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不幸遭受網路暴力,請寬恕久病不治的施暴者

如果你不幸遭受網路暴力,請寬恕久病不治的施暴者

吳昕哭了,一向在快樂大本營以樂天開朗形象出現的吳昕,近日在《我們相愛吧》節目中,與潘瑋柏聊天時,談及網路暴力曾經對自己的傷害,不禁淚崩現場。令人感嘆的是:就算是表面上再光鮮艷麗的明星,背後也有著令人心酸的一面。同時,這條新聞又一次引發了大眾熱評,但是評論區大部分的內容是這樣的:

「自己沒能力怪誰,主持不好,演戲不好,顏值一言難盡,錢掙夠了,該退就退吧。」

「只不過批評的聲音多了一些,我真的不喜歡她,在節目里只會裝傻充楞。」

「天天與嘉賓亂組CP,炒作,現在還是炒,反正怎麼炒都不會紅。」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網路上充斥著這麼一群人,

他們並不關心所遇見的事件是否是事實,或者是否是事實全部,

他們只會跳出來,躲在鍵盤後或冷嘲熱諷、嘩眾取寵,或挖空心思揭露別人的隱私,

借著他人的隱私,宣洩著自身的情緒或者慾望,或不論是非,橫加指責。

他們所有的評判,似乎都在為了彰顯自己比他人高明,所發表的言論都是真理,

而由於虛擬世界的匿名性和隱蔽性,使他們放棄自我約束能力,

現實中不敢或不能表達的,借著網路可以肆意宣洩,

絲毫不用擔心也不考慮自己的言行可能對他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

是什麼因素讓生活中那些看似正常的人成為了網路上的鍵盤俠?

2006年美國一名13歲的少女梅根·梅爾,因為身材肥胖,患上抑鬱症。現實生活中她缺乏朋友,母親為了使女兒可以融入社會人群,同意了梅根上網的請求,不料在遭遇鄰居假扮男生捉弄她的情感後,其他網友也加入了這場網路暴行,罵她娼妓、肥婆,不明就裡的一群人不斷跟帖殘忍地落井下石。

「媽媽,這些人太恐怖了。」一開始梅根用她能想到最難聽的話回敬侮辱她的人,不料,最後換來更加變本加厲的咒罵,這徹底擊碎了她本就脆弱的承受力,在給母親打完電話後的一個小時,這個13歲的女孩在自家卧室自殺了。

這是美國第一起網路暴力事件,因為某一件不明真相的事件,人們肆意發泄憤恨與傷害。這並非是偶發事件,每一個上過網的人都曾目睹或親身經歷過刻薄的言論。萊德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舒樂說,他稱自己的研究領域為網路心理學。據皮尤研究中心網路與美國生活項目在2011年發布的研究報告,成年社交媒體用戶中,約69%表示「曾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人們用刻薄惡毒的語言攻擊他人」。

與傳統的暴力不同,高科技暴力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人們彼此之間甚至永遠都不必要見面。面對匿名的網路暴力,受害人往往無處可逃。

而現代網路暴力的人群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暴力話題的引導者、開發者。

另一種是某件事發生後,熱衷於評判圍觀並且容易與他人觀點發生衝突的路人。

我們先來看看一號鍵盤下,他們喜歡挖人隱私並大肆人肉,通常是暴力話題的引導者,他們不管事情的真相是否如同自己想像那般,反正要先把自己心中那面正義的旗子扛起來。

但是,對於看似張牙舞爪、站在輿論漩渦中心指點江山的一號鍵盤俠,在現實生活中卻對安全感有著極度的需求,這群人普遍陷在對未來世界不可把控的恐懼中,他們通過尋找行為參考、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而採取偷窺、挖掘他人的隱私,並從中找到生活沒有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慰藉。

並且,人生活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所不願讓外人知道的隱私,為了不讓自己的隱私暴露而影響已有的生活,他們通過打探別人的隱私為自己設置一道安全防護,他們這樣做,在潛意識層面,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隱私受到威脅時用以威脅他人,二是借他人的過錯來完善或提醒自己。

人類普遍都存在窺私心理,尤其是對公眾人物,當然在窺私慾里,與性有關的最能引發關注熱潮,還記得2008年的X照門事件嗎,它曾一夜之間創下2000多萬的回帖率,滿屏都是人們對他人性隱私曝光後,借著別人的身體,站在道德制高點竭力地羞辱,釋放著被壓抑許久的慾望。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下,性的話題直到現在仍處於羞於言表的狀態,然而,被壓抑的,並不等於不存在,禁忌越多,偷窺的慾望只會變本加厲找尋發泄的出口。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們對別人隱私的窺探欲,來自於童年對自己來自哪裡的好奇,兒童通過窺探父母的情感隱私來了解自己,並獲得安全感,是一種正常的欲求。因為人類普遍都有渴望知道與「控制」未知的心理慾望,希望有神一般魔力,如果父母可以滿足孩子探求未知的慾望,理論上講,長大後,這個孩子並不會熱衷於八卦他人的隱私。因為正常表現得以滿足,就不會出現異常現象。

