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24名將詩為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

三國24名將詩為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

三國24位名將源於一首三國武將排名的打油詩,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詩為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綉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

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三國演義》里因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並將其殺死,所以被冠有「三姓家奴」的貶稱。因其外表華美,並有坐騎赤兔馬,被稱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虎牢關前大戰劉備、關羽、張飛,最後落敗,而後在與曹操的戰鬥中大戰曹操手下諸將並且能全身而退,三國武力第一。最後因部下叛變盜走赤兔馬和方天畫戟被曹操擒殺。[1-2] [3]

馬超(公元176年-222年),字孟起,司隸部扶風郡茂陵人,西涼馬騰之子。《三國演義》里出場時年僅十七歲,連殺李傕部下將領王方、李蒙。潼關之戰時與許褚大戰兩百餘合,殺的許褚裸衣卸甲,連曹洪、夏侯淵夾攻,都被馬超碾壓。葭萌關之戰時又與逸以待勞的張飛大戰兩百餘合,殺的張飛丟盔裹巾,兩次劉備恐張飛有失。《三國演義》僅次呂布的猛將,被曹操、張松譽為「不減呂布之勇」!,人稱錦馬超,羌人奉其為神威天將軍。後病死。[4] [5]

熊虎之將組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三國演義》里出場時便與張飛各斬一名黃巾將領,而後在汜水關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助張飛戰呂布,在曹操麾下時,於白馬坡連殺袁紹大將顏良、文丑。隨劉備討袁術時與紀靈戰三十回合,攻長沙時與黃忠大戰,用拖刀計將黃忠打敗。襄樊之戰與龐德戰平,卻被龐德用毒箭暗算,以至於後來與徐晃大戰時右臂少力難以取勝。[6]

張飛(?-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人,《三國演義》里於虎牢關與呂布打的難解難分,而後在徐州時,也多次和呂布戰平。入川時輕鬆打敗蜀將嚴顏,先後與馬超、許褚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曾經一次將醉酒的許褚打傷。後來被小人暗算而死。[3] [5]

強摯壯猛組

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人。《三國演義》里長沙之戰與關羽大戰,以箭術取勝,漢中之戰時與夏侯淵戰過幾個回合,在法正的建議下,黃忠佔領定軍山,居高臨下將夏侯淵斬殺。隨劉備伐吳時,被東吳潘璋等人聯合圍攻,受傷而死。[6]

趙雲(?-229年),常山真定人。《三國演義》里以少年將軍身份出場,與文丑大戰幾時回合未分勝負,淪為強盜時挑死黃巾餘黨裴元紹,汝南時為救劉備將高覽斬殺,劉備與曹操對陣時曾與許褚戰過三十回合。老年時與姜維戰過幾十回合。

許褚(?- 227年),字仲康,譙國譙人。《三國演義》里,許褚與典韋、張飛、馬超、

折衝左右組

趙雲等大戰都沒有分出勝負,一次醉酒時被張飛打傷。[7] [4]

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人。被稱為古之惡來,曾與許褚大戰不分勝負,能逐虎過澗,被胡車兒偷走武器雙戟,被反叛的張綉軍所殺。[7]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

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勛,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8]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於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謚曰愍侯。[9]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謚剛侯,享年五十四歲。後世將其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10] [11]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將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後,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10] [12]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13-14]

龐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征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15]

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人稱錦帆賊。青年時停止搶劫,熟讀諸子。曾任蜀郡丞,後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先後隨孫權破黃祖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他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16]

周泰(? - ?),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死於黃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數有戰功,死於黃龍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繼承了兵權和爵位。[17]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張綉(?—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說為曹丕逼死),謚定侯。[18]

文丑(?-200年),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於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於此戰中喪生。明·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根據此段歷史描寫關羽斬文丑的故事,並廣泛流傳於後世。

顏良(?-200年),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許(今河南許昌)。建安五年(200年),兵進黎陽(今河南浚縣),遣顏良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被關羽擊斬。[19]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姜維,字伯約,三國演義里出場時於趙雲大戰,而後加入蜀漢與曹魏作戰,與鄧艾、鄧忠均有交手,未分勝負。魏將郭淮、徐質等,都先後死於姜維之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范2號 的精彩文章:

中國民間信奉的神仙之一紫虛元君
金庸小說中《射鵰英雄傳》東邪天下五絕之一的黃藥師
中國神話之三戲海龍王
中國神話傳說之天鵝仙子與蛤蟆神
神話傳說之崔判官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

TAG:文學范2號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武將排名:為啥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三國武力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那七八九都有誰?
《三國演義》六大龍套排行榜:一劉二潘三道榮,四馬五高六曲阿
三國武將戰力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那麼四五六七八分別是誰?
三國猛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我說是錯誤的你信么?
三國武力排行: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如果按顏值該怎麼排?
三國十大虎將終極排行榜:一呂二趙三顏良,馬典許張關黃龐!
三國二十四名將的征程(三)
《三國機密》七大腹黑男,楊修第四,郭嘉第三
三國六位「怪才」,曹魏蜀漢五五分,東吳無一人
三國四大槍王,趙雲位居第二,第一名令趙雲甘心膜拜
三國二十四名將的征程之四
一呂二趙三典韋,為何三國武將排名中,趙雲能在馬超之前?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三國兩晉南北朝簡史(一)三國初立
一呂二趙三典韋,三國二十四武將排行榜,這排名你服不服?
三國演義評六韜「虎韜」——三陣第二
三國十六降將排行榜,二呂三關四姜五徐,第十獻一計,至今還在被爭議!
三國後期第二個趙雲,七進七出力挫司馬師
三國三十六計: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