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良成:帶著鄉音去漂泊
帶著鄉音去漂泊
翻閱一本彩色插圖的《全球最美的 100 個世外桃源》,讀到邦喀島部分時發現,本來是介紹旅遊勝地邦喀島的文字,卻在正文的前面冒出一句: 「帶著鄉音去漂泊。」我有些奇怪,卻又被這句話莫名其妙地感動了。
本來是隨心所欲亂翻,因為這句話,我很用心地讀了下去。
原來,邦喀島是位於馬來西亞西海岸,正處馬六甲海峽中心地帶的旅遊勝地。很早的時候,這裡只有天上的雲朵、起起落落的月亮太陽和島上的鳥音和鹿群的蹤影,從來沒有什麼人上來過。文字介紹,島上的居民都是以捕魚為業,祖先有點像誤入世外桃源的武陵人,只是居住了下來沒有再返回罷了。
當初,這些外地的漁民劃著自家的漁船隨著魚群和季風無意間漂流到了這裡,看到這沒有人煙的小島,海水清澈潔凈,島上靜謐而安逸,就到靠岸的水裡建起了浮在水面上的小樓,不再回去了。其中大多數是我們中國人。人一多,浮樓就成了片,成了村子,於是就在岸上的椰子林里修起了道路,蓋起了寺廟。這裡的寺廟都是我們中國南方的樣式,這裡的大部分漁民至今都還操著濃厚的閩南鄉音。
啊,我明白了, 「帶著鄉音去漂泊」原來是邦喀島華人祖先的寫照。
不過,曾經荒涼的小島如今早已開發成世界級的旅遊勝地,上面不乏現代化的設備。但質樸自然的海外鄉村氣息,仍然是邦喀島給遊客的最真實的感受。
邦喀島的景緻,流露出獨有的靜謐之美。
這裡的海,遠離現代化的都市,纖塵不染,蔚藍清澈。站在岸邊,竟可以看清海中的珊瑚、貝類、熱帶魚。沙灘是細潔無瑕的白沙,映襯著蔚藍大海的透澈;每當落日餘輝揮灑在海面上,顯現的又是另一種異域風情。如果你隨船夫下海,主人會順手撈起蛤子和生魚讓你現場觀賞。
小島東岸的漁村,民風淳樸,漁船、人家和漁港風光,都是攝影家獵奇的對象。在這裡,可以看到奇妙的馬來鄉村木屋屹立在耶林的樹蔭下;透過木屋的屋頂和椰樹林,可以瞥見白沙和閃爍著微光的藍色海洋。離開村子走到森林裡去,你會有機會碰到羞澀的鹿群或是嬉戲的猴子在林中疾走。
浮樓連綿數百座,當夜幕降臨,島上漁村的燈火和海上漁火相映成趣。點點星光,迷醉了無數漂泊的冒險者和思鄉的遊子。
不知為什麼,我特別羨慕這些海外遊子的後人,對於他們祖先漂泊而富於冒險的人生經歷有一種強烈的共鳴。是不是因為我的祖先,也一樣有著「帶著鄉音去漂泊」的經歷?
若干年前江西大荒災,逃荒的人群爭相向荒涼而人煙稀少的湖南湧入,其中有一大家子,漂到湖南境地就只剩強壯一點的兩弟兄了。他們一起忍著劇痛,揮淚掩埋好自己的父母弟妹等親人,在他鄉異地開荒闢土,安置好自己的落腳點,慢慢又各自與當地人聯姻,繁衍出遍布桃源各地的子孫—— —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桃源向姓人—— — 雖然都是姓向,但各屬不同的兩個祠堂。
人都有一種追念祖宗、尋根覓祖的本性,每當姓向的人遇到了一起,就互相打探,你是哪個祠堂我是哪個祠堂。即便不是真正的本家,也會很欣慰:我們各自的祖宗原來都是患難與共的親弟兄呢。實際上,這樣的經歷絕不只我們向姓,在我們湖南一帶,李姓、張姓、劉姓、馬姓等等都是這樣的滄桑史。
「帶著鄉音去漂泊」說的是邦喀島人的祖先,又何嘗不是我們向姓人祖先甚至我們整個華夏祖先繁衍生息的寫照!
我們生活在世外桃源,可我一直想像著我們向姓人真正的祖籍—— — 江西那個只聽說卻從未去過的地方,到底是在什麼地方。
如今,只要碰到江西老表,心裡就會湧上一種格外的情感。而他們—— — 如今這些幸福的邦喀島人,他們還知道自己是華人的後裔嗎?他們會關心自己的祖籍—— — 大陸現在的情形嗎?
——————————————
向良成,桃花源一中高中部語文教師,校刊《桃花雨》執行主編,《天祿詩社》社員。
※清萍:朋友系列
※下里巴人:冰雪情思
※【高舉閣 散章】 聶難: 有風吹過 (六章)
※【高舉閣 散文吧】晚風:海的遐想
※三十二號的詩 5首
TAG:高舉閣 |
※清澈的童心,親切的鄉音
※武漢人 這些帶著鄉音的老童謠,你記得的有多少?
※留住鄉音,守護鄉韻
※鄉音,就是一座城獨有的記憶
※廬江鄉音里的年味,好親切,好親切……
※探古尋幽賒店小鎮,一個人的旅行,再聞記憶里的鄉音
※餘音無字的鄉音
※離家太久,還聽得懂鄉音嗎?
※鄉趣·鄉音·鄉愁/賈善耕
※許昌方言,流淌在血脈里的鄉音
※流淌的鄉音 邱朝平
※鄉音難忘鄉情珍貴
※楓橋寒山詩 鄉音載鄉愁
※如果鄉音都死去了
※聽鄉音敘鄉情,溫州僑聯《親情中華·傳奇溫州》來荷慰問演出圓滿成功
※最是鄉音催人淚
※李天珍:走不出的旮旯,改不了的鄉音
※老茶客 遂寧鄉音三則
※濃重鄉音「搞暈」民警 這位迷路阿婆能找回家人嗎?
※古詩新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