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你便看懂了人生!

九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你便看懂了人生!

道教洞天福地以及各類活動場所,幾乎都可以看到楹聯。在內容上,道教楹聯是道教思想追求的寄託。因此,道教楹聯往往以簡練語言融縮神仙故事。

文/玄陽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如今在信眾的數量上跟佛教比起來,的確是相形見絀。不過,道教在中國古代的地位那可是不一般的,不僅被唐、宋、明等漢人王朝定為國教,道教正一派的歷代張天師甚至屢次在朝廷擔任禮部尚書等職務,地位很高。

道教(資料圖)

道教對聯是書寫於道教活動場所、景觀等地的一種傳統的文學藝術形式。「對聯」或稱「楹聯」,常出現於建築物、遊覽區的入口處,尤其是房屋大門,更以楹聯之點綴而傳遞中國傳統的文化氣息。相傳五代後蜀主孟昶滅亡前一年的除夕自題桃符版於寢門:「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後世則以聯語題寫於廳堂前柱。因前柱名為楹,所以題寫在柱子上的聯語就稱作「楹聯」;又因為這種聯語以詩歌對偶句式構成,所以也叫做「對聯」。

道教洞天福地以及各類活動場所,幾乎都可以看到楹聯。在內容上,道教楹聯是道教思想追求的寄託。因此,道教楹聯往往以簡練語言融縮神仙故事。例如泉州元妙觀楹柱題刻:「白鹿青牛迎法駕,羽衣象簡演朝儀。」這副楹聯將道教教主老子過函谷關的故事交織於其中。「青牛」本是老子過關時的坐騎,楹聯作者選擇了這個頗具象徵意義的祠匯,暗示老子過函谷關留下「五千言」《道德經》;而「羽衣」是道教神仙所用,這又象老子羽化而升仙。至於「朝儀」表示的後來的道門追隨者以經常性的宗教儀式來表達自己對老子的敬奉。

陰陽相對(資料圖)

在這裡,楹聯的意像透射出道教延年益壽、羽化登仙的思想閃光。像這樣的例子,在道教洞天福地之中比比皆是。另外,道教楹聯也注意通過景觀的描繪,以抒寫心性,如四川青城山的駐鶴庄所題寫:「松檜隱棲三島鶴;樓台閉鎖九霄雲。」此聯以寫景引人入勝。相傳駐鶴莊周圍喬木林中常有丹鶴成群,朝去夕來,聲唳山間。楹聯由景物入手,進行具體描寫;但在深層次上卻蘊含著道教中人對景煉心的旨趣。聯對中所指「三島」出於先秦的仙話傳說,指的是蓬萊、方丈、瀛洲,據說是修鍊成仙者居處的美妙境界。作者將上古的仙境傳說與現實景觀描寫結合起來,造成了一種迷離恍惚的藝術效果,從而營造了洞天福地的神仙文化氛圍,令遊覽者心曠神怡。

可見,道教楹聯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寄託,而且往往具有獨到的藝術境界。長期以來,道教中人與文人墨客熱心於道教楹聯的撰寫,他們留下了眾多的作品,這使道教洞天福地更具有了優雅的人文逸趣。

如今,人們對道教的認識,或許只有小說中的「降妖除魔」,還有現實中的「居宅風水」之類。其實,作為曾經的法定國教,道教所蘊含的智慧,遠不止這些,今天,小編就整理了九則道教楹聯,帶領大家一起體驗道教的智慧。

一、

上聯:天雨大,不潤無根草;

下聯:道法寬,要度有心人。

天雨大,不潤無根草(資料圖)

相比於其他宗教,道教非常「高冷」,很少主動傳教。因為,道教崇尚「自然而然」,崇尚「無為」。所以道教認為,天上的雨再大,沒有根的草也吸收不了雨露的恩澤;道法再廣大,也只能等人有了念頭才能度化。

也正因為這種強調「有心、機緣」的傳教觀念,所以古人才有了「道化賢良」的說法。而這個有心,其實並非難事,機緣也並非難得,您點進了這篇文章,便是一種有心,一種機緣。

二、

上聯:天地無私,為善自然獲福;

下聯:聖賢有教,修身可以齊家。

天地無私,為善自然獲福(資料圖)

道教堅決反對將「道」人格化,認為「天、地、道」都是沒有任何感情的。道教入門經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就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所以,只要你勤懇努力,遵從自然規律,必然獲得福報。道教提倡「人道不修,天道遠矣」,反對拋棄妻子的盲目出家,強調人在修行的同時,不能忘掉自己應該擔當的家庭和社會責任。而且,個人的修行和家庭擔當很多時候並不矛盾,修好了自己的德行,還怕自己的家庭不夠和睦?

三、

上聯:利鎖名韁,籠絡許多好漢;

下聯:晨鐘暮鼓,驚醒無限痴人。

晨鐘暮鼓,驚醒無限痴人(資料圖)

遍觀歷史,審查當下,多少英雄好漢,痴男怨女,都敗在了過分的追名逐利上。在古代,多少帝王急於求成,結果落了個過猶不及?更有不少英雄沽名釣譽,最後身敗名裂。在當下,多少官員原本政績突出,卻敗給了自己的貪念?更有不少好男好女,為了博名利炒作自己,到最後又得到了什麼?

四、

上聯:福地名山,無點真心難到此;

下聯:蓬萊勝跡,有些誠意自可游。

蓬萊勝跡,有些誠意自可游(資料圖)

名山大川,必然路途遙遠,山路險峻。如果不是真心想去看看風光,你怎麼會來這樣的地方?但是,你的誠心和努力,會讓你看到人間仙境,會讓你得到回報。人生亦然,時光無法倒流,你除了前進別無他法。既然如此,何不懷著真心誠意,去飽覽人生的絢麗?

