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家醫院的兒外科:能力超出你的想像

這家醫院的兒外科:能力超出你的想像

在切入到我將要寫的主題之前,我想講個曾經經歷過的事。

寫在前面:

大約是2013年初春,一對年輕的夫婦抱著一個嬰兒來到報社求助,是我出面接待的他們。他們懷中的嬰兒只有幾個月大,瘦弱蠟黃,像一隻無精打採的小貓。一講起孩子,年輕的媽媽便淚流滿面,她說孩子被查出患了一種癌症,因為家裡無錢醫治,希望通過報紙呼籲得到捐助。她掏出的診斷書上清晰地寫著「腎母細胞瘤」,這是一種通常兒童才得的惡性腫瘤。

那天我認真聽了這個讓人揪心的求治故事,在向相關專業醫生了解這種病時,得到的回答時「暫時沒有辦法做手術」,孩子太小太弱,無法承受手術。由於種種原因,那篇報道沒能刊發出來。僅僅兩個月後,年輕的媽媽打電話告訴我,孩子已經去世,這個消息讓我遺憾了好一陣子。

時間過去了10多年,醫學已經解決了這種嬰兒腫瘤的手術問題,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外科,通過介入這種微創手術,即可完成手術,而且治癒率高達70%以上。

此時我突然想起一個熟識的人,他出生就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關閉不嚴,可那時根本沒有手術能力,直到17歲,才開刀做了心臟的修補,但從此胸口卻留下一道10多厘米長的疤痕。同樣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外科,如今通過介入手術即可完成先心病手術,根本不用開刀,更不會留下疤痕。

這兩件事,說明的是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但我更想告訴大家,及時掌握醫療信息是多麼重要,特別是那些生病的孩子,準確的信息會讓家長避免在求治的道路上少跑冤枉路,直接找對醫院和醫生。

這也是我深入採訪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外科的原因

,如今,他們所掌握的技術,或許超過了你的想像。

每個家庭需要了解的「產時手術」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外科所掌握並熟練運用的一些技術確實是讓人驚訝的,比如「產時手術」。

對很多人、特別是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家庭來說,這是個非常有必要掌握的重要信息。所謂「產時手術」,通俗地講,就是孩子剛生下來便接受手術,按照兒外一科主任張利兵的話說,就是「產婦在這間手術室完成剖腹產,孩子即刻抱到隔壁手術間開始手術。」

就在我採訪張利兵的時候,一名出生僅15天的新生兒剛剛出院,她在出生時便接受了「產時手術」。

孩子的母親僅21歲,在懷孕大約20周時,彩超顯示,胎兒是先天性巨大臍膨出。這種病的具體外觀表現,就是肚臍那塊沒長攏,形成腹壁缺損,導致內臟突出,「內臟只被一層薄薄的透明膜包裹著,清晰地呈現在人的面前。」張利兵說,這種胎兒在出生後需要立即手術,否則會因為局部皮膚破潰壞死、感染等導致難以繼續生存。

這名21歲產婦是懷孕期間在川內其他醫院查出來的,當地醫生的建議是終止妊娠,但家人不甘心,於是前往成都,找到市婦兒中心醫院「碰碰運氣」,在這裡,經過檢查後,張利兵告訴了他們好消息:不必終止妊娠,孩子將來可以接受產時手術!

於是在孩子足月後的6月19日,產婦在市婦兒中心醫院接受了剖宮產手術,這間手術室在進行手術的同時,隔壁手術室已經做好為新生兒手術的準備,孩子剛一出生,兒外科團隊便開始對臍膨出的進行修補,手術成功完成,15天後出院,就是一名健康的嬰兒。

這並非是市婦兒中心醫院兒外科做的第一例產時手術。在此之前就已經做過好幾例,其中有個產婦懷的是雙胞胎,其中一個患有臍膨出,膨出直徑竟有8厘米,同樣,這個新生兒成功被救了回來。

胎兒門診的出現 為患兒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對孕期便檢查出胎兒患有先天性結構改變的,在此之前並沒有太多解決辦法,截至目前,能夠做產時手術的醫院也沒有幾家,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是技術最成熟的醫院之一。

