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風情-成吉思汗陵回眸
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
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成吉思汗陵
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鄰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為5A級景區。
成吉思汗陵原為全體蒙古民眾供奉的「總神祗」—八白宮(室),即八座白色的氈帳,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由於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八白室的建立正是適應了游牧的特點,可以隨時遷移,以便隨地祭祀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後,始建於鄂爾多斯的祭靈白室,起初一直處於隱避狀態。
根據歷史文獻所載,成吉思汗歸天后,分別在漠北草原和木納山南(今鄂爾多斯)建立了成吉思汗白色宮帳,視為「全體蒙古的總神祗」,進行最高規格的供奉祭祀。「這一白色宮賬,就是以後形成的『八白宮』的原型」,但「從窩闊台到忽必烈這一段時期,因征戰頻繁,成吉思汗祭奠也一直處於較為簡樸的傳統祭奠
1264年(元至元元年)忽必烈取得了政權爭奪鬥爭的勝利,並將蒙古都城從漠北的哈拉和林遷到了燕京(今北京),隨後改稱「大都」。1266年(至元三年)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太廟,在聽取了伯顏等人的建議之後,將太廟「定為八室」 [2] ,這無疑從制度上、法律上對八白室做了根本的定型。
「成吉思汗八白宮所供奉的神物,雖在不同歷史時期有過一些變化,但其核心一直沒有變,即成吉思汗與夫人的宮帳始終處於中心地位
因此,八白宮在人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整體,其基本內容沒有什麼變化」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八室的同時,還「欽定太廟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
「四時大典」的制定,也為迄今為止的成吉思汗陵的祭祀定下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規範。 蒙古很多文獻認為「鄂爾多斯(木納火失溫)乃是成吉思汗八白宮始建的地方」,《蒙古人民共和國歷史》(1996年版)也記載:「成吉思汗去世後在鄂爾多斯建立了八白宮」「從此,成吉思汗白宮也就被稱之為『乃蠻查干鄂爾多斯』,即『八白宮』」,成吉思汗八白室隨著歷史的變遷,輾轉遷徙,幾經風雨
在元朝時期,共四處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即,在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漠北的哈拉和林,元朝都城元上都和元大都均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進行供奉。這一局面延續了一百年」
約1460年,守護、祭祀成吉思汗宮帳的部落鄂爾多斯部於明天順年間從漠北高原開始進入寶日陶亥地區(即黃河河套平原),1469年(明成化五年)滿都魯率蒙古鄂爾多斯部入套,八白室也隨之遷入套內
1649年(清順治六年),成吉思汗後裔、鄂爾多斯濟農、伊克昭盟首任盟長額璘臣將八白宮及蘇勒德等聖物,從黃河南岸的伊克召遷移至郡王旗,安奉在巴音昌霍格河畔的草地上。從此,這個地方被稱之為「伊金霍洛」(意為聖主的院落)
清代負責民族事務的理藩院對八白室也有明文規定,清康熙年間《理藩院則例》規定:「伊克昭盟境內,有成吉思汗園寢,鄂爾多斯七旗向設有看守園寢、承法祭祀之達爾哈特五百戶。
此項人戶,不得作為該王所屬,於該盟內擇賢能札薩克一員,專司經理。」透過清政府對守陵的達爾扈特人的重視程度,我們能感受到八白室對蒙古族人民和中央政府的重要性。從此以後,外界便稱呼八白室為「成吉思汗陵寢」。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在「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政策驅使下,相繼佔領綏遠(內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區後,於當年10月下旬在歸綏成立了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將歸綏改名為「厚和浩特市」,同時派出間諜意圖借成陵影響內蒙古局勢
1939年初,伊克昭盟盟長沙克都爾扎布赴重慶期間向國民政府建議將成吉思汗靈柩遷至青海省西北部柯爾洛果貝子旗以避開戰亂,蔣介石同意並且委任沙王和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等為起靈致祭官,沙王為主祭官,奉移經費從國庫撥發。
在確定安陵地點時,考慮到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曾經經過甘肅,因此決定將成吉思汗靈柩暫移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1939年6月,將成吉思汗與孛兒帖哈屯靈柩,忽蘭哈屯靈柩和成吉思汗戰神哈日蘇勒德(黑纛)西遷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途中共產黨方面也舉行了祭奠儀式。1949年8月初,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下令將成吉思汗靈柩移往青海省塔爾寺,塔爾寺是成陵西遷的最後一站
1953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了內蒙古自治區關於將成吉思汗陵從青海塔爾寺遷回伊金霍洛的要求,並決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撥專款,興建成吉思汗陵園。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自選址,並為陵園奠基
1982年入選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開始進行全面修繕建設
成吉思汗八白宮以及其它奉祀之神,大都以宮帳形式建立的。宮帳,蒙古語稱「朝木楚格鄂爾多」,是氈帳的尊稱。宮帳,分單帳和雙帳兩種
