關。莫拿百年新詩說事,要拿百年新詩反省!才對!

————三條微信

一、中老年寫詩一般比較保守。但要注意這個「保守」沒有貶義。比如,有人認為于堅,西川過時了。我不這麼看。

二、保守主義與激進主義只是側重點不同。保守主義更注意自身的反思與內存。相當於「自我批評」多於「批評」。

三、中國人的保守主義很不發達。這其實是我們的實力差的原因。有句話叫「老不胎害」,就是說國人的中老年人自省能力特別差,越老有的人膽越大,越無恥。

————紫丁的評論文字

李侃的1號詩碎石。沒想到李侃還有這種詩。應該是早期的。氣勢磅礴,內涵廣闊。這詩有構思有設計。前面三段還是不錯的。可惜最後一段太乏力,太不過癮了。沒有拉升或總結,反而是草草應付了事。我想李侃為什麼拋棄了這種寫法,可能就是最後一段不能給人滿意吧。

李侃的詩第2號 樂山大佛。我把李侃的詩稱之為中老年詩。並無貶義。而是說。一個詩人寫詩不逾矩,不癲誑,平平實實,記錄自己並不驚濤駭浪的生活。中國人的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無聊多於有趣,平庸多於多彩。你為什麼不敢承認,不敢寫呢?李侃沒有把自己比做陶淵明。但他情懷,他的追求,他的詩寫,是有這個存在的。樂山大佛這首詩有很強的「現場感」。它就是一種記錄。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詩就這樣寫出來了。李侃沒有標榜自己在寫禪詩。但這生活中的禪機,不打自招就來了。一首好詩得到了。

李侃的3號詩弔唁。是首好詩。這首詩寫出了禪味。而這禪味是與現實味混雜在一起的。這是李侃的一種追求。現代人沒有多少心思也沒有多少機會去品味山水,品味山川江湖的禪味。但你可以去逮現實中的禪機與味道。李侃的詩屬於中老年詩。我認為他既是成功的又是不成功的。成功處在於。他的詩忠實於自我,自便,自意。不成功在於。他只有一種選擇的可能。樸實只能選樸素。我個人覺得,去掉冗長拖沓之毛病,形式上再多變化些,李侃的詩還是值得期待。

李侃的詩20號詩「做賊」。李侃的詩是生活的底片,又是一種人生經歷的累積。它是需要讀者的閱歷與經歷來合力完成的創作。他寫的是通俗易懂的口語詩。然一個讀者沒有足夠的經驗有時就可能失去對他的詩之欣賞。比如這首。寫出了中老年人談戀愛中的躲避心理。不僅對外人如此。對戀愛中的對象也是寡言少語,甚至於偷偷摸摸,又要裝出不在意的複雜心理。這詩要細品。而且讀者當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這就是古人所言讀詩是讀與作雙方的事。要「以意逆志」。讀者與作者的雙邊美學接受,參與共同的藝術創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島國老年人生活也堪憂?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到死之前,我都想一直談戀愛」老年人的性與愛現狀
六食療讓老年人脫離糖尿病
老年人患有白癜風該怎麼辦?怎樣護理才能阻止白斑擴散?
老年人晚上鍛煉等於慢性自殺,你是不是又上當了?

TAG:老年 |

您可能感興趣

紫丁香的詩之小結/丁香一樣的姑娘,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我們再相遇
北方的朋友特適合在院子里種幾棵紫丁香,淡紫色的清香花朵很迷人
紫丁香:「神葯」二甲雙胍的前世今生
原來他們是這樣的「紫丁香」
養護一株紫丁香,品嘗初戀的味道
英女王慶93歲生日,王室成員齊聚,凱特王妃紫丁香大衣美得出眾
經典品讀|兒童詩:窗前一株紫丁香
凱特王妃穿紫丁香色連衣裙再現節儉,不顧秋日寒冷,依然穿夏裝!
花花世界-紫丁香
馬思純穿上萬元羽絨服化身「紫丁香」,略顯臃腫但是氣質優雅
紫丁香——半裙
被三個女人拋棄的詩人,紫丁香碎了一地
可以多搭的一款鉤針裙子「紫丁香」
紫丁香容器育苗及造林應用技術
《海邊的紫丁香》最終卷第4捲髮售,兩人間的純愛故事迎來結局
「海邊的紫丁香」最終卷第4捲髮售,兩人間的純愛故事迎來結局
紫丁香養成院子里燦爛開花的灌木植物,定期修剪極其關鍵
三星S9系列明天搶購,新增紫丁香配色,國行售價6000元左右成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