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貘犀骨骼形態學研究獲進展

貘犀骨骼形態學研究獲進展

現生的犀牛和貘雖然從外形上看差異明顯,但無論是分子生物學還是古生物學的證據都支持了兩者具有最近的親緣關係,兩者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裔構成了角形類。最早的貘在早始新世最早期就開始出現,而最早的犀通常認為在中始新世早期從貘的一支演化而來,之後又迅速分化出蹄齒犀、兩棲犀、巨犀和真犀等類群。在從貘到犀的演化過程中,貘犀(Hyrachyus)扮演了一個重要的過渡類型角色,在涉及到犀超科的系統發育分析中,貘犀通常會作為一個重要的外類群;而在奇蹄類的系統發育中,貘犀則作為整個犀超科的早期或唯一代表。所以對貘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貘犀的化石豐富,主要分布在北美、亞洲,在歐洲也有少量的發現。尤其在北美髮現的貘犀化石,包括有較完整的頭骨和頭後骨骼材料。但對貘犀不同屬種的分類一直存有爭議,而且自Cope在1884年對貘犀骨骼較簡略的形態描述之後,一直缺乏對這一類群更為細緻的骨骼形態學研究,這無疑阻礙了研究者對早期犀類甚至奇蹄類更深入的研究。

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白濱、王元青、王海冰,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孟津,以及美國羅文大學(Rowan University)教授Luke Holbrook聯合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通報》(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發表了對北美靜貘犀(Hyrachyus modestus)的骨骼學研究專著。

該項研究對館藏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采自北美中始新世地層靜貘犀幾乎完整的骨骼化石進行了詳細的形態描述和測量,並分別和相關類群進行了比較,對貘犀的起源及和犀超科成員的關係進行了討論。基於形態學的比較,貘犀顯示出一些比早期角形類犀貘(Heptodon)更原始的特徵,這表明貘犀可能起源於比後者更為原始的角形類。另一方面,不同於傳統的觀點,研究者認為貘犀並非是所有犀超科的祖先類群,蹄齒犀類早期代表三脊犀(Triplopus)和貘犀相比,具有許多在犀超科中獨有的特徵,這表明蹄齒犀和貘犀之間的親緣關係可能較遠;但貘犀是兩棲犀、巨犀和真犀等的祖先類群。同時,研究者通過對貘犀頭後骨骼的功能形態分析,表明貘犀和其他早期奇蹄類一樣,已經具備了快速奔跑的能力。

該項研究不僅為犀超科的早期類群提供了詳細的形態學信息,也對整個早期奇蹄類的起源、演化和分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但貘犀內部的分類及其在奇蹄類中的系統發育位置,甚至犀超科的分類仍需進一步研究。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國家留學基金、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美國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圖1:靜貘犀Hyrachyus modestus(AMNH FM 12664)頭骨側視(Nicole Wong繪製)

圖2:靜貘犀Hyrachyus modestus(AMNH FM 12664)右側遠列腕骨(白濱,王元青供稿)

圖3:靜貘犀Hyrachyus modestus(AMNH FM 12664)右側股骨(白濱,王元青供稿)

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中國造核電機器人正式服役大亞灣
「墨子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分發
研究揭示全球變暖停滯期青藏高原地表感熱變化特徵及可能影響因子
流體力學界面不穩定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精神分裂症陰性癥狀神經影像學研究進展
精神分裂症遺傳學研究取得進展
糖尿病獼猴研究獲進展
腫瘤心臟病學研究最新進展
腮腺炎研究進展
胃腸肝病學研究發展趨勢分析
二維非鉛鈣鈦礦動力學機理研究獲進展
昆明動物所精神分裂症遺傳學研究取得進展
美國變形機翼研究進展綜述
弱引力透鏡研究獲進展
碳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多媒體技術研究:類腦計算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
凍脹理論研究獲進展
柔性電極研究獲新進展
腫瘤靶向性造影劑的研究進展
磁流變拋光液研究獲進展
碳醯氟的研究進展
腫瘤影像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炎症性腸病癌變機制的研究進展
濕地植被不同演替階段生態化學計量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