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赤壁之戰不過是一場被誇大的戰役

赤壁之戰不過是一場被誇大的戰役

《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戰役是導致三分天下的導火索,也是三國歷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場英雄大戰。但是,赤壁之戰是否真的如小說中所記載的是場大戰呢?它又為什麼會被人所誤解呢?

曹軍究竟有多少戰力?

曹軍參戰兵力的數量多少是直接關係著赤壁是否大戰的重大問題。曹操自稱「治水軍八十萬眾」,顯然是訛詐之辭,不足為信。周瑜曾說:曹軍全部兵力不過十五六萬,加上投降的劉表的軍隊七八萬,合計二十餘萬(《三國志·吳書·周瑜傳》)。這個看法還是比較合乎實際情況的。但是,在這裡必須指出:周瑜的統計是指曹軍擁有的全部兵力,而不是指赤壁的參戰兵力。全部兵力和參戰兵力完全不同。事實上,當時曹操並沒有,也不可能把全部兵力投入到赤壁之戰中。

「曹軍五千精騎部隊」佔領了江陵,這是沒有疑義的,因為在史書上有明確記載。但從江陵到赤壁這段過程中,曹操究竟糾集了多少兵力?其中一大疑點是,曹操難道不會率領投降的劉表軍隊(包括水軍)一同東下嗎?其實不然,因為荊州劉表政權有兩大敵人,一是北方曹操,二是東面孫權。這種政治格局相應地決定了劉表政權的軍事態勢:以陸軍對付曹操,部署於曹、劉交界的新野一帶,以水軍對付孫權,部署在劉、孫交界的夏口一帶。江陵地處荊江腹心,是安全而可靠的後方,根本無需部署數萬大軍,即使有軍隊,也只能是少數戰鬥力較弱的後勤部隊。況且,劉表陸軍新近投降,尚未來得及對他們進行一番必要的整編工作,依曹操多疑之性格,他是絕不會帶任何一名劉表士兵一同東下的!從江陵「有軍實」這點來判斷,它當是一個擁有大量軍用作戰物資的後勤基地。正因為如此,曹操率領的精騎部隊佔領江陵後,輕易地就獲得了蒙沖鬥艦。

另一個問題是難道曹操就不會在江陵重新集結大軍,然後再乘船東下嗎?關於這一點,史書並無記載,但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出結果。史稱曹軍五千精騎部隊以「一日一夜行三百里」的速度向前推進,飛抵江陵,曹軍數萬南征部隊被甩在後面老遠。此刻劉備等人從當陽斜向東逃,為著逃命,他們的行軍速度肯定不會次於曹軍速度。劉備等人逃至夏口後,便和先期到達的關羽會合在一起。這時曹操已佔領了江陵,本來漢南已收,曹操完全可以渡過長江,再進而征服長江以南的荊江土地,但是曹操考慮到江夏一帶還未安撫和收降,他懼怕有「天下梟雄」之稱的劉備殘餘勢力串通劉表長子劉琦掌握的荊州水軍,威脅荊州地區的安定,便決計東下,以求徹底消滅劉備集團。《武昌志》所言:「曹操自江陵迫劉備至巴丘,遂至赤壁,遇周瑜兵。」(《資治通鑒》)諸葛亮料到曹操會跟蹤而至,所以他恐慌地說:「事急矣,請命求救於孫將軍。」劉備同意了諸葛亮的請求,便趕緊派他隨同魯肅前往柴桑,晉見了孫權。隨後孫吳水軍同劉備很快就會合了,一同逆水而上,於是不期而在赤壁碰上了順流而下的曹軍,接著雙方打了一場不大的遭遇戰。綜上所述,曹軍投入到赤壁之戰的兵力並不是曹軍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因而赤壁之戰本就不是大戰,而只是小戰。

曹操戰敗之根本原因

劉表荊州政權的政治危機,曹操、孫權、劉備等人都看在眼裡,他們各自暗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隨時準備摘取這顆桃子。論摘取條件,劉備最佳,他近在卧榻之側,身居荊州多年,熟悉各種內幕。孫權次之,他和劉表軍隊戰事多年,軍隊始終處於最佳戰備狀態,又在荊州門邊。曹操再次之,他雖有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但距離較遠,有鞭長莫及之勢。為了搶在劉備和孫權的前面,曹操和群臣悉心研究制定出了南征大軍「顯出宛、葉,而間行輕近,以掩其不意」的軍事行動方針。這就是說,大部隊聲勢浩大地沿著宛、葉大道前進,而另遣一支精銳部隊「間行輕進」,攻其不備,直撲襄陽,拿下荊州。曹軍這種古代閃電式的戰術確實成功了。曹軍的進軍速度之快,連身在荊州里的劉備也未曾料到,驚愕之餘,匆匆東逃。曹操佔領襄陽一帶後,又釋輜重,以五千精騎軍隊繼續追擊劉備殘餘勢力。

然而隨著曹軍戰果的不斷擴大,它的弱點也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暴露,這就是補給線越來越長,兵力越來越分散,戰線上的漏洞亦越來越多。史料記載,赤壁曹軍「士卒飢疾」(《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指營軍又餓又病。這完全可能,因為赤壁曹軍是以丟掉輜重的代價去追擊劉備的,沒有後勤保障,沒有接上牢固地補給線,加上當時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使曹軍的戰鬥力遭到了極大的削弱。相反,孫權軍隊以逸待勞,處於內線作戰,靠近己方補給基地,補給線短,因而兵力密度大,衝擊力強。

