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物聯網如何做到的萬物互聯 看完你就知道!

物聯網如何做到的萬物互聯 看完你就知道!

「物聯網」——這個如今無處不在的辭彙,顧名思義就是將聯網的對象從電腦、手機,擴展到更多過去並未「觸網」的物件——比如說冰箱、洗衣機、空調……甚至於集裝箱、工業生產線、物流交通工具……試想一下,在未來的某天,當你從自動駕駛車裡悠然走出,回到家門口——房門自動識別戶主身份並開啟,室內的空調、音響立刻啟動並且調整到主人習慣的設定和喜愛的歌單,熱水器開始預熱、百葉窗也根據當前室內的光照強度實時調整……

這些曾經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劇情,近年來正越來越變為現實——沒錯,在這些智能設備的背後,其實就是「物聯網」發揮著作用。

那麼問題就來了——物聯網物聯網,到底是怎麼「聯網」的呢?它用的是我們平時熟悉的4G、WiFi這些聯網方式么?還是說,物聯網有自己專用的網路和聯網技術呢?別急,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就會明白了~

寬頻廣域物聯網:5G、4G、eSIM

沒錯——對於某些物聯網設備來說,它們需要的是和我們平時手機、電腦上一樣(甚至更大)的聯網帶寬,而對功耗卻不太在意:比如家裡常年插著插頭的智能家電、比如安防監控、智能交通、遠程遙感等等……

MWC2017上海展會上的物聯網專題展台

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設備當然也可以直接使用基於4G LTE甚至是5G技術的移動寬頻聯網——只不過,和手機上的蜂窩網路稍有不同的是,為了保證物聯網設備的長期穩定在線,運營商一般會給物聯網建設專用網路通道,和常規通信網路獨立運行。

韓國KT展示的5G千兆網路智能家電

同時,在我們手機上,起到賦予「身份(電話號碼)」功能的SIM卡,對於物聯網設備來說卻存在著兩大弊端。一是體積太大,不適合某些微型物聯網設備(比如電子標籤、智能手錶);二是SIM卡信息固化,需要重新設定用戶、號碼等非常不便。

小米筆記本4G版,集成中國移動eSIM晶元

因此,就誕生了嵌入式SIM(eSIM)技術,其本質上是一塊超小型的可編程晶元——體積和功耗比最小的SIM卡更小,同時能夠通過網路進行遠程集中管理——無需硬體「燒卡」,大大簡化了GSM網路物聯網設備的註冊和管理方式。

不甘寂寞的WIFi:服務室內高速連接

和蜂窩網路專註遠程、廣域高速互聯互為補充,我們熟悉的WiF網路在物聯網裡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與蜂窩物聯網必須使用專用網路不同,WiFi物聯網設備往往本身就服務於一般家庭,靠的就是普通的家用路由器或無線AP。比如說,現在非常火熱的家用安防攝像頭,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而且確實能起到遠程監控家中老人小孩寵物安全的作用。而這類安防攝像頭其實使用的就是最簡單的WiFi網路連接。

當然,在物聯網的大潮面前,WiFi聯盟也不會一味吃老本,他們推出了兩個適應物聯網的WiFi新技術:一是WiFi Aware,另一個就是802.11ad。WiFi Aware是一種讓WiFi設備之間相互「感知」的技術,有了它,用戶無需手動執行WiFi認證,就能直接與附近的WiFi設備交換信息。比如說,當你在博物館裡靠近一副名畫,手機上的導覽程序會自動顯示這幅藝術品的相關介紹——此時手機已經和隱藏在畫框附近的無線AP建立了連接。當然,這一技術用在未來的智能倉庫、交通ETC等方面會更能顯出其價值。而802.11ad,通俗地說,也可以稱之為「無線千兆網」(Wireless Gigabit,WiGig),則是解決未來超高速室內通信的關鍵技術。相比現在的802.11ac,WiGig的最大帶寬能輕易地躍升數倍(4600Mbps,最大可達30Gbps),同時因為使用的是60GHz的新頻段,還可以顯著減少網路干擾。靠著這些優點,802.11ad可以在未來的智慧家庭中承載起更高帶寬,信息量更大的設備間通信——比如說家庭安防攝像頭理論上在11ad網路下就能做到流暢的4K解析度直播,這在當前是無法想像的。當然,把它用於企業級的智能設備交互,11ad的高帶寬優勢使得它相比11ac網路,能夠多承載好幾倍的在線設備,大幅降低了運營成本。

NB-IoT:佔據主流地位的「窄帶」網路

當然,上面說的都是現有的寬頻網路技術在物聯網時代的延伸。而實際上,因為許多物聯網設備都會採用微型化、低功耗的設計,寬頻網路對於它們來說其實是沒必要又浪費能源的。

因此,看似落後但其實並不「古老」的窄帶網路就註定扛起物聯網的大旗:和4G/5G、WiFi分別對應室外和室內環境一樣,窄帶物聯網也有分為對應廣域和室內環境的兩大技術:NB-IoT(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藍牙LE(藍牙低功耗)。NB-IoT本質上來說,可以視作是專用於物聯網的「簡化版」蜂窩數據網路,因此它在技術上和現有的手機網路(比如GSM、FDMA、LTE)是共通的,只是功耗要低很多很多,而且對網路帶寬的要求非常低,組網成本低廉。

