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1941年,毛澤東在延安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改造我們的學習》。在文中,毛澤東引用了一個對子:「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澤東以此批評那些「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

這個著名的楹聯,出自明代著名大學者、34歲就任《永樂大典》總編纂的解縉先生筆下。這個楹聯,足以說明解縉文才之不凡。然而,也正因為這個楹聯,最後令其死於非命。讀史於茲,不免痛心疾首。當文人遭遇小人,則註定是一場政治的悲劇。

大明朝第一才子解縉,經兩年廣收博覽,磨勘精校,優選集萃的辛勞,完成《文獻大成》,在此基礎上,奉朱棣命,與姚廣孝、劉季篪一道纂修彙集中華文化萬卷精華的宏篇世著《永樂大典》,經四年努力,於1408年成書,圓滿交卷。

沒有明之《永樂大典》,也就沒有清之《四庫全書》!

隔朝修史,盛世修書,從來是中國學者視作薪火相傳的重任和神聖職責。

中國文化人很多,有大學問的文化人也很多,但能主持編纂這樣煌煌巨制的帥才,恐怕只有明之解縉、清之紀昀,除此二公外,再找不到第三位。以後,清末無,民國無,新中國更無。尤其到了當下,經過長時間厚今薄古的「調教」,已少見博古通今的飽學之士,於號稱有盛世景象的而今,實是莫大諷刺。重任也好,職責也罷,當今光芒四射的專家學者、尤其是文化學者也只能模模糊糊的遠望其項背了!

解縉(1369——1415),字大紳,江西吉水人。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襁褓中教之,一見不忘,六七歲就能即席吟詩作對,一時傳為神童。解縉還是明初書法名家,既精於小楷,又擅長行草,用筆精妙,出人意表。解縉喜歡寫狂草,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幼穎敏,洪武二十一年進士,授中書庶吉士」,時年二十歲。在江西吉水這地方還出過一個大文豪歐陽修。這兩位鄉黨,無論履歷、仕途、出身、學位,頗類似。歐陽修、解縉都為翰林學士,都在帝王身邊做過侍讀學士,一為龍圖閣大學士,一為右春坊大學士。到最後,一個為皇帝所逐,一個為皇帝所殺,可以說這二位大學者命運相差無幾。

但是,解縉與他的宋朝老鄉相比,在文章、詩詞、學問、著作上的名聲、成就,以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要遠遜於這位鄉先賢。歐陽修是千古定評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歌賦,傳世至今,仍在人們口頭傳誦不絕,可謂達到了真正的不朽。而解縉,除了那部早已飄零殘破的《永樂大典》,和他那空有抱負的雄圖大志,以及他那不幸言中的評人論事外,對後人來講,大多都已是不甚了了了。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主政《四庫全書》的紀昀,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是以善對聯、好戲諧的才子形象出現的。凡寫到解學士者,無不提及神童的這種才能。舉幾例:

其一、對聯

解縉七歲時,隨父去長江洗澡,父親將脫下的衣衫掛在江邊一株老樹上說:「千年老樹為衣架」,要解縉續對下聯。解縉立即答道:「萬里長江作浴盆」。又一次,解縉的父親與友人弈棋,友人一時來了興緻邊舉棋子邊說:「天當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父一時不能答對,解縉恰巧聽到,邊走近邊插嘴道:「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這一妙對,為父親解了圍。友人聽罷大加讚賞,拍手叫好。

解縉幼年家境貧寒,有一年除夕,解縉想寫一副對聯慶賀新年,正苦於無恰當內容可寫,忽然看見對門富翁家的宅院旁有一叢青翠蔥蘢的竹子,便寫下了一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富翁見了,心生嫉妒,便命家人將竹子攔腰砍斷,想以此反難解縉。解縉並不著忙,只在上下聯的末尾各添一字,改為「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富翁不甘心認輸,急忙命家人將竹子連根挖掉。解縉微微一笑,又在上下聯各添一字,改為「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愚不可及的富翁黔驢計窮,只好作罷。

