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凌斌:從人性視角解讀醫療創新

凌斌:從人性視角解讀醫療創新

醫療創新蘊涵人性規律

新舊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人性是人類天然具備的基本精神屬性,善惡並存,是支配行為最強大、最根本的源動力。人性不可隨意放縱,如果無拘無束,則人性之惡無從制約;人性亦不可持久壓抑,如果徹底禁錮,必然積憤難平,束縛創造力。顯然,人性在特定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形成,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故需要善加引導構建。醫療行為中一切有別於傳統, 更加有益於病家身心康復的方法都是有意義的創新, 創新中既包含對歷史的傳承與肯定,也包含對歷史的背叛與否定,本質則是對傳統思想與行為的背叛, 其脫胎於舊理念和舊事物,如破繭生蝶,如此新舊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臨床醫學中一切新事物都源於臨床創新思想,但是創新結果並不一定符合科學與人文精神,一切新事物都需要經歷臨床實踐檢驗而完善。由此可見,原始創新從星星之火的意念,到臨床惠及病家的成熟技術,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上下求索,縱橫捭闔。目前,臨床行為依然處於實踐的檢驗過程,醫者貴在獨立思考、客觀評判、發現問題、尋求改進良策。

人性不可隨意放縱

醫療創新是在問題的溝壑之上

建立新思想描繪的橋樑

創新始終面向未來,是在向未知的世界滲透,臨床創新的結果就是否定過去行為的迷失或錯誤,進而攀升到更加完美的時代。因而,創新的起點必然是思想的解放。臨床創新研究就是應用科學智慧妥善巧妙解決問題,即在臨床存在的問題與理想解決的方法之間建立新思想描繪的橋樑,研究的過程就是橋樑建設的過程,需要科學的方法、艱苦的實踐,由此而鋪就通向成功的道路。

臨床醫師時常苦於缺乏研究方向, 實際上,臨床問題俯拾皆是,簡言之, 病人的苦難就是研究的方向。譬如子宮脫垂至今尚無治療良策,病因也並不十分清楚,學說紛紜,流派眾多,但是從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無論如何闡述微觀發病機制, 其宏觀機制無外乎人類站立起來, 由於組織的鬆弛導致器官從天然的腔隙下垂。誠然,人類站立起來,確實更能展示女性乳房的美麗,但也暴露了「宮頸周圍環」、「椎間盤」的脆弱,如此明確的原因,不是選擇錯誤治療方法的理由,人類不能回歸爬行,依然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組織韌帶的鬆弛藉助於網片加強,似乎頗有道理,故全盆底重建手術應運而生,且一度風靡,但是疏忽了柔軟富有彈性的陰道是性器官, 尤其暴露網片侵蝕和陰道攣縮僵硬等問題時方才悔悟; 封閉陰道確實治療有效,但不近人情;切除子宮至今依然堂而行之,然而子宮並無過錯。

顯然,治療子宮脫垂的方法歷經百年變遷,始終缺乏萬全之策,令人深思。回顧醫學歷史上諸多引人入勝的創新錯誤,往往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來去匆匆,留下臨床醫學慘痛的教訓,造成患者和家庭不堪忍受之痛。重者如治療妊娠反應的「反應停」導致無數胎兒海豹畸形;輕者如全盆底網片重建導致的陰道攣縮、性生活障礙等難言之苦。

臨床醫學追求完美,任何診治方法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都應當被更加完善的方法替代,因此「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理應成為臨床醫學創新的人文靈魂,尤其聞過則改,善莫大焉。

人性亦不可持久壓抑

醫療創新需要包容,切不可墨守成規

創新的天敵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由於臨床職業生涯親見無數童叟生命的黯然離去, 親聞無數婦孺病患的痛苦呻吟,醫者的窘迫無奈,囧於道法,病家的焦慮無助,氣數殆盡,因此漸漸習以為常,便也木然了,無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任由落花流水春去也。無疑,哀莫大於心死,唯有醫者心存的憐憫才是臨床創新渴望的點點星光,凡大志向者善從絕望中尋求生機,善從表象中尋求本質。面對女性盆腔器官脫垂, 雖然諸多原因導致呈現複雜的臨床表現,但是由於女性陰道的天然存在,無可置疑構成了子宮脫垂髮生的關鍵性原因, 即子宮脫垂髮生的本質是以陰道為核心的中盆腔功能缺陷;失去支撐和牽拉的盆腔器官在重力等作用下, 如同一件飄落在地的衣服, 唯有提綱挈領才能更易於使坍塌松垮的組織結構恢復正常解剖位置, 即提綱挈領是解決主要矛盾的重要方法。

