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屈原投江而遭後世詬病的楚頃襄王熊橫真實的一面

因屈原投江而遭後世詬病的楚頃襄王熊橫真實的一面

推薦:《紅樓夢》里的邢夫人和尤氏:給丈夫找女人,為自己活下去

文/余道金

【作者簡介】余道金,筆名語哲,獨立撰稿人,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新華網上榜作家,信陽市雜文學會副會長、浉河區作協副主席。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表小說、散文、評論等文學作品及縣域經濟論文,散文《老人與荷》《長淮春色秀》收入多種名人名作,中學生讀物;目前主要從事文學、雜文時評、財經評論寫作。

原題《一捆柴薪作龍椅,楚王熊橫信陽圖強記》

公元前279年,秦國發起全面攻楚之戰,一戰徹底將楚國從戰國七雄行列淘汰出局。彼時楚軍四倍於敵,還處於主場,在本土作戰,卻大敗於秦軍。這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秦楚鄢郢之戰。戰爭結局,楚國喪失國都和大片國土,楚頃襄王熊橫帶著殘兵敗將和文武官員、皇親貴族流掩於信陽之北的城陽城。

說起這次秦楚鄢郢之戰,最初的導火索蓋因楚頃襄王一時憤起而引發。

楚頃襄王,楚懷王之子,羋姓,熊氏,名橫。後世對楚王熊橫評價負面居多,其實也不夠客觀。當然,楚國此戰喪失半壁江山,熊橫作為在任楚王負有直接責任,是他熱衷詩詞歌賦、出遊圍獵,昏庸奢靡、疏於國政的必然結果。楚國面臨秦國吞併的「三難」「五患」危機,不僅三閭大夫屈原、謀臣庄辛當面直諫了,連十二歲的少女庄侄也緹竿攔車忠告過他;但熊橫接班時的楚國已經國勢江河日下,也是不爭的事實。

從秦楚鄢郢之戰背景也可以看出楚王熊橫遇事優柔寡斷,作為一國之君缺乏駕馭全局的領袖能耐,更談不上政治謀略。

(秦楚鄢郢之戰中的莫愁女)

熊橫這樣的性格,與做太子時先後兩度派出當人質有很大關係。第一次被送到秦國作人質。期間熊橫與秦國一位大臣私下發生毆鬥,太子熊橫不顧和秦大局,而呈一時之氣,殺死秦國大臣後逃回楚國。闖此大禍,太子熊橫驚恐萬分,他既怕秦國追殺他,又怕父王問罪於他。果然,秦軍大兵壓境,問罪而來。秦昭王以武關會盟為名劫持楚懷王到咸陽,要挾楚國不殺太子熊橫,就割讓巫和黔中的郡縣。楚懷王怒而不允,最終客死秦國。

第二次太子熊橫又被送到齊國作人質。楚懷王被秦國劫持後,楚國皇族大臣權衡利弊,欲立熊橫為君王。熊橫的生死去留皆在齊愍王掌中。齊愍王與國相大臣們爭論多日,在殺與不殺之間猶豫不決。這些日子讓質於齊的太子熊橫備受生死煎熬,身心再次遭受到嚴重驚嚇。好在最終齊愍王採納國相的計謀放回熊橫,這才有太子熊橫上位楚頃襄王。

兩次失去自由的人質日子讓熊橫刻骨銘心,也讓他身心疲憊。二十一歲的熊橫當上楚國君後,沉醉於美女佳肴之中,貪圖舒適安逸,得過且過;大部分時間在後宮與妃子嬉鬧,甚至想與神女夢淫;稍微干點正事,就是和宋玉、唐勒、景差等對吟辭賦,或外出遊獵。少有理政,則處事率性、謀事欠周,重用子蘭疏遠屈原,失去民心。短短几年,先後丟掉析邑、宛、鄧、上庸、漢北等地盤;但也有興文學、修楚長城西半部,與秦、三晉、燕聯手伐齊取得淮北的一系列政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楚頃襄王熊橫此時決定放棄原來與秦等聯合攻齊的策略,轉而派大將淖齒率兵救齊,雖然被淖齒破壞延宕,但留齊策略標誌著熊橫戰略思維的漸趨成熟。

楚頃襄王熊橫喜好打獵,聽說有一個慣於用小型弓箭射獵北歸鴻雁的獵人,公元前281年春天,熊橫就把他叫來,本想和他研習打獵之技,獵手卻以弩弓細箭射雁做比喻鼓動楚王報仇抗秦。