解縉對對聯出了名,有位尚書想試試他的本領,就命人邀請他來府上相見,卻故意不開正門。解縉非要看門人開正門,否則不進門。尚書出來了,說道:「小犬無知嫌路窄」,解縉應聲答道:「大鵬展翅恨天低」,兩人一開口就交上了手。尚書見解縉身著綠衣,便挖苦說:「出水蛤蟆穿綠襖」,解縉見尚書身穿紅袍,立即反唇相譏:「落湯螃蟹著紅袍」。

有一次,一個秀才找他對對子,自以為得了一副佳聯,神氣十足地說:「牛跑驢跑跑不過馬,雞飛鴨飛飛不過鷹。」這酸秀才自比馬和鷹,視別人為牛驢雞鴨,實在狂妄。解縉便回敬道:「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秀才聽完後羞愧滿面地跑了。還有一次,有人想當眾奚落他,出上聯「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解縉針鋒相對:「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這人想捉弄解縉,不想自討沒趣。

其二、戲諧

據說某道士對解縉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畫像來拜見,恭恭敬敬地請解縉為其題詩。

解縉接過畫像,當即筆走龍蛇般連寫了三個「賊」字。道士一見,又驚又怒,正欲發作,只見解縉含笑從容續寫,連同前面所寫的三個「賊」字,成了一首頗有情趣的題畫像詩:

賊、賊、賊,

有影無形拿不得。

只緣偷卻仙丹藥,

而今反作蓬萊客。

「蓬萊」是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萊客」,就意味著成了仙,相傳八仙過海就是從蓬萊閣起程的。

此詩先說這位道士是賊,接下來遂將「賊」字妙解為對其修行的稱讚。難怪道士讀罷,由驚怒轉為驚喜,千謝萬謝而去。

相傳,永樂皇帝有一天突然對解縉說:「你知道昨夜宮中有喜事嗎?你就此吟首詩吧!」解縉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產,便吟:君王昨夜降金龍,把皇子喻為「金龍」,本是吉語。豈料永樂皇帝卻說:「生的是個女孩。」解縉眼珠一轉,馬上續道:化作嫦娥下九重。通過一個「化」字,將生男改為生女,可謂巧妙自然,天衣無縫。永樂皇帝本是藉此題為難解縉,於是故意嘆口氣說:「可惜剛出生便告夭折。」解縉早有準備,脫口應道:料是人間留不住,永樂皇帝又說:「已將屍體扔到池塘里去了。」解縉轉口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宮。

雞冠花屬莧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質花序有如雄雞之冠而得名。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遊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雞冠本是胭脂染,一語剛落,只見皇帝從身後取出所執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解縉隨機應變,當即又吟:今日為何淡淡妝?只因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

永樂皇帝有一次命才子解縉在一把繪有西北風光畫的 扇子上題詩,解縉就題寫了王之煥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不料解縉一時疏忽,竟將詩中的間字漏寫了,有人便暗中啟奏皇上,永樂大怒,欲治解縉欺君之罪。誰知解縉不慌不忙地說:我這是依王之煥詩意,另外做的一首詞。說罷便在詩中加上標點。永樂一看,果然成了一首完整無缺的詞: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舂風,不度玉門關。於是解縉便得以轉危為安。

舊時文人做官做人,的確需要有這種無需大智慧、但須聰明敏捷有趣還要出彩的文字遊戲做為必備手藝,以收出其不意邀寵之功效。解縉具備這種才能,也起到了這種效果。

解縉,一個寂寞的早逝的天才,聰明如斯,可惜,上天沒有假以歲月,人們也就只能為之黯然神傷。

解縉早熟早慧也早亡,如果能像歐陽修那樣活到65歲,而不是47歲被朱棣所殺,多活上近二十載揮灑筆墨的春秋,也許那滿腹珠璣,還能充分發揮,相較於歐陽修,沒準能後來居上!