張利兵說,這是他們是去年底開始運用的新技術,「在此之前,由於技術的缺乏,川內很多孕產婦要麼終止妊娠,要麼孩子在出生後不久夭折。」

張利兵說,該院之所以能夠熟練運用產時手術,與強大的團隊協作有關,「我們有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孕期會對產婦及胎兒進行追蹤,生產時,會由產前診斷、兒外科、產科、兒科、超聲科、新生兒科、麻醉科等科室專家集體會診確定手術方案。」

如果要追蹤「產時手術」成功的源頭,不得不提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所獨有的「胎兒門診」。

該院是四川省產前診斷第二中心。對於產前診斷,很多人知道的僅是遺傳基因、染色體異常、代謝性疾病等的篩查,但先天性畸形的篩查、追蹤並制定解決方案卻少有人知。張利兵說,兒外科介入產前診斷以及胎兒外科,是最近兩年的事情,「醫院產前診斷中心針對的是功能性改變,而我們兒外科針對的是結構性改變,比如腹部、頭顱、肢體等。」

為給孕期婦女提供這方面的諮詢,去年九月,市婦兒中心醫院開設了「胎兒門診」,張利兵、閆煥、周春龍等三個醫生輪流在每周三上午坐診,接受孕期婦女的諮詢。就為什麼要專門開設「胎兒門診」,張利兵說:「胎兒是否有先天性外觀畸形,可以在18周至24周時通過四維彩超或系統彩超進行篩查,很容易發現。

在以前,即便發現了畸形,產科醫生因為專業的局限,不能提出解決方案,這是兒外科的專業,所以必須我們來承接這部分患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所以,在「胎兒門診」成立後,市婦兒中心醫院就胎兒的健康和安全的保護問題變得更系統和完善,對檢查出有結構性改變的胎兒,產科會指引孕婦去胎兒門診,在這裡,他們會得到專業的幫助,「我們會對出現問題的孕婦進行持續的跟蹤隨訪,並讓他們定時到醫院接受檢查,通過胎兒所發生的具體問題,分析什麼時候手術、採用什麼樣的手術方式,我們的專業幫助可以讓家屬提前吃下一顆定心丸。」

在市婦兒中心醫院,診療模式的改變,讓孕產婦從孕期到生產,再到產婦和新生兒的手術以及術後的照護及出院後的追蹤隨訪,他們形成了一條完整而清晰的保障鏈條。

微創的全面運用 持續降低了患兒手術風險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內每日人頭攢動,像趕集一樣。國家二孩政策的推行,使該院迎來新的生產高峰,家長對孩子的健康期望,推動了醫院在技術上不斷發生變革。

張利兵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名孕婦被查出腹中的胎兒有雙主動脈弓,「正常人只有一個弓,而這名胎兒卻有兩個,食管氣管被夾在中間,將越夾越緊,將來會導致孩子發生窒息、感染,非常危險。」他說,這種病在出生後診斷會非常困難,在胎兒時期查出來,可以通過隨訪觀察,便於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完成手術,從而降低風險,讓疾病變得可控。這名孩子出生後3個月即完成了手術,從此恢復健康。「現在,有3名孩子正在等待手術時機的成熟。」他說,他們都是「胎兒門診」追蹤的幸運兒。

在市婦兒中心醫院兒外科,微創手術的全面運用,是降低患兒手術風險、減少痛苦並讓孩子康復更快的一個重要保障。張利兵說,從2015年開始,他們便基本實現了外科手術的微創化,包括腹部、肺、食管、縱隔等手術,都是在胸腔鏡下完成的,針對新生兒的腹部手術,比如十二指腸梗阻、閉鎖、狹窄等,在腹腔鏡下即可完成,「從2015年到現在,新生兒的微創手術達到了近70台。」

要知道,在產前診斷、產前篩查已經比較發達的現在,出生後需要手術的患兒已經較少了,市婦兒中心醫院兒外科針對新生兒的微創手術台次達到近70台,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數據,這說明,患兒家屬對醫院、對兒外科的信任讓他們選擇了這裡。

