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從崀山來 原創

他從崀山來 原創

我與姜華相識於三十多年前,正是改革開放之初。那年,我剛從崀山下游的新寧縣回龍寺公社調到縣委辦工作,而姜華早已是縣委宣傳部的宣傳幹事,經常在報刊發表各類新聞體裁的文字,非常勤奮,文筆了得,藉藉有名。當時縣委幾個部門都在一個小四合院辦公,每每在走廊遇上,他那彬彬儒雅的風度,耿介直率的性情,寒暑不謝的笑容,伴著咯吱作響的樓板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後來才知道,他和我同出一個師門,他先於我畢業於邵陽師專中文專業,說起來他還是師兄,聊起母校和老師,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姜華家住新寧縣回龍寺鎮俄口村姜家院子。1980年冬我大學畢業,作為首屆選調生分配到回龍寺公社擔任團委書記,據說是重點培養吧,公社黨委唐善全書記安排我跟隨他在公社最南端的俄口大隊包隊,常在姜家屋場走動,曾詫異村後山石崚嶒,森林鬱郁,村前泉水清亮,溶洞幽幽,暗思忖,此地山水靈氣必有鍾集。

1983年機構改革後的次年,因工作變動我離開了新寧,先是邵陽,後到了長沙,與姜華的音信也漸稀。只聽說他擔任通訊組長期間,仗義執言,為民請命,撰寫的內參引起中央高層重視,解決了困擾基層多年的行業不正之風頑疾,深受群眾稱道和擁戴,從政生涯也奇峰突起,1987年在縣人大會差額選舉中,被代表聯合提名破格當選為最年輕的縣人大副主任。又聽說,5年多後他調邵陽市人大工作,曾輾轉數個崗位。這段時間因兩地相隔,又無工作交集,我們謀面很少,但依然彼此關注。2008年初,因工作需要我轉崗到省人大專門委員會工作,竟然又遇上了在邵陽市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工作了多年的姜華。不久,便收到他給我的一封長信,還是那樣古道熱腸,仍是那樣激情洋溢,總是那樣認真執著,把在市級人大專委會履職的體會與我分享,並給了我不少工作建議,使甫上任正在調查研究的我,在謀劃新一屆委員會工作時很有啟發。2012年市人大換屆,他離開了實職崗位,還主動請纓,接受我的委託,赴地處高寒山區的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調研義務教育實施情況,從了解鄉中心學校初二以上女生輟學現象入手,推動當地政府綜合施策解決久禁不絕的搶婚陋習,又為花瑤群眾民生辦了一件實事。我一直推崇他面向基層群眾的民本情懷,敬重他不畏艱難的責任擔當,欽佩他戰勝病魔的剛毅自信。這是因為他從崀山走來,身上流淌著扶夷江的基因,熔鑄了丹霞崀山的風骨。

新寧是個古縣,西漢曾建有扶夷侯國,亦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先祖、長沙定王之子的分封地,南宋紹興初年建新寧縣。資江南源扶夷江由南往北流過,不僅溫潤了兩岸的丹霞,而且滋養了千年歷史人文。北宋理學大儒周敦頤署理邵州時曾來巡視督學,留下「蓮潭夜月」、「放生晚眺」等扶夷勝景。清代咸豐年間還與湘鄉齊名,似乎成了湘軍的「搖籃」,蕞爾小縣竟同時湧現出劉長佑、劉坤一、劉光才、江忠源等「中興名將」,形成「隔牆兩制台,對岸兩提撫」的人文景觀。特別是後來澎湃了艾青的詩情,一時間人文薈萃,山水揚名。上世紀80年代初,在知名作家李波的影響下,一批文青奮起,激揚文字,揮灑丹青,姜華即是其中堅持業餘創作的佼佼者。