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政治情結由來已久,明知是杯苦酒,一個個卻巴不得端起來一飲而盡。文人只要捲入政治漩渦,縱使滿腹經綸,縱使才高八斗,其才情、人品也就統統付諸東流了。

解縉,一個少時被譽為神童,年及弱冠即中進士,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焉能不思仕途的高歌猛進?對文人來說,誰不想攀上「入相」的事業頂峰,一來成為百官之首、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好光宗耀祖,二來胸中錦繡可以得到描繪,三來可以光大門楣庇蔭子孫。老皇帝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對解縉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便成了終生髮揮藥效的興奮劑,他認為這鐵卷丹書式的聖諭是他施展抱負、權力投資和飛黃騰達的資本。於是,他向著憧憬中的光明仕途勇往直前了。

在官場中,在政壇上,有幾個不是呼盧喝雉的賭徒呢?解縉二十多歲登上政治舞台,即敢下注、敢出手。一亮相,就博得了一個頭彩。在那個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早晨上朝,晚上能否活著回家還打著問號的年代,這個年輕人就敢給朱元璋上萬言書,《明史.解縉傳》中,保留著上書的部分章節,文章一開頭,直戳這個殺人狂的最敏感處:

臣聞令數改則民疑,刑太繁則民玩,國初至今,將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嘗聞陛下震怒,鋤根翦蔓,誅其奸逆矣。未聞褒一大善,賞延於世,復及其鄉,終始如一者也。

按老皇帝朱元璋以往的脾氣,每一個字都足以殺他一次頭。他賭齡不長,但把腦袋押在賭桌上的勇氣,不亞於任何賭場老手。顯然,他揣摸出朱元璋要收刀入鞘,不想再屠殺下去了。自他洪武元年登基起,屠滅功臣名將,殺害勛戚親貴,剷除膀臂股肱,血洗儒林文士,一直到洪武二十年,所殺掉的人,不亞於他打江山時,南征北戰所消滅的敵人總數。於是,冒點險,拋出幾句石破天驚的話,讓世人對他解學士刮目相看。

上書後,他忐忑不安的等著錦衣衛的到來,結果平安無事,首戰告捷。

也許政治這東西一旦沾上,容易上癮,且終生難以戒掉,他本應按朱元璋所說,回吉水閉門讀書十年。一直到洪武二十四年,仍賴在南京不走,並且介入了為李善長平反的活動中,成為虞部郎中王國用的高參。那封上朱元璋書,就是解的手筆。這封書,行文放肆,鋒芒畢露,對朱皇帝把自己的兒女親家也以謀反罪論處很不以為然,竟用了「大謬不然」的指斥語,足見這位個子不高膽子卻大的解學士,在這場政治輪盤賭中,把命押上了。「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勛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藉令欲自圖不軌,沿未可知,而今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明史.李善長傳》)

要不是老朱殺累了,能放過這個上書的王國用和執筆的解縉嗎?這一次朱皇帝居然沒表態,他在想,這個解縉說得也對,李善長幫胡惟庸推翻朕,能得到朕現在給他的富貴嗎?

解學士是幸運的,但也得承認他審時度勢之精明,判斷決策之果敢。這一局贏得漂亮,接著玩下一局。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駕崩,傳位太孫,是為建文帝。權力進行再分配時,解縉認為自己不能缺席。從吉水匆匆趕到南京,沒想到一下船,被「有司劾縉諱詔旨」。因為朱元璋有旨,要他在家讀十年書,至今才八年。這也是官場摘桃心態,競爭者愈少愈好。可解縉不信邪,冒著天大風險,四處活動,憑著為韓國公李善長冤獄平反的功勞,加之建文帝登基後,亟想轉變其祖的暴政統治,解縉被惠文帝召為了翰林待詔。這樣,在南京的他,又成為了官場要員,文壇重將。解縉又贏下了這一局。

接著,他又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展開了第三局。隨著官場聲色犬馬的薰陶,他信奉了新的人生哲學,就是「寧如有瑕玉,不作無瑕石」,可為,不可為,應為,不應為,如果需要,統統不在話下。到了這一步,他還有什麼不能為和不敢為的呢?永樂從北京打到南京,欲奪他侄子建文帝的江山,面臨這場不死即降,不降即死的兩難局面,解縉是怎麼下注的呢?