獵手說:「我們的先王被秦國人欺騙客死他鄉,沒有比這更大的怨仇。如今一個普通人有怨仇,尚且能夠報復大國的君王,像白公(白起)和伍子胥就是。現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擁有百萬雄師,本可以馳騁於千里原野,然而卻坐受困厄,我私下認為大王不應如此啊!」熊橫聽了深受刺激,熱血直涌腦門,即派遣使者前往齊國、韓國等侯國,策劃締結合縱聯盟攻打秦國計劃,並想趁機吞併周朝王室。周赧王獲知消息,馬上派大臣武公出使楚國,對楚國國相昭子曉以利害,勸誡楚國罷戰休兵。楚國聽從了武公的勸告,放棄了原來攻秦滅周的計劃。無論從戰國大局還是從秦楚兩國國力軍力對比上看,這無疑是正確決斷。

問題出在楚頃襄王熊橫缺乏應有的防範意識,在戰略意圖披露,放棄了攻秦滅周計劃後,一是該玩照玩,在秦軍大軍壓境時,熊橫竟仍帶寵臣外出遊獵,不理國政;二是繼續派出大將庄蹻出師攻打夜郎國,向西南開疆掠土。秦國聽到楚國合縱攻秦滅周消息後,又探得楚國兵力空虛,決定先下手為強,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1年),秦王派大將司馬錯舉兵攻楚,楚軍大敗,割讓上庸、漢水以北的大片土地與秦國講和。但楚國上下太相信「北方之狼」,沒想到秦國並不以此而滿足,而是一鼓作氣,發起了鄢郢之戰。

秦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大良造、名將白起率軍攻陷楚之鄧城後,向鄢城進逼;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張若率水陸之軍東下,向楚國的巫郡及江南地進軍。白起一支長驅直入鄢城,在鄢城西邊百里處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然後開渠灌城,水入城為深淵,鄢城的東北角經河水浸泡潰破,城中軍民被淹死數十萬,其慘狀讓楚國軍民聞風喪膽。楚軍潰散,不能再應戰。張若率水陸之軍攻拔西陵(今宜昌西),扼住長江,截斷郢與西面巫郡(今川東、鄂西地區)、治巫(今巫山縣北)的聯繫。次年,秦軍乘勝進軍,白起率領的秦軍主力沿江東下,燒毀其先王陵墓夷陵,繼而攻佔楚國都城郢(今荊州西北),楚頃襄王與皇室貴族落荒而逃,向東北突圍,秦將白起追至竟陵(今潛江西北)方才停止。

此時,楚頃襄王熊橫腸子都悔青了。顛沛流離逃亡路上,他對自己的過失開始了反思。大臣庄辛諫言猶在耳邊:「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車後又有鄢陵君和壽陵君跟從著,一味過著毫無節制的生活,不理國家政事,如此會使郢都變得很危險。」楚頃襄王說:「先生老糊塗了嗎?還是認為楚國將遇到不祥呢?」庄辛說:「臣看到的是事情的必然後果,臣不敢認為國家遇到不祥啊。假如君王始終寵幸這四個人,而不稍加收斂,那楚國一定會因此而滅亡的。請君王准許臣到趙國避難,在那裡來靜觀楚國的變化。」

對庄辛的直諫,楚頃襄王彼時大不以為然,隨他去了。此刻,看著遍地逃難的楚人,熊橫已經追悔莫及。逃亡途中又傳來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熊橫繼位之初,已經讓屈原回朝參與國是。屈原和一幫正直忠貞大臣對頃襄王和子蘭當初鼓動懷王赴秦之約而導致懷王困死於秦,讓楚國蒙受奇恥大辱這件事十分憤慨,對頃襄王和子蘭頗有怨憤之辭。「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將屈原再次放逐更偏遠的荒野之地。此刻,楚頃襄王仰天長嘆:屈平大夫別我而去,後悔晚矣!良久,又問國相昭子、令伊子蘭:汝等作何感悟?二人滿面羞赧,面面相覷,無言以回。子蘭從此坐上冷板凳,熊橫則日漸覺醒。

認真說起來,其實論起奢靡昏庸,楚頃襄王熊橫遠不及他的幾位先祖,更不及他的父王,楚懷王留給他的就是一個爛攤子。丟國都的他又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的一個。後世為什麼對熊橫的惡評恁多呢?很大原因是他聽信讒言,流放屈原,最終屈原又因他丟失都郢而投江自盡。後世人們想起屈原,讀起屈原辭賦,都會痛罵熊橫。罵人者肯定不會擺被罵者的好。歷史告訴我們,得罪什麼人也別得罪文人啊!