五、

上聯:舉步艱危,便把腳跟立穩;

下聯: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資料圖)

在山上行走,到了舉步維艱的險要地方,要腳踏實地,不能隨意跑跳;到了山的高處,置身萬丈之上,更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現如今,很多人遇到困難手忙腳亂,往往欲速不達;更有人取得成就便張揚膨脹,到最後跌的更慘。這些智慧,值得當代人學習。

六、

上聯:小憩自然涼,何幸今生來福地;

下聯:登臨勿謂苦,會當絕頂看朝陽。

登臨勿謂苦,會當絕頂看朝陽(資料圖)

人活在世上,本就是一種福氣,譬如在山間行路,只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自然覺得涼風習習,樂趣無窮。人世的辛勞又有何苦?譬如登山,只要堅持不懈的登臨,你就能登上山巔看到光耀奪目的朝陽。

七、

上聯: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下聯: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

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資料圖)

如果你心存惡念,無論怎麼燒香磕頭,也沒有用,如果做了壞事,早晚還是要遭到報應;只要你的心境和言行光明正大,見到神仙,不去參拜又有何妨?很多宗教都有「信仰救贖」的說法,認為只要信教,或者禮遇神靈、尊敬宗教人士,可以得到救贖,洗刷罪孽,得到善報。

道教教義強調嚴於律己,寬以律人。不僅沒有信仰可以洗刷罪孽的說法,反而認為入道之後,要更加為自己的惡念、惡行負責,因為身為信徒,理應要有更加嚴格的道德自律。對待普通人,道教並不把信教與否當成評判善惡的標準,無論你信教與否,信什麼教,與你本人的善惡都沒有關係,與你要承擔什麼樣的結果更沒有關係。因為「道」只遵循自然規律,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不會因為你的尊敬和信奉就會對你有所偏愛,也不會因為你的不了解和不認同就對你產生憎恨。只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遵循自然規律,自然能夠得到福報。

八、

上聯: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

下聯: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

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資料圖)

當今很多人迷信「易學」,動輒看看手相,看看面相,看看生辰八字。這些東西是否靈驗,咱們另當別論,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沒能體會「易學」的真諦,算命之後,彷彿大勢已定,或者高枕無憂,或者唉聲嘆氣。其實,「易」原本就有「變化」之意,漢代人更是將「易」理解為上日下月,寓意日月變換,所以表示「變化」。「江山易主」、「移風易俗」,這裡的「易」都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易學」是一門變化的學問,事在人為,無論占卜的結果如何,任何事情都有變數。下聯是老生常談的內容,境由心造,知足常樂。

九、

上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下聯: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資料圖)

這幅對聯闡述了道教的世界觀,可以說是道教的終極智慧,流傳度也十分之廣泛。上聯下聯,都出於老子的《道德經》,即使你沒有接觸過道教,也一定聽過這兩句話。

道教認為,宇宙誕生,出於「無極」,也就是「一」。「一生二」,就是「無極」生出了「陰陽兩極」,陰、陽開始接觸,綜合之後,又出現了中間形態,於是,宇宙萬物就這麼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銀河系的俯視圖,正是一個「太極」。下聯則說:地遵循天,天遵循道,而道遵循著自然。歸根結底,時間萬物的起源、變換,都是自然而已。這不僅僅是一個世界觀,更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智慧。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要完成一件事,必然是先產生一個念頭,隨後進行正反兩面的糾結,最後有了中間路線才得以更好的付諸實施。無論個人還是團體,都是如此,這邊是「道」,便是「道法自然。」

如果剛有念頭就去做,那叫魯莽;反覆糾結得不出結果,那叫優柔寡斷。這兩種做法,都不合乎「自然之道」。「道法自然」,其實道無處不在,存乎萬物之間,既簡單易懂,又「玄之又玄」。人生百態,世間萬物,莫過於此。領悟這四個字,定能成就非凡。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奇門術法逆天而行,心生邪僻終受天誅——民國奇案大結局
發心正了則萬法皆正
被「分裂」的神格:媽祖宗教屬性的歷史辯析
道教全真派「中興之祖」指的是誰?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9副道教楹聯:看懂最後一個,你就看懂了人生
道家洞天福地隨處可見的楹聯,你看懂了幾個?
朱元璋題寫了一副楹聯,大臣看到後直接踢翻,結果反而予以重賞
好幾次走過廣濟古橋,不好意思再說,你不懂這些楹聯匾額!
屈子祠的楹聯韻味,你都讀出來了嗎?
岳陽樓楹聯書法集錦,最後一幅竟然是仙人寫的!
三百年來的楹聯書法精品,都在這裡!值得珍藏!
歷史上妙趣橫生的8副楹聯,太經典了,讓人忍不住收藏!
清朝有個楹聯大師,他不但對聯寫得好,官也做得好
慈禧不想讓大清滅亡,還夢想萬年永享呢!她題寫的十六字楹聯為證
黃粱夢的這幅楹聯,流傳千年,讀一讀,頓悟人生!
讓我們?欣賞這些古代文人的書齋楹聯,走進他們的「詩心」
流傳至今的10句家風楹聯,寓意深刻,看了一遍又一遍!
這明清書家的楹聯,太贊了!
這些書法楹聯作品,風格體裁不一,你喜歡哪個?
那些不簡單的楹聯你了解多少
袁枚的《苔》火了,其實,他還是位楹聯高手!
18歲的她居然敢題寫閬中張飛廟的楹聯,這個女人堪稱天下才女!
明清書家是這樣寫楹聯的……
每一個村莊都深藏著家國情懷:古村楹聯,傳統對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