《明史.王艮傳》載:「燕兵薄京城,艮與妻子訣曰:『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解縉、吳溥與艮、(胡)靖比鄰居,城陷前一日,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相約以死。解縉一方面信誓旦旦,聲言自己必死,不死有何臉面目見太祖和建文帝,非死不可,而且要在文廟的大樑上自縊,以儆降者;一方面連夜趕到金川們燕軍大營,「馳謁,成祖大喜。明日薦胡靖,召至,叩頭謝,李貫亦迎附」。在方孝孺、黃子澄這類重臣拒不合作,更不投降的情況下,朱棣能得到解縉、胡廣之流的竭誠擁戴,也就相當滿足,自然委以重任了。

不足十二小時,這位學士的兩面派表演,卑鄙得那麼坦然自若,無恥得那麼津津有味,可謂登峰造極。這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連川劇的「變臉」也望塵莫及!

在這種危急時刻的急中生智和高超的表演才能,使解學士在這局博弈中贏得了個大滿貫。只可惜了那宅心仁厚的建文帝朱允炆神秘消失,不知所終!

這個極有眼力,極善揣摩,極能體會,極能迎合的解學士,一夜之間,易主而事,成為永樂皇帝的首席寵臣,是一點也不奇怪的。文人、猶其是一個高層次的文人拍起馬屁來,一定也是高水平的,直能拍得主子通體舒泰、身心安逸。於是,新皇帝朱棣馬上給解學士派下了極榮耀、極體面也極需學問的重大差使,修《太祖實錄》、《永樂大典》。

如果,安於此,老於此,解縉是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的。然而,一個太政治化的文人,還會有心思靜下來做學問嗎?《永樂大典》完成後,他還不到四十歲,年富力強,精力旺盛,他認為自己怎麼也能象歐陽修一樣活到六十多歲。要想在未來幾十年里都活得好活得爽,就必須有戰略眼光和非常手段。預則立,不預則廢。他開始盤算起那個胖子朱高熾——大明王朝未來的第四任皇帝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他都無一失手地周旋應付過來了,有什麼理由不從現在起,就進行前期投資呢?來日方長,說不定還要與第五位、第六位皇帝周旋。抖擻精神,以才子的聰明才智全力以赴投身於洶湧潮頭,自信能「手把紅旗旗不濕」吧!

十個文人,九個輕狂。解大才子由於太聰明,以至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戰場上沒有常勝的將軍,牌桌上沒有常贏的賭客。

他怎麼可能永操勝券呢?

「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丘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曰:『皇長子(朱高熾)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高煦(朱高熾之弟)由是深恨縉。而太子既立,又時時失帝意,高煦寵益隆,禮秩踰嫡,縉又諫曰:『是啟爭也,不可。』帝怒,謂其離間骨肉,恩禮寢衰。」(《明史》載)

封建社會的皇位繼承,從來就是一個血雨腥風的難產過程。聰明過頭的解縉不自量力地介入這場最危險的宮廷遊戲,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能不觸怒皇帝嗎?他分明是在找死!

1410年(永樂八年),他又犯下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謫遷廣西的他入京奏事,適值成祖北征,乃謁見太子而還。在朱棣外出,太子又不待見於皇帝的情況下,解縉本不該在這時去見太子。可聰明一世的解學士,在連遭敗績的這第四場豪賭中,又做出這等授人以柄的傻事。「漢王言縉伺上出,私覲太子,徑歸,無人臣禮。帝震怒。逮縉下詔獄,拷掠備至。」在獄中呆了五年,受盡折磨。

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15年2月22日),錦衣衛帥紀綱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縉的名字,便問:「解縉還沒有死嗎?」紀綱遂置酒直奔獄中。

獄門打開,透進一絲光亮,解縉看到錦衣衛帥提著酒菜走了進來,擺開酒菜。紀綱斟滿兩杯酒,端了一杯給解縉,解縉滿臉狐疑。紀綱先啜了兩口,以示無礙,然後告訴他:「祝賀你啦,解學士,永樂爺說,想不到你還活著。」

解縉怔住了,旋即精神大振,以為永樂爺又要啟用他,頓時百感交集,浮想聯翩:老皇帝朱元璋曾說跟我「恩猶父子」,那麼朱元璋的兒子新皇帝朱棣難道跟我不是兄弟么?