熊橫一行在殘兵敗將簇擁下,倉惶奔逃,不覺來到大別山南麓。走投無路情勢下,幸有駐守黽塞三關(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的楚軍前來接應;於是,楚王熊橫在國相昭子輔佐下,遂決定翻越大別山,暫奔城陽再說。

信陽城北二十五里之城陽城,初建在楚武王克申設縣(早於秦朝縣制)之後,為楚國屯兵城;楚文王吞併申國周邊的諸侯小國後,特別是滅掉蔡國後,大量蔡國人湧來,楚國在屯兵城基礎上規劃擴建城廓,駐紮重兵,取名負函,背負淮河、黽塞三關防線,成為楚國進軍中原的軍事要塞。

「負」有背負、抱持之義,「函」有包容、函納之義,楚人命名新築的城廓為「負函」,取「背負河山,函蓋中原」之意,有「乃謀北方」的戰略意圖,列為楚國「問鼎中原」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城居淮水北岸,東、北低,平原廣袤;西、南高,背負淮水與黽塞三關(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進可攻中原,退可守三關,軍事地位極為顯著。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率吳國全部兵力與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受傷的楚昭王逃亡中躲避於隨國,吳軍包圍隨國都城,威逼隨曾侯交出楚昭王。正在此時,楚國大夫申包胥哭秦救楚的援軍到了,吳王闔閭只得退兵。楚昭王從隨國出來曾到負函短暫養息。或是重新認識了負函的戰略意義,或是狡兔三窟,修條後路;總之,楚昭王郢都複位後就派來葉公諸梁,與守將左司馬眅、申公壽余共同主持,對城池進行大規模加固修建,使之成為楚在淮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公元前491年,楚昭王率大軍伐吳就是從負函城出發的。

狼狽不堪的楚國王室貴族在城陽安下身來。楚頃襄王熊橫一改慵懶作風,即召集文武官員議事。昭子對曰:昔先祖篳路藍縷,尚能開拓荊楚江山;我今仍有半壁江山,若君臣一心,絕地反擊,收復失地可期。熊橫遂宣布城陽為復興楚國臨時國都,後人因此也稱城陽為城郢。堂上有人立即參奏興土木,建王宮,被頃襄王斥下。郢都堅固不堅固?秦軍不過三日拿下。人心之固,國家方能堅不可摧。頃襄王說:文沒有屈平、庄辛,武沒有左司馬眅、庄蹻,何以救國也哉!很多大臣建議頃襄王迎回庄辛輔政。於是,頃襄王派出騎士,拿著他的親筆信,前往趙國迎回了庄辛。

這一回楚王熊橫放下了身段,禮賢下士,親自到城陽城外迎接庄辛。主僕一見面,熊橫就謙卑地說:「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庄辛見熊橫如此誠懇,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庄辛仔細分析了各國形勢,又對楚頃襄王說,雖然秦國佔領了楚國都城,但楚國還有縱橫幾百里的土地,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去的錯誤做法,秦國是滅亡不了楚國的。熊橫遂令駐守黽塞三關(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的楚軍反身守北御南,守衛城陽,使得楚國王室得以在城陽偏安一隅。

楚頃襄王決心振作起來,納諫改過,重用正直善謀之人,以城陽作為楚國復興基地,收復失地。首先,以申息之師為主力,並陸續調集東部現存兵力和附庸國兵力彙集於城陽,同時收編逃難楚人中青壯男丁,計十餘萬,加緊在跑馬嶺整編訓練。其次,封庄辛為陽陵君,授予執珪,並賜予他淮北大片土地,以表彰他直諫和救楚之功。第三,派人迎取庄邑女庄侄為襄夫人。

楚頃襄王在城陽,罷淫樂,勤理政,據說熊橫當時立下楚國不興不食肉的戒律。他還想學習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後在眾大臣勸解下,搬走龍椅,改為坐薪。相工出於好心,送來一捆綢布包裹的軟草,被熊橫嚴詞呵退。他親自安排人砍了一捆樹枝,每天就坐在上面辦公,時刻提醒自己要忍辱負重,中興楚國。熊橫每日半天辦公,半天坐守跑馬嶺觀看練兵情況,給參練將士鼓勁打氣。

失郢次年,也就是公元前277年,新組建的楚軍初試鋒芒,首戰收復巫郡、黔中郡失地。秦國只得又派蜀守張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史記·秦本紀》)。《史記·楚世家》亦記載:「秦復拔我巫、黔中郡」。巫郡、黔中郡雖然得而復失,但初戰勝利還是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扭轉了鄢郢之戰後楚軍頹廢的士氣。