有些時候,對於性的教育的缺乏,很多孩子並未得到過滿足,而慾望被深深壓抑的人,長大後就會比較容易將自己壓抑的慾望、憎恨或者期待投射到他人身上,借著他人的事情,依靠自己的想像,在意念上發泄自己的攻擊欲,在心理上得到報復性或把控全局、勝利的滿足。

而對於二號鍵盤俠:他們更熱衷於評判圍觀並且容易與他人觀點發生衝突,對於這群人來說,他們不能夠接受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不能接受其它人對生活有不同的見解,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就沒有被允許過表達自己的意願與想法。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原本已經獨立的思想早已被扼殺了,在扼殺的過程中,一個人為了將不愉快或者不能接受的慾望、情感、情緒從意識層面消除,就會產生防禦機制。

而在眾多防禦機制里,有一種叫做與攻擊者認同,指的是:我們會以「虐待」的方式對待一個人,因為有人曾虐待過我們。

換句話說,一個沒有被允許過可以表達自己意願與想法的人,也很容易去做扼殺他人表達自己的意見的事情,他們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敵意,殺掉別人思想的同時,狹隘了自己的世界,他們無法接納別人與自己不一致,他們樂於從眾、希望獲得群體認同感,傾向發表符合「主流觀點」的言論,以至於不會讓自己陷入孤立、排擠的狀態,但是由於缺失自我的感受與思想,他們生命里充滿了憤怒與痛苦,用一種苦大仇深的方式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這群人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的管理相當薄弱,他們往往不分場合,不分對象,急於向人們表現自己的高明,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所看到,或者評判的事件,有時可能只是一種假象、或者不過是自己主觀願望的投射。

PS:(投射是指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投射作用的實質,是個體將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為特徵推測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樣存在)

他們並不清楚,很多時候,親眼所見未必是真。他們也無法理解,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有很多種。記得一個小學生曾經舉著一個帽子問我:「阿姨,這頂帽子是什麼顏色的?」

因為忙著手上的事情,我就隨意看了一眼,回答道是紅色,沒想到,孩子轉過帽子的另一面說道:「它也是黑色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問題,只會盯著問題的某一個面,卻忽視了,當角度變了,或者內容就變了,但是這個不同的答案依然可能是正確的。

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任何的存在都值得尊重,不要從傷害他人作為治癒自己創傷的開始,也許當我們認識到對於一個人的了解,是需要參與交流,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也許當我們可以允許別人接受或者拒絕我們的建議,也許當我們越有能力允許不同的聲音或意見存在,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寬。

在狹隘的社會視覺底下,

一些被多數人認為不合常規或三觀不符合主流人群喜愛的人們,

似乎經過許多努力,仍無法被受眾接納。

這群人,就好像脫了隊的螞蟻,獨自飽受風雨的折磨,苦苦尋覓愛與希望,

但又擔心索愛的過程被同伴厭惡。

仔細想想,在自然生態中,連螞蟻都懂得齊心協力,大象都不會拋下同伴起身離去,

而在人類的世界裡,不但連出手相助都是渺茫,

甚至,用自己最大的惡意冷酷地傷害著與我們完全不了解的同伴。

別總躲在角落偷望著這個世界,鼓起勇氣走出來,告訴它,你如此愛它.

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

——《了不起的蓋茨比》

公眾號所有內容版權歸曉得么團隊所有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二願:親友等閑無變故
從兩幅手繪,看認知角度的差異導致的思維距離,以致於產生矛盾和衝突
當看籃球累了的時候,我們可以探索泰國-普吉島!
商經知必考100題之23輯-上市公司收購制度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與陳翔分手後家人遭受網路暴力,毛曉彤忍不住發聲:私事不要再提
《我不是葯神》:病人吃不起葯,不惜冒遭受牢獄之災的風險也要走私,到底是誰的錯?
讓諸葛亮自嘆不如的奇才,有他在,劉備不會遭受夷陵之敗!
努力變美的你不應遭受惡意
花都未婚媽媽長期遭受暴力對待,男友卻消失不見蹤影?
高雲翔仍不允許被保釋,遭受打擊身體抱恙緊急入院,病情尚不可知!
某網紅哭訴曾遭受迫害經歷,裴秀智為其聲援,稱自己不能放任不管
為何稱讚科比的意志,看看他生涯遭受的傷病卻依舊不可阻擋!
為何戰俘寧願遭受嚴刑拷打也不泄露軍事機密?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不良習慣讓人遭受睡眠障礙!如何才能睡得好呢?
曾志偉遭受史上最嚴重網路暴力,這一次大家卻都不同情他!
一旦放縱自己,就可能遭受無間地獄的痛苦
台灣雲豹有雲紋偽裝不容易被發現,但還是不可避免遭受捕殺導致滅絕!
李准因恐慌障礙轉役,誰還記得他曾經遭受過長達1年的網路暴力?
越戰中美國遭受嚴重打擊,為何卻不使用原子彈?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明星也不好混,曾志偉因嘴賤被打,而她遭受暴力後選擇了自殺
好友為馬蓉媽媽抱不平,馬蓉一家人遭受網路暴力苦不堪言
雖然遭受了窒息般的母愛 但朱雨辰並不是媽寶男 這難道不可貴嗎
恐怖的太空!宇航員可能遭受永久不可逆轉的損傷
恐怖的太空!宇航員可能遭受永久不可逆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