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是自尋死路?明朝定都北京到底對不對?
明朝在定都問題上的考慮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初年,在首都位置上的選擇是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考慮和反覆的,可以說是從政權建立便將巨大的精力投放在這個方面。這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也反映出當時政治,經濟和軍事各個方面複雜的相互關係。
在選擇首都的過程中,明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即明朱元璋時期和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最終選擇了定都北京,留下了歷史上「天子守邊」這一頁。
從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開始,南京就是其統治區域的中心,無論是從軍事上,經濟上,還是從意識形態上,都可以較好的完成其支撐一個地方政權的使命,首先南京「據形勢以臨四方」,可以「拓江廣以自資,進則越兩淮規中原而取天下,退則保全方面以自守。」其次,所謂「財賦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經濟條件自然是十分優越的。最後還有一點不能忽略的是,將國號和國都相統一,明的國號取自白蓮教關於「明王出世」的傳說,又可以按照儒家的學說來解釋成光明,也就是火。南方屬火,屬陽,神為祝融,顏色為赤,南京又是祝融故墟,這樣的安排恐怕不是巧合能解釋的。
然而隨著統一戰爭的進行,南京的缺陷開始暴露出來。軍事中心開始北移到黃河流域,南京「去中原頗遠,控制良難」,因此在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的時候,南京並沒有得到皇帝詔書的批准,這個首都的地位完全是「不合法」的,從這時候開始直到洪武三十年(1398年)明去世為止,首都的選擇問題整整縈繞了他的全部皇帝生涯。
首先被考慮的是開封,「言者皆謂君天下者宜居中土」,朱元璋也認為這裡「四方朝貢,道里均適,乃合朕志」,但是這裡「民生凋弊,水陸轉運艱辛」,「而且是個」四面受敵之地」。因此他並不十分滿意。
隨後是臨濠,這裡是朱元璋的故鄉,也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中都」,然而這裡也是令他最為傷感的地方,從洪武二年(1369年)「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闕為京師之制」到洪武八年(1375年)「罷中都役做」,明王朝抽調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了大規模的營造活動,招致了營建工匠使用「厭鎮法」對工役繁重表示不滿,更暴露了淮西勛臣勢力膨脹產生的惡果,使朱元璋意識到了鄉土觀念對他皇權的危害,於洪武十年(1377年)正式在南京建都。
明初北元的侵擾成為明軍最大的威脅
然而事情並沒有完全結束,由於對北元殘餘勢力的侵擾感到鞭長莫及,還有南京皇城在堪輿上的缺陷,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特派皇太子朱標出巡陝西,察看關,洛形勢。不料太子出巡迴來便一病不起,並於第二年四月去世,徹底打消了明遷都的打算。
經過多年的勞苦奔波,朱元璋最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都城,傷感之下,他無奈的說道:「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有緒,唯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疲。又天下新定,不欲勞民。且廢興有數,只得聽天!」
朱棣遷都北京
朱元璋撒手人寰,他的子孫後代還要延續歷史,明的首都選擇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為了彌補南京在軍事上的缺陷,朱元璋在北方分封子弟,建立軍事中心,付以精兵,使為皇家捍禦。這種理想主義的設立使得首都無法保持對軍事中心的控制,從而導致了歷史上的「靖難之變」和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永樂大帝朱棣
