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金代磁州窯

論金代磁州窯

中國河北省南部的磁州窯,即觀台窯、冶子窯、艾口窯、彭城窯等窯場,和與它相類似的燒制白化妝陶瓷的河南省鶴壁窯、修武窯、密縣窯、禹縣窯扒村窯、寶豐窯、魯山窯,處介休窯、榆次窯、第治窯等,山東省淄博窯,陝西耀州窯,安徽省蕭山窯等窯同類製品一般都以磁州窯名稱呼,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上述窯唐末、五代時期開始生產民眾使用的生活器皿,在北宋時期表現為多種多樣的製作風格,並燒出精美的優秀製品。但是有明確年款和遺留作品甚少,故唯依照多項推論方能尋覓其製作風格的主脈。尤其是金代磁州窯陶瓷,與其它諸窯一樣迄今幾乎未作過具體研討。生產日用雜器的磁州窯與青瓷、白瓷不同,其用作入葬明器少,年代明確的磁州窯陶瓷罕見。

首先研究金代磁州窯是1958年進行的觀台窯址調查。由於是臨近土木工程前的緊急調查,僅在地溝以下五米深處找到七層地層,第一~第二層為元代、第三層為金代、第四層以下為北訂時代。在第三層年代確定的線索為出土了金代正隆錢幣,製作風格比元代地層遠為優美。

出土的紋飾瓷片中,刻劃花草花紋飾碗、盤類較多,刻劃花為始於北宋的裝飾技法。照片中有刻花蓮花紋缽、地紋為梳蓖紋,使主體紋飾更為突出。此種技法亦見於巨鹿出土陶瓷中。可以說在12世紀刻劃花紋飾很流行。只是窯址出土的紋樣粗放,很可能是12世紀後的產品。

白地剔花與使用鐵顏料的白地剔花在金代也很流行,但仍缺乏確實的根據。非常優越地體現金代磁州窯特色而引人注目的是毛筆繪畫的白地黑花。白地黑花技法始於北宋末期,但在金、元時期最流行。金代初期出現許多製品。但現在仍然缺少區別北宋後期與金代初期白地黑花的線索。

白地黑花紋飾如意頭形枕中可看到裝飾味很濃。日本大和文化館藏鯰魚紋枕、歐洲布朗迪基博物館藏紋枕,日本箱根美術館藏牡丹蝶紋枕樣等都是在大塊白地上以黑色輪廊子分明地表現主題紋飾,再以刻劃表現紋飾的細微部分。這種的黑花紋飾與白地黑剔花很相似。筆法流暢更添加自由活潑的氣氛。加入剔線的白地黑花陶瓷一直流行到元、明代。金代白地黑地蓖花的魅力在於其舒暢、恬靜。後世蓖花紋則顯粗糙、紊亂。金代12世紀磁州窯的製作風格有魚藻紋深缽、蝶紋缽、牡丹紋吐魯瓶、魚藻紋吐魯瓶等類似許多優美製品。

12世紀白地黑花製品,有一件可作重要比照物的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虎形枕,枕底面寫有"大定二年六月廿六日口家"墨寫文字,可推為制於1162年以前。此枕上的墨款曾感到有些靠不住,但前些年在美國有機會目睹同類枕,從其雄健的製作風格可看作是12世紀後的作品。尤其枕面的水鳥圖筆法嫻熟簡練,優雅地表現出悠閑的水邊情趣味。鳥紋樣常出現在枕畫上,即使有細微差別,但都是金代作品。收藏於美國的虎形枕面上繪出的停立枝頭的鳥紋樣,畫風稍顯粗略。與此相同畫風的鳥紋樣出現在有"張家枕"銘款的瓷枕上。以此類枕為比照,另外幾件"張家枕"或"張家造"款的瓷枕均可看作屬12世紀後期或13世紀初的作品。

還有一件帶銘款的白地黑花三人物枕藏於費拉黛爾匪亞美術館,銘款寫"大寫十八年(1187)仍然是12世紀後半期作品。紋飾以輕鬆筆觸繪成白描風格,是有畫尖的工匠或畫匠消遣性作畫,很難再看到第二件。僅用線條以白描繪人物的瓷枕很多,其中大多是金代之作。以細密筆觸將山水畫、故事情節中的人物畫以白描繪在長方形瓷枕類的製品均屬元代作品,與此類追認的畫風為13世紀後半期。

白地黑花瓷枕中有的枕面畫有花鳥畫,枕側則大筆繪出草葉紋。此類草葉紋多出現於河南禹縣扒村窯品,若將此類瓷枕花鳥定為金代之作,那麼繪類似草葉紋的瓶、壺、缽等亦屬同時期作品。整體繪草葉紋的瓶等製品上,其舒暢歡快的筆調形成白地上浮現漆黑紋飾的情趣,更能充分顯示出此一時期磁州窯的美。

還有以迅急筆法繪出牡丹折枝紋的梅瓶類,因其頗具魅力的意匠而受人珍視。也在有瓶身刻劃文字,以梳篦紋地、上下還快筆繪有黑花的製品。此類作品過去均被看作北宋作品,但從其與瓷枕聯繫來看應當是金代作品。有銘款的馬羅博物館藏的大師傅口瓶,上?quot;淳佑11年"(1254)墨書文字。黑花草葉紋很簡略,似屬晚期作品。與其相比遠為拘謹卻雄渾有力繪出的牡丹紋瓶類,不妨看作12世紀的作品。

此種繪風或許簡便,快速。但紋樣翻轉且筆劃很少,顯示出最有效的形式。日本橫河博物館藏牡丹紋瓶是很好例作,它與現代日本人紋飾類似。這種繪風追認一度形成即在很長時間採用過。迅急繪畫的黑花紋樣在整個金代一直流行過。