1982年,由縣文化館編輯的文學小報《扶夷江》同時刊登了我倆的散文,其散文《燕子岩遊記》就是寫的坐落在俄口村後紫雲山余脈的燕子岩天坑溶洞,把個山川形勝、夜燕世界、神話傳說寫得鄉情融融,引人入勝。那時我便開始注意他的文學創作。躡蹤其文學之路,至今已陸續出版散文集四本,恰如其「一諾千金」、「歲月如歌」的文學生涯中「划過藍天的弧光」,吹響「號角聲聲」,一路風光逶迤,餘音裊裊。著名散文家林非這麼評價:「他能夠既寫得形象生動,又抒發情感和思理,而且從自己掌握文字的技巧來說,也都可以看出在經過了苦心的錘鍊之後,已經逐漸向著成熟的高度邁步。」也如文藝評論家張千山所說,其文「氣韻飽滿、神韻生動」,是「鈣質豐富的本色文字」。

姜華涉足舊體詩詞,是從他與我的唱和中得以管窺的。那年我們一起赴城步苗族自治縣調研,感慨苗疆的歷史和發展,我吟了一首《城步長安營小記》,隨後他從手機上發來了和詩一首,雖不是步原韻,但才思敏捷,讓我大為點贊。後來,他讀到我詠崀山的幾首七絕,又給我寄來一首《讀「詠崀山」感懷》,激起了我對扶夷鄉愁、崀山歲月的思念。未幾,竟有一本厚厚的舊體詩詞專集等待付梓了,書名《崀山餘韻》,也是鄉愁綿綿。

「五四」以來的新詩運動,無疑是中國詩歌越過唐詩宋詞這兩座高峰後迤邐前行的高視闊步。然而,「就漢語新詩而言,詩與歌的分化、分家或分手已經很久了」,「對抒情性和音樂性的排斥使得詩歌成為無聲的詩和徒詩(只用於閱讀的書面文體)」,對這種現象,許多詩人和評論家多有腹誹,或呼籲詩界重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舊體詩詞(現代詩詞)在創作、文獻整理、理論研究和多媒體傳播、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整體呈現出復興態勢。舊體詩詞在繼承和創新中力求表達新的時代經驗,實現中國古典詩歌傳統的當代化和創造性轉化,顯示出旺盛的活力」。(霍俊明《2016年詩歌綜述》)姜華正是這樣一位實踐者。

對舊體詩詞的復興,不能簡單以戀舊、復古來概括。畢竟,詩歌從一發源,就被定位為韻文,而相對於散文。除了追求意蘊,講究韻律、可歌可頌是其重要特徵,而非當下一些學詩者理解的「棄音樂化」、「散文化」或將散文分行。中國詩歌的體裁大致分為古體詩、律體詩(又稱近體詩)、自由詩(即新詩),前兩種又稱為古典詩,其中最特別的是律體詩,它是外國詩體中所沒有的。律體詩在魏晉以後興起,極盛於唐朝,一興起就成為中國詩歌演化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一座里程碑。其影響廣泛而深遠,流過宋元明清,餘波至今未息,中國浩如煙海的詩集中,律詩佔了大部分,宋詞元曲也應看做是它的變體化身。著名詩學家朱光潛說過,中國詩的轉變只有兩個大關鍵,第一個是樂府五言的興盛,它的最大特徵是把《詩經》變化多端的章法、句法和韻法變成整齊一律,把低回往複、一唱三嘆的音節變成直率平坦。第二個就是律詩的興起,主要特徵是丟開漢魏詩的渾厚古拙而趨向精妍新巧,即講究字句間意義的排偶和聲音的對仗。它是詩歌從「自然藝術」發展為「人為藝術」,由民間詩發展成文人詩的標誌。為《唐人絕句選》做注的陳新先生認為,律體的出現,即是中國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分水嶺。由於律體詩嚴格規定平仄的協調,使聲調抑揚悅耳,加上對仗的配合,使修辭美化。在當時,無論歌吟或閱讀,都一新耳目,產生高度的美感。

