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子淵獨家談歷史:為什麼明朝大臣都不怕死?

子淵獨家談歷史:為什麼明朝大臣都不怕死?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似乎明朝大臣都很有氣節,換句話說就是不怕死,敢於向皇上死諫。看過《萬曆十五年》的都知道,書中的海瑞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抬著棺材上諫書,被史家稱為「批逆鱗」。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明朝大臣這種不怕死的精神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程頤、朱熹雕像

一、明朝程朱理學到達巔峰,教化作用強大

到了明朝,程朱理學的獨尊地位被確立起來,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也成為明朝科舉考試的教科書和標準,可以說明朝士人都是受程朱理學的教育長大的。程朱理學以下兩點對士人的氣節影響很大:

程朱理學強調人的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與品德修養。把愛國憂君、誅亂討賊、大一統等大經大法和忠孝信義等道德規範納入程朱理學理論的框架,這些被看做人們天經地義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和理想信念。士人由於受到忠孝信義的教化,就有一種「正義在我」的自信,敢於同掌權者對抗。

程朱理學強調人的社會感和歷史責任感。教化士人應該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甚至於為國捐軀、為民請命。思想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也正因為程朱理學對於明朝官員的個人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才使他們有強烈的氣節,可以為國家、為心中正確的主張捨身成仁。

明代大臣畫像

二、明朝內閣制的特點,使大臣受到尊重

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建立的。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翻閱史書,發現內閣制的一些特點對於明朝大臣敢於死諫的現象有些影響。

明朝內顧制頗有民主化因素。英宗以後形成的首輔制度,由首輔做最後決定。就票擬進行商討時,各殿大學士皆可參與意見,不僅減低了獨相時期宰相的獨裁機會,也放寬了對各級官僚的限制,形成了一個相對開放的討論氛圍。

楊廷和劇照

內閣制權利過大,閣臣受一定程度的尊重。最典型的就是楊廷和與張居正。在楊廷和時期,內閣大權幾乎能與皇權平起平坐,作為三朝輔臣,楊廷和率領文人集團與明世宗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禮議」,這是明朝歷史上內閣與皇帝的第一次分庭抗禮。

還有明神宗時的張居正,一面作為皇帝的老師,一面掌權十年,使皇權被閣權深深壓制。自宣德內閣漸尊以來,大學士有忤旨不可施以廷杖的慣例。據杜乃濟《明朝內閣制度》統計,一百七十名大學士中,獲罪的只有二十八人,約佔一層半,可見其地位相對較高,頗能直言。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照

三、明朝士人不重眼前之利,重視青史留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這句話似乎是古代讀書人對於死的其所的一個目標。古代讀書人大都追求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經過儒學教化的明朝官員,對於眼前的富貴大多是蔑視的,他們更重視的是名聲,是史書對自己的褒貶。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楊慎。

在「大禮議」的紛爭中,楊慎鼓動眾官說「萬世瞻仰,在此一舉」。同年進士200多人,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大哭,反對皇上隨意逮捕朝臣,把生命置之度外。激奮昂揚地說:"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嘉靖皇帝大怒,下令把他們全部逮捕下獄,處以廷杖。楊慎在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的時候被廷杖一次。十日後,又廷杖一次,差點死去。然後被充軍雲南永昌衛。

明世宗嘉靖皇帝畫像

四、言官制度完善,廣開言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維護君權專治,建立了一套中國古代最為完備的監察制度,包括督察院系統和六科系統。客觀說來,明代言官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人數最多、組織最完備的監察隊伍,一般都在200多人左右。朝廷非常看重言官的人選,往往要從新科進士中選拔最優秀者充任,因此言官們的道德素質都非常高。

言官發現皇帝「所行有未合理,亦當直諫,勿有所顧避」。規定給事中「凡政令得失,軍民休戚,百官邪惡,皆得言之」。御史的職責也在於「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每當國家在一些方面的治理出現錯誤的時候,言官們往往要「條陳時弊」以提醒皇帝。如果皇帝聽了卻沒採取什麼措施,那麼言官們就要「捨身以諍」,為此不惜批逆鱗。

明代文官劇照

五、明代輿論控制權的獨立性

明代政治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輿論權和政治權的分離獨立。在明代的輿論看來,一個官員如果被廷杖就說明著他敢於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敢于堅持自身原則,敢於與皇帝對抗,就算因此而受到懲處也在所不惜。這種不怕強權、堅持自我的精神當然就是值得讚賞的行為,自然就是「天下以為至榮,終身被人傾慕」了。

而皇帝廷杖了大臣,輿論這方面肯定就會給出一些不好的評價,比如說,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都被輿論醜化了。輿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個人說不在乎名聲,那是不可能的。皇帝也是人,也在乎名聲,怕被醜化。所以有些時候面對大臣的勸諫,就要能忍則忍,表現出一副大度,廣開言路的態度。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其實明代大臣的不怕死、敢於直諫主要還是從建文帝時期開始的。在朱元璋、朱棣兩個強勢的皇帝統治下,絕大部分臣子還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自稱夏朝後裔,從守門士兵做到開國帝王,卻被百姓視作惡魔
慈禧對此物有特殊感情,每次拍照都會悄悄用上,原因令人唏噓感慨
浙江有一偏僻山村,63歲老農自稱開國皇帝後裔,有祖傳龍椅為證
陝西老農無意挖土,卻挖出西魏貴族大墓,出土此物堪稱世界唯一
此人本是美國畫師,奉命為慈禧太后畫像,卻在作品裡藏了另一個人

TAG:趣觀歷史 |