實際上,盆腔器官確有「綱領」存在,即發揮支持作用的主韌帶、骶韌帶等在宮頸周圍形成了宮頸周圍環,陰道穹窿也環繞並止於斯,位居中盆腔之核心,顯然宮頸周圍環尤為重要,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功效, 因此選擇宮頸周圍環作為關鍵點向上牽拉,無疑呈現出「綱舉目張」之勢。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提綱挈領」後於中盆腔之上的盆腹腔內選擇合適的懸掛點。誠然,慣性思維中的理想懸掛點應當是堅硬穩定的部位, 因此堅硬的骶骨或堅韌的韌帶自然受到青睞,然而手術暴露骶前區域,以及術中準確了解韌帶所在均具有操作難度, 而且有可能損傷其周圍血管等。

始自幼年的教育至今依然繼續在培養我們的乖巧順從和盲目跟從,其實面對繁雜的社會和浮躁的學術,我們更需要靜下來理智地思考,創新需要發散思維,善於觸類旁通;創新需要逆向思維,敢於反道而行。

譬如剖宮產造成的子宮與腹壁的意外粘連於臨床屢見不鮮,然而眾人往往熟視無睹,難獲啟迪,唯思想者能夠感悟其雖為併發症,但也是預防子宮脫垂的巧妙方法,創新研究利用腹腔鏡手術必需的兩側下腹壁穿刺操作孔,藉助於腹膜的半透明性,在腹腔鏡直接監視下將固定於宮頸周圍環的牽拉網線, 經過腹膜外間隙提挈牽拉固定於腹壁,此項手術創傷小、異物少、陰道柔軟富有彈性,不影響性生活。

將脫垂的子宮懸掛於柔軟的腹壁似乎有悖於常理,但是實踐證明不僅盆腔內堅固的韌帶是子宮攀附的高枝,溫柔的腹壁也能夠為「落難」的子宮撐起一片藍天。

這一切不僅需要科學家天賦哲學家的邏輯推理,還需要詩人的想像與浪漫,既然神奇的上帝沒有料到聰慧的人類不願意祖祖輩輩爬行,忘記在女人的子宮和腹壁間淡淡地描繪一筆,那麼就讓我們來彌補上帝的疏漏。

創新需要包容, 雖然創新研究建立在批判性思維的基礎之上,但不是全盤否定或封殺異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容則表現為對待他人需要尊重,需要學會褒揚或兼顧他人的意見或利益; 對待自己需要謙卑,需要學會克制或隱忍自己的意見和利益,學術糾紛終究是君子之爭, 尤其學界權重位尊者更需謹記「人道惡盈而好謙」之古訓,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淡定理智,儒雅執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創新者需要科學的證據,需要人格的魅力,更需信守科學家的良知與道德底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是學術思想創新的寫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創新是人類探索未知、追求完美的天性流露,其樂無窮。誠然,一個民族有一些人仰望星空,他們才有希望,思想者永遠是人類的脊樑,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創新,創新是氣質,創新是膽略,創新是慾望,創新是實踐。創新研究的奧妙和成就感,令無數科學家心儀,其中規律唯國學大師王國維借三句古詩文隱喻得惟妙惟肖,故言之:此等語非大詞人所不能道也。如今細細品味,依然意味悠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是學術思想創新誕生的過程。

「昨夜西風」斷然不是研究者一夜間所能匯聚生成之功力,必然歷經卧薪嘗膽、冥思苦想方才通曉天理、厚積薄發,古往今來堪為大任者莫有人不被苦其心志,西風或綿綿、或烈烈,風吹葉落而知秋,臨床西風綿里藏針,必然含有人文關懷的柔情,必然含有科學法則的凜冽, 風捲殘雲亦如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醫者需要博覽群書、寒窗苦讀;需要拜師學藝、程門立雪;需要瞻前顧後、循證思考。顯然,創新醫者,慎思篤學,學識也。