誠如姜華所言,他這些年不斷的業餘創作,其中不乏與崀山有關。正是崀山的魅力,喚醒了他沉睡的詩詞細胞,激勵他文學創作的堅守和成長,他與崀山結下了難割難捨的緣分。在他的詩詞吟唱里,崀山是最美的,「駝峰高聳將軍酷,無限風光在醉霞。」描丹霞如酒紅,想像力奇瑰。他寫辣椒峰,「王母擺宴辣椒紅,落下一支樹崀峰。」奇思飛揚,把仙界人間羨艷的西王母瑤池宴擺成了辣味十足的湘菜席。

詠史抒懷佔了他詩詞相當的篇幅,如《盧溝橋》、《瞻白帝廟》《詠長城》等。我尤喜《念奴嬌·觀紅旗渠》,「古往今來,有誰望,絕壁天河真現?紀念館聆聽故事,淚珠無不頻見。一釺一錘,懸崖蹦跳,苦樂驚霜月。太行山上,一時多少豪傑。」太行豪氣,苦樂情懷,躍然於胸。還有《七律·謁粟裕故居》頷聯,「七戰七捷驚寇膽,三提三讓美胸懷。」高度概括了戰神一生的赫赫功勛和高風亮節。他的抒懷詩篇,直抒胸臆,寫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如「樂為百姓解憂愁,時刻摩拳等候。……著文犀利訴根由,總理開言成就。」(《西江月·解憂愁》)「多干少言銘父訓,廣為社稷償宏願。莫空談,趙括誤軍國,勤實踐。」(《滿江紅·天降任》)他的田園風景詩亦有不少清麗佳句,如寫月牙泉,「夜朗星稀落月泉,人間天上兩團圓。」寫山村,「青山依舊斜陽晚,幾度黃花舞秋風。」寫紫薇園,「錦繡千疊夾道過,花叢萬縷巷中穿。」

翻閱其詩稿,與他討論用韻和平仄,他直言採用的新聲韻,也就無從以平水韻來衡度。對此,他有自己的研究體會,「知舊韻,用新韻」。以科學、規範、準確的現代拼音為基礎,新聲韻易於掌握,使用方便,更有利於詩詞文化的普及。我想,這也許是中國古典詩歌傳統當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乃舊體詩詞復興活力的關鍵所在吧。

以苦吟著名的唐代詩人杜荀鶴曾說過:「辭賦文章能者稀,難中難者莫過詩。」 何為難?詩聖杜甫也早作了解讀:「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追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境界,必須經過鍊字、鍊句和煉意的過程,一個「煉」字,足以顯示其「難」。煉意,即「意在筆先」,立意在先,追求意境,遣興寄託。作舊體詩詞,最看重的就是重鎚煉,求意境,講氣韻,簡約中蘊藏豐富,淡薄里包涵厚重,方寸間張揚恢弘。我期待姜華在舊體詩詞當代化的創作實踐中,有更多的佳作問世,有更多的體會與我們分享。

作者簡介

《愛你》系列期刊可常年征訂,全國各地報刊亭有售

( 責任編輯:青筏)

INFORMATION 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你雜誌 的精彩文章:

親情:這張「餵奶照」火了!我竟然看了20遍………

TAG:愛你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原創|來生
原創 站起來誦
原創 我們等你回來
【原創】草原等你來
原創?您本從宇宙而來
原創 讀來讀往
原創 | 漂洋過海來騙你!
世道從來不溫柔#米筐原創
原創|你愛的她
原創:緣來,緣去
於中華原創詩歌:你從沂蒙山走來——致黃開軍同志
原創故事:有種,你來鬧婚
原創:給你一座大山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原來是佛祖和老子的原創
「原創詩詞」折桂令·緣來緣去
「還我河山」竟不是岳飛原創!是後人從岳飛的字跡里拼湊出來的
原創故事 小年獸下山
原創|讀金粟山
我的秋天原創
「原創標」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