但是,因為是基於成熟的蜂窩網路技術,相比藍牙和Zigbee等近距離通信技術,NB-IoT(特別是基於4G的NB-LTE)具備廣覆蓋、可移動以及大連接數等特性。而且,NB-LTE的頻段因為很短,它可以通過帶內、保護帶或獨立載波三種部署方式,與現有網路共存——有LTE基站的地方,就能簡單快速地部署物聯網NB-LTE窄帶網路。同時,低功耗(一塊電池可支撐10年運行)、連接多(單個小區能支持10萬連接)、廣覆蓋(有移動網路就有NB-IoT網路)、低運營成本(每個模塊不足5美元)的優點,使得NB-IoT可以輕鬆地運用在大量需要持續監測但無需高速數據通信的行業,如遠程抄表、物流跟蹤、智能停車、智慧農業等。可以說,名稱上看起來並不高大上的NB-IoT,實際上已經成為物聯網技術發展的絕對主流,並且也是目前最具商業應用潛力的新興技術之一。

藍牙LE/Zigbee:成熟的近距離物聯網方案

說到藍牙,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雖然藍牙的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都遠不及WiFi,但因為功耗低,成本低,在短距離物聯網方案中也佔據了一定地位。比如說,負責藍牙技術更迭的藍牙技術聯盟( Bluetooth SIG)就於近日宣布,藍牙技術將支持物聯網網狀網路(mesh networking)。物聯網網狀網路可以將多個藍牙設備連接,創造大規模的設備網路。藍牙技術聯盟表示,這種「多對多」的連接,可以支持數千設備。在家庭環境中,mesh networking可以用來連接智能家庭設備,並建立覆蓋整個房子的物聯網路。相比傳統的單點連接,藍牙支持網狀網路之後,可以大幅提升覆蓋面積,變相提升了藍牙連接的傳輸距離,同時不會提高成本:因為只要是支持藍牙4.0的設備,理論上都可以通過升級固件,加入對mesh networking的支持。而和藍牙相比,Zigbee(紫蜂)的歷史沒有那麼悠久,但卻更具對於物聯網的針對性。Zigbee協議誕生於2004年,它去掉了藍牙當中那些高清媒體之類的功能,專註於感測器數據傳輸、設備交互控制。Zigbee使用了一種非常有趣的「接力」方式,將每一個低功耗的Zigbee感測器或控制器連接起來,這些感測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過無線電波將數據從一個網路節點傳到另一個節點,所以Zigbee的功耗更小、距離(相對藍牙來說)更遠、成本也更低。而且,因為從一開始就專註與感測器之間的信息傳遞,Zigbee非常強調實時性:使用Zigbee協議的智能家電,當按下其中一個的開關之後,其他的幾乎是立刻就能相應動作。這是因為Zigbee設備從睡眠轉入工作狀態只需15ms,節點連接進入網路只需30ms,。相比較而言,藍牙需要3~10s、WiFi需要3s以上。

總結:萬物互聯時代就在眼前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關於物聯網「如何聯網」的小科普了。當然,龐大的物聯網並不是只有這麼幾個連接技術,其他的比如Enocean、beacon甚至是nfc/RFID其實也被應用在當前的物聯網設備里,只是相比之下沒有那麼主流,或者並非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物聯網傳輸協議再多,其實也就寥寥數種,而且基本上都是在10年前就已經被外國公司所制定、把持了。雖然到時候中國的企業或許會像今日的手機市場那樣,在終端設備的出貨量上佔據大流,但「基礎技術」依舊握於他人之手。這對於未來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產品成本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我們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華為試圖撬開日本手機市場:一步險棋 但下得好
變焦雙攝新機小米5X亮相 吳亦凡代言19萬人想要!
不惜「自宮」也要反廣告的谷歌:打的什麼算盤?
榮耀暢玩6A藍色版今日開售 配置更強/色彩更涼
vivo X9s明日火熱開售 優惠不斷還贈305元禮包

TAG:三易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阿里物聯網野心,能否加速萬物互聯時代到來?
萬物都在說法,看你如何看待
物聯網的未來是什麼?邊緣計算助力萬物智聯
互聯網讓萬物互聯,但為什麼獨居成為了趨勢?
萬物互聯聽起來很美好,但與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關係?
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看待
物聯網大火之後 萬物互聯何時才能完成
萬物互聯:物聯網正在從七個方面改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萬物都有形狀,你知道「意識」長什麼樣嗎?
來自 MIT 的黑科技,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萬物互聯!
宇宙揭秘:為何說你我皆星辰?萬事萬物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繫!
萬物皆顯示!而你,卻連色域是什麼都不知道
動物們拜佛你見過嗎?世間萬物皆有佛性,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句話如何解釋?
萬物皆可聯名的時代!國潮崛起就只能靠聯名嗎?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5G時代即將到來,實現萬物互聯,網友卻說不敢用!
何為「萬物有靈且美」?翻完這本日曆,你就知道了
消費智能化,萬物皆互聯的物聯網思維
戴偉民: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