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鈴木部隊、板垣師團,日軍軍隊番號為何加上師團長名字?

鈴木部隊、板垣師團,日軍軍隊番號為何加上師團長名字?

文 | 白孟宸

抗戰時期中國的新聞報道中,經常會在日軍師團的番號前面加上師團長的名字,以示強調,例如「板垣第5師團」,甚至乾脆簡稱為「板垣師團」。而日本國內的報道在這方面則顯得比較混亂,首先大部分情況下日本報道不會出現「師團」這樣的字眼,偶爾出現時一般會在師團番號上加上一些地名,例如「廣島第5師團」,在1939年之前,直接將「第5師團」稱為「廣島師團」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與「師團」、「旅團」等鮮有出現相對應的,是日本當時的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例如「兵團」、「部隊」這樣奇怪的單位。更有甚者,日本當時的新聞報道,包括日軍的正式文件中,經常將某一師團的番號略去,直接用一個字代替,例如「鯉兵團」、「楓兵團」、「玉兵團」等,讓對日軍不太了解的人看後感到一頭霧水。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日本軍隊在所謂「保密防諜」方面偏執的要求。在中國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本軍方為了防止外國間諜通過分析日本國內的新聞報道,推測日軍各部隊的駐地和規模等情報,專門要求媒體在提到日本的師團和旅團時,以「兵團」替代,與之對應,聯隊和大隊稱為「部隊」,中隊和小隊則稱之為「隊」。

中國當時以日軍師團長姓名代稱其指揮部隊的方式,日本軍隊早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時期就在使用。使用的理由,主要也是給中國方面的情報人員分析日軍編製製造困難。隨著中國全面抗戰的爆發,越來越多的日本部隊在中國戰場遭遇重創,當時日本國內的新聞媒體,為了粉飾這一情況,經常將遭到重創的部隊「包裝」成以一當十的勇武部隊,為了突出指揮官的高明,日本記者經常會用大隊(團級單位)指揮官的名字來命名「某某部隊」。而日軍在官方文書中,則通過加上指揮官姓氏來區別「常設師團」和新編成的「特設師團」。例如在諾門罕戰役中被蘇聯紅軍重創的第23師團,屬於1938年成立的三單位制「特設師團」,因此在日軍的文件中一般用師團長小松原道太郎的名字命名,稱為「小松原兵團」。

不過,日軍很快發現,用指揮官名字來命名新部隊會帶來很多麻煩。尤其是考慮到面對中國抗日武裝的猛烈打擊,不少日軍部隊損失慘重,指揮官被撤換甚至被擊斃,部隊代稱也只能跟著變換,以至於很多基層日軍官兵自己也弄不清本人是隸屬於「鈴木部隊」還是「小林部隊」。為了統一和規範各部隊的代稱,日本陸軍在1940年頒布的《1940年陸軍動員計劃令細則》中,詳細規定了各級部隊的代稱編製規則。

首先,對於師團和旅團級別的部隊,統一授予一個單一漢字的代稱,即所謂「兵團文字元」。這項舉措受到了大部分師團的歡迎,但1937年以前就存在的常設師團卻並不滿意——它們的特權被取消了。

實際上,日本陸軍最初的師團級單位,是所謂「鎮台」。1888年鎮台被廢止,各鎮台直接改編為日本陸軍的最初7個師團。日俄戰爭之後,日本陸軍單位基本維持在20個以下。這些師團分別對應日本國內的十餘個師管區。由於其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宇垣軍縮時期,日本陸軍師團總數不斷發生變化,師管區總數也隨之變化。但各師團的兵源籍貫卻穩定下來。於是各部隊就根據兵源和駐地給自己起了和地名相關的代稱。例如第18師團,因為最初駐紮在久留米,因此也被稱為「久留米師團」。

不過以所在地代稱部隊,仍顯得啰唆,各師團私下也自行約定俗成了最初的單字「兵團文字元」,例如駐紮在天皇身邊的近衛師團,自稱為「宮」;駐紮在廣島區域,善於登陸作戰的第5師團自稱為「鯉」;最初由北海道駐屯兵改編而來的第7師團自稱為「熊」。最有意思的代稱,要屬駐紮在大阪的第4師團的「淀」。

第4師團當初挑選「淀」作為代稱,主要考慮是淀川從大阪穿過,據說也有如魚得水的含義,對大阪人自己算是吉利的詞語。但相對熊本、仙台等地的「鄉下人」,大阪人的城市氣息很濃,不少士兵祖上根本就不是武士,而是商人或者平民。而大阪在日本歷史上最出名的事件就是德川和豐臣政權之間的大阪攻城戰,傳說導致豐臣政權崩潰的紅顏禍水恰巧名叫「淀君」。這樣一來,其他日軍官兵看不起大阪城的少爺們,私下常常將「淀師團」解釋為「淀君的師團」。

1940年當日本陸軍為各師團和旅團制定「兵團文字元」的同時,也為下級部隊制定了代號規則。各聯隊、大隊等,在所隸屬的師團或旅團的「兵團文字元」後面,加上3到5位數字組成的編碼,作為各部隊的「通稱番號」。為了避免在基層官兵中造成混亂,日軍規定各部隊的通稱番號中的數字部分是永久不變的,如果所屬部隊隸屬發生變化,只修改第一位的「兵團文字元」。但在實際中,經常出現因為寫錯「通稱番號」這一串數字導致家信被寄丟的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朝鮮戰爭志願軍空軍實戰情況怎樣?司令員為何寫了檢查?
以正確的方式登場,以絕佳的時機入仕:司馬懿,趕上節點紅利
失去槍杆子失去「財神爺」,張作霖痛心疾首,登上「最高寶座」也枉然
解放戰爭,共產黨軍隊靠群眾絕地反擊,靠人民改變力量對比
南昌起義後領導們為何各奔前程?陳賡一面廝殺一面掉淚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日軍第五師團,造就中國軍隊諸多大捷,師團長臭名遠揚
只聽說過師團、旅團、聯隊,二戰時期,日本軍隊里的總軍和支隊都是什麼編製?
日軍的師團是什麼編製?跟中國軍隊的「師」一樣嗎?
二戰德軍步兵師和日軍甲級師團,若是在亞洲交手,德軍會吃癟?
日寇精銳師團「鋼五師」「鐵十師」,在台兒庄被20軍團追著屁股打
南京大屠殺的元兇,日軍甲類師團第六師團的結局如何?
日軍第六師團攻陷南京,師團長谷壽夫宣布:解除軍紀3天
國軍德械師為何不敵日軍師團
擋住日軍兩個師團,被盟軍譽為「世界上最精銳之部隊」,師長是誰
被美軍評為「愛好和平」的日軍奇葩部隊:第四師團
日軍,機械化師團——第五師團,師團長是怎麼死的,真是該啊
日本軍隊114師團,師團長被打死,為何會被撤銷編製?
埋葬日軍號稱「鋼軍」之坂垣第五師團21旅團的墓地——崑崙關血戰
日本軍隊的114師團,師團長被打死,為何會被撤銷編製?
日軍板垣師團號稱鋼軍,和第五軍比誰更厲害?輸的那個幾乎被全殲
這個日軍甲種師團聯隊長曾「改行當大夫」,被稱為「第一窩囊廢師團」
二戰日本最精銳的師團,普通師團下轄8個聯隊,它卻統轄15個,師團長是親王
日軍兩大師團圍攻台兒庄,李宗仁為何派雜牌軍應戰?
日本軍隊唯一的裝甲師團,第七師團能擁有多少兵力?
權志龍正在通過江原道鐵原郡陸軍第3師團白骨部隊新兵教育隊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