「我們之所以能夠安全、順利完成那麼多針對兒童的微創手術,是因為我們對不同的病種都制定了相應的手術標準,這些標準都是我們經過大量查閱資料並在經驗積累當中制定出來的,標準的制定,使我們整個兒外科團隊的手術更加規範、精準、安全,而且縮短了手術時間。」張利兵說。

腫瘤患兒 可做到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

在市婦兒中心醫院兒外科專家中,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胡顯良博士。他是該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全國知名的兒外科專家,他的主攻方向是兒童腫瘤。

兒童腫瘤,通常是指兒童所患的惡性實體腫瘤。近年來,兒童腫瘤發病率不斷攀升,而且讓人觸目驚心。有數據顯示,在兒童腫瘤中,實體腫瘤佔55%,比白血病這種非實體腫瘤還多出10個百分點。「兒童腫瘤的種類比成人還要多,這點就連很多醫生都沒有意識到。」

胡顯良說,兒童實體腫瘤主要是在3歲以前較多,而3歲到18歲這個年齡區間則要少得多,其中,在3歲以前查出患有腫瘤的兒童里,0—6個月的嬰兒尤多,常見的有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畸胎瘤等等。由於嬰兒弱小、抵抗力差,在過去的開刀手術時代,很多嬰兒難以承受手術。

據了解到,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外科,兒童腫瘤的手術愈後在國內排在前列,原因是他們除了常規手術外,還採用了先進的介入治療手段,「對腫瘤太大,暫不適合手術的,我們通過介入技術,阻斷腫瘤外周的血供,讓腫瘤得不到營養並缺血缺氧,腫瘤由此慢慢變小,從而為手術創造機會。」胡顯良說,經過該院治療的腫瘤患兒,截至目前,僅發現一例有複發的,其餘都被治癒。「在臨床上,2年叫臨床治癒,5年叫根治,這些孩子長大後,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

在川內,能夠通過介入技術解決兒童腫瘤的醫院少之又少,為推動兒童腫瘤介入技術的普及,拯救更多兒童,近年來,胡顯良不僅在國際國內各種學術會議上進行經驗分享,而且,他還幫助國內幾個城市的大型醫院建立介入手術室,並將技術傳遞給他們。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外科的聲譽就是這樣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他們通過的技術變革、診療模式變革,讓他們在成都、四川以及整個西南地區建立了穩固的地位,即便在國內,他們也位居先進的行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成都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成都 |

您可能感興趣

用了這個,你家的門再也不會被熊孩子和外科大夫踢壞了!
外科醫生的口味,重的你想不到
人死後會去哪裡?國外科學家苦心鑽研,給出了想要的答案!
被這種子彈擊中,絕無生還的可能,最好的外科醫生也無能為力
人死後會去哪裡?國外科學家苦心鑽研,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中國科學家:真正的銀河系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國外科學家搞錯了!
子彈之王:再好的外科醫生也無能為力,兇殘度遠超達姆彈!
真正的子彈之王:再好的外科醫生也無能為力,比達姆彈還兇殘!
「外科苑」你家的筷子上可能有最強的生物致癌劑!
國外科學家提出的外星人猜想,好像有點道理
外科手術的鼻祖 一千多年前中國醫學家已經能做高難度的大手術了
什麼樣的癲癇患者需要做外科手術?
他不僅是外科醫生,還寫得一手好書法,醫生和書家隔行不隔理!
一個膽小怕事的強迫症男孩成了頂尖兒童外科專家,仁者無敵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流傳千年的中醫為什麼沒有外科手術?
子彈界的「死亡之花」易主,不再是達姆彈,這款子彈,再好的外科醫生也無能為力
在腦外科看到的他
外科醫生看起來應該不像外科醫生
美人魚究竟存在嗎?國外科學家的答案也許是對的!
泌尿外科醫生提示:晨尿是這個顏色的人,恭喜你,你的肝腎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