推斷黑花年代的又一線索是宋紅綠彩陶瓷。即以紅、綠作釉上彩繪的磁 州窯製品類別。根據某些製品上"泰和"、"正大"銘款,可以為屬於13世紀初到中期製作的金代紅綠彩。以碗、盤多,時代稍晚的陶俑類也很多。其產地據馮先銘先生研究有河南鶴壁窯、禹縣扒村窯、登土壤曲河窯,山西高平八義鎮窯、山東德州窯等。山東淄博磁村窯也出土過紅綠彩。上述五處窯場紅綠彩各具何種特徵?製作時間孰先孰後?陶俑所佔比例?尚有很多疑問。宋紅綠彩的產地問題應該說還是很曖昧的。

從遺品看,細微之處的製作風格有各種差別。主題紋樣在技法上的表現方法基本一致,不存在明顯的製作風格變幻與展開。對此筆者重作評論:我認為宋紅綠彩紋樣形式大致分為兩、三種,不會有更多品種。如顏色採用、紋樣多以紅畫出,再加以綠補色,時而使用極少量的黃,完全是附加色彩。紋樣表現分兩種:一是取輪廓繪畫,二是直接以筆腹繪畫。紅綠交叉使用此兩種畫法。各行其是簡便,屬簡略畫風表現。紋樣常以簡便、形式化繪出的具有流暢、動感、急感的線條,與鮮艷的色調一直構成紋樣主題。

紅綠彩畫風與白地黑花有許多相同處。它沒有與刻劃花與白地黑剔花技法結合,而與黑花方法各有千秋。從紅綠彩簡便與形式化畫風觀察,可以想像它繼黑花流行後將其成果以更擴展的形式重開新篇章。

紅綠彩生產時間,根據泰和元年(1201)和正大七年(1230)墨款遺例,屬13世紀作品。從金元出土文物看,此種遺例甚少。山西侯馬金墓出土一件中央寫有"清"字的紅綠彩碗。該墓用磚與附近有 大安4年(1212)題證墓葬用磚相同,故可推斷為13世紀前半期作品。蒙古國卡拉克爾木遺址曾出土許多宋紅綠彩碗、盤碎片。該遺址為蒙古第二代太宗(窩闊台汗)1235年初建城池之地。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將都城移到大都(北京),不久成為地區性小城市。此地盛時為13世紀中葉,但此地亦出土有被認為是14世紀產品的元青花與青瓷碎片,故宋紅綠彩年代尚不能確定其下限年代。其上限可定為13世紀上葉。主要生產時期基本在13世紀。

金代磁州窯系窯場均生產過華美的宋三彩陶瓷。當然它承繼了唐末、五代三彩的系譜,也是遼三彩的延續。現在尚無嚴格的區分出金三彩的線索,暫以宋三彩稱呼。金代遺址中亦有少量墨書款金代三彩陶瓷。其製作風格與特色,如若確定為金三彩,即應研究其下限與及它同元三彩的區別。因此眼下對宋三彩與無彩的研究往往取折衷的方法。

1956年西安郊外有至元三年(1266)墓誌的段繼榮夫婦墓出土的一件三彩瓷枕。近來蓑豐以其為主要線索將馬發羅科羅博物館藏三彩嬰戲紋枕等定為金三彩。不過在橫河博物館藏至元6年墨書銘三彩兔紋碟及至元3年枕之間,如果插入蓑豐氏談到的維克多得亞阿爾馬特美術館的兔紋碟,就可以搞清楚元代初期13世紀後半期一批三彩作品的年代問題。如是說蓑豐談到的金三彩瓷枕不如說定為無三彩更為妥貼。中國方面的文獻將北京房山、河南濟源等地發現的類似瓷枕均介紹為宋三彩。報告舉出確定年代的根據。中國研究人員似乎統一這一見解而通用。

美物羅帕里坦美術館藏有一件瓷枕,枕面繪鳥紋,側面為印紋。瑞典與日本都藏有此類瓷枕。枕側面印花有斜格子紋,也有相類似的如廣田博物館藏的牡丹紋枕。蓑豐將此類印花全部定為金代後期,13世紀的三彩。不過筆者認為仍然無法否定它們有可能上溯到12世紀,應該說磁州窯三彩陶瓷仍然留下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

宋瓷收藏者的學習交流平台!

右上角將喜歡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瓷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宋瓷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金代磁州窯白地填黑芍藥紋鏡盒
銅鏡收藏:唐代、五代、宋代、金代、明代、清代花卉鏡
故宮博物院 金代古瓷珍品
金代消暑聖地瓊島太寧宮,堪比唐代曲江池
金代西京地區的教育文化探析
如何通過款識鑒定金代、西夏古陶瓷?
阿城玉泉狩獵塲金代石像文化園落成盛典
金代銅鏡——鏨銘鏡:側面佐證金代實行銅禁和兵器製造
黑龍江省博物館之紋銅鏡:中國金代銅鏡界花魁
中國歷代古錢幣名錄之金代古錢幣珍品
文物介紹——黑龍江博物館第一鎮館之寶的金代銅坐龍
北京大房山——金代皇陵大解密
精品賞析:金代鈞窯折腰盤
中國建築史——太谷金代寺廟
讀金代儒士郝天挺書
故宮館藏金代陶瓷欣賞
查干湖附近發現金代墓葬出土四件文物
金代女真婚姻禮俗探源
寶馬城金代遺址所見壘脊瓦及其相關問題
罕見金代傢具實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