1368年8月,明軍攻佔大都,更其名為北平,1380年,燕王朱棣封國於北平,1399年,燕王在北平以「清君側」為名起兵,1402年,攻佔南京的朱棣正式登基,改年號為永樂,北平改稱北京,作為明朝的陪都,建順天府,1409年,北京建立五府六部官制,稱為「行在」,1417年春,開始營建北京都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正式宣告國都自南京遷至北京。
明成祖遷都的原因是有著深刻的民族鬥爭背景的,明初政權的主要威脅便是當時還具有相當戰鬥力的蒙古騎兵,從1410年到1421年,明成祖先後五次率兵出塞,消滅了北元的殘餘力量,這一系列有效的軍事行動均是以北京作為基地的。
崇禎年間的學者劉侗有過這樣一番高論,洛陽「中宅天下」,長安「虎眂天下」,燕薊守在北方恰似守在瓶口。幾相比較,「中宅天下,不若虎眂天下,虎眂天下,不若擎天下為瓶,而身坻其口。」故爾「洛不如關,關不如薊,守洛以天下,守關以關,守天下必以薊。」
這是因為,北京具備優越的地理環境,處於西北和東北地區進出中原的孔道和樞紐,三關一口護衛住北京的門戶,將外族御於國門之外,所謂「內跨中原,外控朔漠」,一點不誇張。因此,北京在明初直接關係到明王朝政權生死存亡的民族鬥爭中佔有特殊的,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明初的北京被政治地理學家們譽為「有進取性的首都」。
縱觀整個明王朝,不僅明成祖戎馬不息,屢次出塞征戰,其子孫也繼續「天子守邊」,不但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也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從這個角度來看,明初最終建都北京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但並不是說明定都北京就沒有壞處,在明成祖時,皇帝本人雄才大略,遷都北京是為了採取進攻蒙古殘餘勢力的態勢。但等到了後代皇帝,昏庸無能,定都北京的弊端就全暴露了——比如說缺乏防禦縱深。比較典型的是英宗的"土木之變",武宗、世宗時期都出現過外來兵馬包圍北京的惡劣情況。明末更加突出,清兵竟數次蹂躪京畿,明朝的心臟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不得不調重兵駐守遼東,無力對中原的起義軍進行有利的鎮壓.終於在1644年,讓李自成攻破北京,滅了明朝。
※清官海瑞是怎麼被人當槍使的?高拱如何利用海瑞
※不要人云亦云:林沖和花榮絕不可能是殺害晁蓋的兇手!
※清朝十二帝無一庸帝,而明朝都是昏君嗎?
※軍隊不能太有錢!揭開古代銀子多了壓垮軍隊的事故
TAG:歷史放映室 |
※手撕劉德華,叫囂喊麥是國粹如今被封殺?天佑簡直是在自尋死路!
※西決在即!湯神說出防守「燈泡」竅門,保羅樂了:「自找死路」
※六耳獼猴明知去靈山死路一條,為何還要上去?如來佛看破不說破!
※六:你們這是自尋死路!
※六耳獼猴明知死路一條,為何還要和孫悟空去靈山?原因你想不到
※袁崇煥之死:你認為是對的,未必就就是對的,不變通只有死路一條
※北宋君臣異想天開的統戰,自尋亡國死路,靖康之亂一點都不冤
※槍打出頭鳥!英國這次膽真肥,戰書送到普京面前,俄:自找死路!
※伊朗已明白後退只有死路一條 對美髮出威脅:封鎖海峽 這國要遭殃
※黃蓉心中明明知道鎮守襄陽乃是死路一條,為何還不帶郭靖撤退?
※海賊王和這三大家族作對就是自找死路,四皇根本不在他們眼裡
※明知去靈山是死路,六耳獼猴為啥還去?如來一語道破了真相
※曹操並非無知,華佗那是自尋死路,當時的條件誰敢讓華佗開顱?
※明知道被金牌召回後是死路一條,岳飛為何不造反?愚忠還是不敢?
※假如他們沒加入路飛,索隆只有死路一條?而他永遠看不見光明
※古代青樓女子懷孕應該怎麼辦?叫天天不應,叫老鴇就是死路一條
※對天開槍後果不堪設想?老兵告訴你,這麼做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凱爾特人跌至東部第八真因找到!若不尋求交易,註定死路一條?
※戰場上,士兵明知前面死路,為何不敢躺地裝死?
※「偷情」的人,這三點把握不住,往往是「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