總往好處想,往有利的方面想,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致命傷,尤其統治者將他往死里整的時候,這種機會主義的自慰心理,麻醉得他刀架在脖子上,還感恩戴德。當著紀綱這位秘密警察局局長的面涕泗滂沱,豪氣衝天的把第一杯酒一飲而盡,接著把喝罄的杯子伸到紀綱手中的酒壺嘴邊,一個勁的說:「滿上。滿上!」

可憐飽讀史書的解大才子,竟然忘了漢朝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說過的話:「何謂人才?人才就是糞便,朕需要肥田時,就是寶貝,不需要肥田時,就是污濁不堪的穢物。」這時的大才子,不知自己早已成了穢物,永樂厭惡已久矣!

三杯酒下肚,他越上越高,一直上到了天國,再沒回到人間!

解縉醉後,被紀綱拖出牢房,活埋於野地積雪中,時年四十七歲。解縉被害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才高八斗的解大學士,為自己設想過多種輝煌絕倫的命運,唯獨沒想到會被凍死在雪地里!如果他有一點先見之明,見好就收,專心學問,還會如此耽迷政治,熱衷名利,酷嗜權力,到成癮成癖的地步,以至死得這麼慘嗎?

時也,命也,運也,數也!

在皇帝統治時代,治下的臣民不過提供物質財富的奴隸,各級官員和文人學士不過是統治者玩弄於股掌之上的玩物,下級官員又是上級官員的玩物,互相玩耍,互相捉弄,乃中國官場兩千年來的常態。時至今日,官場生態依然如是,大步奔向現代化的國人徒之奈何!?

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愛恨無定狀,欲其生或死全憑一時興之所至的情緒,因此,迷戀權勢的解大學士,有這麼難看的死法,也就不足為怪了!

終其解縉一生,我們看到了中國學人得志時威風八面的自在極樂境界,失意時的悲觀厭世的自我貶斥醜態。在死亡籠罩下,如果有存活下來的一絲生機,立馬就會構想出圓滿,會幻化出美麗,會陶醉其中!嗚呼!

時人聞之當以慎之!後人聞之亦足以戒之!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游七星岩詩》解縉書。紙本草書。縱22.8厘米,橫61.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草書《謝生帖》多版本
初學楷書的佳品:北魏《司馬顯姿墓誌》
古紙各朝代書畫鑒別的技巧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上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請接下聯
大臣出一上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解縉的下聯堪稱經典
小伙在樹根底下摸到一個坑,伸手一摸被咬好幾口,掏出後驚喜不已
「文山三七、西藏紅花」,為何價高難得?選葯知根底,別「盲目」
權健高層:上戰場喝斷頭酒不惜一切爭勝 有根底線絕不容碰
這種開黃色小花的植物,曾經被用來當飼料,殊不知根底下埋著寶貝
用一根繡花針,探尋日常細節下的人性根底
西遊記賞析——猴子的根底
賞玩是奇石存在的根底,是我們賞玩需求催生了奇石,欣賞天然奇石
物理學是最早構成的天然科學之一,它是一座知識的浮圖,根底豐富
凱特讓喬治小王子做的這件事突破梅根底線 她絕不會讓自己孩子做
重回講義,抓好根底
打牢根底,又能奇妙做題,穩步進步,那麼你們支付的竭力必會得到相應的報答
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可是李斯為什麼不幫他反而害他呢?究其根底只有這一個原因
熟記《二十四史》中的警世恆言,做人做事有根底!
《二十四史》中的警世恆言,做人做事有根底!
第一階段應以「聲樂歸納課」來進行聲樂根底教育
《二十四史》留給後人的10句智慧,做人做事有根底
同中等舞蹈根底教育相互對應的,高級舞蹈教育指的就是大學層次的舞蹈教育
《二十四史》留給後人的10則名句,做人做事有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