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初中生哲學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淺談初中生哲學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 概念界定

1.哲學教育:

本文所稱述的「哲學教育」具體指的是以中西方文化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為縱線,以對具體的思想家和宗教的觀點的了解和思辨為橫線的教育。鑒於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這門課程只能是「了解」的性質,它要達到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以此來指引自己的正確人生的前進方向。並非研究性質。它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梳理人類發展的歷程,二是了解具體的哲學家(思想家、學者)的哲學思想,三是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進行思考和辨析,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來指導自己的人生。

2.中學生:

鑒於作者本人一直從事的是初中學生的教育工作(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故本文中的「中學生」一般指的是初中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包括高中生。

3.價值觀(念):

如無特別標註,本文的「價值觀」應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亦即通常所說的「三觀」。具體一些,就是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善惡的分辨與選擇能力,或者也可以說是人對自然、社會、自己的思考與認識。價值觀外在地表現為個體的處事行為和社會秩序,內在的表現則是個體的素質。

二、 概述

在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下,對中學生的哲學教育是極度缺失的,甚至很多本科大學都沒有哲學這一門課程。拋開客觀因素——如學生無法理解「艱深」的哲學、沒有專業的哲學教師等——不說,整個國家對哲學的忽視是顯而易見的。而反觀西方國家則是另一派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些國家很早就有專門的哲學教師和哲學課程,即使哲學課程並不像傳統課目那樣「重要」(課時、考查等),但是學生都能接受到專門的哲學教導和啟發。

一直以來,中國教育最為注重的都是學生對客觀知識的學習,當然這也是國家考試和評價制度的必然結果。隨著近年來教育體制的改革,一些好的評價制度和招考制度正在不斷地完善;各級教育部門和具體的各級學校(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也廣泛開展了對課程、課堂、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改革的成效正在慢慢凸顯出來。改革的方向就是由對客觀知識的學習轉向對學生個人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管理和評價也從死板的管理和單一的考試成績轉向綜合素質(人的全面發展)的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培養人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思維水平的哲學課程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直以來,出於政治意識形態的考慮,我國都施行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化的到來,意識形態早已被邊緣化。很顯然,現在再來談這些是不合時宜的。似乎國家教育部門也認識到了這種情況,從一直飽受爭議的《政治》學科改名為《道德與法治》這一事件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三、 哲學教育的緊迫性

1. 後現代社會人的處境

所謂的「後現代社會」,簡而言之就是人類在完成(或者部分地完成)工業化和信息化革命後的下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人類由之前(現代社會)的享受工業化和信息化帶來的舒適與便捷轉向開始承受工業化和信息化帶來的對整個社會(國家)和人類生活的負面影響。這是這個解構主義時代,人類必然面臨的痛苦。

進入工業化時代後,工業的瘋狂發展使人的地位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最具體的表現就是手工生產(農耕時代)時代人的身體力行的必要性被機器逐步否決和取代了。同時,信息化時代信息的爆發性增長在為人類社會創造了無盡的價值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的便捷是過去的時代所無法比擬的)也帶來了巨大的弊端,就是人們被動地捲入了巨大的「信息洪流」之中,各種低俗的、娛樂化的、無聊的信息充斥著網路,由於個體的學識、生活經驗和分辨能力的差異,導致了絕大部分人的價值觀的混亂,而這種狀況最終將會導致整個社會的迷茫和混亂,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結果。

然而這個問題並不是靠純粹的知識教育和考試可以解決的。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哲學思考一直是整個人類發展航程中的風向標。無論是中國古代的聖人們,還是古代希臘羅馬的先賢們,他們對宇宙的思考和觀察,對社會(國家)倫理和秩序以及個人命運(精神與物質的關係)的思考都一直引領著國家和個人的精神發展和生活實踐。但是進入了近代以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無數的局部戰爭,商業化社會人們對物質利益的瘋狂追逐所導致的人性的萎靡無時無刻不在挑戰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對自己的命運的思考與把握。總之在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人的精神的萎靡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所以,重建人的價值觀念和新的社會秩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這更是無數教育工作者的偉大使命。

