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朝鮮族風情
朝鮮族,在朝鮮語或韓語語境下,「朝鮮族」、「???」的稱呼特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是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人。在非中國地區生活的朝鮮民族人不自稱」朝鮮族「(???)。韓國人自稱「大韓民族「或「韓民族「,朝鮮人自稱「朝鮮民族「,中亞高麗人自稱「高麗人」.
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是東北淪陷時期時期陸續被日本從朝鮮半島作為政治移民強制遷徙至東北逐漸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朝鮮族約有183萬人。朝鮮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國吉林省延邊州,朝鮮族通用語言為朝鮮語,其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
朝鮮族飲食以清淡為主,少油膩。稻米是朝鮮族最普遍的主食。石鍋拌飯、紫菜包飯、韓式炒年糕、辣白菜炒飯等都是朝鮮族飲食中常見的飲食。朝鮮族飲食中常見的麵條有冷麵、骨董面、雜菜等。與其他飲食文化不同,湯在朝鮮族飲食中不是飯前或飯後的配菜,而是與主食一起食用的主菜。朝鮮族飲食中的湯一般放有肉或海鮮。常見的湯有參雞湯、大醬湯、先農湯、水餃湯、泡菜鍋、純豆腐湯、海帶湯等。
泡菜是朝鮮族飲食的重要部分,但由於韓式泡菜主要是通過腌制製作,並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為「泡」出來的菜,因此,以漢字音譯的方式將韓式泡菜確立為新的辭彙——辛奇。
朝鮮族能歌善舞,無論年節喜慶,還是家庭聚會,男女老幼伴隨著沉穩的鼓點與伽倻琴,翩躚起舞習以為常。
朝鮮族人民熱愛體育運動。摔跤是他們的古老的體育和娛樂活動,盪鞦韆和跳板是婦女最喜愛的娛樂和體育活動,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愛好的體育活動。
朝鮮族人民特別重視教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興辦了不少學校。有「寧肯啃樹皮,也要讓兒女上學」的好傳統。解放後,各地紛紛建立「家長會」、「董事會」等民間辦學組織,自籌資金、材料,辦起了幾百所中小學。
朝鮮族民居多為山頂式的黑瓦白牆建築,朝鮮族住房的構造,主要是木構架承重。地基用土墊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邊再砌上石塊。外牆也是先立起木框架,兩面編織草繩或柳條,外抹泥漿,白灰罩面,中間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牆的。除城鎮住宅有簡單的院牆外,農村通常不建院牆而和左鄰右舍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1)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系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彩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艷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其豐富多彩的民族服裝,是朝鮮族人民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的體現。2008年6月7日,朝鮮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朝鮮族服裝呈現出素凈、淡雅、輕盈的特點,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朝鮮族女裝短衣長裙。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色彩十分鮮艷。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朝鮮族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2)飲食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蔥、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麵,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麵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面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衛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3)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4)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裡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著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5)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6)婚姻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說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身穿禮服胸佩紅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進一無人的房間——室內擺放一桌豐盛酒席,女方給新郎連斟三杯酒。其後,新郎將酒菜各選一點,用一張白紙包上,帶上一瓶白酒,請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愜意,女家招待甚豐。接著女家又給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飯,裡面埋上三個雞蛋。新郎要剩半碗飯一個雞蛋給新娘,象徵此後共吃一鍋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永成鸞鳳之好。 儐相於席間也選一點菜肴,帶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儀式結束後,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禮,以謝玉成。然後新娘帶妝奩上車與新郎回家。
回歸途中,趕車人故意把車趕進橫壟地里任其簸簸,同車人歡笑一團,樂不可支。車進村邊,村人穿民族服裝,載歌載舞迎接新娘。此時由男家向趕車人獻出一小桌酒菜。宴罷,趕車在村中轉幾圈,再乘興將車趕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車後,步入屋內舉行婚禮,儀式與在女方家相似。儀式後,在場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時,新郎新娘「三問三答」,其內容是對老人的尊敬、對幼輩的愛撫及雙方海誓山盟之類的話語。宴罷,客歸,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畢。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由洱海周邊的土著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融合形成的少數民族:白族風情
※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的少數民族:瑤族風情
※信仰「摩教」的布依族:布衣族風情
※大草原上的天之驕子:蒙古族風情
TAG:塵曉屋 |
※尋訪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感受遺韻悠悠古風和濃濃民族風情!
※別緻苗侗人文,特色民族風情
※好美的民族人物風情畫!
※民族的特色,文化的傳承!——杜玉華民族風情水彩畫!
※凝聚貴族氣質,奢華風情的法式宮廷!
※能歌善舞的巴拉人,到處洋溢著濃郁的康巴藏名族風情!
※潑水節—傣族民族文化風情,還有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呢
※感受人文之美,體驗民族風情
※一組漂亮的水彩畫,唯美民族風情!
※今秋必火的民族風美甲,清新風格的異域風情不要太美哦!
※日耳曼民族的風情
※貴州民族風遇見阿根廷風情 「數谷之聲」上演別樣浪漫
※傣族蒙面情歌會演繹神秘浪漫風情
※西雙版納之行《二》——移風易俗的民族風情,古老而又神奇的村寨,它是夢的故鄉
※鶴慶傈僳民族風情,不一樣的美!
※最著名的古建築,分別代表了各自的民族風情
※被佟麗婭的造型美哭了,穿民族公主裙演繹異域風情,少女氣質驚艷
※鬥魚直播平台奏響民謠風情,「專治吹牛」少女花粥民謠大咖!
※各國最著名的古建築,分別代表了各自的民族風情,你知道多少?
※全域旅遊的思考:在府谷建設「塞北古代少數民族風情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