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北朝在我國歷史中處於什麼地位?

南北朝在我國歷史中處於什麼地位?

我國歷史自東漢以後直到隋朝之前,除了西晉短暫的統一之外,基本上處於動蕩、分裂與對峙的狀態。

西晉咸寧六年(280),魏、蜀、吳三國分立的局面終於結束。然而,司馬氏統一中國的歷史僅僅維持了三十餘年,316年,西晉政權在持續的混亂中宣告完結。

次年,南遷的司馬氏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新的政權,是為東晉。北方自西晉末年陷入混亂後,先後有十多個政權分割一方,直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最終統一北方。

而南方東晉政權持續一百餘年後,420年,劉裕取而代之,建立宋王朝。其後一百六十年間,江南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更迭,至589年,取代北方北周政權的隋文帝楊堅消滅陳朝,統一中國。

狹義上的南北朝時期即是指自420年至589年一百六十年的歷史。

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處於動蕩與對峙狀態,政局混亂,戰爭頻繁,因而歷來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並被看做是一個歷史倒退時期。

其實,客觀地說,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歷史總體仍然保持了進步。尤其是宏觀地看,南北朝上承秦漢魏晉,下啟隋唐,在民族融合、經濟發展、政治制度等各個方面都表現了一種歷史過渡時期的特點。

比如在民族融合方面,自魏晉時期,北方就出現了數次民族大遷移。

到北朝時期,作為統治北方的民族鮮卑族,在先進的漢文化影響下,封建化過程和民族融合的步伐都大大地加快了。其中,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義,在民族融合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更為突出。原來的匈奴、羯、氐、羌、鮮卑、烏桓等各少數民族名稱,也在以漢族為基礎的民族大融合的熔爐中逐漸消失,成為歷史名詞。

魏晉時期的南方各族,除漢族外,主要有七越、蠻、侯、俚等族。其中以越族、蠻族為最大。六朝政權採取種種措施,招撫聚居山裡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民出山以後,有不少與漢族人民錯居雜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到南北朝後期和隋唐之際,蠻族人民亦已基本融合至漢族之中了。至隋唐時期,史書上已難於找到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

因此可以說,自魏晉至南北朝四百年間,是繼春秋戰國以後一次更為波瀾壯闊的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的時期。

摘自《讀史觀天下:南朝史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醉玲瓏》《楚喬傳》為何近期古裝劇喜歡寫南北朝的故事?
以南北朝為背景的古裝劇,求你別在胡編亂造了好嗎?

TAG:南北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五大地跨南北省份,哪個省南北差異最大呢?
我國古代由南往北打就叫北伐,由北往南打都叫南征,這是為何?
我國「北斗地圖」上線,它與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什麼關係?
越南最繁華的城市:地位堪比我國的北上廣,經濟卻還不如我國三四線城市
為什麼我國西北地區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山麓沖積扇地區?
我國南端有個媲美三亞的隱世海濱小城 藏著國內版「一……
台灣猴僅產於我國台灣,最早被發現於南部沿海的石岩地區
我國正式在南海對美「亮劍」,美航母終於放棄「挑釁」!
他曾是張學良副官,後成為我國開國上將,東北軍中地位僅次於林彪
我國不但有南京與北京,在歷史上也有東京與西京
夜覽|我國中東部將有雨雪天氣過程 西北華北局地降溫
我國最南端的城市,如今經濟騰飛成為粵西經濟中心
俄羅斯遠東8個地區,我國堅持用中文標識,地圖之上暗藏玄機
東北唯一的海島縣,我國最北端的海島縣,更是我國唯一海島邊境縣
北京為什麼是我國首都?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南海下部地幔「真面目」
東興-我國大陸海岸線的最西南端,這裡和越南僅一橋之隔
日本關東軍曾掃蕩世界,為何僅駐紮中國東北,不敢侵犯我國其他領土
我國的越南街:全是越南特產,還有不少美麗的越南姑娘
中國最東端的地方:曾是我國第四大島,如今卻由兩個國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