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無才無德,竟能竊取朝綱數載,死後遭人唾棄,慘被點天燈

此人無才無德,竟能竊取朝綱數載,死後遭人唾棄,慘被點天燈

01漫談董卓

董卓,世人稱之為「國賊」,三國演義中的罪惡的集大成者。自中平六年(189年)奉大將軍何進令勤王於洛陽,到初平三年(192年)被呂布斬於馬下,其間三載,可謂是富貴享盡,壞事做盡。

壞人做壞事也需要大智慧。可世人眼中的董卓既無才,又無德,還自以為是,驕奢淫逸,完完全全的一個草包而已,又怎能把諸多出自書香世家、宿以智者自居的人玩於鼓掌之中呢?

可歷史偏偏如此安排,董卓能在亂世之中成為一代奸雄,把持朝政數載,做到了「人為魚肉,我為刀俎」,的確有過人之處。只是偏向於褒善貶惡的《三國演義》把一個人說太死了。

02被世人誤解的董卓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董卓的老家涼州吧!

涼州是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劃分的十三個州之一,地處西北邊陲,是羌人的主要居住地。漢武帝把羌人安置於此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民族融合把羌人同化,從而將昔日的敵人轉化為自己的臣民。他的想法可謂是高明,但事情的發展遠遠地超乎了他的預料。羌人非但沒有被同化,反而遷居到此的漢人越來越像羌人了。

事實告訴我們:要想解決民族矛盾,純粹指望民族融合是行不通的,關鍵還得有開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和一支強有力的保障部隊。

空曠遼遠、荒涼惡劣的地理環境塑造了涼州人粗獷豪放、勇猛異常的民族性格。他們世代以涉獵為業,居無定所,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

董卓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董氏是當地的豪門望族,家裡頗有資財,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三國志》中曾言:董卓臂力過人,騎馬馳騁之際,能左右開弓。董卓好遊俠,喜歡結交豪爽俠義之人,在當地有相當的知名度。董卓在擔任地方武官時,也多次與盜賊和游牧民族進行作戰,並多有斬獲。

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年輕時的董卓也算得上是一位豪爽俠義、勇猛果敢、有勇有謀的人,而並非一個廢物。

董卓人生的重大轉折發生在桓帝末年,他被選為羽林郎(皇帝的衛士)。從此董卓開始擔任東漢中央政府的高級武官,更為重要的是他逐漸通過各種手段掌握了漢朝的精銳-涼州兵。

槍杆子里出政權!想必董卓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在對羌族的戰爭中,他表現卓越,大破羌軍,並且擊殺羌族首領,斬首萬餘。戰後論功行賞,董卓被「拜為郎中,得縑九千匹」。但董卓說,作戰是將士之功,自己僅有指揮之力,並把大半賞賜分發給部下。

與其他將領不同的是,董卓還善於經營。他以重金賄賂十常侍,使得他在因討黃巾戰敗被免職後又重新復出。

03喪盡天良的董卓

大將軍何進聽信袁紹的讒言,引西涼軍入京誅滅宦官,這給董卓帶來了機會,結果宦官還未被誅殺,何進就被張讓等人設計殺害。

進了東都洛陽後,董卓手握雄兵,再也無所忌憚,開始了自己的罪惡人生。

一、放縱士兵殺人放火、奸淫擄掠,使洛陽城雞犬不寧,民間怨聲四起。

二、夜宿皇宮,淫亂後官。

三、擅行廢立,毒死少帝,脅迫獻帝,逼殺何太后。

四、稱霸朝堂,濫殺朝官,甚至導演了吃人肉的駭人場景。

五、在撤退過程中搶劫、焚燒洛陽,使百年古都毀於一炬。

凡此種種,都是基於他骨子裡急劇膨脹的自私心。他愚弄天下百姓,讓大漢王朝成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04客觀評價董卓

有人說,董卓的將漢王朝推向了覆滅,可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自桓靈二帝,天下唯之動亂。「桓帝禁錮善類」,寵信十常侍,致使朝政混亂,盜賊蜂起。

後來發生了震驚朝野的「黃巾之亂」,後雖被皇甫嵩、朱儁等一大批將官撲滅,但大漢王朝也是像一棟搖搖欲墜的房子,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漢大廈既傾,董卓只是為它的滅亡做了一點小小的功課罷了。

而他卻因為殘忍暴戾、荼毒百姓受到了世人的唾棄,以至後來死後軀體遭蹂躪,被點天燈也是罪有應得。

可董卓已死,大漢的天就撥開濃霧見青天了嗎?

事實遠非如此,士大夫和統治者們怎麼也想不到:可怕的並不是董卓本人,而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洞若觀火的地方豪強,是滿口仁義道德、骨子裡卻崇尚虛偽和暴力,只為明哲保身、不敢為天下先的文化人。

本文為《書蟲碩碩》原創,未經允許不得用於任何商業活動!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蟲碩碩 的精彩文章:

人們口中的「黃大仙」真的那麼神嗎?
我寫盡愛情,卻獨少了你
這麼熱的天,快去給家人挑個好瓜吧!
三國演義中誰最聰明?有人說是諸葛亮,其實最聰明的當屬劉備!
朋友圈和貼吧,是你隨便罵人的地方嗎?

TAG:書蟲碩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