「凋」則大氣磅礴,是批判性思維的巔峰,是肯定前的否定,敢於蕩滌前人的結論;「獨」則曲高和寡;「高」則寒風凜冽。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獨。顯然,創新醫者,敢為人先,膽識也。

「望斷」則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由近及遠的準確判斷,似從繁雜的表面現象中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又似撥開層層迷霧能夠看到事物的真相, 科學家獨有的遠見卓識源於其敏銳的洞察力。顯然,創新醫者,真知灼見,見識也。

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 藉此剖析自然科學研究規律之意境,可謂字字珠璣。毋庸置疑,學識、膽識、見識是科學家基本素養,不僅能夠發現問題,而且能夠醞釀解決問題的辦法。

中國知識分子理應是先進文化和理想主義的代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感悟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感悟大師匱乏彌天乏術,感悟清心孤旅高不勝寒,感悟金錢權杖利令智昏,感悟性學情愛人間冷暖。嗚呼,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陰霾中祈求清明,束縛中渴望解放,遂信手撰文聊以慰藉。

隨感

霧霾籠罩,年復一年,昏昏噩噩,已經令人疲憊厭倦。

然而, 塵封乾涸的心田依然還隱隱流淌著一絲希冀,悠長綿綿,遠遠的如同一縷青煙升起,須臾又悠悠化作裊裊情絲,努力著從霧霾籠罩的灰濛濛中飛上了雲端,黯然無欲之眸彷彿又看見了藍天白雲,那藍藍的天無邊無際,那朵朵的雲悠然飄逸。

孤獨遊盪在寒冷的蒼穹,凄苦尋覓生命DNA 中的那條鏈,祈求著三天、二天、哪怕僅僅只有一天的形影相伴。

盼望著、盼望著千年一回的生命之交的短暫與顫抖啊,那是上天的恩賜。或者,靜靜相擁在遼闊的大海邊,如同一隻小小的五彩扇貝的兩頁殼,緊緊的手拉著手,堅強地撐起一片安詳的天地,舐呵著自己嬌嫩連體的生命;或者,歡笑著、奔跑著、投入那莽莽群山, 怡然纏綿在幽靜的春天的森林裡, 看流螢飛舞,聞花香四溢,任春風拂面。

那是在蒼天與厚土之間的溫馨的百年合好,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可以竊竊私語,細訴衷腸;也可以默默無言,柔情流蜜;可以什麼都不做,寧靜超脫的靈魂欣欣宛若水乳交融;也可以什麼都不再顧及了,隨心所欲的放蕩不羈,讓風生水起,讓激情萬丈,讓雲里和霧裡的思想與凡身,都徹底地永遠地洗禮解放。

凌斌

中日友好醫院婦產科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生殖健康分會主任委員。

編輯、排版:《醫師報》畢雪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師報 的精彩文章:

我國每年約31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新發患者 發展為卒中前沒得到有效治療
你的祝福是我唯一的行囊!

TAG:醫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精準醫學:醫療新視界
解讀:醫療健康領域的區塊鏈技術
煙台山醫院趙勇:創新醫療引領骨科未來
從專利角度解讀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的「快車道」
從中醫學角度解讀量子醫療及其療效
演算法是新的醫藥:人工智慧醫療的風口
新書:顛覆性醫療革命
「中塞婦兒保健創新項目」醫療隊看望醫療隊
杜涵:智能醫療的創新和未來
程曉:阿里健康攜手醫療 AI 共創新醫療
江蘇醫療人工智慧創新論壇開啟智療新時代
新材料:醫療領域新勢態
專訪圖瑪深維創始人鍾昕:做醫療 AI 要心懷敬畏感
專訪美晶醫療董事長張曉晶博士:創新精準醫療技術,打造中國高科技醫療企業
人工智慧如何在醫療領域掀起新的革命
智慧醫院革新 緯創黃俊東:醫療IoT功不可沒
《創新陷阱:醫療投資的挑戰》出版
全國人大代表李為民:關注醫療衛生、科技創新
從聽診器到人工智慧:從未止步的醫療科技變革—矽谷資訊
醫療亟需創新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