公元前276年(楚頃襄王二十三年),熊橫趁秦將白起伐魏時機,再次組織楚軍反攻。這次反攻,楚頃襄王熊橫做了充分準備,舉行了聲勢很大誓師大會。並在行動前派人遠赴滇池聯絡庄蹻將軍,要他從南部發起攻秦,策應楚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楚軍出師大捷,再度收復巫郡和黔中郡。不久,又抓住秦主力北移攻打三晉之機,十萬楚軍再次出擊,一舉收復鄢郢之戰秦國所掠江旁(鄂東、贛北)十五邑,設置郡縣,抵拒秦國。

楚頃襄王熊橫臨都城郢(城陽)大約三年光景,勵精圖治,挽楚國於即倒;坐薪圖強,收復大片失地,將功抵過,使楚國得以延續五十五年。熊橫在城陽城三年,大有先王熊侶「三年不蜚,蜚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遺風,被後世稱道。

形勢穩定後,楚國君臣考慮到陳(今淮陽)傳為「太昊之墟」,歷史悠久;先祖楚莊王施仁復陳,楚悼王強國並陳,三次攻陳滅陳,苦心經營,楚化已深。同時,陳地處中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西北有韓、魏屏障,韓、魏與秦有世仇;西南有楚之昭陵、上蔡等軍事要地,汝水迂迴,構成天然防線;又北近中原諸國,互為依靠,故在收復江旁十五邑不久,楚頃襄王熊橫就率領文武大臣正式北徙,移都於陳,史稱「陳郢」。

楚頃襄王執政三十六年,毀譽參半,前二十一年,除了辭賦,乏善可陳;所有建樹都集中在後十五年。而有建樹的十五年正是從信陽的城陽城開始的。

熊橫在楚國生死存亡關頭,幡然悔悟,坐薪城陽,奮發圖強,最終成為楚國八百年歷史、二十六位君王中有所建樹的君王之一。他改過自新,絕地求生的史績影響了後世很多君王,於是,他們把城陽尊稱作「楚王城」。

(楚襄王與巫山神女)

《紅樓夢》里悲情母女:擺足了奴才主子的規矩

伏羲,原來是這個意思:找個地方藏起來,待獵物過來就殺

《紅樓夢》里平兒與探春,地位懸殊卻為何成為知己?

在薛寶釵眼裡,賈寶玉其實是渣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聊聊2000多年前的黃金剩女如何著急把自己嫁出去
《紅樓夢》里的邢夫人和尤氏:給丈夫找女人,為自己活下去
伏羲,原來是這個意思:找個地方藏起來,待獵物過來就殺
《紅樓夢》里悲情母女:擺足了奴才主子的規矩
蘇洵累考不中,中年要不是遇見他,可能沒有後來的「三蘇」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屈原投江的的真實原因並沒那麼簡單,和殺神白起也有重大聯繫?
歷史上真實的郭靖不願意降敵 最後選擇投江自殺
史上最愚蠢的帝王!兒子自立為王,屈原為此投江!
屈原選擇投江的背後,究竟有什麼隱情?揭秘這3個原因太現實了!
八女投江只為掩護此人,得知犧牲後反而當漢奸,被捕後還在狡辯!
屈原投江因人移情別戀?皇帝取向正常?看看這些愛走後門的皇帝
八女投江拚命保護的首長,突圍後竟被嚇破了膽,最後選擇做了漢奸
同樣是投江而亡,為何屈原之後就有了端午節,而她卻成為字謎鼻祖
八女投江拚命保護的首長 突圍後竟被嚇破了膽 最後選擇做了漢奸
「八女投江」拚命掩護首長突圍,這位首長,後來卻當了漢奸!
他才華不亞於徐志摩,卻生活潦倒最後投江自殺
他才華不輸徐志摩,卻生活潦倒,最後投江自殺
她是孫權的妹妹,為劉備投江而死,但劉備死前對她隻字未提
屈原之死之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最後選擇投江,這個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
明朝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甲之人,後來為什麼要投江自盡?
屈原為什麼投江?屈原死因之謎
袁術帳下一小官,看透袁術難成大事,後來轉投江東,名氣不輸孫權
八女投江只為掩護此人撤退,後來他當了漢奸,被捕後還這樣狡辯
八位女兵豪壯投江,但她們拚死保護的首長,突圍後卻直接投降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