2. 基礎教育面臨的困境

不只是中學,連從事高等教育的同行們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今廣大學生們的人生迷茫和價值混亂。特別是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們,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念的塑造和形成的初始階段,由於學生家長的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的落後與不當,加上社會秩序(倫理道德)的失序以及信息的混亂,事實上很多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已經形成了非常不好的習慣和錯誤的價值觀念以及不得當的處事行為方式。近年來各種校園欺凌事件,在校學生失當的各種行為的頻繁發生就是最好的印證。

而令人驚異的是,社會(媒體、輿論)對學校教育的不理解和專門故意「挑刺」的行為已經脫離了「監督」和「評價」的正常範圍;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期待卻越來越高,完全不顧家庭教育(監護人自己)的責任缺失,一味地要求學校教育,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託付」給學校教育乃至教師的身上!這是學校的老師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然而,即使面對再多的教育困境,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退縮逃避?!

要把那些行為失當的學生「轉化」成「好學生」(幸運的是,在如今素質教育大旗的引領和評價制度的改革之下,「好學生」的標準正在發生可喜的變化,它正在逐漸擺脫單一的評價方式而轉向多元化的評價,而且很多家長也越來越認可一些比較好的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無疑必須要對他們進行價值觀的引導和重塑,而價值觀的引導和重塑僅僅靠知識學科(例如語數外政史地生音體美信等)的「穿插性」的非專業具體的脫離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教育和德育課程(例如道德與法制)的道德說教是很難收到更好的實效的。這個時候,專業的哲學課程就有出場的必要。

四、 哲學教育的可能性

1.中學生的思維水平

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實是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絕大多數學生都還停留在形象思維的層面,很難進入抽象思維的更高的層面。但是哲學也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枯燥知識,哲學也有它生動可愛的一面,這要看教的人怎麼去教(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教授的方式、講授語言的組織、課堂的組織方式等等)了。也就是說,把課程設計得科學、合理的話,中學生是完全能夠接受專門的哲學教育的。

2.社會發展的需求

正如前文所述,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整個人類都在面臨的困境,各個國家也都在想方設法進行彌補和挽救。重建個體的人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建立健全法制環境是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的兩個辦法(再也找不到第三個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個體價值觀的正確與否也是法制社會是否能夠建立和維持的基礎。所以,以重建價值觀念為根本目的的哲學教育是一個必然趨勢。

五、哲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按照初中生的思維水平,哲學課程的設置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課時安排:每周一個課時,每學期不低於2個課時。不宜多,多了,學生無法消化;不宜少,少了,課程授課的連續性和學生學習的整體性得不到保障。

(2)內容選擇:選取內容要簡單,讓學生能理解;內容要具有連貫性和整體性,切忌碎片化;所選內容要和學生實際生活有聯繫,不能過於抽象。

(3)課堂組織:根據具體的授課內容靈活選擇上課的形式,例如開放式的討論課、靜默的思考寫作課、室外的觀察實踐課等。

(4)考察方式:哲學課程的考察以書面考察為主,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於某個問題的看法,對某些社會現象的分析以及從中表現出的個人價值觀念。

(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小河向西流 的精彩文章:

人生最美的事就是:旅行和攝影,還有詩歌
王石辭職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TAG:一條小河向西流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的教育是否需要專業性
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欣媽教你學英語-淺談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也是要智慧的
淺談家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淺談學生教育
家長再教育的重要性
觀點〡孔見:大力推廣書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音樂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盤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你培養出三好學生
文化再生產的教育社會學解讀
高材生犯罪——教育絕不能製造博學的惡魔
劉老師教育手記:教育的核心在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錘鍊黨性修養 提升業務素能——我院開展紅色教育和綜合素能培訓
論家庭教育中,母親的重要性
早期培養,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學籍管理的現狀與對策
性教育不能等孩子長大再開展
跟著人們對教育變革的反思,全社會的教育理念愈加科學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