雙帳以相互連接的兩頂宮帳所組成,是成吉思汗幾位夫人所在的四大鄂爾多與八白宮合併時所產生的宮帳。到清代末,成吉思汗與孛兒帖格勒真哈屯宮帳、忽蘭哈屯宮帳和准格爾伊金宮帳為雙重帳,其餘宮帳是單帳。宮帳是供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設施。成吉思汗八白宮,由宮帳所組成。宮帳的造型、結構雖然與傳統的蒙古包相似,但不完全一樣。據說,宮帳造型模仿傳說中的桃兒形天宮,也象徵福祿吉祥的葫蘆形狀。在歷史記載中曾稱「有天宮形狀之帳曰宮帳」。
陵園佔地面積約5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建築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
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 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
中間正殿高達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廬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房檐則為藍色琉璃瓦;東西兩殿為不等邊八角形單檐蒙古包式穹廬頂,亦覆以黃色琉璃瓦,高23米,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顯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後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標示著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顯赫戰績。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 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供台,台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這裡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靈柩。自窩闊台及其長子之後,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孫,所以其地位極為顯赫
西殿供奉著象徵著九員大將的九面旗幟和「蘇魯錠」。蘇魯錠即為大旗上的鐵矛頭,成吉思汗南征北戰中,用它指揮過千軍萬馬,傳說成吉思汗死後,其靈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蘇魯錠是十分神聖的。
在正殿的東西廊中有大型壁畫。主要描繪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難、西征、東征、統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畫還表現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一中國,定都北京,於公元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元,並追封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的盛況
從蒙古族民族心理來說,成吉思汗陵是聖地,是「全體蒙古的總神祗」。他已經根植於每一個蒙古人的內心深處,成為蒙古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從中國歷史看, 成吉思汗不但是蒙古民族的偉大締造者,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11]。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前仆後繼,統一蒙古高原,進而統一全中國,結束了中國自唐末以來四百多年長期分裂戰亂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元朝,基本奠定了今天中華民族的版圖。正因如此,成吉思汗陵作為紀念成吉思汗的標誌,不但象徵著蒙古民族的統一,而且標誌著中國的長久統一。
從世界歷史看,成吉思汗是兩千年來影響世界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千年更替之際,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對本千年十個影響最大的人物」,成吉思汗榮膺榜首。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彼得大帝、愷撒大帝、拿破崙等人。他和他的子孫所建立的大帝國,改寫了世界版圖,深刻影響了歐洲歷史的進程。他使得人類之間實現了「最廣大而開放的一次握手」。所以,至今世界各國的人民對成吉思汗和蒙古文化仍然充滿了興趣,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理所當然地具有世界文化價值。
1977年,為迎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對十年「文革」破壞嚴重的成吉思汗陵進行修繕。對部分文物進行複製,並由內蒙古博物館張恆在陵宮正殿雕塑了成吉思汗石膏座像,背面牆上製作了大蒙古國地域圖。是成吉思汗陵在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大慶時初步有了恢復,成吉思汗祭奠也開始恢復。
TAG:歲月如欹 |
※阿姆斯特丹的風情
※南疆杏花攝影團——帕米爾風光、崑崙古道杏花村,塔吉克風情!
※獨有風情!風景如畫的塔爾巴尼亞
※獨有風情風景如畫的塔爾巴尼亞
※浪漫巴黎風情,把埃菲爾鐵塔送給你
※鄂爾多斯民族舞劇《森吉德瑪》舞動陝西 盡顯草原風情
※西班牙女星佩內洛普·克魯茲觀秀風情萬種
※醉美長白山、鏡泊湖、虎峰嶺、風情哈爾濱6天
※克羅埃西亞風情總統科琳達
※麗莎-阿普爾頓女星熱帶風情,惹人熱議
※摩洛哥遊記-馬拉喀什,把風情萬種隱匿於破舊街巷
※聖索菲亞教堂,哈爾濱最漂亮的西域風情建築!遺憾的是……
※英國旅行 英國愛爾蘭英倫風情+唐頓莊園+科茨沃爾德12日之旅
※薩拉·傑西卡·帕克加入夏日清新風 穿上碎花連衣裙風情萬種
※馬來西亞夜宿鉑爾曼+五族城堡帝王餐,佛教與風景融合的異域風情!
※風情萬種,烏克蘭-丹尼斯人體素描作品欣賞!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事務所新作——那濃郁的熱帶風情
※樂曲連奏|詹姆斯·拉斯特「世界風情」系列|西班牙
※清王朝發祥地的獨特滿族風情,赫圖阿拉城
※法德文化交匯之地,風情交融之城,斯特拉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