曹軍初戰失利,曹操便很快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不利態勢,他迅速調整,部署撤退工作,儘快擺脫被動局面。留屯江陵的曹仁部隊雖然多次打退了佔優勢的周瑜軍隊的進攻,但曹操考慮到江陵遠離己方補給基地,若要堅守江陵,就必須維持一條強有力的補給線。然而這條補給線卻非常容易被周瑜軍隊切斷,加上政治和外交的因素等等,所以曹操又退了一步,撤出曹仁部隊,縮短防線,把江陵丟給了周瑜。對於這件事,阮目禹的《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一文中說得很明白:「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船自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盡谷禪,無所復據,徙民還師,又非瑜之所能敗也。」(《曹操集》)

在三國時代,可靠的後勤保障和牢固的補給線,是關係到軍隊勝敗與存亡的大問題。所以說曹軍之退很大因素是因為自身補給的制約,而非是赤壁之敗所故。

赤壁之戰為什麼會被誇大?

赤壁之戰之所以被描繪成今日模樣,正是由於很多史學家的錯誤理解,加上人們長期因襲司馬光觀點對赤壁之戰的問題墨守成見。迄今為正的赤壁之戰觀,幾乎無一不受司馬光撰寫的《資治通鑒》中有關章節的影響。明代歷史小說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一書中,也是循著司馬光的思路,大力渲染赤壁之戰。

打開《資治通鑒》,閱讀有關赤壁之戰的章節就會發現:司馬光在撰寫時有意識地把不利於曹操的史籍記載,彙集起來,加以精心組織和巧妙編排。例如, 《資治通鑒》上寫道:「劉備在樊口,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備遣人慰勞之。瑜曰:『有軍伍,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誠副其所望。』備乃乘單船往見瑜,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備深愧喜。」這段話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原文是這樣:「……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已具來,不過三兩日到也。』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具,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劉備真不愧為「天下梟雄」,臨到生死存亡的關頭,還對相助的盟友半心半意,還在耍小動作。可是,司馬光為了維護和不損害劉皇叔的「仁義」形象,斷然刪去了後面的文字。

對於劉備犯錯誤的地方,司馬光多加以掩飾。例如:在夷陵之戰期間,蜀國究竟動用了多少兵力,對這件事,《三國志》上有兩條記載,出入很大。其一,《魏書·文帝紀》曰:「癸亥,孫權上書曰:『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 其二,《魏書·劉曄傳》曰:「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一書里,對蜀國出兵的多少,採用了「四萬」之說,對蜀軍被殲人數則採用了 「萬人」之說。顯然,這樣的取合是袒護劉備的。

曹操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一文,是研究曹操生平、經歷和思想的重要文獻。但是,司馬光在收入《資治通鑒》一書時,竟刪去了原文的三分之二,許多精華被拋棄,嚴重地損害了曹操思想的原貌。例如,曹操在此文中講過袁術建天子之制,後來披曹操率軍全部擊殺之事。這說明,曹操當時是力圖維護統治秩序和道德觀念的。但是,如果把這段文字照錄進《資治通鑒》,那曹操豈不是成了漢家功臣,而不是「漢賊」了嗎?這與司馬光的主張相悖,所以這些文字的命運只能是被刪掉。如果說,「春秋筆法」是以擇字來顯示其褒貶的話,那麼,司馬光則是通過有意識地選擇和裁剪史料,以此來表達愛憎喜惡和政治傾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除了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長江還發生過什麼重大戰役?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放走曹操真可謂一石二鳥啊!
赤壁之戰後,曹操數十年不曾南下伐吳,難道是被打怕了嗎?
若郭嘉不死,曹操能否贏下赤壁之戰統一天下?
你有所不知的赤壁之戰的功臣, 卻一直被背後默默無聞

TAG:赤壁之戰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獒戰三狼」是否真的被誇大了?藏獒與狼對戰,誰會最先逃跑?
二戰時威力被誇大的四大武器,最後一個成了全世界的笑話!
二戰時威力被高估的五種武器,最後一種武器被很多人誇大了!
誇大挫折,放大痛苦的星座,很難在逆境中奮起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新時代太空戰,美天空戰機威脅是否被誇大?
水下隱形戰鬥力,魚雷的威力有多大,影視劇中並沒有誇大,現實如此
世界未解之謎:「戰神之車」真的存在嗎?還是誇大的神話?
現在的包拯被誇大了,歷史上的包拯是這樣的
二戰時期的這幾大武器,被後人所誇大,看到最後一個我笑了
戰國衝擊波的威力可能被誇大了,黑鬍子調整一下,就輕鬆應對
全球最大迫擊炮戰力被嚴重誇大,先生存下來才能「摧毀一座城」
刺激戰場:誇大其詞的5把槍,圖四不是誰都能駕馭,圖五再厲害也被人嫌棄!
火影:實力被嚴重誇大的角色,鬼鮫沒有了武器,只是上忍而已!
中國潛艇戰鬥力被誇大了嗎?三大嚴重缺陷被公開 趕上美俄路還長
如果開普獅沒有滅絕,是否完虐一切老虎?他是真強大還是被誇大?
威力被誇大的4種槍,最後一把是國產,老兵們都嫌棄!
《神鵰俠侶》有一武功最被高估,威力被誇大了兩倍,只有三個人會
明朝末年,清軍的戰鬥力實際一般,被後世嚴重誇大了
藏獒的實力是被誇大了嗎?實際上它打不過一頭狼?答案引人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